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版块
热门版块
化学
生物学
药学
通用分类
工艺技术
问题13w
化学学科
问题13w
仪器设备
问题12w
安全环保
问题4w
材料科学
问题1w
化药
问题1w
工艺技术
问题13w
化学学科
问题13w
仪器设备
问题12w
安全环保
问题4w
材料科学
问题1w
日用化工
问题2k
精细化工
问题1k
生物医学工程
问题7k
细胞及分子
问题4k
微生物
问题2k
动植物
问题609
化药
问题1w
中药
问题244
生物医药
问题222
回答
问题
待回答
文章
视频
登录
加入盖德
小傲娇
影响力
0.00
经验值
0.00
粉丝
10
生产管理人员
关注
已关注
私信
他的提问 2313
他的回答 13897
求教各位大侠关于格式试剂的制备和羰基消除的反应?
烯丙基溴 格式试剂 制备是很好做的,不要加 引发剂 .楼上的说得对.看看水分.
查看更多
6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脱硫系统主要存在那些安全隐患?
脱硫系统主要存在那些安全隐患?
查看更多
9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酚醛环氧树脂F-51是热固性的吗?固化需要加固化剂吗?需要的话加什么固化剂比较好?
RT。希望固化后能够 耐酸碱 (pH5-9),平时常温,有时耐热(120度)。。我初次尝试用 酚醛树脂 固化,发现固体的酚醛树脂不容易和F-51混合均匀啊。。
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求助专业人士给我发一个smartplant review 的材料调色文 ...?
求助专业人士给我发一个smartplant review 的材料调色文件,希望颜色越多越好。或者能够指导我如何修改自带的那个调色文件。。。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离心泵在化工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这是由于其具有性能适用范围广(包括流量、压头及对介质性质的适应性)、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流量均匀、故障少、寿命长、购置费和操作费均较低等突出优点。因而,本章将离心泵作为流体力学原理应用的典型实例加以重点介绍。 一. 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讨论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要紧紧扣住将动能有效转化为静压能这个主题来展开。 (一)离心泵的基本结构 离心泵的基本部件是高速旋转的叶轮和固定的蜗牛形泵壳。具有若干个(通常为4~12个)后弯叶片的叶轮紧固于泵轴上,并随泵轴由电机驱动作高速旋转。叶轮是直接对泵内液体做功的部件,为离心泵的供能装置。泵壳中央的吸入口与吸入管路相连接,吸入管路的底部装有单向底阀。泵壳侧旁的排出口与装有 调节阀 门的排出管路相连接。 (二)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当离心泵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一起作高速旋转运动,迫使预先充灌在叶片间液体旋转,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自叶轮中心向外周作径向运动。液体在流经叶轮的运动过程获得了能量,静压能增高,流速增大。当液体离开叶轮进入泵壳后,由于壳内流道逐渐扩大而减速,部分动能转化为静压能,最后沿切向流入排出管路。所以蜗形泵壳不仅是汇集由叶轮流出液体的部件,而且又是一个转能装置。当液体自叶轮中心甩向外周的同时,叶轮中心形成低压区,在贮槽液面与叶轮中心总势能差的作用下,致使液体被吸进叶轮中心。依靠叶轮的不断运转,液体便连续地被吸入和排出。液体在离心泵中获得的机械能量最终表现为静压能的提高。 【动画】 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若在离心泵启动前没向泵壳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由于空气密度低,叶轮旋转后产生的离心力小,叶轮中心区不足以形成吸入贮槽内液体的低压,因而虽启动离心泵也不能输送液体。这表明离心泵无自吸能力,此现象称为气缚。吸入管路安装单向底阀是为了防止启动前灌入泵壳内的液体从壳内流出。空气从吸入管道进到泵壳中都会造成气缚。 (三)离心泵的叶轮和其它部件 1.离心泵的叶轮 叶轮是离心泵的关键部件。 (1)按其机械结构可分为闭式、半闭式和开式三种。闭式叶轮适用于输送清洁液体;半闭式和开式叶轮适用于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的悬浮液,这类泵的效率低。 闭式和半闭式叶轮在运转时,离开叶轮的一部分高压液体可漏入叶轮与泵壳之间的空腔中,因叶轮前侧液体吸入口处压强低,故液体作用于叶轮前、后侧的压力不等,便产生了指向叶轮吸入口侧的轴向推力。该力推动叶轮向吸入口侧移动,引起叶轮和泵壳接触处的摩损,严重时造成泵的振动,破坏泵的正常操作。在叶轮后盖板上钻若干个小孔,可减少叶轮两侧的压力差,从而减轻了轴向推力的不利影响,但同时也降低了泵的效率。这些小孔称为平衡孔。 (2)按吸液方式不同可将叶轮分为单吸式与双吸式两种,单吸式叶轮结构简单,液体只能从一侧吸入。双吸式叶轮可同时从叶轮两侧对称地吸入液体,它不仅具有较大的吸液能力,而且基本上消除了轴向推力。 (3)根据叶轮上叶片上的几何形状,可将叶片分为后弯、径向和前弯三种,由于后弯叶片有利于液体的动能转换为静压能,故而被广泛采用。 2.离心泵的导轮 为了减少离开叶轮的液体直接进入泵壳时因冲击而引起的能量损失,在叶轮与泵壳之间有时装置一个固定不动而带有叶片的导轮。导轮中的叶片使进入泵壳的液体逐渐转向而且流道连续扩大,使部分动能有效地转换为静压能。 多级离心泵 通常均安装导轮。 蜗牛形的泵壳、叶轮上的后弯叶片及导轮均能提高动能向静压能的转化率,故均可视作转能装置。 3.轴封装置 由于泵轴转动而泵壳固定不动,在轴和泵壳的接触处必然有一定间隙。为避免泵内高压液体沿间隙漏出,或防止外界空气从相反方向进入泵内,必须设置轴封装置。离心泵的轴封装置有填料函和机械(端面)密封。填料函是将泵轴穿过泵壳的环隙作成密封圈,于其中装入软填料(如浸油或涂石墨的石棉绳等)。 机械密封 是由一个装在转轴上的动环和另一固定在泵壳上的静环所构成。两环的端面借弹簧力互相贴紧而作相对转动,起到了密封的作用。机械密封适用于密封较高的场合,如输送酸、碱、易燃、易爆及有毒的液体。 离心泵在化工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这是由于其具有性能适用范围广(包括流量、压头及对介质性质的适应性)、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流量均匀、故障少、寿命长、购置费和操作费均较低等突出优点。因而,本章将离心泵作为流体力学原理应用的典型实例加以重点介绍。 一. 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讨论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要紧紧扣住将动能有效转化为静压能这个主题来展开。 (一)离心泵的基本结构 离心泵的基本部件是高速旋转的叶轮和固定的蜗牛形泵壳。具有若干个(通常为4~12个)后弯叶片的叶轮紧固于泵轴上,并随泵轴由电机驱动作高速旋转。叶轮是直接对泵内液体做功的部件,为离心泵的供能装置。泵壳中央的吸入口与吸入管路相连接,吸入管路的底部装有单向底阀。泵壳侧旁的排出口与装有调节阀门的排出管路相连接。 (二)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当离心泵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一起作高速旋转运动,迫使预先充灌在叶片间液体旋转,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自叶轮中心向外周作径向运动。液体在流经叶轮的运动过程获得了能量,静压能增高,流速增大。当液体离开叶轮进入泵壳后,由于壳内流道逐渐扩大而减速,部分动能转化为静压能,最后沿切向流入排出管路。所以蜗形泵壳不仅是汇集由叶轮流出液体的部件,而且又是一个转能装置。当液体自叶轮中心甩向外周的同时,叶轮中心形成低压区,在贮槽液面与叶轮中心总势能差的作用下,致使液体被吸进叶轮中心。依靠叶轮的不断运转,液体便连续地被吸入和排出。液体在离心泵中获得的机械能量最终表现为静压能的提高。 【动画】 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若在离心泵启动前没向泵壳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由于空气密度低,叶轮旋转后产生的离心力小,叶轮中心区不足以形成吸入贮槽内液体的低压,因而虽启动离心泵也不能输送液体。这表明离心泵无自吸能力,此现象称为气缚。吸入管路安装单向底阀是为了防止启动前灌入泵壳内的液体从壳内流出。空气从吸入管道进到泵壳中都会造成气缚。 (三)离心泵的叶轮和其它部件 1.离心泵的叶轮 叶轮是离心泵的关键部件。 (1)按其机械结构可分为闭式、半闭式和开式三种。闭式叶轮适用于输送清洁液体;半闭式和开式叶轮适用于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的悬浮液,这类泵的效率低。 闭式和半闭式叶轮在运转时,离开叶轮的一部分高压液体可漏入叶轮与泵壳之间的空腔中,因叶轮前侧液体吸入口处压强低,故液体作用于叶轮前、后侧的压力不等,便产生了指向叶轮吸入口侧的轴向推力。该力推动叶轮向吸入口侧移动,引起叶轮和泵壳接触处的摩损,严重时造成泵的振动,破坏泵的正常操作。在叶轮后盖板上钻若干个小孔,可减少叶轮两侧的压力差,从而减轻了轴向推力的不利影响,但同时也降低了泵的效率。这些小孔称为平衡孔。 (2)按吸液方式不同可将叶轮分为单吸式与双吸式两种,单吸式叶轮结构简单,液体只能从一侧吸入。双吸式叶轮可同时从叶轮两侧对称地吸入液体,它不仅具有较大的吸液能力,而且基本上消除了轴向推力。 (3)根据叶轮上叶片上的几何形状,可将叶片分为后弯、径向和前弯三种,由于后弯叶片有利于液体的动能转换为静压能,故而被广泛采用。 2.离心泵的导轮 为了减少离开叶轮的液体直接进入泵壳时因冲击而引起的能量损失,在叶轮与泵壳之间有时装置一个固定不动而带有叶片的导轮。导轮中的叶片使进入泵壳的液体逐渐转向而且流道连续扩大,使部分动能有效地转换为静压能。多级离心泵通常均安装导轮。 蜗牛形的泵壳、叶轮上的后弯叶片及导轮均能提高动能向静压能的转化率,故均可视作转能装置。 3.轴封装置 由于泵轴转动而泵壳固定不动,在轴和泵壳的接触处必然有一定间隙。为避免泵内高压液体沿间隙漏出,或防止外界空气从相反方向进入泵内,必须设置轴封装置。离心泵的轴封装置有填料函和机械(端面)密封。填料函是将泵轴穿过泵壳的环隙作成密封圈,于其中装入软填料(如浸油或涂石墨的石棉绳等)。机械密封是由一个装在转轴上的动环和另一固定在泵壳上的静环所构成。两环的端面借弹簧力互相贴紧而作相对转动,起到了密封的作用。机械密封适用于密封较高的场合,如输送酸、碱、易燃、易爆及有毒的液体。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硫酸锌溶液中的氯离子采用铜渣除氯的含氯铜渣怎么回收利 ...?
