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种原因如老化、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等引起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的眼病称为白内障。虽然也是一种致盲眼病,但可通过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再植入人工晶状体(IOL)即可恢复视力。聚(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三嵌段聚合物(“SIBS”)是一种可长期植入体内的生物材料,在多步提纯后具有极高的生物相容性,尤其适合眼内长期使用。在SIBS制成的青光眼微分流器的实验和实际应用中,已经证实了其安全性。
早期人工晶状体遇到的问题是不能很好折叠导致植入所需的手术创口太大,需要6mm的创口植入晶体,后来利用硅橡胶(PDMS)和丙烯酸加工成可折叠植入的人工晶状体IOL,将原先6mm创口缩减至3mm。尽管减小了创口,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却依旧面临诸多问题:(1)晶体造成的闪光现象和自身材料变性引起的混浊;(2)夜间的眩光;(3)手术创口还可以更小;(4)对于进行了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的患者,人工晶状体应当不会被硅油所影响。
交联聚异丁烯xPIB是改善这些问题的一种新型材料。在SIBS制成的青光眼微分流器的实验和实际应用中,已经证实了其安全性,已经在兔眼中进行实验,且附近组织反应是良性的,包括上述的问题也有望得到改善。
下图是阿克伦大学Dr.Joseph P. Kennedy团队研发的SIBS材料的合成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