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眸一笑.
影响力0.00
经验值0.00
粉丝11
工艺专业主任
BEP是哪几个词的缩写? 基础设计一般说bed啊 ,basic engineering design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宁波万华四喷嘴气化炉顺利吊装就位? 恭喜,祝早日开车成功。查看更多
河南资格考试登记表怎么填写? 你这不是注册工程师考试的报名表呀 楼主要核对下啊,有朋友提出了你的表格可能不对哦!要在官方网站报名下载相关附件。 查看更多
十面霾伏下的焦化厂? 必须淘汰小型的!查看更多
共同学习1125:参与+2财富,答对+9财富? 室内空气计算温度-----------查看更多
目前稠油集输工艺? 推荐一篇文章:稠油集输流程设计与工艺技术研究应用 编者:作者在《稠油集输流程设计与工艺技术研究应用》一文中指出,稠油开发是世界性的大难题。在我国能源紧缺的今天,稠油资源无疑是我国不可忽视的能源之一。我国的大部分稠油油藏基本上都是小断块稠油油藏,这类油藏属于低品位石油资源,原油物性差,开发、采油、地面集输与处理难度大。那么,稠油油田开发在产能建设中,其地面工艺技术如何优化,应采用什么技术与方法,才能提高整体开发效益呢?作者在此通过河南新庄、杨楼两个小断块稠油油田的开发试图为您做一些解读。 河南新庄、杨楼两个小断块稠油油田的开发,是中石化股份公司 “十五”重点项目。“当年确定区块,当年钻井,当年建产能,当年投产”。油藏、工艺、集输“三位一体”,油层、井筒、地面有机结合,较快地形成了原油生产能力,油田开发整体效益较好,在国内达到了技术领先水平。本文对稠油开发四种单井集油流程进行比较和探讨,指出针对基于河南油田新庄某稠油区块的绸油集输,采用注采合一、动态调配低压蒸汽伴热降粘集油流程,其投资和运行费用最少,经济性较好。并介绍了该区块单井集油管线、计量站至转油站集输流程的选择、设计方法及有关数值计算。以期为我国稠油开发,提供思路,交流探讨。 1 稠油开发四种单井集油流程之比较 稠油集油流程目前国内外主要有注采合一、注采分开集油流程。河南新庄稠油小断块油田bq57区,油层薄,短周期注汽吞吐,单井产量低,单井集油工艺采用注采合一集输流程及技术,注汽管道可以兼顾集油管线功能,即单井注汽、采油共用一条管线,不仅流程简洁,经济、合理、适用,减少工程投资,同时运行费用小,方便生产管理,有利于降低集输系统能耗。单井注采合一集油降粘流程又分为掺稀油、井口加热(加热炉、电加热、掺蒸汽或蒸汽伴热)、掺热水、加药输送等四种: (1)掺稀油流程 该流程降粘效果好。但设备较多,计量、管理难度大,目前国内已很少采用,加之稀油资源缺乏,因此不宜采用。 (2)井口直接加热流程 该流程涉及三种加热方法与技术:井口加热炉加热法、电加(伴)热法、掺蒸汽或蒸汽伴热法。就第一种方法而言,井口加热炉又分燃油和燃气两种,由于燃油加热炉所需辅助设备较多,管理不方便。燃气加热只有在油田天然气充足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这种流程。新庄油田原油油气比只有0.5-1m3/t,各油井产气量也不均衡。且这种流程炉子太多,出事故的几率高,生产管理不方便。因此,不宜采用;电加(伴)热降粘技术在新庄油田的冷采单井拉油区应用于部分油井。油气集输采用高架罐拉油,采用电加热或伴热降粘。由于电加热的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大规模生产油井不宜采用;掺蒸汽或蒸汽伴热是指在架空敷设的注采合一管线的同时,增设一条蒸汽伴热管,当气温较低或产量较低时进行伴热,油井粘度较高时可掺入蒸汽。这种集输方式在国内稠油油田已得到广泛应用。河南井楼、古城稠油油田已经采用了该集油流程。 (3)井口加药集油流程 井口加药集油流程是在油井井口加入降粘剂,降低原油在输送过程中的粘度,便于稠油的输送。井口加药集油流程可以有效降低稠油黏度,整个集输过程都将受益,但是这种流程存在缺点:一是加药装置太分散,不易管理;二是加药浓度大,药剂价格较高,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其三,主要缺点是加入的降粘剂是将原油与产出水进行乳化,从而达到降低输送粘度的目的,但加入的降粘剂对后续的原油脱水不利,因原油脱水加入的是破乳剂,两种药剂药性正好相逆,目前还没有找到既能降粘又不影响后续原油脱水破乳的药剂。 (4)掺水集油流程 稠油掺热水集油流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流程,这种流程的优点:一是降粘效果优于掺稀油和直接加热。