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君思
影响力0.00
经验值0.00
粉丝11
售后技术工程师
近年石化工业发展特点及2010年趋势? 近年石[wiki]化工[/wiki]业发展特点及2010年趋势 近年石化工业发展特点及2010年趋势 近50年来,世界石化工业历经了起步、发展和步入成熟的阶段,成为全球性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全球石化业经过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已形成了新的供需格局,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一、世界石化市场 (一)世界石化市场发展特点 1 .北美、西欧和亚洲仍呈三足鼎立之势,但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已开始下降。 北美、西欧和亚洲一直是世界石化市场最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地区。从2003年的供需状况看,80%的石化产品生产和消费都集中在这三个地区,世界石化市场已形成美、欧、亚三足鼎立的格局。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石化产业开始进行结构调整,西方发达国家保留发展高新技术化工领域,能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大宗化工产品的生产逐步从西欧、北美向亚太、拉美、中东和东欧地区转移,北美和西欧地区占世界石化市场的比重也因此逐渐下降。1998~2003年间,北美乙烯产能由3120万吨/年增加到3508万吨/年,年均增长率为2.4%,低于世界4%的年均增长速度,占世界乙烯总产能的比例也由34%下降到31%,减少了3个百分点;西欧的乙烯产能由1491万吨/年增加到1723万吨/年,占世界乙烯总产能的比例下降了2个百分点,由23%下降到21%。 图1 1998~2003年世界乙烯产能分布变化 2. 中东和亚洲为近年石化业发展最快的地区 受市场、贸易、油价、汇率等影响,特别是本国愈来愈严格的环保要求,迫使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紧缩本国石化生产,而转向在资源国家或拥有广大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和合资办厂。新建的大型化工项目主要集中在具有原料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如沙特阿拉伯。此外,由于亚洲经济的崛起,新加坡、印度、韩国、中国等国家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也在逐步改变石油化学工业过去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的格局。在世界石化工业的大盘中,中东和亚洲的比例显著增加,1998~2003年间,中东乙烯产能占世界的比例由6%上升到9%,亚洲由24%上升到27%,各增加了3个百分点。该期间两个地区乙烯能力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1%和6%,远远超出4%的世界平均增长速度。到2003年,两个地区乙烯产能已分别达到977万吨和2989万吨,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3. 供需矛盾主要集中在北美、中东和亚洲三地,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世界石化市场供大于求的地区主要为北美,其次为中东和中东欧。1998年,三个地区的供应量分别过剩544万吨、285万吨和221万吨;供不足需的地区主要有亚洲、中南美和非洲等地。1998年,三个地区石化产品的缺口为293万吨、228万吨和171万吨。 近年随着世界石化格局的调整,各地区供需平衡出现了新的变化: 中东超过北美成为供大于求最严重的地区 中东凭借其原料充足、生产成本低廉等众多优势,新建了大批石化装置。从中东本土的供需平衡看,产能过剩严重,2003年,过剩产能达842万吨,超过北美的589万吨,成为全球产能过剩最严重的地区,其目标市场以区外为主。 亚洲供不足需局面愈发明显 亚洲地区受中国等地市场的强劲拉动,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量快速飙升。1998~2003年间,亚洲需求量的年均增速达到8.5%,超过产能6.7%的年均增速,供不足需的局面愈发明显。2003年,亚洲地区石化产品短缺835万吨,较1998年增加了187%,需要大量从区外出口。中东凭借其地理位置和产品价格优势,成为亚洲的主要进口来源,而北美对亚洲的出口量大幅下降。 * :负值为需求大于供应;正值为供大于求(下同)。 图2 1998~2003年世界石化产品供需平衡状况 4. 涤纶链产品和聚丙烯成为石化产品中供需增长最为迅猛的品种 1998 ~2003年,各石化产品的年均发展速度大都在3~4%左右,涤纶链产品和聚丙烯受应用领域的扩大,供需增长尤其迅猛。 涤纶链产品:涤纶和天然纤维性能最为接近,是合纤中应用范围最广的品种,目前在服装和家用品应用领域中的比例高达70%左右。近年由于涤纶加工工艺的进步,使其生产成本大大下降,供需得以进一步增长,并带动了其产品链上PX、乙二醇和PET的迅速发展。1998~2003年间,涤纶、PX、乙二醇和PET需求量的年均增速分别为6.4%、7.5%、6.1%和7.4%,远远高于其它合纤品种,如腈纶仅为0.7%,锦纶仅为0.6%。 聚丙烯:聚丙烯有耐热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佳等优势,加之原料价格低廉,来源丰富,其应用在近20年得以迅速发展,并有替代其他合成树脂的趋势。1998~2003年间,其消费量的年均增速达到6.6%,高于其它合成树脂品种,如聚乙烯(4.5%),聚氯乙烯(3.9%),聚苯乙烯(4.0%)。 5. 兼并和重组风潮使得石化产品生产能力更趋集中化 世界石化业继续实施联合、收购和重组战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发展优良资产、优化资本结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来实施联合、收购和重组案例约150余例。 诸多并购案使得世界石化产品的生产能力更趋于集中化,相当部分的装置能力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手中。目前世界上有12家生产能力超过100万吨/年的聚丙烯生产商,占世界聚丙烯总生产能力的58%,其中,仅全球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商——巴塞尔公司的生产能力就达到643万吨/年,在世界聚丙烯市场的份额接近20%。 (二)2010年世界石化市场发展趋势 在今后几年间,世界石化工业将继续蓬勃发展,预测2003~2010年间,全球供需格局将呈现以下特点: 1. 以往美、欧、亚三足鼎立的格局将被打破,中东在世界石化业的地位将上升到和西欧相当的位置。 在2003~2010年间,中东占世界石化业的比重将持续上升,而北美和西欧由于将投资计划转移到海外,本土的石化业发展速度放缓,在世界石化市场中的比例将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以往以美、欧、亚三个地区为主体的市场格局将被打破,而转变为亚洲、北美、西欧和中东四方各据一方的多元化格局。估计到2010年,中东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2123万吨/年,占世界总能力的比例将上升至15 %,仅比西欧少2个百分点。 图3 1998~2010年世界乙烯产能分布变化 2. 中东和亚洲仍将成为促使世界石化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预计2003年-2010年,全球新增乙烯生产能力约3481万吨,其中50%以上集中在亚洲和中东。