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印度萝芙木被发现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进一步研究揭示了其中的活性成分利血平,并在1950年代初期开发成为一种新的降血压药物(寿比南)。为了避免进口药品的高昂价格,我国在1950年代初期开始对萝芙木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在1958年以萝芙木总生物碱开发出了治疗高血压的新药“降压灵”。
随后,以利血平单体为原料的各种制剂逐渐发展,例如利血平片、复方降压片、北京降压0号等。
利血平是一种肾上腺素能神经抑制药,可以阻止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内介质的贮存,耗竭囊泡中具有升压作用的介质,从而降低周围交感神经末梢的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
利血平的降压作用温和、缓慢而持久,静脉注射后1小时才会出现明显的降压作用,肌肉注射后4小时达到高峰效应,口服1周后才会出现降压作用,2-3周达到最大效果。
服用该药物的患者对麻醉药物的心血管抑制作用非常敏感,手术中容易出现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因此需要特别警惕。在选择椎管内麻醉时,低血压反应更为普遍且严重。
术中出现低血压时,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该非常慎重。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物麻黄素和多巴胺对顽固性低血压效果不佳,而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能会引起血压骤升。
一般来说,麻醉医生建议这类患者停止服用利血平7-14天,并改用其他类降血压药物,以确保手术期间的安全。然而,随着麻醉技术和监护设备的进步,一些声音认为利血平等药物可以不需要停药。
一些观点认为,不停药即进行手术不一定会出现问题,但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非常严重。毕竟,许多教材都提到了停药的观点,但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利血平基本上不需要停药。实际上,早在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提出了安全警告,199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七种被撤销和淘汰的药物,我国使用该药物的人也越来越少,因此我们都应该对这类患者更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