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烟诡
影响力0.00
经验值0.00
粉丝20
化学工艺工程师
来自话题:
凉水塔风机节能改造? 这种设备光靠理论计算是不行的,最好能进行试验。改造前一定要保留原安装位置。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收率甲醇分离器? 如何能做到全收率,给大家普及一下知识嘛。 自己收,论坛多呢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催化裂化两段提升管培训资料?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的技术,是以催化裂化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催化裂化催化剂结焦失活特点以及串联反应器规律等理论为依据提出来的。现在已初步形成两段催化裂化理论的框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将形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能够指导催化裂化技术发展的新理论—两段催化裂化理论。两段催化裂化涉及石油化学、石油炼制工艺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器理论和催化剂科学等知识。概括地讲,两段催化裂化理论包括四条基本原理: 3.2催化剂接力原理 催化裂化的主体化学反应是快速不可逆反应,因此,催化剂结焦失活也是快速过程,催化剂活性及选择性下降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所用时间远小于目前催化裂化的总反应时间。所谓催化剂接力是指当原料进行短反应时间后、由于积炭而使催化剂活性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及时将其与油气分开并返回再生器再生,需要继续进行反应的中间物料在第二段提升管与来自再生器的另一路催化剂接触,形成两路催化剂循环。显然,就整个反应过程而言,催化剂的整体活性及选择性大大提高,催化作用增强,催化反应所占比例增大,热反应及不利二次反应得到有效抑制,有利于提高转化深度和提高轻质产品收率、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 由于采用两段提升管反应器,段间用再生催化剂代替失活的一段催化剂,催化剂的平均活性得到提高,利用反应器设计方程和反应器串联理论证明,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催化裂化过程的平均反应速度,从而提高原料的转化深度。基于催化裂化催化剂的产品分布选择性随催化剂积炭和活性的降低同步降低实验事实,利用集总动力学模型阐明,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在提高中间目的产物产率的同时可以提高目的产品的选择性,从而显著改善产品分布。 3.3 分段反应原理 常规催化裂化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不分新鲜原料和循环油的性质差异同在一个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导致吸附和反应的恶性竞争。难以裂化的油浆容易汽化和吸附,容易反应的新鲜原料难于汽化和吸附,可说是两不相宜。此外,不同的馏分需要的理想反应条件是不同的,混在一起难以进行条件选择。所谓分段反应就是让不同的馏分在不同的场所和条件下进行反应,排除相互干扰。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第一段提升管只进新鲜原料,目的产物从段间抽出作为最终产品以保证收率和质量,难以裂化的油浆和回炼油(循环油)单独进入第二段提升管。这样以来,对于新鲜原料,排除了油浆的干扰,大大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有效接触;对油浆而言,不再有新鲜料和先期所产汽、柴油与之竞争,反应机会也大大增加,从而可以提高原料转化深度、改善产品分布。此外,为了降低汽油的烯烃含量和硫含量,部分粗汽油馏分可以进入第二段提升管的合适部位进行改质,并可以根据生产要求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减少目的产品的损失。 