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学名为刚地弓形虫,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虫,可引起弓形虫病。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能感染几乎所有的恒温动物,人群普遍易感。而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弓形虫可在其体内完成有性繁殖,再排出具有感染性的卵囊,在自然界中进行传播。
弓形虫是一种机会性致病原虫,呈世界性广泛分布,据统计,全世界约有1/3的人感染过弓形虫!在我国人群感染率是7.88%。健康人群感染后,大部分没有明显症状,或偶有低热、头痛、浅表淋巴结肿大等,但在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时可引发严重疾病,甚至死亡,而孕妇更是高危人群,在妊娠早中期感染弓形虫可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等。
药物是目前防控弓形虫病的主要手段,筛选新的抗弓形虫药物意义重大。研究人员评估了甘草次酸抗弓形虫的效果并初步探究了其作用机制。首先在HFF细胞上测定甘草次酸的CC50,接着通过噬斑试验测定其有无抗弓形虫的效果,综合评估甘草次酸对速殖子入侵宿主细胞和在细胞内增殖的影响,最后采用JC-1荧光探针和多功能酶标仪分别检测弓形虫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ROS)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甘草次酸的CC50为351.2 μmol/L。抗弓形虫的IC50为28.02 μmol/L,在较高浓度下能抑制弓形虫速殖子在细胞内增殖,甘草次酸发挥抗弓形虫的作用依赖于降低弓形虫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以及刺激活性氧的产生。综上,甘草次酸具有抗弓形虫的效果,具有作为抗弓形虫候选药物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