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蓝80是一种直接染料,它属于一类能够在中性和弱键相介质中加热煮沸而不需要媒染剂的染料。直接染料主要通过直接与棉纤维之间的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来染色。它广泛应用于纤维、丝绸、棉纺、皮革和造纸等行业。
CN201110085768.X提供了一种多组分显色阴离子共插层的超分子结构颜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显色阴离子同时插入到水滑石层间,并通过调节插入水滑石层间的阴离子比例,可以制备出一系列多组分显色阴离子共插层的超分子结构颜料。这些颜料具有可调控的颜色。
制备的超分子插层结构颜料的化学通式为:
M2+1-xM3+x(OH)2(An-)x/n·mH2O
其中0.1≤x≤0.5,m为层间结晶水分子数;M2+为二价金属离子Mg2+、Zn2+、Ni2+、Ca2+、Fe2+或Cu2+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较佳的是Mg2+或Zn2+;M3+为三价金属离子Al3+、Co3+、Ti3+、Fe3+或Cr3+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较佳的是Al3+;An-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显色阴离子;可用于插层的显色阴离子化合物分染料和有机颜料前体两大类,其中染料有酸性染料、媒介染料、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有机颜料前体为有机颜料的钠盐或酸前体。
直接染料的种类包括直接黄24、直接黄26、直接黄34、直接黄44、直接黄49、直接黄50、直接黄117、直接黄118、直接红1、直接红2、直接红13、直接红28、直接红79、直接紫1、直接紫12、直接蓝1、直接蓝2、直接蓝6、直接蓝15、直接蓝22和直接蓝80等。
[1] [中国发明] CN201110085768.X 多组分显色阴离子共插层超分子结构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I.直接蓝108是一种适用于棉、黏胶、蚕丝及其混纺织物染色的染料,通常不用于印花。它可以给棉或黏胶织物染上艳蓝色,具有中等的移染性和良好的匀染性。对于染涤/黏混纺织物,可以与分散染料一起进行高温染色,但色光稍微偏红。此外,直接蓝108具有良好的耐晒牢度。
CN201810887482.5提供了一种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在储存稳定性、显影性、光灵敏性和耐热性等方面性能较差的问题,以及与紫外-可见光发射的LED等光源无法匹配导致感光度较低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增强该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组合物还包含了d组分作为着色剂。优选地,着色剂可以是颜料、染料或颜料与染料的混合物。蓝色颜料方面,可以选择C.I.溶剂蓝11、25、37、45、49、68、78、94、C.I.直接蓝25、86、90、直接蓝108、C.I.酸性蓝1、3、7、9、15、83、90、103、104、158、161、249、C.I.碱性蓝1、3、7、9、25、105,以及C.I.分散蓝198和C.I.媒染蓝1中的一种或多种。
[1] 直接耐晒蓝ffrl产品详细介绍
[2] [中国发明] CN201810887482.5 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活性艳蓝X-ARL是一种用于棉布直接印花的活性X型染料。它可以与活性红紫S-2R拼染玫瑰红,也可以与活性嫩黄X-6G拼染绿色。在棉织品漂白时,活性艳蓝X-ARL可以作为上蓝剂,增加白度。然而,活性艳蓝X-ARL染物不耐烟熏,容易产生风印,可以通过乙二胺处理来改善。
在四口瓶中加入溴氨酸和水,搅拌后加热至90℃溶解。然后加入间苯二胺单磺酸的水溶液,继续搅拌后加入CuCl溶液作催化剂。用碳酸钠溶液调节反应的pH值,反应1小时。反应结束后,通过活性炭吸附、热过滤、盐析和烘干得到前染料产品。
将三聚氯氰和小冰块放入烧杯中,打浆后将含有前染料产品的水溶液慢慢滴加到打浆液中,反应温度为0~5℃。用Na2CO3溶液调节反应的pH值,渗圈检测反应终点。反应结束后,加入乙酸钾析出染料,经过乙醇淋洗和干燥得到活性艳蓝X-ARL。
活性艳蓝X-ARL的生产装置包括打浆釜、缩合釜、精制釜、吸滤器、储罐、中和釜、压滤机、溶解釜、盐析釜和喷雾干燥器。生产流程包括加热溶解溴氨酸、加入其他原料、加入氯化亚铜溶液、搅拌反应、过滤、盐析和干燥。
活性艳蓝X-ARL的生产装置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和处理步骤,最终得到产品。产品质量可以通过相关指标进行评估。
[1]化工辞典
[2] CN201610261875.6 一种聚乙烯胺-co-丙烯酸型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3] [中国发明] CN201711475943.X 三嗪型活性基染料活性艳蓝X-BR的生产装置
阳离子蓝X-BL是一种蓝绿色粉末,可溶于水并呈现蓝色。它在高温下染色色光不变,但在遇到铜、铁离子时色泽会微微变化。主要用于腈纶染色,可染色腈纶散纤维、纤维条、腈纶绒线、针织绒、针织布、绒毯等,也可用于上述织物的直接印花。它适用于染较鲜艳的浅蓝色,通常与阳离子黄X-6G、阳离子红X-GRL组成三原色,拼染各种浅至深色泽,从带红光的亮蓝色到浓艳的藏青色。此外,阳离子蓝还可用于改性涤纶的染色,但一般不适用于混纺织物的染色,因为它对其他纤维的染色较重。
