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Hemoglobin,缩写 Hb、Hgb)又称血红素,俗称血色素,是高等生物体内红色含铁的携氧结合蛋白。血红蛋白的结构为异源四聚体,由2对珠蛋白组成,每个珠蛋白结合1个血基质。
血红蛋白化学式:C3032H4816O812N780S8Fe4,分子量约67000。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共含四条带血红素基团的多肽链),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形态。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从呼吸器官中将氧气运输到身体其他部位释放,以满足机体氧化营养物质支持功能运转之需要,并将由此生成的二氧化碳带回呼吸器官中以排出体外。平均每克血红蛋白可结合1.34ml的氧气,是血浆溶氧量的70倍。
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基质分子构成,肽链在生理条件下会盘绕折叠成球形,把血红素分子抱在里面,这条肽链盘绕成的球形结构又被称为珠蛋白。血基质分子是一个具有卟啉结构的小分子,在卟啉分子中心,由卟啉中四个吡咯环上的氮原子与一个亚铁离子配位结合,珠蛋白肽链中第8位的一个组氨酸残基中的咪唑侧链上的氮原子从卟啉分子平面的上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使中心离子铁(II)成为五配位,既是配位中心,又是活性中心。当血红蛋白不与氧结合的时候,有一个水分子从卟啉环下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而当血红蛋白载氧的时候,就由氧分子顶替水的位置。
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可受到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的调控,成人的血红素组成为α2β2,使成人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性降低,而胎儿血红蛋白的组成为α2γ2,不受2,3-二磷酸甘油酸影响。
一种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免疫夹心法进行检测,具体步骤如下:标记有胶体金颗粒的第一抗体结合血液中释放的血红蛋白后,借助毛细作用力向前层析,层析至硝酸纤维素膜包被的第二抗体时,形成“胶体金颗粒-抗体-抗原-抗体”的复合体系,并且聚集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胶体金颗粒大量聚集时可形成紫红色的信号,通过仪器能够准确定量判读检测信号的强度,从而实现定量检测,所述第一抗体为抗人血红蛋白抗体,第二抗体为配对的血红蛋白抗体,所述第一抗体和第二抗体可同时结合于目标抗原的不同表位,从而形成复合体系。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或HGB)是在人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一种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是红细胞内的运输蛋白。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1.34ml氧,其主要功能是吸收肺部大量的氧,并将其输送到身体各组织。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分光光度法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该方法的测定结果是其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的溯源标准。常规实验室多使用血液分析仪或血红蛋白计进行测定,无论采用何种原理的测定方法,均要求实验室通过使用血液分析仪配套校准物或溯源至参考方法的定值新鲜血实施校准,以保证Hb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分光光度法原理:血红蛋白(除硫化血红蛋白外)中的亚铁离子(Fe2+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离子(Fe3+),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与氰根离子(CN-结合,生成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时,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波长540nm处有一个较宽的吸收峰,它在540nm处的吸光度同它在溶液中的浓度成正比。
主要见于生理性贫血,如生长发育迅速而导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的婴幼儿、妊娠中后期血容量明显增加而引起血液稀释的孕妇,以及造血功能减退的老年人.
见于各种贫血,常见原因有:
①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
②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
③急慢性失血,如手术或创伤后急性失血、消化道溃疡、寄生虫病。
④血细胞破坏过多,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溶血性贫血。
⑤其他疾病(如炎症、肝病、内分泌系统疾病)造成或伴发的贫血.
见于生活在高原地区的居民、胎儿及初生儿、健康人进行剧烈运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时.
分为相对性增高和绝对性增高.
相对性增高:通常是由于血浆容量减少,致使血液申有形成分相对增多形成的暂时性假象,多见于脱水血浓缩时,常由严重呕吐、多次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崩症、大剂量使用利尿药等引起.
绝对性增高:多与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见于:
①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为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临床较为常见,其特点为红细胞及全血容量增加导致皮肤黏膜暗红,脾大同时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
②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见于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与某些肿瘤和肾脏疾患有关,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胎瘤和肾积水、多囊肾、肾移植后;此外,还见于家族性自发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增高,药物(雌激素、皮质类固醇等)引起的红细胞增多等.
在各种贫血时,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不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程度可不一致。血红蛋白测定可以用于了解贫血的程度,如需要了解贫血的类型,还需作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及与红细胞其他相关的指标测定.
血红蛋白是存在于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它在人体中起着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重要作用。因此,人体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血红蛋白的正常值通常通过血液检测来测量。血液检测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检查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指标来评估身体的健康状况。在血液检测中,通常会同时测量血红蛋白和其他指标,如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等。
血红蛋白的正常值通常与性别、年龄、身体状态和其他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成年男性的正常血红蛋白值为13.5-17.5克/分升,而成年女性的正常血红蛋白值为12.0-15.5克/分升。儿童和青少年的血红蛋白值较低,因为他们的身体还在发育中。
血红蛋白的正常值的变化可能提示身体出现问题。例如,血红蛋白值过高可能表明身体缺氧,因为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供应组织和器官。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高原地区、肺部疾病或心脏疾病患者身上。相反,血红蛋白值过低可能表明身体缺铁性贫血。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女性、孕妇、青少年和老年人身上,因为他们的身体更容易缺乏铁元素。
除了上述原因,血红蛋白值的变化还可能与其他健康问题有关,如内分泌失调、肝脏疾病、肾脏疾病、骨髓疾病等。因此,在进行血液检测时,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评估血红蛋白值是否正常。
对于血红蛋白值异常的患者,医生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增加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红肉、肝脏、豆类、坚果等。对于缺氧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氧气疗法或采取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药物治疗等。
总之,血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是13.5-17.5克/分升(成年男性)和12.0-15.5克/分升(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值的变化可能提示身体出现健康问题,因此在进行血液检测时,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评估血红蛋白值是否正常。如果血红蛋白值异常,患者应尽早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以保证身体的健康。
糖化血清蛋白(GSP)与糖化血红蛋白有相似之处,都可以反映过去1~3周的平均血糖浓度。测定糖化血清蛋白主要是为了测定果糖胺,因为所有糖化血清蛋白都是果糖胺。糖化血清蛋白的浓度可以反映近1~3周的血糖情况,比糖化血红蛋白更早地反映血糖控制效果(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8~12周的平均血糖浓度)。在临床上,通常会同时使用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评估。
GSP是血液中葡萄糖与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分子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不受饮食和当时血糖浓度的影响。
GSP可以反映患者过去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作为糖尿病近期控制的灵敏指标,可以在短期内评估治疗效果。
1.糖化血清蛋白的半衰期较短,最长为19天,可以反映测定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此外,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结果不受临时血糖浓度波动的影响,因此可以作为临床糖尿病患者诊断和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
2.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三者虽然都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程度,但它们的意义各不相同。血糖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糖化血清蛋白反映采血前1~3周的血糖平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反映采血前8~12周的血糖平均水平。因此,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是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药物治疗监测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1.乳糜、低分子物质和温度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2.某些药物如肝素类药物可以提高糖化血清蛋白的浓度。
3.某些药物如高浓度维生素C可以降低糖化血清蛋白的浓度。
4.在采集过程中要避免溶血,肝素抗凝剂会影响检测结果。
5.患者应该空腹10~12小时,避免情绪紧张,并停止服用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