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虫酰胺是一种新型的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由日本三菱化学公司于1988年开发成功。它具有低毒高效快速降解等特点,能阻碍线粒体代谢系统中的电子传达系统复合体,对鳞翅目幼虫小菜蛾、缨翅目害虫蓟马有特效。唑虫酰胺在中国于2009年获得首次登记。
唑虫酰胺纯品为类白色结晶,熔点为87.7 ~88.2℃,在252℃高温下分解。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和分配系数也有所不同。唑虫酰胺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期长。
唑虫酰胺的组织结构特征和合成方式独特,使其成为主要的农药类研究对象。它能阻碍线粒体代谢系统中的电子传达系统复合体,对害虫有触杀作用,并可杀卵、抑制产卵。对小菜蛾、蓟马等害虫有特效。
唑虫酰胺对小菜蛾和蓟马有较高活性,对这些害虫有较好的防效。根据害虫发生严重程度,每次施药间隔在7~15天之间。为了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应与其他杀虫剂轮换使用。
唑虫酰胺对大鼠的急性经口和经皮毒性较低,对兔皮肤、眼睛有轻度刺激性,对豚鼠弱致敏性。相关毒理学试验结果显示,唑虫酰胺未见致突变性。
唑虫酰胺15%乳油对大鼠的急性经口和经皮毒性也较低,对兔皮肤、眼睛有中度刺激性,对豚鼠皮肤为弱致敏性。
唑虫酰胺具有低毒高效快速降解等特点,但容易产生药害。在蔬菜生产中,多次、超剂量使用唑虫酰胺可能导致化学污染。此外,唑虫酰胺的高鱼毒性也限制了其发展。
唑虫酰胺是一种由日本三菱化学公司于1988年开发的新型吡唑酰胺类杀虫杀螨剂。经过多项生物药效试验和安全性试验,该药物被确认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与国内市场上其他杀虫杀螨剂不同,唑虫酰胺不会产生交互抗性,并且在植物体内、土壤和水中迅速降解。由于其保护、治疗、铲除和渗透的作用,以及无致突变的特点,唑虫酰胺成为农药界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活力的新型农用杀虫杀螨剂。
01理化性质
唑虫酰胺是一种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化学式为C21H22ClN3O2。纯品呈类白色结晶,熔点为87.7~88.2℃,分解温度为252℃。其在25℃下的蒸气压小于5.6×10-7 Pa,溶解度为水中0.087 mg/L,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为正己烷7.41 g/L,甲醇59.6 g/L,乙酸乙酯339 g/L,甲苯366 g/L,丙酮368 g/L,二氯甲烷中大于500 g/L。在pH4~9的条件下(25℃),唑虫酰胺的水解半衰期(DT50)均超过1年。
02作用机理
唑虫酰胺通过阻碍害虫线粒体能量代谢系统的电子传递链来发挥作用。它具有快速的杀虫效果和较长的持效期。对小菜蛾的整个生育期,从卵到成虫都具有较高的活性,并且能够抑制害虫的摄食。它还对抗性害虫有效。唑虫酰胺在害虫卵孵化盛期至幼虫期间施药效果良好。然而,唑虫酰胺对蚕鱼和蜜蜂等生物有毒,因此禁止在蜜源作物花期、蚕室和桑园附近的水产养殖区使用。此外,唑虫酰胺对介壳虫也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介壳虫具有较强的抗药性,一般药剂难以进入其体内,因此防治介壳虫相对困难。目前,杀扑磷是主要用于杀灭介壳虫的药剂,但杀扑磷属于高毒的有机磷类农药,随着高毒农药的禁用,杀扑磷将逐渐被淘汰,而唑虫酰胺将成为重要的替代品之一。
03合成方法
唑虫酰胺的合成路线相对简单,主要是通过1-甲基-3-乙基-4-氯-5-吡唑甲酰氯与4-(4-甲基苯氧基)苄胺缩合而成。然而,两个中间体的合成方法有所不同。根据环合步骤原料的不同,1-甲基-3-乙基-4-氯-5-吡唑甲酰氯的合成方法可分为水合肼法和甲基肼法。而4-(4-甲基苯氧基)苄胺的合成则可采用醛肟还原法或腈还原法。
以丁酮和草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通过环合、甲基化、氯化、水解和氯化等8个步骤,可以合成唑虫酰胺原药。这种工艺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通过替换原料,避免了使用高毒试剂和处理复杂废气的问题。通过条件控制和催化剂的使用,收率大幅提高,总收率大于57%(以草酸二乙酯计),含量大于95%。
04我国登记情况
唑虫酰胺在1996年开始在日本进行试验,于2002年4月获得登记,专利保护期已于2008年过期。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生产的唑虫酰胺是一种毒性中等的新型杀虫剂,具有触杀作用,并且具有杀卵、抑食和抑制产卵的作用。它对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缨翅目的害虫以及螨类都有效,特别是对鳞翅目的小菜蛾和缨翅目的蓟马有特殊效果。15%的唑虫酰胺悬浮剂等产品已经在我国获得农药登记,用于防治茄子上的蓟马和十字花科蔬菜上的小菜蛾。
