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抗体是一种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人白细胞介素18蛋白,主要用于实验室中检测人白细胞介素18蛋白。
白细胞介素,也称为白介素,是一种淋巴因子,用于白细胞或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属于细胞因子,与血细胞生长因子一样,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和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以及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是白细胞介素家族的最新成员之一,是IFN-的强诱导剂,在Th1型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逆转录PCR从人单核细胞系THP-1中获得人成熟IL-18(hIL-18)cDNA,经过测序鉴定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中,最终得到活性重组hIL-18蛋白。
白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最初是由Okamura等人从热灭活的痤疮丙酸杆菌和LPS处理的小鼠肝脏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和克隆的。它是一种调节Th1细胞功能的新型细胞因子,最初发现它能诱导T细胞产生IFN-,因此被称为干扰素--诱导因子(IGIF),与IL-12有许多相似之处。
IL-18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以单体形式发挥作用。它能够诱导T细胞产生IFN-,促进NK细胞的杀伤和愈合,并与IL-12有协同作用。此外,它还可以促进T细胞分泌IL-2和GM-CSF,从而抑制其产生IL-4和IL-10。IL-18在感染、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IL-18可能有助于感染、肿瘤和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通过RTFCR从人单核细胞THP中克隆人白细胞介素18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经过测序鉴定和纯化,得到活性人IL-18蛋白。
在设计PCR引物时,去除了人ILq的前导序列,并在编码成熟人IL-18的第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之前添加初始甲硫氨酸密码子,以确保在大肠杆菌中的原核表达。
通过高效双酶切定向克隆,获得阳性重组子。将人IL8 cDNA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的适当位点,使其受到P-less启动子的控制,并加入转录抑制因子,以抑制IL-18基因的表达。将重组体导入大肠杆菌中,建立原核表达人IL-18的工程菌,并检测工程菌的形态学、革兰氏染色特征、质粒遗传稳定性和目的蛋白表达水平的稳定性。
顾深. IL-18的重组、表达及抗肿瘤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1。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抗体是一种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人白细胞介素18蛋白,并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中检测人白细胞介素18蛋白的活性。
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属于白介素家族。它在免疫细胞间起到信息传递、免疫细胞激活与调节、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以及炎症反应中的调节作用。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新近克隆的细胞因子,是IFN-γ的强诱导因子,对Th1型免疫应答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逆转录PCR从人单核细胞系THP-1中获得了人成熟IL-18(hIL-18)cDNA,并成功克隆和表达了重组hIL-18蛋白。
通过RT-PCR技术,从人单核细胞THP上克隆了人白细胞介素18(IL-18)的编码cDNA,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和纯化了具有活性的重组IL-18蛋白。
在设计PCR引物时,去掉了IL-18的引导序列和3'端非编码区。在编码成熟IL-18的第一个氨基酸密码子前加入了起始蛋氨酸密码子,以保证在大肠杆菌中的原核表达。
通过高效的双酶切定向克隆,成功得到了阳性的重组子。将人IL-18 cDNA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BV220的EcoRI和BamHI位点,使其在启动子的控制下表达。在启动子上游存在温度敏感的转录遏制物CIts857,在热诱导条件下去除遏制,使IL-18基因得以表达。将重组子导入大肠杆菌DH5a,建立了人IL-18的原核表达工程菌,并对工程菌的形态学、遗传稳定性和靶蛋白表达水平进行了稳定性检测。
[1] Immunoadjuvant activities of a recombinant chicken IL-12 in chickens vaccinated with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recombinant HN protein[J]. Bor Sheu Su, Hsien Sheng Yin, Hua Hsien Chiu, Li Hsiang Hung, Ji Ping Huang, Jui Hung Shien, Long Huw Lee.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2011(3).
[2] Adjuvant effects of chicken interleukin-18 in avian Newcastle disease vaccine[J]. Li-Hsiang Hung, Hsin-Pei Li, Yi-Yang Lien, Mei-Li Wu, Hso-Chi Chaung. Vaccine. 2009(5).
[3] Genomic Organization and Regulation of the Human Interleukin‐18 Gene[J]. U. Kalina, K. Ballas, N. Koyama, D. Kauschat, C. Miething, J. Arnemann, H. Martin, D. Hoelzer, O. G. Ottmann.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08(6).
[4] 2-Deoxyglucose: An anticancer and antiviral therapeutic, but not any more a low glucose mimetic[J]. Hyun Tae Kang, Eun Seong Hwang. Life Sciences. 2005(12).
[5] 顾申. IL-18的重组、表达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 第二军医大学, 2001.