若原油含水达到65%以上,这时属于水中“漂油”,管中原油的表观粘度很小;二是井口无运行设备;三是掺入的水为游离状态,稠油很难乳化,在转油站只脱掺水,实现掺水闭路循环使用。但这种集油流程计量站的设计较为复杂,需要建设掺水阀组和掺水管线。 2 新庄油田单井集油流程技术经济对比分析 针对新庄油田,三种单井集输流程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但工程投资、运行费用、管理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电加(伴)热集输耗电量太大,运行费用高,生产成本高,对于低产井经济效益差。另外,热采油井出油温度变化较大,蒸汽吞吐期采油时,井口出油温度一般在100℃以上,放喷初期高达120℃,周期末出油温度最低只有20~30℃,电加热器适应能力较差,管理也不方便,故新庄油田不宜采用该集输流程。 蒸汽伴热集输流程和双管掺水流程运行费用相差不多,但蒸汽伴热流程投资较低,伴热管线和注采合一管线一起岩棉保温、施工,有利于缩短工期,降低投资。集输温度可根据井口出液温度的高低采取动态调节伴热蒸汽量,适应范围较广,生产管理也比较方便。蒸汽伴热集油流程可采用低压伴热蒸汽动态调配技术。根据蒸汽吞吐开采单井产量、温度具有从高到低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单井集油流程采用目前成熟的蒸汽伴热工艺技术。该工艺特点是井口出油温度波动比较大(从20℃到120℃),此时,可通过对各集油站来油温度的监测,对于高产井、高含水井等温度较高的油井关掉伴热,即及时调整低压伴热蒸汽的耗量减少低压伴热蒸汽的耗量,能够较好的提高能量利用率。 综上所述,河南新庄小断块稠油油田bq57区集油流程推荐采用注采合一、动态调配低压蒸汽伴热降粘集油流程,其投资和运行费用最少,经济性较好。根据井口出液温度的高低调整蒸汽量,适应范围较广,生产管理较为灵活、方便。该流程已在河南井楼、古城油田广泛应用,技术比较成熟。 3 新庄油田集输流程的设计 (1)单井集输管线的选择方法及其计算 为适应单井计量,单井集油管线采用放射状管网敷设。考虑稠油热采油井产液量、温度及粘度等参数的波动性,合理的井站距是保证稠油热采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由于采用注蒸汽开采,刚注完蒸汽后,井口出油温度可达100-120℃,到注汽两个月后温度开始下降(20-30℃)我们取井口出油温度70℃左右。单井产油量为3.5t/d,原油含水按60%,单井产液量为8.79t/d。 注采合一管线拟选用φ60×6、φ76×7两种规格对比,粘度按800mpa.s和1000mpa.s这两个值。 ①温降公式按ln(th-t0)/(tk-t0)=kлdl/gc计算, 式中 th —起点温度,℃; tk—终点温度,℃; t0—周围介质温度,管线架空敷设取0℃(当地最冷月平均气温); k—热油至周围介质的总传热系数:按岩棉保温计算k=1.37w/m2.℃(1.18 kcal/m2.h.℃); d—管线外径,m; l—管线长度,m; g—原油质量流量,kg/s; c—含水原油比热,j/(kg. ℃); ②压力计算由达西公式h=λ•l/d•ⅴ2/2g计算, 式中 h—管线的沿程摩阻损失,m; l—管线长度,m; d—管线内径,m; ⅴ—平均流速,m/s; λ—水力摩阻系数。 井口回压控制在1.0-1.2mpa左右、计量站回压保持在0.5-0.6mpa,以实现含水油由计量站至集油站的顺利输送。单井集油管线沿程压降宜在0.6-0.7mpa左右。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在单井集油平均温度为55℃时,原油粘度1000mpa.s,选择φ60×6的保温管线,集油半径为400m时,单井集油管线压降都低于0.5mpa。 φ76×7管线由于流速较低,温降较大,且原油含砂易沉积,时间长了堵管不易处理,投资较高。 因此,新庄油田bq57区块单井产能为3.5t/d,推荐采用φ60×6,岩棉保温,架空敷设,采用φ22×3蒸汽伴热管,井站距小于100m的油井不设蒸汽伴热管。管道材质及壁厚与注汽相结合,根据注汽要求确定。 (2) 计量站至转油站集输管线的设计 稠油集输主要是指计量站至转油站的集输管道输送流程。稠油集输降粘工艺流程和单井集油降粘流程基本是一致的:掺稀油、掺水、加热及加药等工艺。新庄油田原油物性和河南井楼油田原油性质比较接近,井楼油田目前计量站至转油站最初采用掺稀油降粘集输工艺,现已经改为掺活性水降粘集输工艺流程。根据井楼油田稠油掺水生产运行经验来看:掺热水集输工艺降粘效果也比较好。因此,根据新庄油田原油性质特点,计量站至转油站干线采用掺活性水降粘集输工艺流程。 各站输液量按产液量+掺水量计算。各站外输液量(产液量+掺水量)约 430t/d,考虑该地区为丘岭地带、地势起伏大,管道长度适当加长。 