05应用前景
唑虫酰胺在防治茄子上的蓟马时的推荐用量为7.5~12 g/亩,在十字花科蔬菜上的小菜蛾时的推荐用量为4.5~7.5 g/亩。严禁在蔬菜幼苗期和小叶菜上使用,以免产生药害。
唑虫酰胺是一种新型的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它具有阻止昆虫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机理。在2009年获得中国首次登记后,临时登记证被取消,直到2019年,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才获得了制剂和原药的正式登记。
唑虫酰胺具有低毒高效、快速降解等特点。它能够阻碍线粒体代谢系统中的电子传递系统复合体,对害虫有广谱的杀灭作用,包括触杀、杀卵和抑制产卵等。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幼虫小菜蛾和缨翅目害虫蓟马,其速效性和持效期长约为10天左右。
(1) 唑虫酰胺属于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对鳞翅目、半翅目、甲虫目、膜翅目、双翅目害虫和螨类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它可以有效防治甘蓝小叶蛾、黄条跳甲、节瓜蓟马、柑橘树锈壁虱、木虱、潜叶蛾、茄子蓟马、豇豆蓟马、玫瑰蓟马、茶树茶尺蠖和茶小绿叶蝉等害虫。
(2) 唑虫酰胺主要通过触杀作用发挥效果,不具有内吸性,并且持效期较长。
(3) 唑虫酰胺可以与多种成分混配使用,例如丁醚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噻虫嗪、螺虫乙酯、呋虫胺、茚虫威和虱螨脲等。
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的查询,截至目前,国内共有9个农药产品取得了唑虫酰胺的登记,其中包括海利尔、凯源祥、明德立达、柳州惠农、江西正邦、江西众和、山东源丰和广东真格等公司。这些产品主要用于防治甘蓝小菜蛾、茄子蓟马、茶树茶小绿叶蝉、柑橘锈壁虱、柑橘木虱、柑橘树介壳虫和节瓜蓟马等害虫。
表1 唑虫酰胺的登记情况
当前杀虫剂市场份额逐渐增加,这反映了害虫的发生程度和范围不断扩大。害虫防治面临着两极分化的情况,部分地区和部分害虫已经失去了科学的控制手段。特别是对于抗性蓟马、小菜蛾、斑潜蝇、介壳虫和茶小绿叶蝉等高抗害虫来说,在常规药剂抗性不断增加的环境下,逐渐难以有效治理。因此,唑虫酰胺在国内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此,我们也要提醒广大渠道商和农户,务必在推广使用之前进行试验,并严格按照标签说明使用,以避免因不合理使用而导致的药害和抗性问题。
唑虫酰胺是一种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具有高效的生物活性和多种作用特点。其作用机理为阻碍线粒体的代谢系统中的电子传达系统复合体I,被称为线粒体电子传达复合体阻碍剂(METI)。唑虫酰胺对鳞翅目幼虫小菜蛾、缨翅目害虫蓟马、锈壁虱、茶小绿叶蝉等有特效。
1、具有杀虫谱广的特点,可用于防治多种害虫。
2、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多种作物。
3、对抗性害虫特效,无交互抗性。
4、兼具杀卵、抑食、抑制产卵的作用。
5、具有高效速效、持效期长的特点。
(1)施药期间应避免对蜜蜂、鱼类等水生生物、家蚕、鸟类造成影响。
(2)温度越高效果越好,建议在25℃及以上使用。
(3)可与弱酸性、中性杀虫剂、杀菌剂混用,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
(4)对柑橘安全,不同生长期均可使用。
(5)不可在蔬菜幼苗期和小叶菜上使用,每季最多使用2次。
唑虫酰胺,又称Tolfenpyrad,是一种由日本三菱化学公司于1988年开发的新型吡唑酰胺类杀虫、杀螨剂。它的化学名是N-[4-(4-甲基苯氧基)苄基]-1-甲基-3-乙基-4-氯-5-吡唑甲酰胺。唑虫酰胺具有类白色固体粉末的外观,密度为1.18 g/cm3 (25℃),熔点为87.8-88.2℃,蒸汽压(25℃)为5×10-4mPa。它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87 mg/L,在正己烷、甲苯、甲醇、丙酮和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分别为7.41 g/L、366 g/L、59.6 g/L、368 g/L和339 g/L。唑虫酰胺的分配系数(正辛醇/水)(25℃)为log Pow 5.61。它在水中稳定5天(pH4-9,50℃)。唑虫酰胺是一种高效、杀虫谱广、应用范围大、速效的杀虫剂。
