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国大选的“终局” ,全球医药与CXO的“变局”

盖小得 盖德视界发布于2024-08-30 17:27:50
关注 浏览 1086 · 讨论 0
对外“拉拢围剿”,对内“大刀落下”。



  1. 美国大选一周“三变”,终局不影响对华“脱钩断链”

    Guide View


上周我们还在讨论“一声枪响”后“懂王”特朗普大概率已将总统之位稳稳收入囊中,这一周马上迎来拜登退选、哈里斯上位。

一项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哈里斯领先特朗普,虽然只有2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但在创造过“意外”的选民投票中,谁能预测大选的“终局”会是什么呢?

而无论美国大选的终局是什么,两大政党谁上位执政,对华供应链的 “遏止”及扶持本土与亲美供应链的共识都不会改变。这点可以从两党党章和过往执政痕迹中找到“答案”。

共和党2024党纲在第五章第1点明确写“通过《特朗普互惠贸易法案》应对不公平贸易行为”,该法案提出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60%统一关税。第2、3、4、5、6点则分别提出: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逐步停止进口必需品,并阻止中国购买美国房地产和工业;阻止进口中国汽车来重振美国汽车业;将关键供应链带回家;买美国货雇美国人;成为制造业大国。

共和党是明说明做,民主党则是“嘴上好听,行动现实”。

2023年9月哈里斯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说,美国与中国竞争不寻求冲突与脱钩,美国不是要撤出中国市场,但要保护美国利益,确保美国是规则的“领导者”。哈里斯是“拜登”的延续,而拜登执政期间,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已面临了系列紧张局势,比如对医药CXO影响很大的的生物安全法案。

值得关注的是,6月14日,拜登再发布行政令,正式成立“白宫供应链弹性委员会”并部署具体任务,要求该委员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或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的产业进行供应链审查,并在2024年12月31日前提交第一份全面的审查报告,此后每四年提交一次后续报告,内容包括指导美国与盟友合作、加强全球供应链弹性战略等。

华语智库认为,如果哈里斯上台,大概率会继承并进一步推进拜登政府的两项重要政治遗产:印太经济框架和印太框架下的供应链协议。延续拉拢印度遏制中国的思路,发展孤立中国的亲美供应链体系。



  1. 对内挥刀对外拉拢围剿,全球医药“大变局”

    Guide View


为何美国大选对全球医药产业影响如何重大?

因为,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医药市场,药企可以自主定价,如肿瘤新药参考国内售价价差可达20-30倍,再高一点也不稀奇。高价激发新药研发热情,也成为仿制药和原料药渴望的“温床”,反过来美国对全球医药也有绝对的“影响力”,大量新药都是首先在美国上市,FDA现在依然是医药的“风向标”。

美国有市场、有创新研发、有话语权和影响力,但在医药全球化大潮中转移了“供应链”,中国CXO承担了这部分功能。

现在美国对内要向“高药价”开刀,对外要对供应链“脱钩断链”,因此给全球医药带了最大变局,大选不影响其“挥刀”的决心——美国药品定价政策格局的变化最终还是会对全球创新的步伐和方向产生关键影响,而对华脱钩断链带来的医药供应体系分散布局已经很明显。

1、美国版“医保国谈”,留给药企巨头的时间不多了

美《新闻周刊》的民意调查表明,在众多大选议题中,医疗保健是选民关注的第二大问题,占比达33%,仅次于经济议题。有报告显示,无论隶属于哪个党派,74%的成年人表示“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用”,55%的人表示“担心负担不起处方药的价格”,48%的参保成年人表示对每个月的医疗保险费持悲观态度。

海国图智研究院的分析指出,在今年的大选中,医疗政策可能成为不同政党博弈的筹码。如果哈里斯当选,将继续减少和控制医疗成本,加强制药行业监管。新一届政府会继续推动《降低通货膨胀法案》(IRA)引入的措施,允许面向老年人的联邦医疗保险基金药品价格谈判,也即美国版的“医保国谈”——目标包括:自2025年开始,将老年人的自付处方费用限制在每年2000美元,授权医疗保险直接与制药公司就10种处方药的价格进行谈判,这一清单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到2030年累计将达到60种。
IRA通过之后,默沙东、BMS、强生、勃林格殷格翰、安斯泰来、阿斯利康、诺华等制药企业因药品被纳入首批谈判名单而率先发起诉讼(IRA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和第五修正案),但全部败诉,无一例外。

