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敌畏杀虫剂是一种备受农户青睐的天然杀虫器。它可以随着气温和水分的变化逐渐分解,不会对植物果实造成影响,因此人们可以放心食用。然而,使用敌敌畏杀虫剂时需要注意与其他杀虫原液的调和,过量使用或比例失调可能会损伤植物的发育。那么,敌敌畏杀虫剂的效果是否突出呢?
敌敌畏是一种有机磷酸酯化合物,与普通杀虫剂有所不同。它在城市的水管和地下渠道中也被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控制昆虫对水管和渠道的影响。然而,使用敌敌畏时需要控制用量,并在喷洒时做好个人防护。由于农作物通常在空旷的土地上种植,喷洒用量需要根据不同环境进行区分,否则会严重损伤植物根部并无法再次培育。由于敌敌畏杀虫剂的受欢迎程度较高,大家可以在植物生长培育后购买一瓶。
敌敌畏杀虫剂的效果如何?在了解之后,可以通过正规的农业渠道购买,以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的产品,因为使用假冒伪劣的敌敌畏杀虫剂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感染。此外,储存敌敌畏时也需要格外注意,电视广告中经常报道不小心服用敌敌畏后导致昏厥或休克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各种杀虫剂,除了常见的家用杀虫气雾剂,还有专门用于城市卫生和农业防治的其他种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杀虫剂可以分为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杀虫剂等不同的作用方式;也可以按照毒理作用分为神经毒剂、呼吸毒剂、物理性毒剂、特异性杀虫剂等;还可以根据来源分为无机和矿物杀虫剂、植物性杀虫剂、有机合成杀虫剂、昆虫激素类杀虫剂等。
尽管杀虫剂在害虫防治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大部分杀虫剂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危害。因此,正确使用杀虫剂非常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杀虫剂的功效并避免危害。例如,Bt杀虫剂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杀虫剂,其中含有Bt蛋白,对蔬菜害虫如菜青虫、小菜蛾等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而且无污染且对人体健康无害。在使用Bt杀虫剂时,需要确保杀虫剂的质量,并满足Bt菌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条件。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杀虫剂残留污染的危害。例如,如果孩子在草地或草坪上玩耍后出现腹泻、皮肤过敏等症状,很可能是因为草地上残留的杀虫剂或除草剂造成的。这种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伤害不容忽视。另外,家用杀虫气雾剂应放置在阴凉处,避免儿童接触。虽然世界各国普遍认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丙烯菊酯、溴氰菊酯是安全的,但如果在密闭环境中长时间使用,仍可能对身体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使用时要确保室内通风。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吡蚜酮是一种由瑞士诺华公司于1998年开发的新型吡啶杂环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高选择性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它是一种内吸性杀虫剂,对稻飞虱、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特效。吡蚜酮通过阻断昆虫的取食行为,使害虫立即停止取食,最终死于饥饿。这种作用方式是一种全新的神经活性毒理机制。此外,吡蚜酮还能阻断昆虫的传毒功能,对防治传播病毒的害虫非常有效。
吡蚜酮可以防治蚜虫科、飞虱科、粉虱科、叶蝉科等多种害虫,例如甘蓝蚜、棉蚜、麦蚜、桃蚜、小绿斑叶蝉、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甘薯粉虱和温室粉虱等。
吡蚜酮属于烟酰亚胺类杀虫剂,具有内吸和渗透作用。它通过抑制昆虫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作用于胆碱能受体,对昆虫的神经轴突触受体产生神经阻断作用,从而对棉花蚜虫具有防治作用。
吡蚜酮对水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是通过产生口针阻塞效应,使害虫停止取食,丧失对植物的危害能力,并最终饥饿致死。
吡蚜酮是一种专门针对蚜虫、稻飞虱等害虫生物学特性研制而成的杀虫剂,采用经典配方,与杀虫烯啶虫胺和三嗪酮类杀虫剂强强复配,并采用新技术有效络合,添加各种增效成分。