硫酸锌 溶液中的 氯离子 采用铜渣除氯的含氯铜渣怎么回收利用,哪种途径经济合理?谢谢。
查看更多
12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液位计压力式的不用法兰用导压管的不行吗?
液位计 压力式 的不用法兰用导压管的不行吗
查看更多
7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倒换高压氨泵导致高压系统出现波动?
因高压氨泵 A 需要更换填料,将 A 泵倒换至 B 泵。 一、 倒泵情况: 11 : 42 B 泵切入高压系统,此时 A 泵和 B 泵同时向系统送料, B 泵控制转速为 802rpm , A 泵控制转速为 1052rpm 。 11 : 42 记录显示进入高压系统的 液氨 量为 36.58t/h 。 11 : 51 合成塔 液位最高涨至 75.2% 。 11 : 54 气提塔液位最高涨至 99.7% 。 11 : 57 气提塔底部出液温度上升至 175 ℃。 记录显示: 1 、整个倒泵操作及对高压系统进行的调整操作没有导致高压压力出现大的波动,在正常范围。 2 、合成塔液位开始上涨在 11 : 40 左右,此时操作人员开始调整 HIC201 开度。 3 、操作人员对气提塔液位 控制阀 LPV202 的调整幅度正常。 是什么原因导致液位和温度上涨,而压力又没有明显变化的呢?
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中石化湖北化肥转型新型煤化工?
本文由 盖德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中石化湖北化肥即将退出 尿素 市场,转型新型 煤化工 。为了迎接这一重大历史转变,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帮助员工进行知识更新、观念转变和心态调整,助推企业转型发展。图为尿素装置员工在现场走流程、查管线,学习天然气转化新工艺。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甩干机问题?
锌电镀螺杆后用甩干机,钝化层花掉,用 变频器 也不理想。请问有更好的设备吗?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开车时?水冷器怎么会发生液击现象???
如题???、没有找到原因? 希望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化工项目安装监检费?
化工项目安装中, 压力容器 、压力管道监检费应该业主方还是施工方承担
查看更多
6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求助:谁知道用四氯化碳配额手续怎么申请?
陕西附近那里有卖氯 乙烯 的? 最好是厂家直接联系我。我的QQ:362223416 有谁知道用四 氯化 碳配额手续怎么申请?
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安监总局:重大生产安全事故60天内须交调查报告?
近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有关问题的规定》。规定指出,重大事故调查报告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般不得超过60日提交;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般不得超过30日。 规定指出,因事故造成的失踪人员,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后(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7日后),按照死亡人员进行统计,并重新确定事故等级。 事故调查组应当按照下列期限,向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一)特别重大事故依照《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二)重大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般不得超过60日;(三)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般不得超过30日。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延长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30日。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单醇合成段的管道材质问题?
