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秋
影响力0.00
经验值0.00
粉丝14
销售工程师
来自话题:
共沸精馏该如何设置?乙醇和水体系,苯为萃取剂? 我以前做了个苯作夹带剂分离异丙醇和水,结果还不错。 乙醇-水分离,请参考下面的文章,说不定对你有帮助。 ... 如何实现夹带剂的循环?你最后是在稳态还是动态中实现的?查看更多
WP JSW KOB 造粒机的 进来交流了? 德国的设备很结实,但也死板,出了问题可操作性不强,必须要德国人或者原厂操作,费用惊人.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焦炉气制甲醇? 我们公司准备建设15万吨焦炉气制甲醇项目,因以前没接触过,请各位大侠帮忙将相配套设备选型及价格或厂家提供一下,非常感谢,我邮箱是 sdjhwjq 查看更多
采用碳丙液脱碳,净化气中氧含量高的原因有哪些? 这种现象我们没有遇见过,脱碳泵带气的原因是有可能的查看更多
关于绘图比例的问题? 楼上的很多朋友都说得很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关键是要具体地分析解决问题。建议楼主上传一个代表性的图形文件,详细说明你的要求,以便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分析问题,这比笼统地说要好。 图框的大小要不要统一?如果在同一文件里有多个图框,最好统一大小,看起来也美观。 如果一个文件中只有一个图框,也没有不同比例的图形,可以按1:1画图,画好后缩放标准图框到合适大小,打印时选择打印比例为按图纸空间缩放即可。 其他情况下要对画好的图形进行比例缩放,这就需要修改标注样式中的标注全局比例和标注线性比例。也可以编辑标注文字,使得缩放时标注数字不变。 如果出图量大,最好使用批量打印,网上有相关软件。 个人建议可以学点编程,肯定大有用处。 经过反复摸索之后,就可以形成一套规范的做法,大大提高绘图效率。 欢迎集思广益,多多交流!查看更多
碳四异构化? 碳四异构催化剂有uop,gtc,axens。知道的有这三家,其它的不确定查看更多
职场翻译之[双语职场]:苦命(30) & 客运生意(31) ...? 仍然请大家分两个帖子分别翻译,方便大家点评和加分,谢谢。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蒸汽锅炉可生产出过热蒸汽吗? 过热蒸汽是一种高品质的气体,主要共汽轮机发电用,锅炉专业方面的书有详细介绍,以前看过。 以前我们单位额度出力10吨的就行。不过与普通蒸汽锅炉结构不通,我们的锅炉带有蛇形管过热器。查看更多
分子筛蒸汽加热器冷凝液回收问题?? 蒸汽加热器冷凝液的回收可以与其他蒸汽冷凝液一同回收到电厂, 或者用在其他的采暖、水池补水等等。 主要考虑你们工厂热源及水的这方面,结合进行改造。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征集气化事故案例!(请版主支持)? 2009年5月21日晚上19:40分气化工序废锅循环水泵a泵的入口法兰垫莿,导致锅炉水外泄,现场在处理时导致气化炉废锅液位低联锁跳车,处理经过,由于现场的环境比较恶劣,操作人员首先启动的辅泵在启辅泵的过程中,法兰处泄漏增大造成废锅液位低联锁,经过后来的分析认为,应该关闭a泵的入口阀,让备用的b泵自启,在b泵自启的过程,a泵的入口阀也应该关的差不多了,在b 泵起来以后也不至于泄漏量增大,这样应该能避免此次停车事故。查看更多
蒸汽品质好坏评定标准? 好东西,学习下 查看更多
求CoilPac Version 3换热器软件注册机? 这是哪里出的啥软件,没听说过啊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液氨储罐区防火堤的设计高度怎么确定? 楼主混淆了一个问题 液氨储罐与液氨储罐之间的防火堤设计才把液氨储罐视为液化烃储罐处理 若是液氨储罐与其他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仍然按照液氨储罐来处理,液氨属于乙类可燃液体,所以按照乙类来计算。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活性炭过滤器属于哪种过滤方式,并叙述过滤机理? 属于多介质过滤器查看更多