两个地区仍将是世界石化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该期间中东和亚洲的发展速度将分别达到11.0%和5.4%,超出世界石化业的平均发展速度4.9%。 3. 亚洲的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中东地区的过剩产能数量也将大幅增加 2003 ~2010年,虽然亚洲地区大力发展石化业,但其产能扩建速度(5.0%)仍然跟不上其需求增长速度(5.4%)。到2010年,预计该地区石化产品生产能力为3.2亿吨,如按略高于2003开工率的开工水平估计产量约为2.9亿吨,供需缺口约为2600万吨,较2003年834万吨的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而中东地区仍将是世界石化业投资的热点,2003-2010年间,其石化产品的产能将增加4355万吨,约占世界新增产能的24%,届时中东产能约7662万吨,估计产量约6970万吨,过剩约2410万吨,主要出口到亚洲和西欧地区。这两个地区和中东之间,尤其是亚洲和中东间的石化产品贸易量将会非常巨大,远远超出现有水平。 4. 腈纶链产品和锦纶链产品发展速度将加快 聚丙烯和涤纶链产品仍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但增长速度相对1998~2003年间有所减缓;而腈纶和锦纶受工业需求和来自发展中国家需求加快的影响,发展速度将超过现有阶段,并进一步带动AN和己内酰胺的发展。估计2003~2010年间,腈纶、锦纶、AN和己内酰胺消费量的年均增速将分别达到2.7%、3.6%、3%和4.1%,超出1998~2003年间0.7%、0.2%、1.2%和1.8%的年均增速。到2010年,其消费量将达到324万吨、528万吨、627万吨和492万吨。 5. 合成树脂成为三大合成材料中发展最快的种类 随着合成树脂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和对其它材料取代力度的加大,如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其消费增长速度明显高出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在三大合成材料中所占比重将逐步提高。预计世界2010年合成树脂的需求量将达1.9亿吨,占三大合成材料的72%,较2003年增加7个百分点。亚洲地区发展更是迅速,2010年其合成树脂占三大合成材料的比例将比2003年上升10个百分点,达到71%。 二、亚洲石化市场 (一)近年亚洲石化市场发展特点 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新兴市场的出现,在各国政府积极的产业政策支持之下,该地区石化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其石化产业规模已超过了钢铁、纺织和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领先于通讯、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新兴行业,成为该地区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近年亚洲石化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1. 亚洲主要石化产品供应地日本和韩国的石化业发展速度放缓 日本和韩国一直是我国周边最重要的石化产品供应国家,1998年两者乙烯产能之和为1259万吨/年,占亚洲地区的56%。但金融危机后,两国的石化业发展明显放缓。日本由于**崩溃、特石法废除,国内市场不景气等因素,一些没有竞争力的生产装置相继关闭;韩国是受金融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当地石化企业负债过高,国内七大石化企业平均债务资本比为492%,产能过剩,经营陷入困境。 1998 ~2003年,韩国石化产品产能的年均增速仅有2%,日本由于关闭装置,产能甚至出现负增长。到2003年,两国乙烯产能之和为1309万吨/年,占亚洲总产能比例已降至44%,较1998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 图5 1998~2003年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乙烯能力分布比例 2. 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省由供不足需转为供大于求 印度是亚洲除中国外最大的石化产品消费市场,近年印度为替代进口石化产品,加大了装置扩建的力度。新近建成或在建的四大联合装置包括信任公司的贾姆纳格尔联合装置、哈尔迪亚公司的西孟加拉邦联合装置、印度国家石化公司的Gandhar联合装置和印度天然气管理局(GAIL)的奥赖亚联合装置。到2003年,大幅扩建石化产能的效果初步显现,印度的石化产品由1998年进口133万吨转为略有盈余,约过剩32万吨。 中国台湾省一直大量进口合纤原料来解决岛内合纤生产和原料之间的瓶颈问题。为彻底根除这一问题,中国台湾省近年大力新建合纤原料装置,尤其是PTA,由1998年的280万吨/年增加到2003年的492万吨/年,不但可以填补当地市场缺口,还可以出口100多万吨,由PTA的大买主变成大卖主。 马来西亚的石化装置的相继投产也使其供需局面逐渐转为供大于求。2002年,Optimal集团在克尔蒂赫的60万吨/年乙烯联合装置投运使当地产能过剩的局面更加突出。2003年当地石化产品产能过剩万吨95万吨。 图6 1998~2003年周边地区石化产品供需平衡状况 3. 金融危机后的企业兼并重组使亚洲石化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加 在亚洲金融危机、欧美巨型石化企业兼并和国内市场需求不旺的多重压力下,为提高国际竞争力,亚洲地区很多石化企业开始纷纷进行资产重组、通过兼并与收购调整产业结构,。 2003 年,印度信赖石油公司(RPL)整体合并进入信赖工业公司(RIL),使信赖工业公司进入全球"财富"500强,并使信赖工业公司(RIL)石化和聚合物产量从1150万吨/年提高到1280万吨/年。 韩国是受金融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韩国石化企业由于负债过高,产能过剩,经营曾陷入困境,使得韩国石化界竭力改变过去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局面,各公司被迫收缩合并业务,如韩国现代石化公司与三星化学公司合并,成为亚洲第三大乙烯生产商。韩华化学与大林公司达成资产交换协议,使韩华化学成为韩国最大的聚乙烯生产商,大林公司成为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商,最终形成韩国石化业界三星-现代与韩华-大林两强称霸的局面。 日本鉴于**崩溃、特石法废除、国内市场不景气等状况,对外投资石化业力度加大,并对国内石化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围绕药品、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方面进行了专业化重组。日本聚烯烃公司(昭和电工和NPC 65/35的聚乙烯合资企业)与宝理化学公司的聚乙烯业务进行合并。新公司将成为日本聚乙烯最大的生产商,拥有聚乙烯能力超过160万吨/年。日本PE生产企业已由14家合并为9家。日本PVC生产商也走向改制重组,Shin Dai-Ichi Vinyl和V-Tech联合其PVC业务,组建日本最大的PVC生产商,拥有生产能力69.7万吨/年。迄今,日本PVC生产商已由原15家减少到10家,PVC总能力为234万吨/年。住友化学公司也将与三井化学公司合并重组,到2007年3月可实现年费用节约目标1000亿日元(8.06亿美元),联合后可望达到年销售额3万亿日元,整个联合重组可望于2004年完成。 4. 新建装置规模趋于大型化。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激烈竞争形势下,亚洲国家和地区着眼于未来,建设了一批超大规模的世界级装置。