3.4短反应时间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技术采用分段反应,每段的反应时间均根据原料和催化剂性质,以及生产目的进行优化设计,一般两段反应时间之和比目前常规催化裂化的反应时间还要短,总反应时间一般为2秒左右。因为催化裂化是一种催化剂迅速失活的反应过程,反应时间短可有效控制热反应和不利二次反应,抑制干气和焦炭的生成。选择短反应时间,是基于对目前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内反应历程的研究结果,即催化裂化过程的重质油轻质化反应主要发生在油剂混合区和提升管反应器的初始阶段。 3.5大剂油比 由于受反应器热平衡的限制,常规催化的剂油比难以大幅度提高。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采用两段反应,为提高目的产品收率,尤其是柴油的收率,控制第一段反应在较小的转化程度,进入分馏塔将柴油分出,从而使进第二段提升管循环油的量明显增加,故使循环催化剂对新鲜进料的剂油比得到大幅度提高,反应过程的催化作用得到显著强化。另外,在催化汽油回炼改质的操作状况下,剂油比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此外,两段提升管反应器的反应条件(温度、时间、剂油比等)可实现分别控制,使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术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不同的生产方案。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用什么催化剂和处理什么样的原料,只要采用两段技术,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转化深度和轻质产品收率,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同时改善产品性质。查看更多
柴油凝点问题? 原料油性质问题,我们也曾炼过一批这种油,换原料后就解决啦。靠分馏操作解决不了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问一下合成压缩防喘阀的问题? b. 在一段入口压力和气量上升的情况下,逐渐关小一级防喘振阀,使入口压力基本稳定或压力上升变缓,一段的进气流量增加。在可以的情况下,直到将一级防喘振阀全关,并将其投“自动”。 c. 在二段入口压力和气量上升的情况下,逐渐关小二级防喘振阀,使入口压力基本稳定或压力上升变缓,二段的进气流量增加。在可以的情况下,直到将二级防喘振阀全关,并将其投“自动”。 d. 在压缩机一段入口的压力稳定在设定值的条件下,通过调整压缩机的转速来增降压缩机的负荷。 e. 在关防喘振阀的过程中,要根据一、二段入口流量及压力缓 慢进行,保证一、二段入口流量及压力在压缩机正常稳定工作区内。 f. 防喘振阀关完后,要投“半自动”或“自动”,以防止工况变化,压缩机发生喘振。在确保入口压力稳定的条件下,投用防喘振监测装置,将防喘振阀投 “自动”或“半自动”,确保一、二段入口流量及压力在压机正常稳定工作区内,将压缩机出口压力调整到需要值。查看更多
闪蒸罐的设计原理? 就是简单蒸馏,利用温度控制实现分离查看更多
经济危机之下,你单位在建工程施工情况? 照常施工,但是放缓进度要求。查看更多
针状焦装置效益好吗? 都是搞针状焦的,但油系焦的技术比煤系焦的技术更负责,现在,油系焦已经上的,正在上的,打算上的及上了又下的真多,好不热闹。查看更多
原油的换热终温? 真不好意思爆光,我们的换热终端太低了,如果轻油收率拨出低,则换热终端可高点,如果轻油收率达到原油平价水平,换热终端只能保持250万吨/年水平,我装置是500万吨/年,规模和效益并没体现出来,这几年在同类型装置年评比中,总是获得中石化的导数第一,无尚荣光呀,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水煤浆气化煤浆与氧气投料前压力? 是呀,看的压力点不同,压力就不同。象一般投料前只关注氧量的多少,自然就对应有压力,压力确实很少关注。您的心还真细呢,向你学习!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齿轮泵和螺杆泵是否可以通用? 这个问题很没用水平,齿轮泵分很多种,螺杆泵分好几种,齿轮泵和螺杆泵能通用吗?问这个问题的人自己回答一 ... 我个人认为,问问题首先要了解自己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答案,解决怎样的问题,很宽泛的问,得到的答案肯定不详实,也就浪费了别人的精力,也浪费自己的时间,我觉的这是可以避免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实际工况来进行比对,着重一个侧面来了解,效果可以更好的。