人白细胞介素17F(IL-17F)ELISA KIT盒采用基于双抗体夹心法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该检测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的结合来测定样本中IL-17F的浓度。
首先,在酶标板上包被抗人IL-17F单克隆抗体。然后,将梯度稀释的标准品和预稀释的样本加入酶标板中,样品中的IL-17F会与包被抗体结合。接着,洗板后加入生物素化抗人IL-17F抗体,该抗体会与包被抗体捕获的IL-17F发生特异性结合。
洗板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会发生高强度的非共价结合。然后,加入显色剂底物TMB,HRP会使TMB变色。最后,在波长为450 nm处测定反应孔样品的吸光度(OD),样品中的IL-17F浓度与OD成正比。
白细胞介素17F(IL-17F)和IL-17A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成员,它们在组织中广泛表达,包括肺。IL-17F可诱导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粘附分子的产生,通过激活MAP激酶相关通路发挥作用。
该研究旨在探讨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对哮喘小鼠模型中白细胞介素-17F(IL-17F)表达的影响,以及对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影响。
实验使用24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后,对模型组和治疗组的小鼠进行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的治疗。通过观察小鼠形态、活动变化、气道阻力检测以及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样本,来评估IL-17F的表达和气道炎症的程度。
研究结果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分析,并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1]Effect of inhaled inactivated Mycobacterium phlei in children with moderate asthma[J].Moyu Ming,Chaoqian Li,Zhixi Luo,Shengqiu Lv.Immunotherapy.2013(2)
[2]Therapeutic effects of inhaled inactivated Mycobacterium phlei in adult patients with moderate persistent asthma[J].Jinghong Zhang,Sujuan Guo,Chaoqian Li,Xiaohong Jiang.Immunotherapy.2012(4)
[3]PS1-015.IL-17F,rather than IL-17A promotes CD4+T cell activation and Th1-type immunity[J].Ce Tang,Shigeru Kakuta,Motohiko Kadoki,Yoichiro Iwakura.Cytokine.2011(1)
[4]Remodeling in asthma[J].Saleh Al-Muhsen,Jill R.Johnson,Qutayba Hamid.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2011(3)
[5]罗智熹.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对哮喘小鼠模型白细胞介素-17F表达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4.
背景: 角膜损伤模型中的炎症反应对于角膜神经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目的: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验证Recombinant Rat IL-17A对视神经损伤模型小鼠神经再生的影响。
方法: 我们构建了白细胞介素17A过表达腺病毒载体(AV-IL-17A-GFP),并包装纯化腺病毒。以绿色荧光蛋白空载体包装的腺病毒作为对照组(AV-GFP对照组)。通过ELISA检测Recombinant Rat IL-17A的表达效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病毒注射到小鼠玻璃体内,利用免疫荧光检测视神经中白细胞介素17A的表达,并构建小鼠视神经损伤模型,以评估受损视神经的再生情况。
(1) 与AV-GFP对照组相比,ELISA检测发现AV-IL-17A-GFP组中白细胞介素17A在PC12细胞中高度表达。
(2) 免疫荧光染色表明Recombinant Rat IL-17A在小鼠视神经节细胞和视神经中有效表达。AV-IL-17A-GFP组中再生的视神经纤维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并且长度显著长于对照组 (P<0.05)。
(3) 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17A腺病毒载体可在小鼠视神经节细胞和视神经中表达,并且能够促进受损视神经的再生。
[1] 白细胞介素-17A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齐丽.天津市泰达医院急诊科
[2] 白细胞介素17A在视神经损伤模型小鼠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李艳芬.叶晓阳.陈晓帆,张伟.北京大学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
关节囊由两层组成,外层是纤维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内层是滑膜,由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产生和吸收滑液的功能。滑膜内富含血管和神经,其游离面覆盖着滑膜细胞。滑膜细胞呈扁平或多边形,细胞核为梭形、圆形或卵圆形。滑膜细胞排列疏松,无基膜。一些滑膜细胞表面具有分支的突起,这些突起沿表面水平伸展,相邻细胞的突起呈指状交叉,有些细胞表面具有少数丝状伪足。滑膜细胞之间的间隙内有少量结缔组织基质,细胞间隙的基质与滑液进行物质交换。根据电镜研究,滑膜细胞可分为A型和B型,以前者为主。
