首页

「中国化工之父」,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

盖小得 盖德视界发布于2024-03-07 09:09:55
关注 浏览 1062 · 讨论 0
「太自不量力了,中国人也想办碱厂?黄种人根本不可能掌握制碱技术。」这些对话发生于 100 年前的中国。


当时的制碱技术被英美牢牢掌控,英商卜内门洋行更是在中国垄断了纯碱市场,大量囤积市场上本就紧俏的纯碱,迫使不少以纯碱为原料的玻璃、造纸、纺织、燃料、肥皂等工厂纷纷陷入风雨飘摇的危难之中。「中国沿海资源丰富,为何不用自己的海盐资源制碱从而摆脱被英美钳制的局面?」一名拥有雄心壮志的青年在塘沽区沿海徘徊思索着……他就是范旭东

范旭东原名范源让,18岁时受时代影响赴日留学,留学期间亲眼目睹了殖产兴业给日本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工业救国」的念头在这位有志青年心中扎根发芽,遂改名范锐,字旭东,以表达自己献身民族振兴事业的决心和愿望。


1908年,范旭东考入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学习应用化学,毕业后留校担任专科助教。辛亥革命爆发后,范旭东毅然辞去教职,满怀希望地踏上归国的征程,从此开始了艰难的工业救国旅程。1914 年,范旭东来到了盛产海盐的塘沽,开始精盐试验,不断努力下,范旭东终于从粗盐中提炼出了氯化钠高达 90% 以上的精盐,于是「久大精盐公司」成立了。

1915 年,久大精盐公司正式建成投产,从此中国人以粗盐为食的「食土民族」时代结束,这也为中国化工业的开启做了铺垫。


  1. 酸碱双翼

    Guide View


为打破洋人对纯碱/碱类产品的垄断,对创办碱厂早有考虑的范旭东果断地决定发展民族制碱工业,久大精盐公司的成功创办也为制碱工业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1917 年范旭东顺利筹建了永利碱厂,但从建厂到经销的每一环节都并不容易。范旭东任总经理后,决定采取比质量差、方法旧的路步兰法成本低、技术更先进的苏尔维法制碱,然而苏尔维法技术一直被国际苏尔维集团所垄断和封锁,想要掌握这门技术并不容易。


范旭东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开始网罗人才,了解苏尔维法碱厂蓝图的工程师孟德、即将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的侯德榜、美国工程师 G·T李都被他收入囊中。他们参照孟德所提的设计图,夜以继日完成了永利碱厂的设计,侯德榜则进行设备的订购工作,G·T 李则负责制碱设备、管道的安装和搭建,直到 1922 年永利碱厂才终于建成。

刚开始制碱就遇到了困难,由于技术的不熟练、一部分设备的不适用,在试车中毛病百出。1924 年出碱时,碱质低劣,色红夹黑,与应该是洁白的纯碱相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在当时连日本也只有路步兰法碱厂,中国想要办苏尔维法碱厂在洋人眼里简直是自不量力,甚至嘲笑道:「黄种人掌握不了制碱技术!」永利碱厂也被迫停业,一些股东在巨大的舆论非议下提议以外国工程师取代侯德榜,而范旭东却力排众议,坚决支持侯德榜攻坚克难。

在克服道道技术难关,改进技术之后,永利碱厂终于在 1926 年 6 月重新开工,并生产出了优质纯碱,日产量达 30 吨以上。永利碱厂制造出的纯碱名为「红三角」,没想到的是此碱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轰动了全世界,它很快在与英国卜内门公司的竞争中占据了上风,并抢占了日本市场。1928 年,「红三角」纯碱在费城万国博览会上一举获得最高荣誉——金质奖章。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范旭东决定进攻化学工业酸碱双翼中的另一翼——硫酸,创办硫酸铔厂,这不仅可以打破外国公司独霸我国化肥市场的局面,而且在战时,只需改动几道工序即可转为军火生产,以供军需。经多方考察研究,范旭东与同仁们决定将厂址设在南京卸甲甸,1936 年一座远东第一流的大型化工厂在南京矗立起来。