唑虫酰胺是一种新型的吡唑酰胺类杀虫杀螨剂,具有中等毒性。它具有触杀作用,并且能杀死虫卵、抑制食欲、抑制产卵。它对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缨翅目害虫以及螨类都有效。因此,唑虫酰胺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花卉、茶叶等作物的害虫防治。特别是对鳞翅目小菜蛾、缨翅目蓟马等害虫有特别好的效果。根据害虫发生的严重程度,每次施药的间隔在7~15天之间。
唑虫酰胺的作用机理是阻碍昆虫体内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它使昆虫线粒体的代谢系统中的电子传递系统复合体I失效,从而阻碍电子传递,使昆虫无法提供和储存能量而死亡。
唑虫酰胺在中国、欧盟和美国都有登记信息。你可以通过以下链接查看详细信息:
中国登记信息
欧盟登记信息
美国登记信息
根据作者查阅的相关文献和原药样品分析结果,唑虫酰胺的最具工业化价值的合成路线如下:
BioGuide通过对唑虫酰胺原药样品的分析发现,该原药的归一含量已经大于99%,只有2个大于0.1%的杂质。以下是唑虫酰胺的色谱图和质谱图:
通过对质谱数据的解析,发现样品中可能含有以下杂质:
(1)氯化反应时,吡唑环上未被氯代,并参与后续反应产生的杂质;
(2)氯化反应副产物并参与后续反应产生的杂质;
(3)苄胺过度酰化产生的杂质;
(4)邻氯苯腈参与反应后产生的杂质。
唑虫酰胺(Tolfenpyrad)是一种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具有杀卵、抑食、抑制产卵及杀菌作用。它对害虫的成虫、幼虫和卵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尤其对鳞翅目幼虫小菜蛾和缨翅目害虫蓟马有特效。该药剂具有速效性、低毒高效和持效期长的特点,在蔬菜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日本农药美国分公司的杀虫剂产品Torac(唑虫酰胺)曾被美国佛罗里达州授予紧急豁免权,用于防控水果和蔬菜作物中的蓟马。
唑虫酰胺具有触杀作用强,杀虫谱广,对多种抗性害虫都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它不仅对害虫的整个生育期都有较高的活性,还能抑制害虫取食。此外,唑虫酰胺还具有杀菌作用,对多种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唑虫酰胺对多种抗性害虫具有特效,尤其对蓟马、小菜蛾、茶小绿叶蝉等害虫。它不仅对害虫的成虫、幼虫和卵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还能抑制害虫取食。
唑虫酰胺不仅能杀虫,还能防治多种病害,如黄瓜白粉病、黄瓜霜霉病等。它的使用可以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减少喷药次数。
唑虫酰胺具有持效期长的特点,可以持续杀灭害虫和防治病害,持效期可达30天。
唑虫酰胺与现有杀虫剂作用机理不同,且与现有大多杀虫剂互补增效。它对抗性害虫有特效,复配性好,安全性高,使用成本低,因此将成为高抗性害虫防治的主流药剂。
异唑啉类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作用位点独特、无交叉抗性等特点,因此在农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种商品化的异唑啉类杀虫剂,例如阿福拉纳、沙罗拉纳、洛替拉纳、异唑虫酰胺、氟唑酰胺和氟雷拉纳等。其中,氟雷拉纳是由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研发的一种异唑啉类杀虫剂,对多种害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
氟雷拉纳的合成主要通过中间体Ⅰ和中间体Ⅱ的反应得到。中间体Ⅰ是通过不同的合成路线得到的,其中一种路线是以2-氟甲苯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目标产物。另一种路线是以甘氨酸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中间体Ⅰ。中间体Ⅱ也有两种合成路线,分别通过不同的反应得到。
中间体Ⅰ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以4-溴-3-甲基苯甲酸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目标产物。另一种是以2-氟甲苯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中间体Ⅱ的合成方法也有多种,其中一种是通过三氟乙胺和2-氯乙酰氯的反应得到目标产物。另一种是以甘氨酸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综上所述,氟雷拉纳的合成方法包括多种合成路线,其中以2-氟甲苯和甘氨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中间体Ⅰ和中间体Ⅱ,最终通过酰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氟雷拉纳。