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大家来谈谈石油化工先进控制? 用什么样的先进控制软件并不是先进控制做的好坏的决定因素,装置的设计合理性与基础控制水平以及工程师对装置工艺的了解深度才是决定一个先进控制系统性能好坏的关键,当然后期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国内上过很多套先进控制系统,但很多都没有长期使用下来,很大的原因就是维护跟不上,装置一大修或一改造,基本上先进控制就废了!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冬季污水处理系统的温度控制? 看来楼主是在北方,可以采用加盖子、地下水池来保温。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管式加热炉操作规程编写指南? 第二节 管式加热炉操作规程的编制指南 1.操作规程的编写原则 1.1 操作规程的定义 操作规程是一种以预先设计的系统化的方法帮助生产人员从一种稳定状态通过一定 顺序过渡到另一种稳定状态的一系列准确的操作。 稳定状态:在保证人员、设备安全的基础上,从装置初始状态到最终状态的必经过程 中,可以停留较长时间进行条件确认或问题处理的状态称为稳定状态。 1.2操作规程的目的 操作规程为操作的安全性以及设备、装置运行的可靠性提供依据。 1.3操作规程的任务 1.3.1操作规程必须保障生产安全。  操作规程是规范化的、必须严格遵守的操作行为指南  揲作规程是长时期的生产实践中操作经验的积累和延续  操作规程确保同类操作的一致性、通用性、统一性  操作规程是模块化的操作指南,有利于随时更新 1.3.2操作规程使设备、装置运行可靠。 操作规程必须保证操作的完整、细致,从而使设备、装置运行更加可靠。 1.3.3操作规程优化操作、提高装置生产效率。  操作规程是优化操作和节能降本、提高质量的有机结合  操作规程是生产实践从经验到实践再到经验的螺旋式提高 1.3.4操作规程全面规定了人员、岗位相关内容 操作规程使相关人员分工明确、配合密切。 2.管式加热炉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 2.1主要内容:除封面审批表和第二页版本更新记录外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 点火 第二部分 停炉 第三部分 正常操作 第四部分 特殊操作 第五部分 事故处理 第六部分 附图 2.2 点火和停炉规程的分级 2.2.1 a级:是整个规程的总体框架和主体结构,它规定了操作规程的主要操作顺序和状 态。 2.2.2 b级:是不同状态的过渡和各种具体的操作动作。 2.2.3 c级:主要针对操作动作进行解释,为使用操作规程的人员提供必要的说明。 3. 编写格式 3.1 序号。 在两个状态卡之间某个阶段名称的编号用 l、2、3等编码,各步骤的编号用1.1、1.2、1.3等编码,各主要动作及确认的编号用1.1.1、1.1.2、1.1.3等编码,编号最多不超过四位。 3.2 文字表达方式。 “(操作者代号)+(操作者性质代号)+(谓语动词)+(宾语)”的语言格式表达要阐述的内容,且每一句话只表明一项动作。 3.3 操作性质代号。 说明动作的性质,分别用“()-”、“[ ]-”和“ -”表示确认、操作和安全,即:状态确认用()-表示;操作动作用[ ]-表示;安全操作项目用 -表示。 3.4 操作者代号。 表明操作者的岗位名称。班长用m表示,内操i表示,外操用p表示。操作者代号填入上述操作性质代号中,两者组合使用。各地区公司根据企业情况确定操作者代号。 例如: 一确认h2s气体报警仪测试合格 (p)一确认一个准备点火的燃料气主火嘴 [m]一联系调度引燃料气进装置 3.5 流程图。 3.5.1 操作规程中出现的工艺流程图必须依据最新的图纸绘制,而且必须注明时间。 3.5.2操作规程中出现的工艺流程图反映装置的现场实际。 3.5.3吹扫和置换的流程图格式可以根据现场的复杂程度绘制:  按照不同生产阶段进行绘制  按照不同生产区域进行绘制 4.操作规程的使用和管理 4.1操作规程的使用 4.1.1 操作规程规定了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指定的操作动作执行指定的操作。 4.1.2如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事故,装置负责人可以指挥当前的操作返回上一个稳定的操作状态。 