如埃克森公司80万吨/年新加坡亚逸查湾岛裂解装置、中国台湾的台塑石化90万吨/年台湾麦寮裂解装置等、印度信任公司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和50万吨/年对二甲苯装置等。这些项目代表了当今世界石化领域装置建设的较高水平,国际竞争力较强。 (二) 2010年亚洲石化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到2010年,亚洲石化市场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 新加坡、中国台湾省和泰国将成为亚洲主要的出口地区 近两年,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省成为亚洲地区石化业投资热点,当地石化业将逐渐向外向型发展,尤其是中国台湾省。从80年代中期,中国台湾省民间投资者进入石化界,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石化工业的发展,装置扩建速度很快,不仅满足了岛内的需求,并逐渐开始对外出口。到2003年,中国台湾省石化产品产能过剩约200万吨,较1998年供不足需的局面发生了质的变化。预计在今后几年的时间里,台湾石化工业对外出口量还将继续增加,估计到2010年,中国台湾省对外出口量将增加到280万吨。 新加坡在过去几年里已成功吸引了不少跨国公司投资,在裕廊岛已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用于填海造地建厂,今后还将继续投入40亿美元,使裕廊岛总面积由2650公顷扩增到2004年3200公顷,入驻该岛的公司将达150多家。壳牌化学公司也可能与住友化学和三井化学公司合作建设100万吨/年乙烯装置,裕廊岛乙烯能力将由180万吨/年增加到300万吨/年。到2010年,乙烯能力的提升将使裕廊岛固定资产超过400亿美元。届时新加坡石化产品的出口量可能增加到340万吨以上。 此外,泰国也将正在加大投资以提高其石化装置效率和发展规模经济。目前泰国烯烃公司(TOC)己计划使马塔府乙烯装置能力从38.5万吨/年提高到70万吨/年,该扩能项目计划2004年完成,并将乙烯原料由石脑油改为乙烷,改换原料每年可节约费用约1400万美元。今后泰国石化装置竞争力将有较大提高,对外出口量也将持续增加,预计到2010年,泰国对外出口量将达到250万吨以上。 图7 2003年与2010年亚洲各国或地区供需平衡对比 2. 印度将成为亚洲地区除中国以外石化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印度将在今后几年仍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其发展速度仅次于中国。虽然在2003年,印度由于产能增加很快,短期内会略有过剩,但预计2003-2010年间,印度消费增长速度(8.6%)将超过其产能增长速度(8.0%)。届时其生产能力将达到980万吨,产量预计约805万吨,消费量约937万吨,供应仍将不能满足需求,市场重新回到供不足需的状态,估计2010年印度供需缺口为132万吨。 图8 1998-2003年印度石化市场供需状况 3. 日本和韩国在亚洲石化业中的比例将继续下降 日本和韩国的石化业在今后几年仍以调整为主,发展速度非常缓慢, 2003-2010年间,日本还将继续关闭一些没有竞争能力的裂解装置,并没有新的装置投建计划公布。韩国同样没有新的乙烯扩建计划,其它石化产品的改扩建计划也屈指可数。预计该期间日本和韩国主要石化产品产能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仅为0.1%和0.6%,需求增长率虽略快于产能,仍只有0.4%和0.9%,远低于亚洲地区4.5%的产能增长速度和5.4%的需求增长速度。 石化业的缓慢发展使得日本和韩国在亚洲石化业中的比重在今后几年不断下降。预计到2010年,两国占亚洲石化业的比重将分别由2003年的25%和18%下降到19%和15%,各下降7个和4个百分点。 图9 1998-2003年日本和韩国占亚洲比重变化状况 三、中国石化市场 (一)近年中国石化市场发展特点 我国主要的石化产品经过“七五”到“十五”四个五年计划的快速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相当规模,在世界石化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近年我国石化工业发展情况看,呈现出以下特点: 1. 我国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年均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石化产品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1998年以来,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消退,入世后 塑料制品 、纺织品和轮胎等下游制品出口量的大幅提高,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国内经济持续增长,极大地带动了我国石化产品市场需求,石化产品需求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1998-2003年间乙烯当量需求年均增速为15.9%,合成树脂年均增速为14.0%,合成纤维为15.2%,合成橡胶为14.4%,均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也高于世界和亚洲石化业的增长速度。 2003 年我国乙烯当量消费(=乙烯表观消费量+下游产品净进口折合乙烯量=乙烯下游产品消费量折合乙烯量)1620万吨,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消费量分别达到2827万吨、1219万吨和196万吨。 2. 中国对亚洲乃至世界石化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增加 中国石化工业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中国不但是世界最大的涤纶生产和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合纤原料最大的进口国;合成橡胶表观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乙烯生产能力也在2003年上升到世界第三位,对亚洲乃至世界石化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从1998年和2003年中国产量占亚洲比重的对比状况看,除了乙二醇和对二甲苯略有下降外,其余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PET、SBS和涤纶三个品种,上升幅度很快,占亚洲市场的比重分别增加了25、23和21个百分点,达到42%、39%和50%。1998年,我国产量占亚洲比重30%以上的仅有腈纶一个品种;到2003年,已经增加到8个品种,分别为:聚氯乙烯35%、聚苯乙烯33%、涤纶50%、腈纶45%、腈纶33%、PET42%、顺丁橡胶37%和SBS39%,产量分别为401万吨,217万吨,913万吨,63万吨,990万吨,39万吨和23万吨。 图10 1998年与2003年中国石化产品产量占亚洲比重变化 相对生产,我国石化产品消费在亚洲市场占有更大的比重。在2003年,已有不少产品的表观消费量占到亚洲总消费量的半数以上,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涤纶、腈纶和SBS等六个品种,而在1998年,仅有ABS、腈纶和SBS三个品种。从1998-2003年我国石化产品消费量占亚洲市场的比重对比状况看,上升最快的是PTA、PET、涤纶和ABS,分别增加了24、24、19、18个百分点。四个产品2003年的表观消费量分别为900万吨,1046万吨,986万吨,254万吨。 3. 