计量站至转油站集输管网布置通常有放射状管网和枝状管网两种。两种形式相比,枝状管网优点较多。一是管线总长较短,节约投资;二是总管流量大,温降小,利于输送,减少外输能耗。故推荐采用枝状管网。 4 讨 论 小断块稠油油藏,这类油藏属于低品位石油资源。在开发低品位油藏方面,为进一步降低其开采成本,从地面方案规划到施工图设计,应积极探索适合复杂小断块油田滚动开发的设计模式,包括优化地面工程总体布局、优化集输工艺技术、优化布站方案,并对配套系统工程进行优化。油藏、工艺、集输需“三位一体”,油层、井筒、地面有机结合,方能提高综合开发效益。相当一部分稠油区块是靠滚动建设,不断完善地面系统,最后形成生产规模的。 希望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网络: http:///cnpc/hjys ... %ba%94%e7%94%a8.htm 查看更多
麻烦翻译下这句 The sour stream enters the bottom of ...? the sour stream enters the bottom of the amine contactor while pre-cooled lean amine is fed from the top for counter current extraction of acid gas 含硫物流进入胺接触塔的底部,同时经预冷的贫胺液从塔顶加入,与含硫物流逆向接触除去其中的酸性气体。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急!急!干燥塔堵。如何办? 如果磁环屑堵,只有扒瓷环 如果其他堵,可以考虑用低浓度碱液巡回清洗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离心泵机封泄漏问题? 单弹簧机械密封压缩量为总长的60%~70%;多弹簧可以达到90%!摩擦副磨损比较严重的机械密封停车后容易泄漏!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压滤机工作原理? 谢谢楼主,谢谢楼主,我来学习! 查看更多
aspen急冷模拟? 可以,没问题。查看更多
消防工程师? 897213015 ,麻烦给我发一份,谢谢了查看更多
请问:精馏塔塔顶冷凝器和塔体装在一起有什么好处? 同意楼上的看法,我们公司有很多这样内回流的塔,不过在塔体和塔顶冷凝器之间还装有液位计的我倒是没见过。查看更多
关于PRO/E? 楼主可去 proe论坛及proe技术咨询网 看看,那里可能会有你所想了解和知道的。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关于气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用克拉佩龙公式算出来误差巨大,物理化学书上有好几种非理想状态气体公式 都比克拉佩龙方程准查看更多
焦炉煤气制LNG和制甲醇的对比分析? 其中的数据有待商榷。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新环保达标排放标准下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问题? 上传一份广东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附件三 广东省工业锅炉污染治理技术指引 1. 燃烧设备升级、改造 1.1 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的是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枝术,具有强化燃烧和传热、燃烧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广和排放污染物少等特点,10t/h(7mw)及以上新建、改建燃煤锅炉宜优先采用。 1.2 电锅炉具有清洁、可靠等优点,1t/h以下锅炉应优先采用。 1.3 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以固化生物质为燃料,在保证生物质燃料来源、品质前提下,具有污染物排放浓度低等优点,可作为重污染锅炉改造时使用,但应以燃气的排放标准来要求。 1.4 大力推进供热方式多样化,积极开展小型燃机热电(冷) 联产系统、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系统的开发应用。       2.脱硫除尘技术 2.1 中小型燃煤工业锅炉提倡使用工业型煤、低硫煤和洗选煤。