A型细胞表面有丝状伪足,胞质内含有大型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吞饮小泡和微丝等,但粗面内质网很少。B型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而其他细胞器较少。A型细胞类似巨噬细胞,B型细胞类似成纤维细胞,但这两种细胞可能是同一种细胞的不同功能状态。滑膜细胞的功能包括产生滑液的粘蛋白和吞噬作用,其中A型细胞的吞噬作用更为活跃。有实验研究发现,异丹叶大黄素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人滑膜细胞白细胞介素8生成和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1×10-6-1×10-5mol·L-1浓度范围内,异丹叶大黄素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人滑膜细胞白细胞介素8生成有抑制作用,并抑制了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滑膜细胞白细胞介素8 mRNA的表达。因此,异丹叶大黄素可能通过影响白细胞介素8 mRNA的表达来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滑膜细胞白细胞介素8的生成。
[1]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十三组织学与胚胎学
棕榈酰四肽-7是一种细胞信使肽,通过模拟免疫球蛋白IgG的部分片段,对皮肤起到延缓和抑制过量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的释放的作用。这种肽能够维持皮肤中细胞因子的平衡,从而实现对皮肤的保护,淡化皱纹,紧致肌肤。
免疫球蛋白lgG是人体一种重要的抗体,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以调节各种细胞介素的释放。
白细胞介素IL-6是引起皮肤衰老的重要原因,它会引起皮肤角化细胞合成纤维细胞炎症。炎症会导致皮肤变暗黄、肤色不匀、松弛和产生皱纹。
棕榈酰四肽-7可以与其他多肽修复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它能够降低外界伤害和紫外引起的角质细胞、纤维母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6的生成,从而降低炎症反应,保护肌肤弹性稳定,延缓衰老。因此,它可以用于抗皱修复的膏霜、乳液和精华产品。
一些含有棕榈酰四肽-7成分的化妆品包括The Ordinary Buffet 多重胜肽高浓度抗老化修复精华、青春密码活颜精华肌底液、法儿曼升效更新焕肤面膜(幸福面膜)、法儿曼紧致修护面霜II号、奥洛菲早晚多效凝粹精华眼霜等。
胆管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s通路是一种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其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本研究旨在探讨白细胞介素13 (IL-13) 对该通路活性的影响,并研究地塞米松 (Dex) 的干预作用。
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我们分离、培养了兔胆管成纤维细胞,并给予IL-13和不同浓度的Dex进行干预。通过CCK-8细胞计数法、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我们测定了细胞增殖水平、TGF-β1、Smad3及Smad4基因mRNA表达以及TGF-β1及Smad4蛋白表达。
结果显示,在IL-13干预48小时后,胆管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明显加速,TGF-β1、Smad3及Smad4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TGF-β1及Smad4蛋白表达也明显上调。而Dex对IL-13引起的上述变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趋势。
综上所述,IL-13能增加胆管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s通路的活性,而Dex可以抑制该通路的活化。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胆管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1]白细胞介素-13基因错义突变rs20541C/T多态性在广西人群中的分布.王荣,陆玉兰,黄华佗.
[2]白细胞介素13对胆管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s通路表达的影响及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李克跃,石承先,汤可立
椎间盘是连接相邻椎体两端的软骨盘,起到缓冲和支撑作用。髓核是位于椎间盘内的胶样物质,具有吸收振荡和分散压力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化,如髓核钙化和纤维环碎裂,影响脊柱的运动。人椎间盘髓核细胞是通过胶原酶-中性蛋白酶混合消化法和软骨细胞专用培养基培养筛选制备而来,主要用于科学研究。
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人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7、9、13的表达有影响。实验使用重组人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髓核细胞,通过甲苯胺蓝、番红-O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以及RT-PCR和定量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结果显示,IL-1β的存在可以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3、7、9、13的表达,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13的表达增加明显。这表明IL-1β加速了椎间盘基质的分解,可能主要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7、13的作用。
[1] 兽医大辞典
[2] 中国骨伤科学辞典
[3] 杨冬发, 叶伟, 王新光, 等. 白细胞介素-1β 对髓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 7, 9, 13mRNA 表达的影响[D]. , 2009.
