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龙头CXO的底气:药明55亿在国内逆势扩产

盖小得 盖德视界发布于2024-08-30 17:20:51
关注 浏览 1021 · 讨论 0

行业向头部集中的趋势正在加速,大者愈大、大者恒大。



  1. 55亿扩产能,药明系合全药业押注新方向

    Guide View


近日,药明系旗下泰兴合全药业有限公司创新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挂网公示。泰兴合全药业有限公司拟再投资55,0000万元(环保投资20673万元人民币)在东厂区东侧新增15个车间,购置反应釜、冷冻机、空压机、离心机等主要设备,配套建设研发楼、甲类仓库、罐区、事故池、行政综合楼、食堂及停车场等辅助设施;本项目建成后,形成特色/专利原料药研发能力750吨/年。


盖德视界了解到,药明泰兴合全创新药研发生产基地定位为医药研发技术服务(CRO)和制药工艺研发及中试,类别为抗肿瘤、抗病毒、糖尿病、免疫系统、抗感染、心血管、动物保护类药物的中试研究。


基地原有在建项目研发中试规模定为100吨/年(包括合格样品和不合格样品),按照研发车间反应釜的个数及每年承接的反应个数,研发车间共235台反应釜,每台釜30批/年,批产量为50-300kg,平均为100kg,产品步骤数平均8步,平均产能88.125吨/年,考虑到研发产品规模差异,全年通过工业性扩大试验制得的试验样品(包括成功和不成功的样品)总量控制为128吨/年。


目前,在建项目设置6个研发中试车间,已建成一个研发车间并处于调试阶段。新建项目为CDMO模式下的工程建设,无特定产品工艺技术方案,参照基础反应原理,进行产品研发生产,研发产物不上市销售,直接返回委托厂家。新建项目建设周期24个月,一次性建成,最快2027年投入运营。在建和新建项目合计总产能为878吨/年。


纵观全球原料药巨头的发展历史,发现其持续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向高壁垒业务的转型,如推进制剂一体化、CDMO等规避了成熟原料药品种短期因供需关系变化而对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打开了成长天花板,带来盈利和估值双升。而合全药业作为服务于新药研发生产的CDMO企业,更容易降维兼容上游业务,本项目的成功落地正是其多元化转型扩张的开始。


相关公示文件透露,合全药业手中已掌握若干个针对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重大疾病的全球创新型药物研发技术。其以自身的技术为药企提供高技术附加值的工艺流程研发及优化,从药物开发的临床早期阶段就参与其中,形成“定制研发+定制生产”的CDMO模式。公司在泰州设立CDMO 化学小分子药基地,开始建设“新药生产和研发中心项目”,主要为客户提供End-to-End 的创新型原料药研发和生产一体化服务,致力于孵化若干个针对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重大疾病的若干全球创新型药物品种。



  1. CXO强者恒强,规模效应下的“转化”

    Guide View


在经历了 2019 年-2022 年的固定资产扩张周期后,2023 年 CXO 企业的资本性开支同比回落或者增速明显放缓,这被看成是行业整体走向“产能出清和优化重组”的信号。但对于龙头CXO来说产能规划会灵活调整变动,整体扩张发展的步伐却不会停止。比如6月26日,国内小分子CDMO龙头凯莱英宣布削减产能、延期投产,但却同时将削减产能调减的资金投向新的项目,整体发展持续扩盘。


将视线转回药明系,药明的中报预告虽然还未发布,但我们从药明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可以发现CXO企业重资产、人才密集、重规模的底层逻辑。


以近年来爆火的多肽为例,多年前药明康德便已开始布局寡核苷酸与多肽药物,构建了超千人的研发团队,并持续扩大产能。如今,药明康德在以往几年持续的生产、研发规模的扩大下,仅在2024年一季度,药明康德TIDES业务在手订单便同比增长了110%,其TIDES D&M服务客户数量达到146个,服务分子数量达到276个,同比提升43%。药明康德方面表示,正在计划扩建新的产能。规模化效应的持续转化,在药明一体化、端到端的“CRDMO”商业模式的加持下,未来将发挥更大协同效应。


