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产靶向药物在多个癌症和基因突变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恩沙替尼是一款国产第二代ALK靶向药,最近公布的一线治疗数据显示,它在疗效方面赶上了国外同类药物。
恩沙替尼预计将很快获批,为中国ALK融合肺癌患者提供一种价廉物美的治疗新选择。
恩沙替尼是一种第二代靶向ALK融合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小分子靶向药。它能够选择性结合ALK和MET两种驱动基因变异的产物,从而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和传递,抑制存在这些突变的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恩沙替尼是一种口服药,药物规格目前尚未公布。
目前公布的临床数据显示,恩沙替尼在ALK突变肺癌患者的一线和二线治疗中均取得了成功,但相关适应症尚未获得国内外监管部门的批准。
根据2019年公布的临床II期试验数据,恩沙替尼治疗克唑替尼耐药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52%,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6个月,疗效与其他二代ALK靶向药相当。
最近公布的临床III期试验eXalt3数据显示,恩沙替尼治疗患者的PFS为25.8个月,显著优于克唑替尼对照组的12.7个月(HR 0.52),这一疗效与塞瑞替尼这种二代ALK靶向药相当,稍逊于阿来替尼。
此外,在eXalt3试验中,恩沙替尼组脑转移患者颅内病灶缓解率达到54%,而克唑替尼组仅为19%。在治疗期间,恩沙替尼组发生脑转移的比例为4%,而克唑替尼组为24%。恩沙替尼不仅对原有脑转移灶疗效较好,还显著降低了新发脑转移的风险。
在临床试验中,恩沙替尼的服用剂量为每日一次,口服225毫克。
根据已公布的临床II期试验数据,恩沙替尼在225毫克剂量下的安全性与其他ALK靶向药明显不同。消化系统不良事件如腹泻、呕吐、便秘和恶心的发生率较低,其中腹泻和呕吐的发生率低于10%。
恩沙替尼治疗较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皮疹、瘙痒、水肿和贫血,大多数为1-2级,程度轻微。发生率最高的3级或以上明显副作用为皮疹(6%)和颜面部水肿(4%)。恩沙替尼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包括肝酶两项、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血清淀粉酶和血肌酐的升高。
由于恩沙替尼尚未获批,目前主要在临床试验中使用,尚无明确的副作用处理方式、剂量调整和永久停药原则。根据临床II期试验的经验,对于部分副作用严重的患者,恩沙替尼的剂量可以减量至200毫克或150毫克。
在二线治疗和一线治疗的临床试验相继成功后,恩沙替尼在国内上市已经指日可待,希望这一国产新药能够真正为中国患者带来福音。
1.Yang Y, Zhou J, Zhou J, et al. Efficacy, safety, and biomarker analysis of ensartinib in crizotinib-resistant, ALK-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multicentre, phase 2 trial.[J].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2020, 8(1): 45-53.
2.Selvaggi G, et al. Phase III Randomized Study Of Ensartinib vs Crizotinib In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 Positive NSCLC Patients: eXalt3. WCLC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