DI TNC1大鼠脑间质细胞系是一种用于体外脑间质细胞研究的细胞系。间质细胞是器官内辅助实质细胞,起支持器官功能的作用。DI TNC1大鼠脑间质细胞具有多角形或圆形的形态特征,体积较大,核呈圆形。
为了成功培养DI TNC1大鼠脑间质细胞,需要准备基础培养基、优质胎牛血清以及适宜的培养条件。基础培养基中添加NaHCO3和丙酮酸钠,胎牛血清的浓度为10%。培养条件包括气相的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温度为37摄氏度,湿度为70%-80%。细胞的冻存液由90%完全培养基和10%DMSO组成,存放在液氮中。
细胞处理包括复苏细胞、细胞传代和细胞冻存。复苏细胞的步骤包括解冻、离心、补充培养基和培养过夜。细胞传代在细胞密度达到80%-90%时进行。细胞冻存时,将细胞悬液加入冻存管中,加入少量胰酶,细胞变圆脱落后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和DMSO,然后进行冻存。
该研究旨在构建含有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LV/hIL-10,并观察其对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干预作用以及对慢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研究初步探讨了HMGB1在疼痛敏感性维持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包括合成引物、PCR扩增hIL-10基因、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颗粒以及测定病毒滴度。此外,还进行了DI TNC1细胞的培养和处理实验,包括LPS的作用、ELISA测定和PT-PCR测定等。
[1] Preversus postformlin effects of ketamine or large-dose alfentanil in the rat:discordance between pain behavior and spinal Fos-like immunoreactivity.Gilron I,Quirion R,Codere TJ,et al.Anesthesia and Analgesia.1999
[2] Kinecticanal-yses of stability of simple and complex retroviral vectors.HigashikawaF,ChangL.Journal of Virology.2001
[3] Nerve growth factor in glia and inflammatory cells of the injured rat spinal cord.Krenz NR,Weaver LC.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2000
[4] Activity-dependent neuronalcontrol of gap-junctional communication in astrocytes.Rouach N,Glowinski J,Giaume C.Journal of Cell Biology,The.2000
[5] 贺正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镇痛效应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
重组猴IL-16是利用生物技术构建IL-16的大肠杆菌表达体系,然后诱导重组大肠杆菌大量表达IL-16蛋白。白细胞介素(IL)是一类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与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以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白介素IL-16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具有化学引诱物、T细胞活化调节剂和HIV复制抑制剂的功能。该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过程由CD4介导。该基因的产物经历蛋白水解加工,产生两种功能蛋白。
细胞因子的功能主要归因于其分泌的C-末端肽,而N-末端产物可能在细胞周期控制中发挥作用。半胱天冬酶3参与该蛋白质的蛋白水解加工。已经报道了编码不同同种型的两种可变剪接的转录物变体。白细胞介素16(IL-16)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一些上皮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其已被表征为表达细胞表面分子CD4的某些免疫细胞的化学引诱物。IL-16最初被描述为可以吸引人体内活化T细胞的因子,以前称为淋巴细胞化学引诱因子(LCF)。
从那时起,这种白细胞介素已被证明可募集并激活许多表达CD4分子的其他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树突细胞。白细胞介素-16(IL-16)作为一种趋化因子和T细胞激活的调节剂,主要由CD8+T淋巴细胞分泌,其信号转导过程由CD4分子介导。IL-16是一种前炎症因子,属于分泌型蛋白,自从被克隆获得之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IL-16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其生物学功能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进展。IL-16是多种免疫细胞的趋化因子,参与机体呼吸、消化、心血管等各个系统疾病的发生。
重组猴IL-16可用于猴肺癌模型的构建及研究。IL-16最初作为CD4分子的配体而被发现,其可趋化所有CD4+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IL-16在不同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有时是趋化因子,有时是促炎症因子,还可能作为抑制因子发挥作用。
结核性胸腔积液(TBPE)内活性IL-16水平增高前期研究发现:结核性胸腔积液(TBPE)和恶性胸腔积液(MPE)中均含高水平IL-16,且TBPE内活性IL-16水平明显高于MPE。本文通过ELISA检测胸水上清活性IL-16水平,结果显示:与MPE相比,TBPE内活性IL-16水平增高。这一结果提示,结核性胸水内活性IL-16的来源可能与恶性胸水内活性IL-16的来源不同,或者二者IL-16的来源(产生细胞)相同,但表达水平各异。
[1] Baier M, Bannert N, Werner A, Lang K, Kurth R (Jun 1997). "Molecular cloning, sequence, expression, and processing of the interleukin 16 precursor".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94(10): 5273–7.
[2] "Entrez Gene: IL16 interleukin 16 (lymphocyte chemoattractant factor)".
Cruikshank W, Center DM (1982). "Modulation of lymphocyte migration by human lymphokines. II. Purification of a lymphotactic factor (LCF)". J. Immunol. 128(6): 2569–74. PMID 7042841.
[3] Cruikshank WW, Kornfeld H, Center DM (2000). "Interleukin-16". J. Leukoc. Biol. 67(6): 757–66.
[4] Cruikshank WW, Center DM, Nisar N, Wu M, Natke B, Theodore AC, Kornfeld H (1994).
[5] "Molecular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a lymphocyte chemoattractant factor: association of biologic function with CD4 express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1(11): 5109–13.
[6] Kurschner C, Yuzaki M (1999). "Neuronal interleukin-16 (NIL-16): a dual function PDZ domain protein". J. Neurosci. 19(18): 7770–80.
[7] Bannert N, Vollhardt K, Asomuddinov B, Haag M, K?nig H, Norley S, Kurth R (2003). "PDZ Domain-mediated interaction of interleukin-16 precursor proteins with myosin phosphatase targeting subunits". J. Biol. Chem. 278(43): 42190–9.
[8] 田莉. 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内活性IL-16水平的改变及其机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