聚乙烯、ABS、PTA、乙二醇和CPL等产品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虽然我国近年石化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由于下游需求增长非常迅速,很多石化产品仍处于供不足需的状态。从2003年我国各主要石化产品的自给状况看,聚乙烯、ABS、PTA、乙二醇和CPL的自给率都在50%以下,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与此同时,一些产品的自给率还在不断下降,其中下降最快的为乙二醇和对二甲苯。和1998年相比,2003年的自给率分别下降了42和32个百分点;上升较快的为聚苯乙烯、ABS和SBS,分别上升了32、22和25个百分点,达到59%、30%和58%。 聚酯在这些产品中自给率最高,不但可以完全满足国内需求,还开始对外出口,2003年出口量达到19万吨,其次为顺丁橡胶和涤纶,均达到92%。 4. 国内石化产品的市场区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 我国石化产品的消费市场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我国全部国有及500万元产值以上非国有企业塑料制品产量为1650万吨。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四省的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5.4%、19.4%、16.7%和6.2%,四省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67.7%。这些地区的塑料制品不仅产量大,而且档次相对较高,对原料的需求也是多样化和专用化,可以说这些地区的塑料加工业代表着当前我国树脂加工的技术水平。目前,国内使用专用树脂的厂家大部分集中在这些地区,几乎国内所有的树脂品种和牌号都能在这里见到。 我国合纤消费也主要集中在上述地区。根据分析全国化纤布的产量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沿海6省市化纤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90%,华东5省市就占85%以上,其他省市的比例大大低于上述地区。因此合纤的直接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 合成橡胶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福建省。其中山东省是我国橡胶工业规模最大的省份。据中国橡胶工业年鉴中山东省统计局数据,2002年山东省规模以上橡胶加工企业237个,完成工业总产值329.6亿元,约占全国橡胶工业总产值的1/3,居全国橡胶工业生产规模的首位。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也是我国橡胶工业发展较快的地区,2002年上述地区橡胶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到全国的11.5%、9.2%、8.3%和5%左右。其中江苏、上海市、福建省以轮胎和胶鞋为主;浙江地区以轮胎、胶鞋和胶带为主。 (二)2010年中国石化产品需求 预测 2003-2010 年,我国主要石化产品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预计到2010年,我国石化产品的需求速度将保持在6%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的合成材料消费国。其中大合成树脂的需求占世界的比例将由目前的16.7%提高到23%,合成纤维中涤纶需求占世界的比例由目前的44%提高到46%,聚酯由30%提高到32%。合成橡胶中的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及SBS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3.6%、19.9%和47%。 合成树脂中,聚丙烯的优良性能使其在电子、汽车和包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使其成为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合纤品种结构中,涤纶仍是合纤中最主要的品种,锦纶所占比例基本维持不变,腈纶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丙纶比例相应上升。合成橡胶中丁苯橡胶(固体)及SBS都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顺丁橡胶增速相对较慢。预计2010年我国主要石化产品需求量如表1。 表1 2010年我国主要石化产品需求预测 万吨 品种名称 需求预测值 一、基础原料 1 乙烯* 2550 2 丙烯* 1900 3 丁二烯* 250 4 苯乙烯* 930 5 对二甲苯* 830 6 环氧丙烷* 120 二、合成树脂 1 聚乙烯 1435 2 聚丙烯 1185 3 聚氯乙烯 918 4 聚苯乙烯 558 5 ABS 359 三、合成纤维及原料 1 涤纶 1320 2 腈纶 120 3 PTA* 1230 4 EG* 540 5 CPL* 101 6 AN* 248 四、合成橡胶 1 丁苯橡胶 92 2 顺丁橡胶 57 3 SBS 66   * :为当量需求量 四、发展建议 今后几年,世界需求增长将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而中国又将成为其中主要的推动力。预计2003-2010年世界五大合成树脂需求增量为5250万吨,其中中国占31%;涤纶和腈纶合计需求增量为957万吨,其中中国占51%,国内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我国近年将有大量新建和扩建装置上马。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对石化产品的需求不仅是数量上的增长,随着下游加工行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其质量和性能要求更是将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于三大合成材料,低端产品的市场缺口在逐渐缩小,而高端产品的市场缺口在不断扩大。如果新建的石化装置产品结构不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优化,仅是简单重复建设的话,我国石化市场很可能会形成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需缺口巨大的局面。 因此,在下一步改扩建计划中,国内石化企业应进一步细分消费领域,针对下游市场的发展趋势,集中科研力量对市场急需的品种牌号进行技术攻关,争取早日实现进口产品的替代,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合成树脂: 塑料制品将进一步向轻量化、复合化及功能化方向发展。轻量化即是在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原材料消耗,如薄膜减薄、中空容器壁厚减薄、管材及板材中间芯层发泡等。复合化是提高塑料制品性能,扩大制品应用领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膜类多层复合制品特别是复合包装膜及农用棚膜的比例在迅速增加。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可以使不同层材料各尽其能。如三层共挤棚膜,外层具有耐老化功能,中间层具有保温功能,内层具有防雾滴功能。功能化是目前各种塑料制品普遍追求的目标,每一新应用领域的诞生,都会对塑料制品提出新的功能要求,如阻隔、阻燃、抗菌、抗静电、降解等,同时对合成树脂的耐环境应力、耐低温、耐老化等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合成纤维: 目前国内合纤市场需求量大的仍主要为常规规格的产品,但随着国内及出口市场对面料性能要求的提高、合纤应用领域的扩大,市场对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合纤的主要三大消费领域是衣着、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领域。