2,6-二氟苯甲酰胺,简称DFBA,是一种化学式为C7H5F2NO的化学物质,外观呈白色至灰白色粉末状,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微溶于苯。2,6-二氟苯甲酰胺是合成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化学农药的关键中间体,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包括除虫脲、虱螨脲、乙螨唑等,有着杀虫活性高、杀虫种类广、可生物降解、安全性高、环保性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在农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2,6-二氟苯甲酰胺生产方法多样,主要有水解法,是指以2,6-二氟苯腈(DCBN)为原材料、以碱金属氟化物为氟化剂,经过氟代、水解反应生成DFBA的方法;加氢还原法,是指以2,3,6-三氯苯腈为原材料,经过氟化、加强还原反应合成DFBA的方法。其中水解法是目前工业化生产DFBA最常用的方法。
农药是2,6-二氟苯甲酰胺主要应用领域,在该领域,2,6-二氟苯甲酰胺主要用于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氟铃脲、定虫隆、伏虫隆、除虫脲、虱螨脲、乙螨唑等以及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双氟磺草胺生产场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有着杀虫活性高、杀虫种类广、可生物降解、安全性高、环保性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在农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双氟磺草胺是一类低毒、内吸、广谱除草剂,可广泛用于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种植领域。
目前全球2,6-二氟苯甲酰胺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巴西、美国、印度、阿根廷等国,但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2022年全球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市场规模已达18.3亿美元,随着下游市场快速发展,全球2,6-二氟苯甲酰胺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苯并恶唑是一种芳香有机化合物,结构为与苯环并合的恶唑,气味类似于吡啶。虽然苯并恶唑本身的实用价值不大,但是其许多衍生物有很大商业价值,如2-氯苯并恶唑。因为2-氯苯并恶唑是杂环化合物,它可以用作合成通常具有生物活性的更大结构的起始材料。它的芳香性使其相对稳定,虽然它是杂环,但它有一些反应位点可以进行官能化。
2-氯苯并恶唑存在于药物的化学结构中,例如氟诺洛芬(flunoxaprofen)。2-氯苯并恶唑衍生物也可用作洗衣液中的荧光增白剂。2-氯苯并恶唑属于为人熟知的抗真菌剂,具有抗氧化、抗过敏、抗肿瘤和抗寄生虫作用。
参考文献[1]以2-巯基苯并恶唑与氯甲酸三氯甲酯为起始物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2-氯苯并恶唑,其合成反应式如下图所示:
图1 2-氯苯并恶唑的合成反应式
2-巯基苯并恶唑与氯甲酸三氯甲酯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2-氯苯并恶唑,具体方法如下:在反应容器中加入2-巯基苯并恶唑、催化剂二甲基甲酰胺和介质溶剂甲苯,控制温度40~70℃,滴加氯甲酸三氯甲酯,滴加时间为4-8小时,滴加完后升温至60~100℃反应1~4小时,冷却后得到2-氯苯并恶唑的甲苯溶液。本发明以氯甲酸三氯甲酯代替气体光气、氯气或五氯化磷,在反应过程中氯甲酸三氯甲酯分解为单光气参与反应,再通过反应得到目标物2-氯苯并恶唑,产品与溶剂不需分离,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产品收率高,可达98%以上。产品颜色淡,品质优。对设备要求低,无需尾气处理。
1.2-氯苯并恶唑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2.库温不宜超过37°C。