4.1.3在一些特殊条件下,装置负责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操作,在操作完成后必须备案 并说明原因。 4.2 在操作规程上做标记。 4.2.1 标记通常由内操作员在控制室进行; 4.2.2 标记在每项操作性质代号的前面; 4.2.3为了避免外操作员频繁往来于现场和控制室之间,方便外操作员准确执行操作,可以 为外操作员提供一份编好页码、注明日期的操作规程复印件。但有两个要求:  外操作员必须执行内操作员指定的操作,不得擅自执行其他操作  操作结束后,操作规程复印件由装置负责人收回 4.2.4由于一些生产的操作近续性要求,会造成住操作过程中操作员来不及去做标记,可以在操作结束后再做标记。 4.2.5严禁对已经执行的操作重新标记,如果需要重新操作可以使用另外一份操作规程,原 规程存档备查。 4.3 更新 4.3.1定期对操作规程进行更新,满足装置生产要求。 4.3.2操作规程在实施前必须进行审核,以确保在正式实施中满足要求。查看更多
低温甲醇洗贫甲醇问题? 请你说明白哪个分离罐来的甲醇能够起到补充甲醇作用?查看更多
气柜底板能不能拼接? 拼接可以,主要看气柜的容量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想问一下合成氨工艺里那个地方用到喷嘴!? 大家可能忘记了铜洗减压阀处有的也装有喷嘴,是用来吸地槽与醋酸的,不过有的厂家的用的不成功 ,用的好的厂家能不能分享一下喷嘴的尺寸?查看更多
PDMS12.0 SP2导入模型问题,急,? 我要从一个服务器的design中把模型倒出来,然后在导入另外一个服务器的desgin中,但是在导入的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错误提示 (2,109)undefined name/框-1400(5)-11-梯子 in line 8 of macro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lhjg.txt old structure/框-1400(5)-11-梯子 哪位大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是这个梯子在建模的时候就有问题,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谢谢了! 查看更多
如何测定涂层的耐磨性能? 磨损是致使材料破坏,失效的形式之一。据有关文献报导,对我国冶金矿山,农机、煤炭、电力和建材5个工业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每年由于磨损而需要补充的配件达10 6 t ,价值 15 ~20亿元。由此可见,各种材料耐磨性的优劣对于评价和控制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因而在经济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迄今,工业发达国家对于不同材料均有相应的磨损试验方法,如日本工业标准 jish8503规定了有关金属镀膜耐磨性试验方法;jis h8615 叙述了铬电镀层的耐磨性试验;又如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 astm d968 —93 和 astm d 658 —81(86) 分别规定用落砂法和喷砂法测定有机涂层的耐磨性;而在国际标准iso7784.2 —97中则采用旋转磨擦橡胶轮法测定色漆和清漆的耐磨性;在 is08251 — 87 和jish8682中均规定用磨擦轮磨耗试验机测定铝和铝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的耐磨系数。我国已有国家标准 gb / t1768—79(89)《漆膜耐磨性测定法》,近年又在 gb / t5237.5—2000中规定用落砂耐磨试验机测定铝合金建筑型材表面氟碳漆膜的耐磨性。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目前国内外涂料镀层耐磨性试验,方法多样,各具特色。尽管对于上述各种试验方法及其应用性能的评价人们在认识上不尽相同,但就多项检测手段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来说,仍以采用旋转磨擦橡胶轮法、落砂法和喷砂法较为普遍。本文拟重点探讨这些常用试验方法的技术特征与相关仪器的开发应用现状,供业内人士参考。   1 涂层耐磨性的试验方法   涂层耐磨性系指涂层表面抵抗某种机械作用的能力,通常采用砂轮研磨或砂粒冲击的试验方式来测定,它是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机械磨损的涂层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且与涂层的硬度、附着力、柔韧性等其它物理性能密切相关。 