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讲述有关5-甲基-2-乙酰基呋喃的溶剂效应研究,旨在为关于5-甲基-2-乙酰基呋喃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思路。
简述:5-甲基-2-乙酰基呋喃(2-Acetyl-5-methylfuran,简称AMF),又称2-乙酰基-5-甲基呋喃,CAS编号:1193-79-9,分子式C7H8O2,分子量124.14,沸点201.9摄氏度,呈微黄色液体。AMF是一种新型的食用香料,在啤酒、面包、咖啡、炒榛子等食物中天然存在。它具有甜、发霉、坚果、焦糖等香气特征,以及坚果、可可、烤面包等香味特征。该香料被广泛用于调配可可、坚果、焦糖、面包、咖啡等香型的食用香精,是国内调香领域急需的合成香料品种之一。
溶剂效应研究:
黄书娟等人运用红外光谱法(FT-IR)测定了5-甲基-2-乙酰基呋喃(2-acetyl-5-methylfuran, AMF)在一元溶剂和二元溶剂体系中羰基的伸缩振动谱带(υC=O),研究了各羰基伸缩振动谱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AMF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结果如下:
(1)通过对15种溶剂中AMF的羰基伸缩振动谱带进行分析,利用四个单溶剂参数方程得出结论:溶剂接受数(AN值)、溶剂特性参数(S值)和(G值)与AMF的羰基伸缩振动频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这些参数能够有效描述溶剂对AMF的C=O伸缩振动频率的影响。然而,ET(30)值与AMF的羰基伸缩振动频率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可能是因为ET(30)值是根据溶剂化显色吸收谱带的跃迁能计算得出的,不适用于研究AMF的羰基伸缩振动频率的变化。
(2)在二元溶剂体系中,通过比较AMF分子在不同溶剂中的羰基伸缩振动谱图,进一步分析了AMF与CC14、CHC13和EtOH之间的溶质-溶剂相互作用。在四氯化碳/环己烷体系中,AMF分子羰基的微弱红移主要是AMF分子与四氯化碳之间的偶极-诱导偶极作用引起的。在氯仿/环己烷(或二氯甲烷/环已烷)中,当氯仿(或二氯甲烷)浓度较低时,氯仿(或二氯甲烷)与AMF分子的C=0上的氧原子形成氢键,随着氯仿(或二氯甲烷)的不断加入溶剂体系中富含氯仿(或二氯甲烷)时,氯仿(或二氯甲烷)的原子和与C-0邻近的CH3的氢原子形成氢键,导致羰基峰进一步向低波数位移。在醇/环已烷体系中,AMF的羰基与醇形成氢键缔合物,并随着醇的体积分数变化有规律地位移。用DFT/B3LYP/6-311++G(d,p)方法模拟了AMF与乙醇形成氢键后引起的分子结构、电荷C=0频率及能量改变,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3)紫外电子光谱研究获得了游离态AMF分子发生分子跃迁的跃迁谱带,与实验结果一致。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溶剂中,随着溶剂极性增加:AMF分子总能量降低,结构变得更加稳定;最大吸收波长向高波数位移:HOMO和LUMO的能量都在减小,显然LUMO减小的更多,因此电子从HOMO轨道跃迁到LUMO轨道的所需能量在减小,导致波长向长波数方向位移。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说明TD-DFT/B3LYP/6-311++G(d,p)用来研究AMF分子的溶剂效应是可行的。将实验所得的AMF在各种溶剂中的最大波长与LSER方程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AMF最大吸收波长位置的主要作用是偶极-偶极作用和氢键作用,此分析结果与红外分析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黄书娟.糠醛和5-甲基-2-乙酰基呋喃的溶剂效应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