再从全球CXO发展视角来看,海外CXO巨头也已结束了双位数增长,完成了第一次转变。2023年CXO行业营收增速大多维持在个位数:如艾昆玮2023年度总营收150亿美元,同比增长3.98%,营业成本109亿美元;查尔斯河营收41.29亿美元,同比增长3.86%,营业成本27.38亿美元。CDMO更是受到降价影响,利润增速都不及收入增速,仅有三星依靠逆势扩产、地缘政治优势实现对药明生物的弯道超车。


整体来说,CXO巨头们似乎失去了前期的爆发式增速,但对于已通过规模效应突飞猛进赢得市场的头部企业,基本已奠定其“强者恒强”行业地位,随着其在新的细分领域的持续扩盘和深耕,行业向头部集中的趋势正在加速,大者愈大、强者愈强。



  1. 新领域的扩盘,龙头CXO的底气何在?

    Guide View


如果说过去CXO处于“狂奔状态”,更重规模,如今则是换道步入“长跑”,本质是由高成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开始更多考虑效益。


不过对于龙头CXO来说,只要不盲目扩张,选择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可以规模和效益同时抓,尤其是在新技术、新需求、新分子持续涌现的当下,多肽类新分子、核酸类、ADC、双抗、TCE等新药赛道频出,下游爆发拉动上游转型,需求推动下,CXO实现技术进步,商业化项目持续产生,巨头们也顺势开始二次进阶,如上文所述药明康德继续加大布局TIDES业务,不断进行产能扩盘,以实现规模效益在新赛道领域的持续转化。


与此同时,生物制药领域,CXO依然是拼产能规模的发展阶段。这点可以从中日韩CXO龙头势力和全球龙头Lonza的“产能竞赛”中看出。


当然也有CXO巨头一开始就选择更加稳健的经营策略,不走产能扩张路线,而是依靠独特的战略定位,将ROE做到行业“独树一帜”的位置。Medpace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专门服务中小Biotech的高利润CXO企业,ROE达到50%,远超行业优秀水平的20%。


Medpace承接的项目都是最尖端的项目,大多数是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的药物,很多明星项目CRO都由其承接,如世界上第一个和第二个PCSK9抑制剂、几个KARS抑制剂、少量GLP-1、Biogen的若干AD项目等等。Medpace给出的报价比起业内耳熟能详的巨头如IQVIA、PPD等还要高出惊人的30%-60%,但是订单仍然络绎不绝,业内口碑佳。 

相比规模,Medpace是一家追求效益的公司。2023年全球营收18.86亿美元,市场、销售和管理费用1.88亿美元,毛利率28%,归母净利率15%。固定资产净额1.2亿美元,有息负债为零。前几年挣了钱就还债,不随意扩产,费用的控制相当出色,营收增速一直凌驾费用增速之上。投研界人士评价:“一般CXO大多会对规模有所追求,但Medpace显得非常成熟、老派。”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Medpace抓住慢病领域机会,MET(代谢类)、CNS(精神类)、CV(心脑血管)、OTH(肾病、自免、眼科)在2023年的增速明显更高。这些领域也正是药明系旗下泰兴合全创新药研发生产基地瞄准的方向,当然药明的此次产能扩张,还基于一个很重要的背景,那就是在环保收紧、原辅包关联审评制度、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政策落地的背景下,原料药多维度的壁垒提高,劣质产能淘汰,优秀企业地位提升,加速接轨国际,尤其是受益于国内工程师红利和完整产业链结构,有望催生下一轮的全球产业大转移。


换言之,龙头的财力支持、优质产能和技术叠加国内多重红利成本优势及完善的产业链结构,使得国内CXO领头羊在新领域的扩产上更有“底气”。


评论
最新评论(0)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