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进入人体之途径:[]吸入 []皮肤接触 []吞食 健康危害效应 急性:吸入:1.蒸气会刺激鼻,咽及肺.2.蒸气浓度25ppm下,只能忍受数分钟,更高浓度可能造成困倦,晕眩,疲倦,头痛,反胃,呼吸困难及痉挛. 皮肤:1.纯液体或浓溶液会造成严重刺激及灼伤感.2.蒸气对皮肤会造成刺激.3.经由皮肤接触,液体会被吸收达中毒量. 眼睛:1.蒸气会刺激眼睛及催泪.2.液体会造成严重眼睛灼伤. 食入:1.会对口及消化道造成明显的局部刺激.2.大量会致死. 慢性:吸入:1.浓度50~75ppm下长期暴露会造成困倦,头痛及反胃.2. 工人长期暴露有神经性症状但无神经损害的证明. 皮肤:1.重覆或长期暴露会造成皮肤炎,灼伤及过敏.2.过敏者会产生眼睛疼痛,头痛及皮肤发疹. 致癌性:1. achih列为疑似致癌物. 暴露之徵兆及症状 刺激感,困倦,晕眩,疲倦,头痛,反胃,呼吸困难及痉挛 四,急救措施 紧急处理及急救措施 吸 入:1.施救前先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以确保自己的安全.2.移走污染源或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处.3.若呼吸停止,立即由受训过的人施以人工呼吸,若心跳停止施行心肺复苏术,避免口对口人工呼吸.4.最好在医生指示下由受过训练的人供给氧气.5.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1.避免直接与化学品接触.2.必要时需戴防渗手套.3.尽速以缓和流动的温水冲洗患部20分钟以上.4.冲洗时并脱掉污染的衣物,鞋子以及皮饰品(如表带,皮带).5.须将污染的衣物,鞋子以及皮饰品完全除污后再使用或丢弃. 眼睛接触:1.立即将眼皮撑开,用缓和流动的温水冲洗污染的眼睛20分钟以上.2.冲洗时要小心,不要让污染的冲洗水流入未受污染的眼睛里.3.立即就医. 食 入:1.若患者即将丧失意识,已失去意识或痉挛,勿经口餵食任何东西.2.让其用水彻底漱口,不可催吐.3.给患者喝下240-300毫升的水.4.若患者自发性呕吐,让其身体向前倾以减低吸入危险.5.立即就医. 五,火灾及爆炸危害资料 闪火点:39℃(闭杯) 爆炸下限(lel) : % 爆炸上限(uel):% 灭火材料:二氧化碳,化学乾粉, 特殊灭火程序:1.火场中可能放出毒性热分解物,灭火人员应穿戴正压型供气式之全面型空气呼吸器(自携式呼吸防护具)以及全身防护衣. 2.在安全状况许可下,将容器移离火场. 3.可喷水冷却暴露於火场中的容器,直到火势扑灭很久为止. 4.对於大区域之大型火灾,应使用无人操作的水雾控制架或自动播撒喷嘴,并尽可能撤退,让火自行燃烧. 5.若贮槽安全排气阀已响起或因著火而变色时应立即彻退. 6.若有槽车陷於火场,方圆1/2哩区应隔离. 7.勿让物质流入下水道. 六,泄漏之紧急应变 小量泄漏:1.移除所有的引火源 2.维持泄漏区通风. 3.所有小量外溢或滴漏的擦拭清除都需装入合格的废弃容器中. 大量泄漏:1.使用土壤或其它非易燃的吸收剂围堵外泄物之后,将清除物清除至合格废弃容器中. 2.避免外泄物进入排水沟,下水道,地下水,或土壤. 七,处理与储存 操作与储存注意事项 1.工作场所使用认可的易燃性液体贮存容器,使用之工具应为不生火花者. 2.贮桶接地,转装容器亦应等电位连接(接地夹须触及裸金属). 3.远离火花,明火及其它发火源,且在处置区域应张贴禁烟警示. 4.在通风好的指定场所采最小量使用,作业时避免产生雾滴. 5.须备随时可用於灭火及处理泄漏的紧急应变装备. 6.空的贮存容器内可能仍有具危害性的残留物. 7.於空气中储存,不要储存於惰性气体中,可储存期间6个月. 8.未加抑制剂的单体可储存於冷藏室内中,惟不可超过3天. 9.储存於阴凉,低於25℃,乾燥,通风良好及阳光无法直射的地方,禁绝水份存在. 10.贮存应远离热,发火源及不相容物,如氧化剂或强酸,强碱. 11.用不产生火花且接地的通风系统与电器设备,以免其成为发火源. 12.贮存在有标示的适当容器,避免其受损,不用时应加盖.13.储槽应置於地面且以可涵盖整个储槽容量的防溢堤围绕. 14.限量贮存,若须小量储存於冷藏室中,贮存於经认可的防爆型冷藏室内. 15.贮存区应远离劳动区. 八,暴露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 眼部:1.需有冲眼设备.2.不可带隐形眼镜.3.防溅安全护眼罩.4.面罩(至少8吋宽).5.完全眼镜. 呼吸:1.20 ppm以下:有机蒸气全面型化学滤罐呼吸防护具,供气式呼吸防护具,自西携呼吸防护具. 2.50 ppm以下:定流量供气式呼吸防护具,动力型含有机蒸气滤罐之空气净化式呼吸防护具. 3.100 ppm以下:有机蒸气全面型化学滤罐呼吸防护具,盔式或罩式供气式全面型呼吸防护具,自携式全面型呼吸防护具. 4.400 ppm以下:正压式全面型供气式呼吸防护具. 5.idlh:使用自携式呼吸防护具. 手套:.防渗手套. 防护衣物/装备:工作鞋,围裙. 通风设备:局部排气装置或整体换气装置. 个人卫生:1.工作后尽速脱掉污染之衣物,洗净后才可再穿戴或丢弃,且须告知洗衣人员污染物之危害性. 2.工作场所严禁抽烟或饮食. 3.处理此物后,须彻底洗手. 4.维持作业场所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