采用低硫含量的燃料烟气仍不达标的,需采用烟气脱硫除尘治理技术。 2.1.1 新建、扩建和改建锅炉烟气除尘脱硫宜优先采用干法除尘(布袋除尘器或静电除尘器)+湿法脱硫技术。 2.1.2 在用锅炉,已配有治理设施但不满足标准限值的,宜采用如下改造工艺: 2.1.2.1 已配有湿法除尘装置的,可在前面加装布袋除尘器或静电除尘器,将原有的湿法除尘装置改造为湿法脱硫装置,增加脱硫循环水系统及其配套设施。 2.1.2.2 已配有布袋除尘器或静电除尘器的,可在后面加装湿法脱硫器,增加脱硫循环水系统及其配套设施。 2.1.2.3 已配有湿法除尘装置的,可再增加一级湿法除尘脱硫设施,如高效旋流板、吸收液鼓泡床等高效除尘脱硫装置,增加脱硫循环水系统及增加配套设施。 2.1.2.4 已配有旋风除尘器装置的,可在后面增加一级高效湿法除尘脱硫设施,增加脱硫循环水系统及其配套设施。 2.1.2.5 未加任何除尘脱硫治理设施的小型燃煤锅炉,由于除尘脱硫投资及运行成本较高,建议改燃天然气等清洁燃料。 2.2 大中型燃煤工业锅炉应优先采用先进锅炉燃烧技术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如循环流化床技术。烟气除尘应采用高效静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烟气脱硫宜采用湿法脱硫技术或循环流化床技术。 2.3 在用燃重油锅炉宜改燃含硫量低于0.2%的柴油或天然气,如需采取除尘脱硫治理措施的,宜采用湿法高效除尘脱硫技术。 2.4 湿法脱硫工艺吸收剂可利用锅炉自排碱性废水或企业自排碱性废液,但应保证足够碱度。 2.5 当安装烟气除尘脱硫设备时,设备的寿命应在15年以上;主要工艺控制参数宜实现自动化控制,同时应配有脱硫吸收剂消耗量的计量装置;脱硫产物应稳定化或经适当处理,没有二次释放二氧化硫的风险;脱硫产物和外排液无二次污染且能安全处置;投资和运行费用适中;脱硫设备可保证连续运行。 3. 氮氧化物治理技术 3.1 优化燃烧控制技术 优化燃烧控制技术包括低氮燃烧技术、烟气再循环技术、低过量空气技术、燃烧分级技术、空气分级技术、纯氧燃烧技术等,应作为锅炉氮氧化物控制的首选技术。 3.2 烟气脱硝技术 3.2.1 当采用优化燃烧控制技术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达标或不满足总量要求时,应采用烟气脱硝技术对锅炉烟气进行治理。 3.2.2 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与选择性催化还原联合技术(sncr-scr)及其他烟气脱硝技术。 3.2.3 各企业可根据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合理采用sncr、scr、sncr-scr或其它可用技术进行改造。 3.3 烟气脱硝还原剂的选择 3.3.1 还原剂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安全、环保、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3.3.2 选用液氨作为还原剂时,应符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中的有关规定。 3.3.3 位于人口稠密区的烟气脱硝设施,宜选用尿素作为还原剂。 3.4 烟气脱硝二次污染控制 3.4.1 scr和sncr-scr氨逃逸控制在2.5mg/nm3(3ppm,干基,标准状态)以下;sncr氨逃逸控制在8mg/nm3(10ppm,干基,标准状态)以下。 3.4.2 失效催化剂应尽可能采用再生处理,无法再生的失效催化剂按《火电厂烟气脱销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hj562-2010)的要求进行处理。 4. 新技术开发 4.1 鼓励高效低氮燃烧技术及适用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开发和应用。 4.2 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硝技术、脱硫脱硝协同控制技术以及氮氧化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4.3 鼓励低成本高性能脱硝催化剂原料、新型催化剂和失效催化剂的再生与安全处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4.4 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污染物在线连续监测装置(含氨逃逸在线监测设备)。 