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其毅是中国有机化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不仅是在有机化学研究领域有着诸多重要发现和贡献的有机化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教育家,培养了许多人才。
科研工作方面,邢其毅可以说是我国多肽化学研究方向的开创者。他提出了合成氯霉素的新方法,该方法 20 世纪 60 年代就被国外用于工业生产。同时,他还领导了牛胰岛素全合成工作,从事多肽合成及天然产物合成等方面的研究,推动了我国有机化学领域的发展。他认为,天然有机物的合成是具有艺术性的。
「劳则思,逸则罔。」—— 这是邢其毅先生在教学上信奉的格言。在教学方面,邢其毅注重基础教育,亲自授课多年,为我国有机化学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基础化学》一书是我国第一本自行编著的有机化学教科书,是许多高校沿用多年的主要教材。由其编写的著作《基础有机化学》更是从 1980 年至今陪着中国的有机化学教育走过 40 余年,时至今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邢大本」。
1980 年,邢其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邢其毅自幼接受私塾教育,有很深的文学和史学功底。1933 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化学系,随后立即赴美留学,进入伊利诺伊大学研究院学习,在 R· 亚当斯教授指导下从事联苯的立体化学研究。1936 年夏天,邢其毅前往德国慕尼黑大学,在当时享有盛名的有机化学家 H.· 维兰德教授的指导下,他从事了蟾蜍毒素的研究,并成功完成了芦竹碱的结构阐释和合成研究。后来这个重要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化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一个重要的吲哚甲基化方法。
1937 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邢其毅怀着深深的爱国情,毅然决定回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报效国家。回国后在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在中央研究院庄长恭教授领导下进行生物碱工作。不久战争全面爆发,中央研究院迁往昆明。邢其毅负责转运书籍和仪器,绕道香港、越南,历时半年之久才将全部资料物品运抵昆明。1944 年,邢其毅冒着生命危险,从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来到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前线皖北解放区天长县,参加新四军的工作,他被分配到苏北华中军医大学。在讲授化学的同时,还为军队做制药工作。
抗战胜利后,已是北京大学农化系和化学系教授的邢其毅,深刻地意识到国家发展面临的重重困难,尤其是医药方面的匮乏。作为一名主要研究多肽化学的有机化学家,作为一名爱国志士,邢其毅当仁不让地选择用其所学来改变当时的现状。
除了上述求学时期的研究外,回国后,邢其毅的第一篇论文是关于云南河口地区金鸡纳树皮的成分分析研究的报告。此外,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在华中军医大学完成了一项简便测定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和云南抗疟植物的研究工作。
02 多肽化学研究
邢其毅是中国进行接肽方法和标记氨基酸研究的先驱之一。他提出了一种方法,即使用硝基苯甲酸酐与氨基酸发生德肯-威斯特(Dakin-West)反应,使氨基酸末端生成一个带色的氨基酮化合物。这种方法为识别氨基酸羧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为接肽和标记氨基酸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多年的多肽化学研究中,邢其毅及其团队合成了九种新的多肽试剂,因此获得了 1988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03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59 年,在国家科委的组织领导下,由北京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和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始了胰岛素合成研究,这其中的学术领导者就包括了邢其毅。经过数年的共同努力,该团队于 1965 年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人类第一个通过人工合成方法得到的活性蛋白质。这一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蛋白质和多肽合成化学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为了对这一重大成就予以表彰,1982 年国家特授予邢其毅等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956 年,邢其毅和戴乾圜等在研究普林斯(Prins)反应的立体化学过程中,设计了一种新的合成氯霉素的方法,即从易得的工业原料苯乙烯出发。这个新合成法不仅在理论上解决了氯霉素的立体化学问题,而且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整个合成过程仅需五步,中间生成物均为液体,为管道化输送和连续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遗憾的是,尽管这项新合成法是中国科学家创立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当时未能在中国首先实现工业化。在时隔 11 年后的 1968 年,意大利的卡洛 · 埃巴公司采用了与此完全相同的方法,在意大利建成了一个年产 400 吨的氯霉素生产工厂。尽管如此,氯霉素的新合成法仍然是中国科学家的重要贡献。因此,该项研究成果获得 1978 年的全国科技大会奖。
邢其毅注意到国内对各种新鲜花果香气成分的研究还十分缺乏,于是他与同事们自行设计了提取装置,到花果产地收集它们的香气。在 1978 年,他们首次完成了白兰花头香成分的全分析,并对西藏扎布耶盐湖杜氏藻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这在中国国内开创了花果头香成分研究的先例。随后,他们对玫瑰、荔枝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花果头香进行了系统研究,部分成果已被相关企业采用。邢其毅也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了研究,他还特别注意到中国的大部分草药都是使用水煎剂,并多次提出开展中药水溶性成分研究。他选择了中国人参进行研究,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分离出几种水溶性小肽成分,并研究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生理活性。这项成果使他获得了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 世纪 50 年代初,邢其毅根据当时的原料和条件确定了研究课题,他找来了几瓶丙烯腈,开始了麦克尔反应的研究。在随后的研究中,他合成了一系列硫代四氢噻唑环系、含 β-5,5 二取代乙内酰胺的衍生物和多螺环化合物,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邢其毅及其团队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类型的稠合七元杂环化合物,并发现了一些新的杂环体系。他们对这些新杂环的构象和立体选择性反应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
邢其毅先生一生致力于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他勤勉爱国,有着坚定的爱国理想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他以实干敬业的态度对待科研工作,秉持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严格正直的教风教书育人。这种科研精神和教学态度使他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和教育家。与邢其毅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唐有祺这样评价他:「邢先生一生,真人真事」。
2002 年的一个冬日,邢其毅因病医治无效,一代宗师就这样离开了我们。但是邢其毅老先生的贡献与精神将被人们永远铭记!
参考来源:
[1]北京大学官网、百度百科
[2]邢其毅.天然有机物合成的艺术性[J].化学通报,1982,09.004.
[3]戴乾圜,花文廷.邢其毅[J].化学教育,1998.
[4]叶蕴华.难忘恩师教诲——纪念邢其毅院士百年诞辰[J].大学化学,2011,26(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