1.1 旋转磨擦橡胶轮法 (taber 试验 ) 国际标准 iso 7784 .2--97规定用旋转磨擦橡胶轮法测定涂层的耐磨性,即在旋转盘转速为60r/min、加压臂承载一定负荷的规定试验条件下,采用嵌有金刚砂磨料的硬质橡胶磨擦轮磨耗涂层表面,其耐磨性可分别以经规定研磨转数研磨后涂层质量损耗(失重法) 的平均值或以磨损某一厚度涂层所需的平均研磨转数 (转数法)2种方法表示与评价。二者相比较,失重法对试样的称重精度要求严格,但它不受涂层厚薄的影响;而转数法测定时直观方便,不需称重,但对涂层研磨厚度的测量要求甚严。国家标准gb/t1768--79(89)中规定的方法与仪器虽然工作原理与其相同,但未对旋转盘转速作明确规定,而且试验结果只以经规定研磨转数研磨后的涂层质量损耗(失重法)的单一方法表示。旋转磨擦橡胶轮法可广泛用于涂层、镀层和金属、非金属材料的耐磨性试验,但是用作研磨的橡胶砂轮需要经常修整和适时更新。  1.2 落砂冲刷试验法 astmd 968—93规定用落砂耐磨试验器测定有机涂层的耐磨性,即采用规定产地的天然石英砂作磨料,通过试验器导管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冲刷试样表面,以磨损规定面积的单位厚度涂层所消耗磨料的体积(l),并通过计算耐磨系数来评价涂层的耐磨性。采用这种试验方法,天然砂磨料的选择将对试验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砂粒的硬度、粒度和几何形状要求严格。国家标准gb/t5237.5— 2000 规定采用符合 gb/t 178 —77标准要求的标准砂作磨料。应当指出,在采用落砂冲刷试验法的上述2项标准中,尽管都采取了主要技术参数完全相同的耐磨性试验器,但由于所用天然砂磨料的粒度不同,因而同性流出体积为2l磨料的流速成并不相同,前都规定为21 ~ 23.5s ,后者规定为 16 ~ 18s 。     1.3  喷砂冲击试验法 astm d 658-81(86)规定用鼓风磨蚀(喷砂)试验测定有机涂层的耐磨性,这种方法是通过调节气泵输出压力,使试验器喷管处的空气流速为 0.07m3/min,以保证每分钟平均喷出( 44 ± 1 ) g的金刚砂束冲击涂层,并以磨损规定面积的单位厚度涂层所消耗磨料的质量(g),通过计算其耐磨系数来评价涂层的耐磨性。因此必须按标准规定选用粒度范围为75 ~ 90 μm的碳化硅作磨料,而气源输出压力和磨料的均一喷速成为影响试验结果的决定因素。 1.4  往复运运磨耗试验法 iso 8251 - 87 和 jish8682都规定了用磨擦轮磨耗试验机测定铝和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耐磨性。这种试验方法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使涂镀层与胶接在磨擦轮外缘上的研磨砂纸作平面往复运动,每双行程后磨擦轮转动一小角度(0.9o),经规定的若干次研磨后,以涂层厚度(μ m)或涂层质量(mg)的减少,并通过计算其磨损阻力评价涂层的耐磨性。由于该方法的试验条件易于控制,而无其它方法所存在的诸如磨轮修整、老化,砂流速率、砂束形状等较难控制的问题,因而试验结果的重复性较好,而且除涂镀层外,这种方法已广泛用于塑料、橡胶和金属材料的耐磨性试验。 2  涂层耐磨性的测试仪器   涂层耐磨性试验方法标准的制订,统一和规范了不同材料的检测手段与质量要求,也为各种制式耐磨性试验仪器的开发研制提供了必须遵循的设计依据。表2列举了国产典型耐磨性试验仪器的主要技术特征。 实践表明,应用该仪器必须注意如下事项:一是磨擦轮的轴心线应与试样安装台面平行,即要保证磨擦轮磨耗时在整个12mm的宽度内与试样表面紧密接触,而无任何间隙;二是砂纸要平直贴实地粘在整个轮缘上,不得歪扭;三是磨耗试验时应保证磨擦运动平稳,不可超负荷运行,如出现抖动现象,应减少磨擦轮与试样间的负荷或改用粒度较小的砂纸。查看更多
卧式自吸泵、配管方面的难题? 泵的出口压力太大了,可以增大出口管的管径。个人觉得如果废水量不是特别大,可以单机运行,三台泵循环开机,可以节能。查看更多
简介
职业: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化学工艺工程师
学校:西华师范大学 - 化学化工学院
地区:山东省
个人简介:真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查看更多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