衣着领域中出口的比例要占到1/3左右,不少出口服装对面料的性能、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家用纺织品领域也存在同样问题,一些高档宾馆或出口的家纺产品对面料或纤维的抗紫外线、阻燃、环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纺织品领域则需要部分高强度、模量或特殊功能的产品,高科技领域还要求采用芳纶、碳纤维、高强聚乙烯纤维等特种纤维。 3. 合成橡胶: 顺丁橡胶品种中,应用于子午线轮胎、 高抗冲聚苯乙烯 等塑料改性上的低 顺式聚丁二烯橡胶 的需求增长较快。此外,随着近年轮胎工业的结构调整,溶聚法丁苯橡胶在高性能轮胎中应用增长较快。 [ ]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aspen hysys 能不能这样设置? 现在的 show table中, 表格里的 temperture,字母太多,能不能让它统一显示成 temp 来代替? 查看更多 8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同型号的普通阀门,不同厂家的长度等外形尺寸一定相同吗 ...? 同型号的普通阀门(球阀, 截止阀 等),不同厂家的外形尺寸一定相同吗?阀门管道上的长度是有规定定死的吗? 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化工企业的环境管理? 现在我在一家化工企业做环境管理 但是工作开展起来不是很顺利,很多事情自己不知道怎么着手去做 希望各位前辈们能指点一下。谢谢!!!!查看更多 15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如何消除管道应力/? 反应器 出口温度大约500度,其出口管道焊缝出现多处泄露,是不是和热应力有关?如何才能减小这种应力呢?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硫酸中氮氧化物指标应该是多少? 硫酸 中 氮氧化物 指标应该是多少?如果超标了对316L白钢设备在95度左右是否会加速腐蚀,请指点? 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caesar方面的阀门和法兰问题请大家帮忙? [wiki]阀门[/wiki]和法兰是不是应该设置成一个单元啊,还有阀门和法兰的设置需要设置长度和重量,而法兰的厚度就相当于这个长度值吧,角阀的长度值应怎么选取呢 谢谢大家的指导,本人不胜感激! [ ]查看更多 11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双螺杆的密封问题? 我厂销售车间 沥青泵 房为 双螺杆泵 ,但在换完密封后,总是从动轴泄漏,谁知道是什么原因啊? 泵的型号: H-W6.5Z-87-ZOMb1W81 为中国天津泵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2008]?   【颁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 文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号   【颁布日期】2008-10-07   【实施日期】2008-12-01   【标  题】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   《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已于2008年9月18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姜伟新 二○○八年十月七日 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的监督管理,提高市政公用设施的抗灾能力,保障市政公用设施的运行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政公用设施的抗灾设防,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市政公用设施,是指规划区内的城市道路(含桥梁)、城市轨道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绿化、环境卫生、道路照明等设施及附属设施。   本规定所称抗灾设防是指针对地震、台风、雨雪冰冻、暴雨、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所采取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第三条 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实行预防为主、平灾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法负责全国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五条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防灾要求,制定、修订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将市政公用设施的抗灾设防要求和先进、适用、成熟的技术措施纳入工程建设标准。   第六条 国家鼓励采用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材料设备,进行市政公用设施的抗灾设计与施工。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采用可能影响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能力,且无相应工程建设标准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核准。   第七条 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市政公用设施的运营、养护单位以及从事市政公用设施抗灾抗震鉴定、工程检测活动的单位,应当遵守有关建设工程抗灾设防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八条 城乡规划中的防灾专项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在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对重大市政公用设施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灾害及次生灾害风险、抗灾性能、功能失效影响和灾时保障能力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二)根据各类灾害的发生概率、城镇规模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性、使用功能、修复难易程度、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等,提出市政公用设施布局、建设和改造的抗灾设防要求和主要措施;   (三)避开可能产生滑坡、塌陷、水淹危险或者周边有危险源的地带,充分考虑人们及时、就近避难的要求,利用广场、停车场、公园绿地等设立避难场所,配备应急供水、排水、供电、消防、通讯、交通等设施。   