aspen里的heat stream是怎么用的? 回复 2# 良宵 在反应器内,是放热反应,result里显示了,反应器的heat duty,还有net duty.这分别指什么呢? 如果我不把反应器和换热器用heat stream连接,这两个值是相同的。 而且,在定义换热器的时候,heat duty应该怎么填呢? 谢谢!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延迟焦化各参数调节? 加热炉岗位: 1、缓慢调节注水量,渣油密度在0.97-0.98之间,初馏点在165-180 ℃之间,压力调节为0.85-0.9mpa.渣油密度在0.98-1.0之间,初馏点在180-220℃,压力调节为0.9-1.0 mpa 。如果压力过低,可能导致因循环油流速慢而造成炉管结焦。 (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注水量一般是根据设计的加工负荷来设定的,一般规律是加工量小,注水或是汽要大,反之反之,再就是要注意一下压力,也就是转油线的压力,要满足炉管线速的要求,我的是在1.2mpa左右。我家的注汽量是进料的1.5%左右) 2、渣油密度在0.97-0.98之间,初馏点在165-180 ℃之间,炉出口温度控制为495±1℃,.渣油密度在0.98-1.0之间,初馏点在180-220℃,炉出口温度控制为496-498℃.此温度可用燃料气进炉量多少来控制,一般入炉压力0.05-0.1mpa,燃料气罐压力控制在0.5-0.6mpa 。(温度的高低与原料有直接关系,从密度、馏程初馏点可能很难来判断炉出口的高低,残炭、四组分中的沥青质和胶质可能会更合适一些;再就是瓦斯罐的压力,酌情控制,沥青质高了炉出口要控制好,循环比不要太小,0.5不知道你认可不。我家的炉出口在490℃,不过我也见过505℃的,也有485℃的,高低主要是看原料性质) 3、保证焦炭塔油气出口温度不高于425℃,如高于此温度时应打急冷油,急冷油量一般为500-2000kg/h 。(本人感觉控制在415-420℃之间比较好,个人倾向于417℃,至于急冷油的量,最好是判断一下油气管线的线速,也可以从焦炭塔顶的压力和入分馏塔前的压力降来看,当然,前提是油气管线没有明显的结焦) 分馏岗位: 1、在保证系统压力为0.12mpa的同时,尽快调整好各抽出温度,此时,对流上返流为20t/h,下返为15t/h (上返大,下返小是对的,此外,最好还是维持一定的蜡油热回流,以防干板,造成结焦,嘿嘿), 以尽快将来自焦炭塔的高温油气热量压至分馏塔底以减轻加热炉负荷 (很对,确实影响到加热炉的负荷啊)。 2、渣油密度在0.97-0.98之间,初馏点在165-180℃之间,残炭在13-15%之间时,蜡油集油箱温度为350-355℃。渣油密度在0.98-1.0之间,初馏点在180-220℃,残炭在15-18%,蜡油集油箱温度为355-360℃.可根据情况调节对流上返量来控制此温度。保证蜡油集油箱液位为60-70%,此液位可用蜡油回炼来调节。 3、初馏点在165-180℃之间,中段抽出温度控制在275-280℃,初馏点在180-220℃,中段抽出温度控制在280-290℃此温度的控制可用蜡油上返量来控制(一般为20t/h) 4、焦化柴油抽出的温度主要是靠中段回流量来控制。此时抽出温度为240℃,而中段回流量为55t/h,中段油返塔温度为220℃。(此温度下柴油各项指标都合格) 5、顶循抽出温度为150-160℃左右,此温度的控制可由调节柴油回流量来控制 6 、汽油初馏点在 40-50 ℃,汽油干点在180-195℃时,分馏塔顶温度控制在 95-100 ℃左右,汽油初馏点在 ,50-55 ℃,汽油干点在195-210℃时,分馏塔顶温度控制在 100-105 ℃左右,在此温度下汽油各项指标合格,塔顶温度的调节可用顶循返塔量、温度及冷回流来调节,在塔顶温度波动不大时,可调节顶循空冷变频来控返塔温度 (个人认为,分馏塔顶的温度你说的有些偏低,120可能会好些,一家一个样,数据不唯一,看你的馏程分析)。 顶循返塔温度控制在65-70℃左右,顶循返塔量为55t/h。如塔顶温度大幅度波动,可适当开冷回流来控制塔顶温度,尽可能保证塔顶温度不高于120℃。 稳定岗位 1、系统压力升至0.11mpa以上时开富气压缩机 (可以提前开压缩机,开反飞动,低速运转。适时提速,避免放火炬), 密切关注。一级出口温度不高于100℃、压力不高于0.65mpa,二级入口温度不高于50℃,润滑油冷却后温度不大于40℃、润滑油压力不小于0.23mpa (感觉控制在0.25比较好), 富气入压缩机流量不低于3700nm3/h(低于3700nm3/h容易喘振),转速不低于11000r/min(因转速低时,出口压力升不上去)。干气密封氮气压力不低于0.55mpa,驱动端密封器流量为0.46 m3/h,非驱动密封器流量为0.60 m3/h。各轴承振动值不超出预定范围。控制压缩机出口不低于0.9mpa,以保证吸收稳定系统压力。 