阳离子蓝是以2-溴-5-(N,N’-二异丙基)氨基-1,3,4-噻二唑(重氮组份)和N,N-二甲基苯胺(偶合组份)为主要原料合成的。其中,合成2-溴-5-(N,N’-二异丙基)氨基-1,3,4-噻二唑包含中间体氨基硫脲的合成和2-氨基-1,3,4-噻二唑的制备。目前,采用排氨法制备氨基硫脲的方法都将副产氨气直接进入尾气吸收塔,作为废液处理,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针对阳离子蓝X-BL废水作为目标污染物,我们考察了臭氧流速、初始pH值、Mo-Zn-Al-O催化剂投加量对臭氧催化氧化降解阳离子蓝X-BL脱色率的影响。通过自由基抑制实验,我们初步探讨了臭氧催化氧化降解阳离子蓝X-BL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臭氧流速为200mL/min,初始pH为3,催化剂浓度为0.5g/L的条件下,反应10分钟后阳离子蓝X-BL的脱色率达到99.7%,TOC去除率达到65.1%。在反应过程中,臭氧在表面吸附后与表面的活性位进行反应,电子从Mo(IV)转移到臭氧,使臭氧分解产生大量单线态氧1O2,从而氧化降解阳离子蓝X-BL。
[1] CN201910676086.2一种阳离子蓝X-BL生产过程中副产氨气的回用方法
[2] Mo-Zn-Al-O臭氧催化氧化降解阳离子蓝X-BL
钝气包括氦、氖、氩、氪、氙、氡,门得列夫 (D. I. Mendeleyev) 提出元素週期表时,仍不为世人所知,其发现者是英国化学家蓝塞 (William Ramsay , 1852~1916) 与物理学家瑞利 (James William Rayleigh , 1842~1919) 及化学家特拉维斯 (Morris William Travers 1872~ 1961),蓝塞获颁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同年瑞利获诺贝尔物理奖。
西元1868年法国天文学家詹逊(Pierre Janssen) 在印度观测日全蚀时,发现钠原子的光谱线附近出现新的黄色谱线,波长为587.49奈米,同年英国天文学家洛克尔(Norman Lockyer)从太阳光谱中也观察到这条谱线,当时没有已知的元素能产生这样的谱线。这元素被命名为「Helium」,源自希腊语?λιο? (helios),意为「太阳」。 此时,地球上还没有发现氦,瑞利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在他细心又耐心地测量各种气体密度的实验中,发现两种方法製备出的氮气,测量出的密度总是差0.0062 g/L,他重覆实验多次,这千分之五的差值始终挥之不去。1894年4月9日,他直接在英国皇家学会,向许多化学家、物理学家报告这个实验结果。这个报告立刻得到化学家蓝塞的回应并提供帮忙,从4月20日开始,两人共同合作解谜。经瑞利及蓝塞的努力,及光谱专家克鲁克斯光谱分析的协助,他们很快证明找到了新元素。西元1894年8月,在牛津召开的英国皇家学会上,瑞利与蓝塞宣布了他们发现的惰性气体,会议主席提议将之命名为「氩」,希腊文αργ?ν是「懒惰者」的意思,氩就成为懒惰家族第一个被发现的成员。
同年的9月18日,瑞利和蓝塞终于分离出氩气,确认氩是单原子态,莫耳质量40。次年1月31日,共同发表了论文:大气中的新成分―氩气。 科学界当时仍未找到氦的蹤迹,种瓜得豆,却阴错阳差地先得到氩。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听到发现氩的消息后,就预言惰性元素一族的存在,并且预测了尚未被发现元素的原子量。西元1895年2月,蓝塞与特拉维斯观察到钇铀矿在硫酸中加热,会产生一种不自燃也不助燃的气体。经过光谱分析,确定是踏破雪鞋无觅处的氦气,首次证明了在地球上也存在这种元素。同年3月26日,蓝塞以快讯发表地球上发现氦的论文,同年在英国化学年会上正式报告这一发现。27年来科学界众里寻它千百度的氦,终于被蓝塞拔得头筹。
寻『氦』得『氩』激励了蓝塞企图证实布瓦博德朗预言的决心。在了解到氩及氦的化学惰性后,于1896年末开始,蓝塞改採物理方法,继续从矿物着手搜索懒惰家族,结果一无所获。后来蓝塞与特拉维斯回头从空气中寻找,他们把空气冷凝至‐192 oC的低温,将空气液化后再蒸发,用热的金属铜吸收氧气,热的金属镁除去氮气,再用十氧化四磷(P4O10)吸收水蒸气,剩下一个小气泡,经鉴定是新元素。这时是1898年5月30日,蓝塞将之命名为Krypton,希腊文κρυπτ?ν是「隐藏」的意思(真是氪(客)气)。
西元1898年6月12日,蓝塞与特拉维斯改变液化空气蒸发的顺序,逐次抽样鉴定,又找到了新元素「氖」(Neon),希腊文ν?ον是「新」的意思。找到氖之后,蓝塞才从空气中分离出氦气。同年7月12日,他们又找到了「氙」(Xenon),希腊文ξ?νο?是「陌生」的意思。就这样,蓝塞用分馏法取得新元素,以光谱法鉴定,半年内先后找到氪、氖、氙,随后的六年把懒惰家族成员增到五名。1900年多恩(Friedrich Ernst Dorn)发现氡气,1908年,蓝塞与威特娄‐葛瑞合作将氡分离,先称为niton,1923年易名为「radon」,就是发光的意思。至此,週期表中的钝气元素都到齐了。
以下是惰性气体依序被发现的时间:
氩 Ar Argon 1894 瑞利与蓝塞发现
氦 He Helium 1895 蓝塞与特拉弗斯发现
氪 Kr Krypton 1898 蓝塞与特拉弗斯发现
氖 Ne Neon 1898 蓝塞与特拉弗斯发现
氙 Xe Xenon 1898 蓝塞与特拉弗斯发现
氡 Rn Radon 1908 蓝塞与索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