第九条 城乡规划中的市政公用设施专项规划应当满足下列要求:   (一)快速路、主干道以及对抗灾救灾有重要影响的道路应当与周边建筑和设施设置足够的间距,广场、停车场、公园绿地、城市轨道交通应当符合发生灾害时能尽快疏散人群和救灾的要求;   (二)水源、气源和热源设置,供水、燃气、热力干线的设计以及相应厂站的布置,应当满足抗灾和灾后迅速恢复供应的要求,符合防止和控制爆炸、火灾等次生灾害的要求,重要厂站应当配有自备电源和必要的应急储备;   (三)排水设施应当充分考虑下沉式立交桥下、地下工程和其他低洼地段的排水要求,防止次生洪涝灾害;   (四)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应当符合灾后恢复运营和预防二次污染的要求,环境卫生设施配置应当满足灾后垃圾清运的要求;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十条 市政公用设施的选址和建设应当符合城乡规划以及防灾专项规划、市政公用设施各项专业规划和有关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   位于抗震设防区、洪涝易发区或者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市政公用设施的选址和建设还应当分别符合城市抗震防灾、洪涝防治和地质灾害防治等专项规划的要求。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市政公用设施应当按照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抗灾设防。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降低抗灾设防标准。   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市政公用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安全监测、健康监测、应急自动处置和防灾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安全监测、健康监测、应急自动处置和防灾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预算。   第十三条 对重大市政公用设施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市政公用设施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建设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工程选址和设计方案进行抗灾设防专项论证。   第十四条 对抗震设防区的下列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单位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组织专家进行抗震专项论证:   (一)属于《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的市政公用设施;   (二)结构复杂或者采用隔震减震措施的大型城镇桥梁和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直接作为地面建筑或者桥梁基础以及处于可能液化或者软粘土层的隧道;   (三)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等地下工程设施;   (四)震后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共同沟工程、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   (五)超出现行工程建设标准适用范围的市政公用设施。   国家或者地方对抗震设防区的市政公用设施还有其他规定的,还应当符合其规定。   第十五条 市政公用设施抗震专项论证的内容包括:市政公用设施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及设计地震动参数的采用、场地类型和场地抗震性能、抗震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抗震及防止次生灾害措施、基础抗震性能等。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还应当论证其地震应急处置方案和健康监测方案设计。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组织抗震专项论证时,应当有三名以上国家或者工程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政公用设施抗震专项论证专家库成员参加。   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市政公用设施抗震专项论证专家库成员分别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公布。   第十七条 对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城镇桥梁和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单位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组织专家进行抗风专项论证。   第十八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在进行施工图审查时,应当审查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内容。   对应当进行抗灾设防专项论证、抗震专项论证、抗风专项论证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单位应当在提交施工图的同时将专项论证意见送施工图审查机构。   对应当进行而未进行抗灾设防专项论证、抗震专项论证、抗风专项论证的市政公用设施,或者进行了抗灾设防专项论证、抗震专项论证、抗风专项论证的市政公用设施,其设计图纸未执行专项论证意见的,施工图审查结论为不合格。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针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期间的防灾薄弱环节,组织制定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市政公用设施的运营、养护单位应当定期对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维护、检查和更新,确保市政公用设施的抗灾能力。   市政公用设施的运营、养护单位应当加强对重大市政公用设施、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关键部位和关键设备的安全监测、健康监测工作,定期对土建工程和运营设施的抗灾性能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市政公用设施的运营、养护单位应当保存有关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资料和维护、检查、监测、评价、鉴定、修复、加固、更新、拆除等记录,建立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并及时将有关资料报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备案。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动或者破坏市政公用设施的防灾设施、抗震抗风构件、隔震或者振动控制装置、安全监测系统、健康监测系统、应急自动处置系统以及地震反应观测系统等设施。   第二十二条 市政公用设施的运营、养护单位应当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和应急措施,设置安全报警、监控电视、漏电报警、燃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报警、防汛、消防、逃生、紧急疏散照明、应急发电、应急通讯、救援等器材和设备,定期维护、检查、更新,并保持正常运行。   