2、待吸收塔、解析塔、稳定塔起压后,建立汽油三塔循环,保证各塔液面为50-60%( 在流程允许的情况下,提前建立三塔循环,也可以利用瓦斯充压来实现,最好在前期建设时改造流程来实现) 3、待液面平稳后,粗汽油密度在0.725-0.73之间时,解析塔重沸器返塔温度控制在155-160℃,粗汽油密度在0.73-0.735之间时,解析塔重沸器返塔温度控制在160-163℃,脱乙烷汽油密度在0.72-0.73之间时,稳定塔底重沸器返塔温度控制在180-185℃,脱乙烷汽油密度在0.73-0.74之间时,稳定塔底重沸器返塔温度控制在185-192℃。( 温度控制逐步提高,要根据产品质量来控制,原则是先低后高) 4、吸收塔压力控制在0.9mpa,以保证吸收效果。解析塔压力控制在0.95mpa,以保证干气中不带c3、c4,稳定塔顶压力控制在1.0mpa,保证液化气指标合格。 5、密切关注稳定塔顶温度不高于65℃,此温度可用塔顶冷回流来控制,一般回流量为2200-3000kg/h 脱硫系统: 1、首先建立贫液循环,保证干气脱硫塔、液化气脱硫塔及富液闪蒸罐液位在40-50% 2、引干气进干气脱硫塔,引液化气进液化气脱硫塔,保证干气脱硫塔顶压力为0.55mpa,液化气脱硫塔为1.0mpa。 3、待液面平稳后投再生塔热源,控制在返塔温度为120-125℃,以保再生效果。 4、再生塔顶压力控制在0.08mpa-0.1mpa,控制塔顶温度为80-100℃。如果出此温度时,开启再生塔顶回流泵,返塔量为170-250kg/h。 5、为保证干气、液化气的脱硫效果,压缩机出口流量在3200nm3/h干气脱硫前硫化氢含量在8000-12000ppm之间时,贫液进c-1401的循环量为23t/h,液化气脱硫前硫含量在1800-2000ppm时,贫液进c-1402的循环量为3t/h. 压缩机出口流量在3200nm3/h以上干气脱硫前硫化氢含量在12000ppm以上时,贫液进c-1401的循环量为25t/h. 液化气脱硫前硫含量在2000ppm以上时,贫液进c-1402的循环量为4-5t/h.但应密切关注干气溶剂沉降罐、液化气溶剂沉降罐不带液,以防带入加热炉造成事故。 内容太多 以后有时间再学习,说的不对的地方,敬请拍砖。 查看更多
关于aspen DIPPR的调用机制? 用模拟软件最大的痛苦是你不知道它的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尤其是用nrtl方程算出来的密度与实际差的比较大。那可是纯水啊,连这个都算不准,什么会准? 虽然用别的方法能算得差不多,但是请问高人啊,密度还要算吗?测测不就有数据了,它又不是活度、逸度没法测。用streamtable出来的数是准的,就是因为它不是算得,就是实验数据关联出来的。实际上dippr的数据都有好几个关联参数,不可能不准,也就是他肯定不是用的dippr数据。仔细察看,nrtl模型算得密度是rakett方程,aspen好像只有一个参数,它在很大温度范围内不可能准。我看了还有一大帮的模型都是用rakett算密度,到现在我还没找出的例外。比如液相密度vl的dippr方程它帮助里说是105-106。可是软件里我怎么就找不到这个。 密度决定体积,再到分子摩尔体积,我们知道aspen里面的闪蒸及其他模型的计算都是基于摩尔分率。如果密集不准,那么由摩尔分率计算出来的泡露点、其他的偏摩尔性质都会出问题,这是一个令人崩溃的结果。 但aspen里面确实又有dippr数据,那么这些数据是怎么调用的?谁知道?或者谁是正版的问问。查看更多
辉光放电质谱? 这个资料可以参考一下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请问不饱和聚酯测粘度用那种粘度计比较好? brookfield粘度计可以 可以测到m p s 不过比较贵、、、一台几万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073告诉你为啥消防水要保持压力? 这个论坛一般默认是化工区吧,印象中0.8-1.4mpa都有。 稳高压系统通常只有石油化工等甲类生产区、罐区才会采用,普通场合也这么玩,不管造价还是维保费用都是非常高昂的查看更多
简介
职业:北京福陆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 销售工程师
学校:四川师范大学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地区:江苏省
个人简介:爱情原如树叶一样,在人忽视里绿了,在忍耐里露出蓓蕾。查看更多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