近来害虫高发,使用杀虫剂的频率也在增加。然而,如何合理使用这些药剂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害虫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害虫很快就会产生抗药性。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合理科学的用药方法,以延缓害虫对药剂的抗药反应。今天我们将讨论三种热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啉和呋虫胺,并介绍它们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吡虫啉是第一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低毒、低残留、高效广谱的特点。
吡虫啉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对其他一些害虫也有效。
吡虫啉的杀虫机制是通过阻碍害虫的中枢神经传导,使其麻痹死亡。它的速效性好,一天后就能见到较高的防效,而且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温度越高,吡虫啉的杀虫效果越好。
噻虫嗪是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活性高、传导性强、毒性低等特点。
噻虫嗪适用于多种果树,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和潜叶害虫有良好的防控效果。
噻虫嗪的杀虫机制是通过干扰害虫体内神经信息的传导,使害虫停止取食并受到抑制,直至死亡。噻虫嗪的死亡高峰在施药后的2-3天,持效期可达一个月左右。与其他烟碱类杀虫剂相比,噻虫嗪的活性更高,安全性更好,杀虫谱更广,且不会引起交互抗性。
呋虫胺属于第三代烟碱类杀虫剂。
呋虫胺主要用于防治各种飞虱、蝽象、粉虱、叶蝉、潜叶蝇、蓟马、跳甲、粉蚧、蚜虫以及潜叶蛾、桃小食心虫、水稻螟虫、小菜蛾、菜青虫等害虫,对卫生害虫如跳蚤、蟑螂、白蚁、家蝇、蚊等也有高效防控作用。
呋虫胺的杀虫机制是作用于昆虫的神经传递系统,引起害虫麻痹从而发挥杀虫作用。呋虫胺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相比第一、二代杀虫剂,呋虫胺的杀虫谱更广,使用更方便,能够克服抗性风险。
通过轮换使用以上三种药剂,可以有效缓解害虫对药剂的抗性,对果园和家庭虫害的防治效果良好。
随着人们对于合成农药固有的一些特性,如污染环境、杀伤自然、残留物对人畜毒性大的认识,人们对自我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增强,天然杀虫剂已越来越为人们所看好,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从植物中寻找天然杀虫活性物质,每年世界上农业化学费用约有一半用于杀虫剂的研究,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植物是楝科植物中一种具有很强杀虫活性的长青植物,而从中提取制备的印楝素是高活性的昆虫拒食剂,其杀虫活性大约在半个世纪之前已为人们所认识。系统科学地研究印楝起始于60年代末期,迄今一直是天然杀虫剂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外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人员已以印楝各部分分离鉴定了一百余个化合物,并且作了许多生物活性测定,其中以印楝素活性最强,常用来作为天然杀虫活性的评价标准。从印楝植物中分离提取印楝素工艺已有报道,但存在流程复杂、成本昂贵、得率较低、所得产品不稳定等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流程简单、成本低廉、得率较高、产品稳定的从印楝中提取印楝素的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以印楝植物的种仁为原料,依次用脱脂、提取分配、上柱分离步骤制得印楝素,所说脱脂用石油醚冷浸1-3次;所说提取分配先用甲醇∶水4∶1-9∶1浸泡或回流提取1-3次,滤液回收,在含水甲醇层中用乙酸乙酯萃取;所说上柱分离用乙酸乙酯层上硅胶柱1-2次,然后上中压柱MPLC,以氯仿∶丙酮9∶1洗脱,最后经过Rp18反相柱,以甲醇∶水1∶1洗脱即可得印楝素。
上述工艺中,提取分配可优选用甲醇∶水6∶1-9∶1浸泡3次。
上述工艺中,提取分配可优选用甲醇∶水6∶1-9∶1回流提取3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由于本发明在工艺的提取分配步骤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取代了已有技术用氯仿萃取、直接上HPLC的步骤,因而使用的溶剂成本低,为常用溶剂,同时克服了用氯仿使产物不稳定的缺点;
2、本发明在上柱分离步骤增加了上中压柱MPLC步骤,使产物得率达到0.18%,比现有技术得率均高,如比E.C.Vebel在Journal of LiguidChromatagraphy 2(6)875(1979)报道的得率高十倍,比R BRYAN YAMASAKI在Jouranal of Chromatography 356(1986)220-226报道的得率高数十倍,比W.Kraus在Tetrahedron VOL 43 No.12 2817(1987)报道的得率也高数十倍;而且产物不发生转变,稳定性大大增高,克服了现有技术产物得率低,同时产物不稳定,易发生转变(如由印楝素(Azadirachtin)构型向印楝素异构体(Azadirachtinin)转变)的缺点。
CN1049091C
咔唑是一种多功能的产品,可以在不同行业中发挥作用。它通常被建议用作染料的中间体、化学试剂或其他行业的中间体产品。咔唑具有独特的性质,但它能够作为杀虫剂的中间体吗?