第二十三条 市政公用设施超出合理使用年限,或者在合理使用年限内,但因环境、人为等各种因素抗灾能力受损的,市政公用设施的运营、养护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评估,需要进行修复或者加固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修复或者加固。   第二十四条 抗震设防区内已建成的下列市政公用设施,原设计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且未列入近期改造、改建、拆除计划的,市政公用设施的产权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按照抗震鉴定标准进行抗震鉴定:   (一)属于《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的城镇桥梁,城市轨道交通,燃气、供水、排水、热力设施;   (二)第(一)项之外的其他重大市政公用设施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市政公用设施;   (三)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市政公用设施;   (四)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市政公用设施。   经鉴定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市政公用设施应当进行改造、改建,或者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按照有关工程建设标准依法进行抗震加固设计与施工;未进行改造、改建或者加固前,应当限制使用。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市政公用设施的运营、养护单位应当根据市政公用设施的具体情况,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抢险和救援队伍,配备抢险、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定期演练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第二十六条 灾害发生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的运营、养护单位应当按照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应对响应。   第二十七条 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受灾的市政公用设施进行应急评估,并及时将市政公用设施因灾直接经济损失情况报上级建设主管部门以及同级人民政府民政主管部门。   经应急评估需进行抗灾鉴定的市政公用设施,其运营、养护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进行鉴定。经鉴定需修复、加固或者重建的,应当按照工程建设标准进行修复、加固或者重建。   经应急评估可继续使用的市政公用设施,其运营、养护单位应当进行安全性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恢复运营、使用。   第二十八条 自然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破坏程度超出工程建设标准允许范围的市政公用设施进行调查分析,对因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造成破坏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灾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进行恢复重建时,应当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   需易地重建的市政公用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规划和建设。   地震后修复或者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应当以国家地震部门审定、发布的地震动参数复核结果,作为抗震设防的依据。   当发生超过当地设防标准的其他自然灾害时,灾后修复或者建设的市政公用设施,应当以国家相关灾害预测、预报部门公布的灾害发生概率,作为抗灾设防的依据。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质量的监督管理,并对本行政区域内市政公用设施执行抗灾设防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提供有关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的文件和资料;   (二)发现有影响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质量的问题时,责令相关责任人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必要的检测、鉴定,并提出整改措施。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擅自采用没有工程建设标准又未经核准的新技术、新材料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擅自变动或者破坏市政公用设施的防灾设施、抗震抗风构件、隔震或者振动控制装置、安全监测系统、健康监测系统、应急自动处置系统以及地震反应观测系统等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个人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未对经鉴定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市政公用设施进行改造、改建或者抗震加固,又未限制使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所称重大市政公用设施,包括快速路、主干道、对抗灾救灾有重要影响的城镇道路上的大型桥梁(含大型高架桥、立交桥)、隧道工程、城市广场、防灾公园绿地,公共地下停车场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城镇水源工程、水厂、供水排水主干管、高压和次高压城镇燃气热力枢纽工程、城镇燃气热力管道主干管、城镇排水工程、大型污水处理中心、大型垃圾处理设施等。   本规定所称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市政公用设施,是指遭受破坏后可能引发强烈爆炸或者大面积的火灾、污染、水淹等情况的市政公用设施。   本规定所称抗震设防区,是指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的地区)。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建设部1994年11月10日发布的《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38号)同时废止。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求合成氨的设备布置图? 求 合成氨 的设备布置图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车间员工都需要干什么? 大家 来晒一晒,生产车间里的员工都需要做什么? 维持装置正常生产之外的:装置卫生、设备卫生、辖区绿化、装置检修做什么等?