3.2-氯苯并恶唑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4.保持容器密封。
5.远离火种、热源。
6.库房必须安装避雷设备。
7.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8.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置。
9.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设备和工具。
10.2-氯苯并恶唑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1]Hu, Xiang-Ping Tetrahedron Letters, 2013 , vol. 54, # 28 p. 3669 - 3672
摘要:
粉唑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的三唑类杀菌剂,因其高效、低毒和广谱的特点,成为防治多种植物病害的理想选择。其主要用途包括防治农作物上的真菌病害,如白粉病、锈病和叶斑病等,不仅能够保护农作物健康生长,还能提高产量和品质。此外,粉唑醇也被用于园艺植物和观赏植物的病害防治,确保植物的观赏价值和健康。本文将详细探讨粉唑醇在农业和园艺中的具体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在病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1. 粉唑醇及其用途简介
自1900年代初以来,杀菌剂已被广泛用于农业中,以控制真菌病害并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使用杀菌剂可使全球作物损失减少约20%。在不同类型的杀菌剂中,唑类和三唑类自1970年代以来被普遍用于预防或根除作物中的真菌感染。然而,过度使用杀菌剂会导致杀菌剂残留物在土壤、地下水和农作物中积累。已知农作物中的残留杀菌剂会通过摄入受杀菌剂污染的食物增加人类继发性中毒的风险。
粉唑醇(Flutriafol,FTF),(RS)-2,4-difluoro-α-(1H-1,2,4-triazol-1-ylmethyl) benzyl alcohol,是一种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用于处理各种谷物和种子。FTF通过干扰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作用,麦角甾醇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 51(CYP51)来维持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该产品具有根除和保护作用,可控制棉花、水稻、小麦、大麦、燕麦、香蕉、苹果和梨、土豆、辣椒和番茄、咖啡、豆类、木瓜、大豆、甜瓜和西瓜、草莓和其他农作物的某些真菌病害。
2. 粉唑醇有什么用?
粉唑醇不是天然存在的。它是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于1970年代开发的广谱杀菌剂。它能够控制各种作物上的各种真菌病原体,使其成为农业生产的宝贵工具。粉唑醇是一种三唑杀菌剂,这意味着它通过抑制固醇的产生来发挥作用,而固醇是真菌细胞膜所必需的。粉唑醇是系统性的,这意味着它可以被植物吸收并在其组织中移动。这使得它能有效地控制叶病和根病。
它于 2010 年首次被美国环保署 (EPA) 注册用于苹果和大豆。2012 年,它被美国环保署 (EPA) 批准用于玉米,包括大田玉米和爆米花玉米。Flutriafol 用于玉米的用途将被添加到已经列出大豆和苹果用途的 TopGuard 标签中。由于玉米杀菌剂市场上已经有许多产品,因此不太可能大量使用。粉唑醇已在美国注册用于以下作物:
水果:苹果、葡萄、甜瓜、桃子、草莓、西红柿
蔬菜:豆类、黄瓜、茄子、生菜、洋葱、辣椒和土豆
农田作物:玉米、大豆和小麦
粉唑醇通常作为叶面喷雾剂使用,但也可以通过滴灌使用。使用粉唑醇时,必须仔细遵循标签说明,因为它可能对人类和动物有毒。
3. 粉唑醇在害虫管理中的作用
专利EP2028939A2涉及杀虫剂活性成分的特定组合及其组合物的使用,以及使用此类组合来控制或预防病原体和/或害虫损害的方法,特别是在农用化学领域。
文献中描述了用于控制病原体和害虫的某些活性成分组合。这些已知组合的生物学特性在病原体控制、植物毒性以及环境和工人暴露等方面并不完全令人满意。特别是,在病原体已经产生或有可能产生对先前已知的组合的抗性的情况下,寻求改进的控制或预防方法。
用活性成分保护植物繁殖材料(尤其是种子)是目标应用,其部分解决了在单独使用或与叶面或沟内活性成分应用结合使用时减少环境和工人暴露的需求。
持续需要提供杀虫剂组合,其提供改进的生物学特性,例如协同特性,尤其是用于控制病原体。