4.5 鼓励研究开发脱硫副产品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和装备。 5. 日常运行管理 5.1 锅炉烟气治理设施应与锅炉主体纳入同步管理,并设置专人维护管理,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5.2 建立、健全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检修规程和台账等日常管理制度,并根据工艺要求定期对各类设备、电气、自控仪表等进行检修维护,确保设施稳定可靠地运行。 5.3 烟气脱硫中的烟气治理尾液应采用闭路循环,减少外排;脱硫副产品过滤、增稠和脱水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水应循环使用。烟气脱硫外排液排入海水或其它水体时,烟气治理尾液应经无害化处理,并须达到相应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应加强对重金属元素的监测和控制,不得对海域或水体生态环境造成有害影响。 5.4 采用液氨作为还原剂时,应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编制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5.5 锅炉使用企业对失效且不可再生的脱硝催化剂应严格按照《火电厂烟气脱销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hj562-2010)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6. 日常监督管理 6.1 单台容量20t/h(14mw)及以上的锅炉应按照规范装配在线连续监测装置,采取必要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和准确,并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对运行数据、记录等相关资料至少保存3年。其中65t/h及以上锅炉必须于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和验收,20t/h及以上锅炉必须于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和验收。 6.2 烟气处理设施不得随意停止运行。由于紧急事故或故障造成处理设施停运,企业应立即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6.3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定期对锅炉烟气排放情况、烟气处理和在线监控装置的运行情况以及日常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和检查。 6.4 鼓励公众对冒黑烟、烟气有异味等扰民锅炉企业进行监督和投诉,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反映实际情况。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予以重视,尽快调查并督促企业限期整改。 6.5 加强氨逃逸的监督管理,各市级以上监测站应开展氨逃逸监测能力建设。 查看更多
正版A7.1安装问题? 没有试过正版的 也没钱买正版的 盗版的倒是蛮好安装的查看更多
盖德十佳正在热评中,请支持我区的bht11与chen3jun两位? 支持,对于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我们一定要为他们加油!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结晶在反应器壁怎么办? 其实许多结晶都是贴壁的 查看更多
简介
职业:南京捷纳思新材料有限公司 - 工艺专业主任
学校:三峡大学 -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地区:湖南省
个人简介:友谊是灵魂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可以离异的,这是两个敏感,正直的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契约。查看更多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