因为IRA条款对拒不参加谈判的制药商设置了高惩罚条款,比如以上一年销售额的65%为起征点征收高额消费税、将药企药物从医疗保险覆盖名单中剔除等,所以上述药企不得不一边参与谈判一边继续上诉,近日阿斯利康又提出上诉。

去年一次谈判中,上述药企10种药物被选定。根据最初的规划,谈判期将于今年8月1日结束,这之前药企将对收到的报价提交还价。9月1日,将公布最终谈判结果,新价格将于2026年实施,也就是说留给药企的应对时间不多了。


MedTrend医趋势的追踪报道,强生已收到最终报价并将其药物未来成本的假设纳入到2030年的增长预测中;诺华表示,短期内,该公司首批纳入谈判的产品的业绩削减“可能是可控的”。该法案将会如何演变,就等11月大选结果揭晓。

相关方面认为,特朗普上台有可能会终止这个法案,同时不会削减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但这不代表特朗普不会对“高药价”动刀,海国图智研究院的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在降低处方药价格方面最为积极,很多提议遭到了法院的阻挠,如果再次当选,相比拜登政府循序渐进的改革,特朗普政府大概率会更加直接,引入全行业的定价透明度立法及国际药品价格比较,这些措施可能会通过行政命令而不是立法来实施。

2、两党对华脱钩断链已N年,国内医药应有“应对方案”

受美国对华脱钩政策影响,2023年,中国在美国市场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327.93亿美元(2370亿元),同比下降12.3%,其中进口额157.31亿美元,同比下降2.91%,出口额170.62亿美元,同比下降19.47%。

遏止中国是两党共识,对华医疗产品的脱钩,在特朗普时已经开始。2020年8月6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令,旨在减少美国对外国医疗供应链的依赖,特别是针对中国。

拜登上任后,在政策立场上也显示出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的连续性。白宫公布的新措施当中,美国将与盟友和伙伴们在关键供应链上合作,包括与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日本与英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合作解决药物短缺;也将通过包括“印太经济框架繁荣供应链协议”等国际协定与组织来实践供应链安全性。

至于生物安全法案的影响可见盖德视界历史报道:

继生物安全法案之后,CXO出海的下一个挑战来了?

欧美跨国药企将“订单”砸向日韩,CXO市场加速分流?

欧美、新加坡承接跨国药企自建产能,医药CXO出现拐点?

……

面对美国对华的“脱钩断链”,国内医药行业在经历上半年的大地震后,基本已有清醒的认知,负面影响已经出清,接下来是如何继续“往前走”的问题,从药企最近的动作来看,双边都有“第二方案”。

比如与生物安全法案没有牵连且新药在美国上市并大获成功的百济神州在7月23日宣布,其投资8亿美元、位于美国新泽西州霍普韦尔普林斯顿西部创新园区的全新旗舰基地正式启用。该基地建有世界一流的生物制剂生产能力和临床研发中心,将不断提升公司作为肿瘤治疗创新公司的差异化竞争力。这也是百济神州在中国以外开设的首个生产制造基地。公司首席执行官John Oyler表示:能够更接近患者并拥有一个分布广泛的制造网络是非常重要的。

百济神州还计划进一步扩展其生产版图,在欧洲、拉丁美洲、韩国和日本等地增加生产设施。在国内百济神州布局有北京、苏州两大小分子药制造基地,广州生物制药生产设施,还计划在上海建设第四个制造设施。

中国CXO则由美国转向欧洲,也逐步将研发与生产本土化,由此可见供应链的多元布局已是大趋势。同理跨国药企如阿斯利康也是一边增加在华本土投资,一边加码自产或者将订单分流至日韩印。

也许亲美供应链在当下确实更容易“躺赢”,但中国CXO的能力、优势、口碑也是竞争底牌。而中国创新药尽管遭遇一些悲观人士的“鹤唳风声”,也依旧有一批人在“躬身前行”,种子选手已经培育,终点不一定能跑出几家“跨国巨头企业”,但一定和CXO一样,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评论
最新评论(0)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