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事未了? 丰城电厂特别重大事故以74人死亡、15人被刑拘、人均获赔120万而在公众面前暂告一段落了,马爸爸马上用支付宝圈子顶替了新闻头条。 趁着调查组做事故的调查的空档,我们其实可以冷静下来,做一些反思了。 1两种“赶工期”,都可怕 起码到现在为止,丰城电厂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赶工期”突击建设。这被冠以昔年“放卫星”的延续,其实我认为是不同的。对于一个项目来说,进度往往是“军令状”,事关成本和领导定的“好日子”;质量是“百年大计”,也被严格要求(隐蔽工程偷工减料,内行欺骗外行,这些就不说了);安全第一往往挂在工地的大门口和每次开会领导的嘴巴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谁“第一”什么时候体现?不是开会的时候,不是挂标语的时候,甚至不是检查的时候,“第一”最能体现的是与其他发生“比较”的时候,直白的说就是发生“矛盾”的时候。这个搞过工程的都能体会到,进度抓得紧,你安全员还在这里“讲原则”,明显是“不懂事”,从工人到领导没有高兴的。赶工期可能出事,不赶工期必然受罚;认真搞安全未必不出事,不认真搞安全也不一定出事——这个观念现在仍然很普遍。狠点儿的领导,让你安全员既管安全又管进度,左手打右手,看你怎么办? 与项目“赶工期”这种相对明显的现象不同的是,还有一些“赶工期”更加隐蔽。这么说吧,与“赶工期”相连的绝不是简单的“时间”这个概念,还有“影响”、“舆情”、“关系”、“人情”、“自保”等等一长串的东西。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措施及长效化就是一种可能存在“赶工期”的隐蔽现象。 调查、抓人、大检查,这种“套路”已经形成惯例了,始终不见深刻的反省、体制的变革,总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大家都感觉查清原因了,该抓的也抓了,该处理的也处理了,赔钱等善后也到位了,这件事也就可以“归档”了,媒体冷处理下,自有大量新闻占据群众的“关心”。搞了这么多年安全,我们是不是也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除了科学分析事故本身,事故背后的体制问题、法制问题、执行问题、舆论监督问题?不要急着把事故料理掉,我们把它摆在面前,狠狠研究挖掘,看看到底怎样“出一事避百事”? 我们换一个角度,看看bbc对丰城事故的几个评价: "industrial accidents are common in china, prompting calls for better safety standards. last year, 170 people died at a chemical blast in tianjin." “but the disasters and the government promises now follow a familiar pattern and china's record on industrial safety remains grim.” “even as china grows richer, corner cutting dogs its workplaces. partly the problem is aggressive competition, partly corruption. but the absence of strong unions to fight for worker protection does not help. nor a heavily controlled media culture which discourages whistle blowers.” 虽然可能有失偏颇,但也应有几分道理。(工会啊,我都不好意思提) 2“隔靴搔痒”,干着急 我们的安全工作搞了这么多年,在全国范围内说是“人尽皆知”应不为过了。但是,你要说有多少真正懂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这个虽无统计数据,但我敢说“绝不乐观”! 你以为所有领导都只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不是的,很多领导真的对“安全”的重要性深有体会,要么自身素质高、尊重生命;要么亲身经历、感同身受;要么眼见为实、影响深远。然而,很多领导真的去关心安全,“指导”安全了,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安全是个“边缘学科”,但更是个“交叉复合型学科”,既要懂设备的机电仪,又要懂人机工程、法律法规、化学品、培训教育、工程建设等等,还包括交通、消防、治安、环保等等,在外面看起来是“一杯水”,真的碰到认真对待了,才发现是“一片汪洋”。老实说,就现在的水平,安全员自身的素质都有不足(我也是“不足”中的一员,这个不讳言,曾经跟奥地利的global safety officer和通用的安全员交流过,确实有差距)。 所以啊,教育是立国之本,安全教育也是一项需要从长计议、步步为营的工作。否则,我们做到“重视”,却止步于“如何重视”的门口,岂不憋屈? 3“鸡肋”的监理,“委屈”的监理 监理的兴起,其实是安全工作的一大进步,我认为。当然不止安全。这其实是一种“第三方”监督的引入。然而,好经又给我国人民给念歪了。简单讲讲吧,监理存在如下情况: 1、地位尴尬。在甲方那里是“拿人手短”,老被训;在乙方那里,被当“祖宗”供着或者被“围攻”,就不想让你查。很多时候是两头受气。而且,往往工艺监理、质量监理、安全监理都是一家人,自家人不能给自家人惹麻烦吧? 2、配员不足。监理单位业务忙,到处需要人手,导致人才奇缺,很多监理一人管好几个项目,忙不过来。 3、能力不足。很多监理要么是以前就是做项目的,退休了改行做监理,要么就是大学刚毕业的,都没什么监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就混混日子或混混经验而已。 4安全员之悲 这个实在不想多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权利小,工作中,待遇低,背黑锅。相信很多安全员都有这种想法。这次首次刑拘的9人,有3个是安全条线的,虽然并未定罪,但也足以敲山震虎了。我在以前提过两种梦想: 一、安全员“权、责、利、能”统一起来,有责任也要有足够的权利;有能力也要有相应的待遇。不能让安全员在工作的时候“讲奉献”,出事的时候还是“讲奉献”。现在的企业,社会,依然轻视安全员,慢待安全员,出了事又仇视安全员。我只能说,不懂得重视安全员,就不会懂得真正重视安全。 二、安全员应该“尽职免责”。这个我以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但看回复不太理想。所以现在我也现实点,直说吧,这就是个“白日梦”。乱世当用重典,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但只求对安全员能够“公平”的前提下“宽容”。对那些工作时尽职尽责的,就不要让他们承受更多的“担惊受怕”了。还是期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关法规,明确划出“尽职免责”的标准来。如果标准里有“其他”类似的条款,当我没说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