1937 年 2 月,硫酸铔厂首次试车成功,日产硫酸亚 250 吨,硝酸 40 吨。范旭东激动不已:「中国基本化学的两翼——酸与碱已经长成,听凭中国化工翱翔矣!」


  1. 「永久黄」精神

    Guide View


「没人知道范旭东是谁,但人人都知道侯德榜。」

除了永利碱厂久大精盐公司,范旭东还创办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三位一体,组成了「永久黄」化工集团。前两者为后者提供资金支持,后者则充当前两者的神经中枢。

黄海研究社从研究精盐副产物开始,逐渐扩展到制革、制纸、制麻、制肥料、冶金、发酵、中药提炼、改良农村化工等更多国计民生的领域,硕果累累,被誉为「中国化工研究机构的摇篮 」,解放后并入中国科学院。

1928 年,他主持创办了《海王》旬刊,作为 「永久黄」团体的内部刊物,是中国民营企业最早的企业内刊。1934 年,久大创建 20 周年之际,《海王》发起一场对「永久黄」团体信条的广泛征集讨论,最后归为四点:

(一)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的相信科学;
(二)我们在事业上积极的发展实业;
(三)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
(四)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

这四个方面不仅展示了创办企业的方向原则,而且也体现出一位企业家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品质,所以才能升华为企业精神。「永久黄」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独立自主、相互砥砺、团结协作、艰苦创业的精神。

范旭东视科研人才如珍如宝,对他们相诚以待、极尽包容,真正做到了纳贤不妒其能,用人必尽其才,「遇事则功归于人,过归于己」。除了不顾众人反对力挺侯德榜之外,当新型制碱工艺验证成功后,也是范旭东不肯居功,力主以侯德榜的名字为新工艺命名,于是便有了家喻户晓的「侯氏制碱法」

正是范旭东的善于团结使用人才,在「永久黄」中的一大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 1949 年后,全都成为新中国的工业企业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中国化工企业一大批人才出自范旭东「永久黄」团队,形成中国化工企业的「永久黄」现象。

在长达八年的抗战期间,范旭东领导的永久黄几乎未能获得任何收益,生活依赖于借款。尽管如此,范旭东仍坚持保留技术团队,即使为了控制成本而采取了比例折扣发薪的措施,也从未裁减员工。在这段艰难时期,永久黄还建造了大量简易宿舍和一所小学,确保员工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范旭东也未曾忘记为中国的工业未来绘制蓝图。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际,他已经制定了「计划」,旨在为民族化学工业的复兴做好准备。


1945 年 10 月 4 日,范旭东因积劳成疾去世,享年62岁。当时,国共两党正在重庆进行谈判,为了吊唁范旭东,两党特意暂停会谈,派代表前往致哀。


范旭东一生爱人、容人、敬人,善于用人,严于律己,从而赢得了同人与员工们的衷心爱戴,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使得「永久黄」团队精神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工业先导,功在中华」是毛泽东主席对他的评价。


永利铔厂如今就是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而「永久黄」团体经过多次改制之后变成了如今的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984 年,南化集团五十周年厂庆,范旭东塑像在南化公司隆重落成;2003 年 10 月 24 日,范旭东铜像在南京六合区市民广场揭幕,广场命名为「范旭东广场」;2005 年南京市一所中学命名为「旭东中学」。


尽管范旭东已逝世多年,但人们对范旭东精神的学习与缅怀从未停止。正如此前多位学者所言,范旭东为中国化学工业献出一生,他也在自己的「化工梦」 中「永生 」。


一百年前我们打败否定,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可以打败否定。



参考来源:

[1]赵映林.范旭东:爱国与企业管理并重的实业家[J].书屋,2022,(10):84-87.

[2]尚小明.民族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范旭东[J].国际人才交流,1998,(08):51-54.

[3]肖荻.创业艰难百战多——范旭东、侯德榜和永利碱厂[J].经营与管理,1986,(07):41-42.

[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7390252034498282&wfr=spider&for=pc

[5]https://www.tjsoda.com/About/History

评论
最新评论(0)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