查看更多 7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SCU的发展与现状? 缓释肥料是世界肥料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缓释肥料有多种品种,包括缓释 / 控释肥 料在内,一般讲其生产途径有两种方式,一是“合成”,通过肥料与一些物质如脲甲醛( UF )、异丁烯叉二脲( IBDU ),发生化学合成反应,而改变养分的释放方式;二是“穿衣服”,即给化肥料颗粒穿上一层外衣,人为地设置一层阻水障碍,防止它和土壤水很快直接接触,具有控制释放的特点,如硫包衣尿素 SCU 、涂层尿素、树脂包膜、 CAFS 等。 SCU 顾名思义是给化肥料尿素颗粒穿上熔硫外衣,再用 密封剂 (蜡)喷涂在包膜上,形成的具有缓释效果的包裹型肥料。这在国外已经有 30 多年的历史。最早诞生的是无机包裹类缓释肥,具有以肥包肥的特点。 早在 1961 年,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 TVA 国家化肥中心首次开发出 SCU 缓释肥料。 1972 年英国 ICI 公司最早开始商业化生产 SCU , 1976 年英国帝国化学化工厂形成规模化生产。不久, ICI 在加拿大的子公司———加拿大工业有限公司( CIL )实现年产 3 万吨的产量。之后,加拿大纽格乐公司( Nu-Gro )延续和完善了 ICI 的生产工艺,并第一个在加拿大采用 微晶蜡 生产 SCU 。 1975 年,日本三井东亚化学公司在美国 TVA 公司公开 SCU 的技术基础上,生产并注册了三井东亚的 SCU 及包硫复合肥料。目前,欧美、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使用缓释肥料的比例越来越高。在美国缓释肥料中, 29% 使用硫包衣尿素,而日本包膜肥料占 70% 。在中国,加拿大纽格乐公司( Nu-Gro )与汉枫集团于 2004 年 11 月签订协议,将硫包衣尿素 SCU 的生产工艺加以改进,并用于江苏汉枫缓释肥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该 SCU 肥料厂已于 2005 年 12 月投入运行。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出槽淡盐水在不同PH下的游离氯的含量是多少? 出槽淡盐水温度在80度,PH在0.6, 0.8, 1.0, 1.2, 1.4, 1.6 1.8, ...........PH2.5之间。出槽淡盐水在以上不同PH下的游离氯的含量是多少? # hcbbs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船舶制造的钢结构 焊接标准? 船舶行业的钢结构焊接标准 是那个?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阳煤集团晋南公司举办“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竞赛? 6月20日上午,阳煤集团晋南公司举办“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竞赛,来自各煤业公司班子成员带队的12支代表队参加比赛,公司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本次竞赛分预赛和决赛两轮进行,有必答题、共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四个环节,选手们积极参与,不仅展现了其丰富的知识,也体现了团队间的默契。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森杰公司代表队获得本次竞赛的一等奖,登茂通公司代表队、东沟公司代表队获得二等奖,华泓公司代表队、下交公司代表队、天煜 新星 公司代表队获得三等奖。   此次知识竞赛围绕“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主题,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月”工作安排,进一步普及安全知识,筑牢安全基础,弘扬安全文化,确保安全工作有序开展。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化工设备热处理? 化工设备热处理是怎么回事 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请教鲁奇的大师们!!? 请问各位鲁奇的专家,煤锁的有效容积如何计算?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请问分析氯酸盐含量的取样点在什么位置?? 我厂新装置中有 氯酸盐 分解装置,想请教一下分析氯酸盐的取样点在什么位置 有的厂为什么在阴极取??? , , -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煤间接液化? 煤间接液化 煤液化方法之一。系以煤为原料,先气化制成合成气,然后通过催化剂作用将合成气转化成烃类燃料、醇类燃料和化学品的过程。 1923 年,德国开发成功费托合成技术将一氧化碳、氢合成烃类燃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大型费托合成油工厂的建立。战后,由于大量廉价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世界范围内除南非外,由煤制取液体燃料的生产基本中断,费托合成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限于催化剂的改进。南非由于其**及地理因素,50年代以后,先后建立了大型以煤为原料的SASOL-Ⅰ、SASOL-Ⅱ、SASOL-Ⅲ费托合成油工厂。1973年第一次石油大幅度涨价以后,在寻找替代能源的过程中,甲醇及低碳醇的优异的抗爆性能,以及低碳醇对汽油混合燃料的助溶性能,使醇类燃料的应用前景引人注目。同时,美国莫比尔公司开发的将甲醇直接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的技术在新西兰建厂,促进了煤间接液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的进展。 煤间接液化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煤气化、 气体净化 、合成及产品分离与改质等部分。其中煤气化部分投资占总投资的70%~80%。同时,高选择性合成催化剂及与其相匹配的反应器的应用,对提高过程热效率、增加目的产品收率,改善经济效益起重要作用。煤间接液化技术具有下述特点:①使用一氧化碳和氢,故可以利用任何廉价的碳资源(如高硫、高灰劣质煤,也可利用钢铁厂中转炉、电炉的放空气体),如南非SASOL-Ⅱ、SASOL-Ⅲ工厂所用煤中灰分含量高达27%~31%;②可根据油品市场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灵活性较强;③可以独立解决某一特定地区(无石油炼厂地区)各种油品(轻质 燃料油 、 润滑油 等)的要求,如费托合成油工厂;④工艺过程中的各单元与石油炼制工业相似,有丰富的操作运行经验可借鉴。 .注# ) # # , 。hcbbs 查看更多 12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aspen plus 7.3.2 有中文注释没? 刚装的 aspen plus 7.3.2,但不懂英文,有中文注释包没,要能用的,下了不少但都用不了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简介
职业:江苏明化合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售后技术工程师
学校:长江大学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地区:河南省
个人简介:她们把自己恋爱作为终极目标,有了爱人便什么都不要了,对社会作不了贡献,人生价值最少。查看更多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