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30 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程新研究组联合海军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殷浩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Discovery 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Treating a type 2 diabetic patient with impaired pancreatic islet function by personalized endoderm stem cell-derived islet tissue」。
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报道的通过利用干细胞来源的自体再生胰岛组织移植,成功治愈胰岛损伤性 2 型糖尿病(T2D)的探索性临床研究。患者为一例因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而接受过肾脏移植的、胰岛功能受损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研究披露的术后 116 周数据初步证明了胰岛组织移植的安全性,并在血糖控制、外源胰岛素减量/脱离以及空腹/餐后的 C 肽/胰岛素分泌等关键临床指标方面证实了该组织替代治疗方法的显著有效性。
研究首次在人体内证实,干细胞来源的再生胰岛组织可长期有效代偿 2 型糖尿病晚期患者的胰岛功能损失,逆转高血糖并实现功能性治愈,为治愈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糖尿病诊治现状
Guide View
糖尿病的药物研发
Guide View
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并且存在着高患病率、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的「一高四低」的情况,客观上造成目前国内市场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仍存在大量空白。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分为 9 类: 胰岛素类、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α-糖甘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ZDs)、胰高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IRA) 、二肽基肽酶 IV抑制剂类(DPP-4i)、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 抑制剂类(SGLT-2i),也有将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组合制成的复方制剂。
通过梳理国外最新治疗指南可以发现,磺脉类、格列奈类、TZDs 这类传统药物的临床治疗地位和指南推荐程度正在逐渐下降,市场空间不断萎缩;GLP-1 激动剂、SGLT-2 抑制剂等新型降糖药物销售额增长明显。这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此类慢性疾病,相较于肿瘤等恶性程度更高的疾病,用药时间明显更长,因此对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磺脉类、格列奈类、TZDs 有导致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风险。
SGLT-2i、GLP-1RA 由于具有独立于降血糖机制的心血管获益,近年来迅速得到推广,已成为 2 型糖尿病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疾病(ASCVD)、心力衰竭(HF)、 慢性肾脏病(CKD)的二联治疗的首选药物。GLP-1RA 因其还可帮助减重,成为近年来糖尿病领域创新追逐的热点,今年大火的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均属于该类药物。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方面已出现 GLP-1「逆向」出海的例子。近日,先为达生物官网宣布,与韩国头部消费医疗公司——科玛集团下属 Hk Inno.N 达成合作,将伊诺格鲁肽 (Ecnoglutide) 的韩国产品权益授权给Hk Inno.N,后者将承担韩国地区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化。根据协议,先为达将收取包含首付款里程碑等付款共计近6000万美元,并在后续商业化过程中按照净销售额提取双位数特许权使用费。
此外,针对糖尿病的复方制剂近年来发展也较为迅速,相较于新靶点药物的开发,其成本更低、确定性更强,也成为一众药企布局的发力点。
参考来源:
[1]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东吴证券、德邦证券、先为达生物、药智咨询
[2]https://doi.org/10.1038/s41421-024-00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