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虫酰胺是一种新型的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由日本三菱化学公司于1988年开发成功。它具有低毒高效快速降解等特点,能阻碍线粒体代谢系统中的电子传达系统复合体,对鳞翅目幼虫小菜蛾、缨翅目害虫蓟马有特效。唑虫酰胺在中国于2009年获得首次登记。
唑虫酰胺纯品为类白色结晶,熔点为87.7 ~88.2℃,在252℃高温下分解。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和分配系数也有所不同。唑虫酰胺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期长。
唑虫酰胺的组织结构特征和合成方式独特,使其成为主要的农药类研究对象。它能阻碍线粒体代谢系统中的电子传达系统复合体,对害虫有触杀作用,并可杀卵、抑制产卵。对小菜蛾、蓟马等害虫有特效。
唑虫酰胺对小菜蛾和蓟马有较高活性,对这些害虫有较好的防效。根据害虫发生严重程度,每次施药间隔在7~15天之间。为了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应与其他杀虫剂轮换使用。
唑虫酰胺对大鼠的急性经口和经皮毒性较低,对兔皮肤、眼睛有轻度刺激性,对豚鼠弱致敏性。相关毒理学试验结果显示,唑虫酰胺未见致突变性。
唑虫酰胺15%乳油对大鼠的急性经口和经皮毒性也较低,对兔皮肤、眼睛有中度刺激性,对豚鼠皮肤为弱致敏性。
唑虫酰胺具有低毒高效快速降解等特点,但容易产生药害。在蔬菜生产中,多次、超剂量使用唑虫酰胺可能导致化学污染。此外,唑虫酰胺的高鱼毒性也限制了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