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氯化钠是一种有机合成试剂,化学式为C14H10ClNaO2,分子量为284.68。它是一种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易溶于水,呈弱碱性。丁苯酞氯化钠是一种常用的缩合剂和还原剂,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学、农业等领域。
一、丁苯酞氯化钠的制备方法
1. 反应原料:
巴比妥酸丁酯(C14H18O3)、无水氯化钠(NaCl)。
2. 反应步骤:
(1)将巴比妥酸丁酯和无水氯化钠按一定摩尔比混合,加入少量有机溶剂中,充分搅拌均匀。
(2)将反应混合物在常温下加热搅拌,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即为丁苯酞氯化钠。
(3)用冷水或冰水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丁苯酞氯化钠。
二、丁苯酞氯化钠的应用
1. 医药领域
丁苯酞氯化钠是一种常用的镇痛药和安眠药,可以缓解各种疼痛和焦虑情绪。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治疗肝病、神经病等疾病,具有抗炎、解热、镇静等药理作用。
2. 化学领域
丁苯酞氯化钠可以作为缩合剂和还原剂,常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例如,它可以与重氮化合物反应生成偶氮染料,也可以与醛类化合物反应生成琥珀酸二丁酯等化合物。
3. 农业领域
丁苯酞氯化钠可以用于土壤pH值的测定和调节,也可以用于农药的制备。例如,它可以与氰化钠反应生成巴比妥酸氰化物,进而制备出高效杀虫剂。
三、丁苯酞氯化钠的危害和安全措施
丁苯酞氯化钠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接触或吸入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安全措施:
1. 避免直接接触丁苯酞氯化钠粉末,应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2. 使用时应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中操作,避免吸入粉尘。
3. 在制备、处理过程中,应用水清洗,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4. 丁苯酞氯化钠属于危险品,应存放在防潮、防火、防爆的地方,避免与氧化剂、酸性物质等混合。
综上所述,丁苯酞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试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措施,避免产生危害。
丁苯酞(Butylohthalide),又称芹菜甲素或NBP,是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它最初是从天然植物芹菜籽中提取的化学成分,经过人工合成得到其消旋体形式,成为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脑缺血药物。丁苯酞以其独特的药理活性和显著的治疗效果,在脑血管病治疗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1-2].
丁苯酞的性状
丁苯酞的研发故事,可以追溯到对传统中药的深入探索与现代科技的巧妙结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丁苯酞的原型,正是源自于对中药芹菜籽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芹菜籽中富含的一种活性成分,经过结构改造和优化后,展现出了强大的脑血管保护作用,这便是丁苯酞的雏形[2].
丁苯酞作为一种新型脑保护剂,其药理机制复杂而精妙。首先,它能够显著改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增加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从而减轻脑组织的缺血损伤。这一作用机制对于脑卒中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尤为重要。其次,丁苯酞还具有抗脑水肿、抗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等多种作用,能够全方位地保护脑细胞免受损伤。此外,丁苯酞还能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为缺血区脑组织提供更多的营养支持,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2-4].
自丁苯酞问世以来,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特别是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丁苯酞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表明,丁苯酞治疗组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此外,丁苯酞还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脑供血不足、血管性痴呆等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1-4].
[1] 王德任,刘鸣,吴波,等.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2):7.
[2] 焦东亮,倪秀石,高艳,等.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3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7, 15(1):5.
[3] 李淑敏,范铁平,王翠.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8):2.
[4]孙玉华,卢宏,贺维亚.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nNOS及SS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邻羧基苯甲醛具有醛和酸的性质,可以与醇反应生成酯,还可以还原Ag(NH3)2NO3,与H2NOH反应生成肟,加热到熔点可以生成酐(二苯酞醚)。邻羧基苯甲醛的制备方法是通过邻二氯甲基苯甲酰氯在CaCO3存在下水解得到。它在有机合成试剂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种合成邻羧基苯甲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20mL邻二甲基苯放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32℃,依次加入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催化剂和助催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加入量为22mL,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加入量分别为2.5g和12.5g,控制氧气通入量为900mL/min,氢气通入量为100mL/min,反应4小时。
(2)将反应液降温至室温,得到透明无色晶体邻甲基苯甲腈,使用DMF洗涤晶体2次,抽滤除去DMF溶剂,得到纯度高于90%的邻甲基苯甲腈。
(3)将步骤(2)中合成的邻甲基苯甲腈放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13℃,依次加入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催化剂和助催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加入量为13mL,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加入量分别为1.2g和8.5g,控制氧气通入量为900mL/min,氢气通入量为100mL/min,反应2小时,得到白色晶体状粉末4-氰基苯甲醛。
(4)将合成的4-氰基苯甲醛加入32mL溶剂溶解后,加入硫酸调节至pH=5,水解后得到邻羧基苯甲醛。
CN201510027695.7公开了一种合成丁苯酞的方法,丁苯酞是我国加入WHO之后第一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全新化学结构的国家一类抗脑缺血新药,也是目前全球第一个以“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为主要适应症的全新化学药物。该方法以邻羧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通过与THF为溶剂和正丁基氯化镁格氏试剂反应,调酸后制备得到丁苯酞产品。此外,还涉及一种制备高纯度丁苯酞的工艺,通过将制得的丁苯酞粗品用碱性物质进行水解处理,再通过调酸析出固体,过滤,得到丁苯酞中间体。最后,通过重复调酸调碱过程,进行关环和减压脱溶,得到高纯度的丁苯酞。该发明的合成方法避免了使用低闪点的乙醚作为溶剂,纯化工艺操作简单,所用试剂易于大量采购,且不需要柱层析纯化产品以及高温、高真空度下的减压蒸馏,易于工业化放大生产。
CN201210504410.0公开了一种检测细胞内硫化氢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是将Cy7荧光染料和乙酸钠溶解在无水DMF中,在Ar气保护下加热回流2-4小时,冷却后抽滤,母液在-4~20℃低温结晶,抽滤得到酮式花菁红棕色晶体。然后将邻羧基苯甲醛和草酰氯溶解在无水CH2Cl2中,加入少量DMF,在0℃搅拌2-6小时,得到邻甲酰基苯甲酰氯。最后,将酮式花菁和三乙胺溶于无水CH2Cl2,冷却至0℃,逐滴加入邻甲酰基苯甲酰氯并在0℃下搅拌10-30分钟,混合物加热至室温,搅拌过夜,抽滤,旋干,用色谱柱进行分离,旋干得到绿色固体。该发明的荧光探针合成简单,检测速度快,检测过程中不需要长时间的孵育,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细胞内源性的硫化氢。
[1] 化合物词典
[2] [中国发明] CN201810514546.7 一种邻甲酰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
[3] CN201510027695.7丁苯酞的合成方法和纯化工艺
[4] CN201210504410.0一种检测细胞内硫化氢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