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重整操作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这个问题有点大,重整临氢、高温、高压,危险性较高,重整催化剂非常昂贵,条件苛刻,参照以下操作原则吧,总之,“安稳长满优”是大原则。 2.2 重整反应系统操作指南 2.2.1 重整反应系统操作原则 严格执行工艺操作指南,按生产方案要求,控制合理的反应深度,保证反应器系统、高分系统和吸收稳定系统的正常生产和平稳运行。负责本岗位的开停工和事故处理,确保四合一炉和稳定塔底重沸炉的正常运转;做好本岗位工艺设备及相关工艺管线巡检和日常维护工作,特别是加强重点设备和部位的检查,严格做好交接班制度和数据的原始记录。系统出现波动要及时汇报和处理,确保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 压缩机岗位负责k-201、k-202的开、停车,做好压缩机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确保机泵的平稳运行,保证整个装置的安全平稳。 操作岗位注意监控预加氢反应器情况,根据原料性质及精制油分析调整加氢反应深度,确保进重整的精制油各项指标合格,保护催化剂。对于重整反应系统密切注意床层温降,循环氢纯度,确保重整反应平稳运行。每天按规定向重整反应系统注氯,并且能够根据循环氢组成、气中水含量判断系统水氯平衡状况,出现异常及时向装置领导反映。熟悉紧急状况下重整反应系统处理的方法,以确保重整大型机组及催化剂的安全。 重整反应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原料的组成: a. 环烷烃含量高(但甲基环戊烷不要太高),不仅可以得到较高的辛烷值和氢气产率,而且可以采用较大的空速。 b. 烯烃含量高会增加催化剂上的积炭,从而缩短生产周期,这是很不利的,因而的加氢精制时,必须很好的处理。 c. 终馏点过高(>220℃),一方面会增加催化剂的结炭,另一方面经重整反应后,干点上升10—20℃使得稳定汽油的干点不合标准。其要求不大于180℃。 d. 金属含量高,会使催化剂永久失活,控制pb≯10ppb,as≯1ppb,cu≯10ppb e. s、n、o含量高会使催化剂短时间失活,n、o同时影响催化剂的水氯平衡。 催化剂的组成: 催化剂的组成对其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单金属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寿命均不如双金属或多金属催化剂。本装置采用的是低铂高铼催化剂,是我国目前性能较好,比较成熟的催化剂。 水氯平衡: a. 作用: 重整催化剂的氯含量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以维持催化剂的酸性功能。氯的含量受原料中水的影响,少量的水提高氯的作用,有利于氯的整个催化剂床层中均匀分布;而过量的水,一方面在反应条件苛刻的情况下,可导至催化剂表面的金属凝结,从而减少了重整反应发生的活性表面,以至使活性严重受损;另一方面,循环气中水含量偏高。会将剂上的氯带走,使催化剂的酸性功能与金属功能失去平衡,并且使设备严重腐蚀。为了弥补以上不足,可对催化剂注氯注水。当水含量偏高时应加大注氯量,当水含量偏少时,应适当注水,一般要求循环气中的水含量为20—30ppm。 b. 合适氯含量的校验: 可用生成油的辛烷值的变化来校验催化剂上氯含量是否合适,在空速为2时,反应器进口温度每提高3℃,生成油研究法辛烷值是否提高1个单位,如小1个单位,表明氯含量偏低,在此情况下可考虑在数天之内提高注氯量几个ppm。直到辛烷值恢复正常(每提高3℃,ron辛烷值提高1个单位)。 c. 催化剂上氯含量的增加及处理方法: 在原料性质、压力、空速、氢油比及产物辛烷值不变的情况下,如发现所需的加权平均温度下降,即温度未变而生成油的辛烷值升高,液收下降,同时出现反应总温降减少,稳定塔气体排出量增加,氢气产量减少。所有这些表明氯含量增大。为了维持水氯平衡必须找出氯过量的原因。 1) 实际注氯量是否按规定进行,氯的配制是否正确。 2) 实际注水量是否按规定进行,与循环气水含量的关系如何。 3) 原料油中氯含量有无变化。 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可暂时停止注氯或维持一定的注水量。如果在5—10天内,加权平均床层温度没有回到原先的数值,应增加50%的注水量,原因查清后,再根据情况调整注氯注水量。如是原料油中的氯含量上升,应以原料每增1ppm多注水3ppm。这相当于循环气中水含量上升8ppm,正常时循环气中水含量不大于50ppm。一般控制在20—30ppm。 d. 系统水含量上升的处理方法: 系统中水的增加引起催化剂上氯的流失,如原料油中的水含量上升,必将引起催化剂上氯的减少,从而使催化剂加氢裂解性能降低,因而d-201气体的比重减少,汽油辛烷值降低,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应加倍注氯以调整注氯量,弥补由于水量过大而引起的催化剂失活。同时要加强预加氢的操作,使水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预硫化: 新鲜或再生后的催化剂加氢裂解活性非常高,为降低催化剂初期裂解活性,必须注硫以降低其初活性,预防过度的加氢裂解,使得催化剂高温而失活。但硫是催化剂的毒物,注硫不能过量,一般为cb—6总质量的0.12%,cb—7总质量0.18%,硫化剂为二甲基二硫或二甲基硫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