专利EP2028939A2通过提供杀虫剂组合解决了该需求。因此,在第一方面,该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或预防植物繁殖材料、植物、植物部分和/或稍后生长的植物器官中的病原体损害或害虫损害的方法,其包括将包含(I)粉唑醇和(II)一种或多种(优选任何一种)农药的组合应用于植物繁殖材料,所述农药选自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环丙唑醇、氟嘧菌酯、肟菌酯、甲霜灵、精甲霜灵(精甲霜灵)、氟喹唑、苯嘧啶醇、氟嘧啶醇、吡斑肟、丙硫菌唑、戊唑醇、三唑醇、苯霜灵、精苯霜灵、苯菌灵、多菌灵、萎锈灵、氟酰胺、麦芽唑醇、双胍盐、种菌唑、异菌脲、戊菌隆、霜霉威、硅硫菌胺、福美双、三唑嗪、锰化合物(例如代森锰锌、代森锰)、七氟菊酯、联苯菊酯、氟虫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化合物I,以任意所需顺序或同时使用,
在第二方面,该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护植物繁殖材料、植物、植物部分和/或在以后时间点生长的植物器官免受病原体损害或害虫损害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植物繁殖材料上以任何所需的顺序或同时应用如第一方面所定义的组合。
该杀虫剂组合具有非常有利的特性,可保护植物免受(i)病原体(例如植物致病性,尤其是真菌)侵袭或侵染,从而导致植物患病和受损,和/或(ii)害虫侵袭或损害;特别是在植物的情况下,该发明可以控制或防止种子、植物部分和/或由处理过的种子长成的植物受到病原体损害和/或害虫损害。这些特性例如是化合物(I)和(II)的组合的协同增强作用,从而导致更低的病原体损害和/或害虫损害、更低的施用率或更长的作用持续时间。在农业的情况下,发现增强的作用表现出植物生长特性的改善,例如,通过高于预期的病原体侵染和/或害虫损害的控制。
4. 优势
(1)广谱控制,可控制水稻种植中的多种真菌,对多种真菌病有效。
(2)具有保护性、系统性和治疗作用。粉唑醇可以在植物中移动,以保护它免受叶和根疾病的影响。
(3)吸收率高,在植物组织中快速分布。
(4)快速渗透植物,施药后遇到下雨,植物损失的可能性很小。
(5)长期控制。粉唑醇可长期控制真菌疾病。粉唑醇提供了同类产品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残留控制,并且在植物的木质部中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施用后,粉唑醇会迅速穿透叶子的蜡质层,并在植物中向上移动,以帮助预防疾病发作。
(6)与其他农药兼容。粉唑醇可与其他农药罐混。
5. 安全注意事项和规定
以下是使用粉唑醇的一些潜在风险:
(1)对人类和动物的毒性:粉唑醇如果被摄入、吸入或通过皮肤吸收,可能对人类和动物有毒。
(2)环境毒性:粉唑醇可能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有毒。
(3)耐药性:一些真菌已对粉唑醇产生耐药性。
必须负责任地使用粉唑醇,以尽量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在操作粉唑醇时,应仔细遵循标签说明并穿戴防护服。
6. 结论
粉唑醇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三唑类杀菌剂,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园艺领域。其主要用途包括防治多种植物病害,如白粉病、锈病和叶斑病,有效保护农作物和园艺植物的健康,提升产量和品质。此外,粉唑醇在果树、蔬菜、谷物等作物中的应用,进一步证明了其在病害防治中的重要性。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粉唑醇的科学合理使用将继续在现代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
[1]https://www.upl-ltd.com/lk/product-details/pointer-flutriafol-25-sc
[2]https://zenithcropsciences.com/products/flutriafol-125-gl-sc/
[3]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230498/
[4]https://ag.fmc.com/au/en/products/fungicides/impact-endure-fungicide
[5]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EP2028939A2/en
[6]https://www.mda.state.mn.us/sites/default/files/inline-files/nur-flutriafo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