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氯苯又名1,4-二氯苯,外观为无色或白色结晶体,有刺鼻的樟脑气味;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二硫化碳和苯等有机溶剂,常温下升华。常用作防虫蛀剂和消毒除臭剂的成分。
对二氯苯对氨、胺类有强烈的吸附转化作用,可以达到去除臭味、消毒杀虫以及净化空气的目的,所以可作为消毒除臭剂,广泛用于汽车停车场、影剧院、厕所、候机厅、浴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毒除臭以及净化空气,也可直接用于卫生间、便池的消毒除臭。
对二氯苯还可以根据防蛀、防霉、杀菌、消毒的不同地点和用途,在其中加入不同的辅助材料,如颜料、香精、杀虫剂、防潮剂、溶剂等,得到不同性能的产品,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它还是生产世界上第六大工程塑料(聚苯硫醚 PPS)的主要原料,耐腐蚀、无毒、尺寸稳定。PPS广泛应用电子电器、航空航天、汽车运输等领域。
对二氯苯对眼睛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致肝、肾损害。人在接触高浓度时,可表现虚弱、眩晕、呕吐。严重时损害肝脏,出现黄疸,肝损害可发展为肝坏死或肝硬化。该产品对环境有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中发生生物蓄积,且在环境中难降解。对二氯苯对动物致癌,对人类可疑致癌。1999 年,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把对二氯苯列入 2B 组,即对人类有可能致癌性。
《消费品中重点化学物质使用控制指南》(GB/T 39298-2020)显示:在空气清新剂和除臭剂中,对二氯苯的含量不能超过1%。《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防虫蛀剂》(HJ/T217-2005)中显示: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萘或对二氯苯。(非强制性标准)
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生产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合物被发现并应用于各种生产活动。例如,二氯苯是一种常用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活动。然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二氯苯对人体是否有危害。
对二氯苯对双眼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神经中枢有抑制效果,对肝脏和肾脏有危害。当人接触高浓度的二氯苯时,可能出现乏力、眩晕和呕吐等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性癌症科学研究组织已确认,二氯苯对小动物具有致癌作用,对人类也可能具有致癌作用。
此外,根据2006年1月1日公布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17-2005号文件,明确规定了防蛀剂的标准,其中技术内容5.1要求:“商品生产全过程中不可应用萘或二氯苯”。
许多人在使用含有二氯苯的樟脑球时曾经出现眼睛刺痛、呕吐和眩晕等症状。权威专家明确表示,使用这类樟脑球时需要谨慎。一般消费者应按照使用说明上标注的推荐用量来使用樟脑球,通常以衣柜容积为单位。如果超过推荐用量使用该产品,气味会过于浓烈,吸入过多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严禁接触这类物品。
二氯苯的毒性和危害:
1、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为500mg/kg。
2、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豚鼠和兔子接触5.23g/m3,69次,出现颤抖、虚弱、体重减轻、眼刺激和毛发蓬乱,肝肾发生病理变化。
3、致突变性: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类淋巴细胞100ug/L。精子形态学:大鼠腹腔800mg/kg。
4、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7500mg/kg(孕6~15天用药),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5、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二氯苯可能对人类具有致癌作用。
6、污染来源:二氯苯污染物来源于抗蛀剂、空气脱臭剂、染料、药剂、土壤消毒剂、酚、氯代硝基苯等车间或工厂。
锦西化工总厂对二氯苯新装置投料试车爆炸事故
1995年9月25日,辽宁省锦西化工总厂对二氯苯新装置在进行化工投料试车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12人不同程度吸入氯、苯而入院治疗。
一、事故经过
1995年9月25日,辽宁省锦西化工总厂对二氯苯新装置进行化工投料试车。对二氯苯装置氯化反应器在联动试车后,对其系统经过用苯进行循环,使其含水合格,然后观察含有7%催化剂的苯在反应器内的环流状况和催化剂在苯中的悬浮状况,认定符合工艺要求,具备了化工投料试车条件。9月25日13时,通过反应器底部K管口通入氮气,通过反应器分离器S2管加入催化剂2kg(分8次),16时24分通入氯气,氯气压力为0.42MPa,氯气流量由调节阀开度控制,阀开度由20%逐步增大为30%、60%,到16时50分为70%。16时50分进行氯化取样分析,于17时19分出结果,其含量为:苯98.748%,氯苯0.835%,其他0.415%。反应器投料运行到17时14分发生爆炸,由炸开的升液管两个视镜口溢出大量氯、苯物料,将正在现场观察反应状况的总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吴某致伤,虽及时送医院抢救,但因外伤性失血休克及中毒性肺水肿而死亡。同时造成在场组织投料试车的工程指挥部和车间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等12人因吸人氯、苯有毒物质而负伤入院治疗
二、事故原因分析
1.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是氯化反应器上部的气液分离器发生气相爆炸,造成氯化反应器破坏。其气相爆炸的主要原因是裸露在气相中的Sb2S催化剂与过量的氯气激烈反应产生高温和火焰,引起可燃爆的苯蒸气的气相爆炸。
2.爆炸条件分析。
(1)在事故发生时,反应物料液相温度上部指示23℃,苯分压力11.766kPa,下部指示28℃,苯分压力15.670kPa,确认气相部分存在可燃爆的苯蒸气。
(2)加苯后通氯前,没有通氮气置换氯气管道及整个反应系统,在停止加料时,仅在放酸口通人氮气,原意只是防止催化剂沉淀,并未检查是否置换合格,由此看来气相部分肯定是有少量空气存在。
(3)气相部分及尾气有较大量多余的氯气存在。
(4)这次氯化催化剂加入量是非正常操作,没有在苯进入氯化反应器前按规定配方量将催化剂分散在其中,而是在气液分离器S2接口处以干剂投入,可以肯定有部分催化剂滞留在反应器隔板上而暴露于气相中3.综合分析确认
(1)催化剂的补加方法不正确,在小试、中试中都没有从气相中补加催化剂,试车方案也没有规定这种补加方法,是这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没有严格遵照试车操作规程,规程中不允许有过量氯,而在试车中,当尾气含有过量氯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做小试、中试时,没有对催化剂的性质,特别是在不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催化剂与氯气的反应进行研究。
(4)试车操作规程不完善、不细微,在关键的操作环节上,规定得不明确、不严格。
三、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1.催化剂由Sb2S3改为Fe2S3,因Fe2Sa3较为稳定。
2.氯气管线上增设流量计,掌握通入量。
3.尾气管上增设压力自动记录仪和温度自动记录仪,便于分析掌握整个过程的反应状
4.分离器人孔盖上装设防爆膜,通过接管引至四楼顶,以防万一发生事故时,能够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
5.分离器内装静电导出棒。
6.取消视镜加盲板,确保安全。
7.氯气进人喷嘴由直管式变为圆环式。
8.增设氮气管,开车前往反应器内通氮气进行置换,开车后当氯气通量较小时,通氮气以利于环流,短期停车时通氮气可确保环流正常进行。在氯气缓冲罐上安装一个稳压装置,保证通入氯气的压力和流量平稳;氯气管路缓冲罐安装伴热管保温;取消分离器内的挡板及导流筒;在尾气管路上设取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