咔唑的熔点约为243至246摄氏度,沸点约为355摄氏度,密度为1.1。它的蒸汽压大约在323摄氏度左右,闪点为220摄氏度。咔唑的存储环境要求严格,建议在30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放。外观上,咔唑呈现为白色单斜片状晶体,具有特殊的味道。它微溶于丙醇,溶于乙醚或乙醇等有机溶剂,但在水溶液中溶解。根据这些性质,咔唑可以作为杀虫剂的中间体产品使用,例如作为四硝基咔唑的中间体。
现在我们对于咔唑是否可以作为杀虫剂的中间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除了作为杀虫剂的中间体,咔唑本身也是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是煤焦油中经济价值最高的成分之一。在许多生产行业中,如燃料和颜料生产,也可以考虑使用咔唑。此外,它还可以用作染料或染料的中间体产品,并在紫外光敏感照相干片的制造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多杀菌素类杀虫剂,包括多杀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源杀虫剂。它们具有快速、高效的触杀和胃毒活性,对靶标害虫有显著效果。同时,它们也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对环境友好,因此在害虫综合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
多杀菌素是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一般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同,它没有抑菌活性,但具有杀虫活性。多杀菌素呈白色或浅灰白色固体结晶,带有一种类似于轻微陈腐泥土的气味。它是多杀菌素A组份和多杀菌素D组份的混合物。
多杀菌素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它对害虫具有快速的触杀胃毒活性,是一种高效的神经毒剂。它通过刺激害虫的神经系统,引起害虫肌肉收缩和衰竭,导致害虫出现颤抖、麻痹等症状,最终导致害虫死亡。此外,多杀菌素还作用于γ-氨基丁酸受体,进一步增强其杀虫活性。
多杀菌素又称多杀霉素,是从多刺甘蔗多孢菌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无公害高效生物杀虫剂。它在棉花等超过150种作物上用于鳞翅目和双翅目等害虫的防治,对鳞翅目害虫效果显著。
乙基多杀菌素是以多杀菌素类杀虫剂为原料开发的一种半合成杀虫剂。相比多杀菌素,乙基多杀菌素具有更好的杀虫活性、更广的杀虫谱和更好的环境兼容性。它已被登记用于多种农作物上的鳞翅目、双翅目和蓟马等害虫的防治。
近年来,由于有机氯农药残毒和有机磷农药抗性问题的出现,一类新型的、有发展前途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相继出现了。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具有强大的杀虫效力和选择性,对人和畜毒性较低,没有体内积累中毒作用。虽然其杀虫范围不及有机氯和有机磷广泛,但在棉花、水稻、果树、蔬菜等作物上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氨基甲酸酯是氨基酸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可以衍生出氨基甲酸酯。
氨基甲酸酯的毒性取决于酯的基团R1的不同。
西维因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的一种,具有高效低毒、触杀和胃毒作用,对作物无药害,对光、热、酸性物质较稳定。广泛用于水稻、棉花、果树、蔬菜等作物的害虫防治。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生产过程简单,以光气、α-萘酚和一甲胺为原料。
氨基甲酸也可以被硫取代,形成二硫代氨基甲酸的衍生物,常做成锌、铁、锰、镍盐。
福美锌和代森锌是重要的有机硫杀菌剂,对人的毒性较小,可用于果树和蔬菜的病害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