请各位高手指点一下,为什么单醇生产中合成工段的管道设备材质几乎都用的合金钢,而不是用的普通的铁管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哪个设计院对换热网络流程优化做的比较好?
哪个设计院对换热网络流程优化做的比较好?如常 减压装置 ,加工同样的原料,哪个设计院做出来的换热网络流程换热终温最高?
查看更多
9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CAD中如何删除顽固图元?
画了一张图,有些图元只能用Ctrl+A键选中,请问这些图元怎么删除?
查看更多
7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稳定轻烃的闪点?
请教一下,稳定轻烃的闪点,在哪里如何查到?谢谢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低温甲醇洗工艺简介?
以下摘自网路,个人感觉很好,就摘录下来了—— 低温甲醇洗工艺有鲁奇低温甲醇洗和林德低温甲醇洗,两者大致相同,现按鲁奇工艺介绍如下: 鲁奇低温甲醇洗经过优化改进,目前主要为7塔工艺,及整个工序用到7个塔。工艺流程如下: 1、原料气脱氨-脱氨塔 从前系统来的原料气进入到低温甲醇洗的原料气/合成气 换热器 和深冷器冷却到10℃左右,进入到氨洗涤塔脱氨。然后原料气再进入原料气最终 冷却器 冷却到-17℃左右。 2、脱硫脱碳- 吸收塔 -17℃左右的原料气进入吸收塔底部,在塔内用从顶部进入的低温甲醇经过四段逐步吸收,脱除原料气中的CO2和H2S。最终出吸收塔塔顶的净化气(总硫<0.1ppm,CO2约3%左右)经过多个换热器热交换回收冷量之后,被送往甲醇合成装置。 3、有效气再生-中压闪蒸塔 甲醇在吸收塔中吸收CO2和H2S后,从吸收塔各段收液槽出来,经过氨冷器冷却后,被送到中压闪蒸塔上下两段分别闪蒸。在此,甲醇在中压下闪蒸,以去除部分二氧化碳及溶解的有价值的氢气和一氧化碳以便回收利用。 4、酸气浓缩-再吸收塔 出中压闪蒸塔的甲醇被氨冷器进一步冷却后进入再吸收塔,在此,一部分甲醇降压闪蒸出比较纯净的CO2再利用,另一部分降压闪蒸并经过N2气提出大部分的CO2和H2S,H2S经过冷甲醇再吸收,CO2和N2的混合气体成为尾气(随后介绍)。 5、甲醇再生—热再生塔 从再吸收塔中出来的甲醇,经过换热回收冷量后用泵输送至热再生塔,在热再生塔中加热至95℃以上,将甲醇中吸收的气体全部释放出来,成为纯净的甲醇,经过冷却后送回吸收塔继续吸收原料气中的CO2和H2S。 6、甲醇脱水-甲醇水塔 在热再生塔中,甲醇脱除了吸收的全部气体,但其中的水分不能有效脱出,故将热再生塔中的一小部分甲醇输送至甲醇水塔进行精馏,脱除其中的大部分水(控制水含量小于1%),然后以气态重新返回热再生塔再利用。 7、尾气脱醇-尾气洗涤塔 在再吸收塔中产生的尾气,经过回收冷量后,被送入尾气洗涤塔中,用脱盐水洗涤其中夹带的甲醇,洗涤后的尾气放空至大气中。
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关于炉子出口管道放空?
加氢装置 加热炉 出口管道,有放空支管,请盖德帮忙主管上支管后是否需要加拆卸法兰,什么原因?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下一页
简介
职业:江西博雅欣和制药有限公司 - 生产管理人员
学校:临沂师范大学 - 化学化工学院
地区:青海省
个人简介:
给青年人最好的忠告是让他们谦逊谨慎,孝敬父母,爱戴亲友。
查看更多
喜爱的版块
返回首页
安全环保
问题4w
精细化工
问题1k
工艺技术
问题13w
日用化工
问题2k
生物医药
问题222
细胞及分子
问题4k
生物医学工程
问题7k
说・吧
问题0
个人简介
给青年人最好的忠告是让他们谦逊谨慎,孝敬父母,爱戴亲友。
已连续签到
天,累积获取
个能量值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马上签到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黄姜粉末属于爆炸性粉尘吗?.请盖德化工网盖德问答的高手、专家们帮忙看下
确定
取消
登录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微信登录
账号登录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
"盖德问答"
忘记密码
|
免费注册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
天,这
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天
我已了解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请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欢迎你!
,完善下你的信息,以后你也可以使用手机号和密码来登录了。
获取验证码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请选择您感兴趣的类别:
提问
问题标题
问题描述(可不填)
请描述...
选择类别
选择分类
化学
生物学
药学
其它
选择二级分类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
,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