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羟基吡啶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可用作盘尼西林等药物的中间体,同时具有特效催化剂的特性,因为分子中同时存在路易斯酸和碱两种反应中心。
制备3-羟基吡啶的方法有几种,包括直接水解法、生成羧酸酚酯后再水解法、重氮化再氯代法和直接和氢氧化钾反应法。
一种制备方法是将3-氯吡啶溶解在溶剂中,加入碱性氢氧化物,反应后蒸馏除去溶剂,再经过中和、蒸干和蒸馏等步骤。
采用这种方法制备3-羟基吡啶的有益效果是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后处理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且催化效果好,收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将3-氯吡啶溶解在丙二醇中,加入氢氧化钠,反应后蒸馏除去丙二醇,再经过中和、蒸干和蒸馏等步骤,得到3-羟基吡啶,摩尔收率为85%。
青霉素是20世纪40年代应用于临床的第一个天然抗生素,随后在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基础上又研发了一系列半合成青霉素。
青霉素还有一个名字叫盘尼西林,它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药了;阿莫西林也有个名字叫羟氨苄青霉素,它们都是同属于青霉素类的抗生素。
1、从药物的结构上面来说,阿莫西林是在青霉素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羟基一个氨基,所以叫做羟氨苄青霉素。
2、从抗菌谱上面来讲,青霉素G即平时我们所说的青霉素,属于是窄谱青霉素,对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的球菌、李斯特菌等革兰氏阳性的杆菌、淋球菌等革兰氏阴性球菌以及大多数厌氧菌有效,但是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则是无效的。
而且阿莫西林是属于广谱的青霉素,除了青霉素所能覆盖的细菌之外,还对自身的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以及流感嗜血杆都有着良好的抗菌活性。青霉素对自身肠球菌仅有的抑制作用,常常需要和其他的抗生素相联合。而阿莫西林对肠球菌作用比较青霉素强。阿莫西林还对幽门螺杆菌有杀灭作用。
并且二者相似,但是又有不同,青霉素主要是对增殖期的细菌有杀灭的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革兰氏阴性球菌,都有相对比较强的杀菌作用,而阿莫西林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是略低于青霉素,但是它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比如:破伤风杆菌,幽门螺杆菌等有相对比较强的杀灭作用。我们经常说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的四联药物,其中之一就有阿莫西林。
3、阿莫西林,是属于半合成的青霉素,它有注射剂,也有口服制剂,但是青霉素,仅仅只有注射剂,仅供注射以及静脉滴注使用。二者都用青霉素做皮试。皮试阴性方可使用。
4、适应证的不同,阿莫西林是可以用来治疗伤寒、伤寒带菌者;还可以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以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但是青霉素却没有这些适应证。
5、剂型,青霉素G是由于不耐酸,口服之后可以迅速被胃酸所灭活,仅仅吸收给药量的15%左右。所以,青霉素G仅有注射剂型。
而阿莫西林口服则不被胃酸所破坏,而且吸收迅速比较的完全,可以吸收给药量的60%--75%左右。所以,阿莫西林不但有注射剂,也有口服剂型。
6、不良反应,青霉素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主要的表现为过敏性的休克、溶血性的贫血、血清病样的反应等。
阿莫西林的口服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的反应,比如:腹泻、恶心、呕吐等相对比较的常见,其次则为皮疹,传染性的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比较容易发生。
其实我们从不良反应来看,二者都可以引起过敏的反应,但是青霉素则以速发型的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如果一旦抢救不及时的时候或许可以致命;但是阿莫西林的这种情况相对比较的少见,发生过敏多则为迟发性的粟粒样皮疹等表现。
所以,综上所述,青霉素和阿莫西林的抗菌谱都不同,适应证也是不同的。青霉素G只有注射剂,而阿莫西林还有口服剂型,在不良反应方面略有不同,临床上面的应用应该根据患者以及疾病的情况合理的进行选用。
基本资料
?
製备
乙酸与异戊醇在硫酸或磷酸作催化剂下直接酯化(Fischer esterification),以加热迴流装置反应製得粗品,反应式如下:
再经碳酸钠(或氢氧化钠)中和催化剂、氯化钙脱水及精馏製得成品。
用途
1.利用乙酸异戊酯的香气,可作为
(1)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香蕉、梨、苹果、草莓、葡萄、菠萝等多种香型食品香精或烟用香精。譬如乙酸异戊酯溶在乙醇中的溶液,则是俗称「梨子水(pear oil)」的人工香精。
(2)配製香皂、洗涤剂等所用的日化香精。
(3)由于乙酸异戊酯有很强烈却又好闻的味道,且为低毒性,而成为测试防毒面具是否密合的一种很受欢迎的物质,只要有一丝气味从裂缝渗出,就可以很轻易的被查觉到。
2.利用乙酸异戊酯属于低极性溶剂:
(1)乙酸异戊酯可应用在盘尼西林(penicillins,青霉素)的製备的萃取剂。
(2)能溶解油漆、硝化纤维素(nitrocellulose)、松脂、树脂、蓖麻油、氯丁橡胶等,因为此性质在过去被应用在指甲油的去除剂上。
(3)市面上俗称「香蕉水的产品」实际上含有许多有机物质的混合物溶剂,包括酯类、醇类、酮类及芳香族等物质,比例可依需求而改变,由于它的味道很像香蕉的味道且溶液的颜色多为透明,故称做香蕉水,工业上用来调和透明漆及喷漆的溶剂,与松香水(主要成分是甲苯,稀释调和颜料的油性溶剂)应用上稍有差别。
注意事项与危害
1.乙酸异戊酯属于高挥发性、易燃之液体,故应留意与高温、火源接触,尤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后将形成爆炸性气体
2.乙酸异戊酯的密度小于水,且难溶于水,故消防处理时不可以水灭火
3.吸入过多的乙酸异戊酯蒸气会导致晕眩或窒息,直接与皮肤接触会产生刺激等不适症状。
参考资料
http://zh.wikipedia.org/zh-tw/%E ... 2%E6%88%8A%E9%85%AF
http://encyclopedia.thefreedictionary.com/Isoamyl+acetate
http://baike.baidu.com/view/357276.htm
2,6-二羟基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表征方法对于确保其质量和纯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2,6-二羟基苯甲酸的常见表征方法,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简介:2,6-二羟基苯甲酸(2,6-DHBA)作为一种精细化工中间体,具有很好的反应加工性能,广泛用于合成医药、染剂色、农药等领域,应用价值较高,如用于制备医药2,6-二甲氧 基盘尼西林,杀虫剂双草醚(水杨酸双嘧啶钠)和超高效除草剂KIH-2023等。
2,6-二羟基苯甲酸是一种芳羟基羧酸,通常情况下为结晶固体。由于其分子同时含有羧基和羟基,并且这两个基团均能与水形成氢键,因此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相应的酚和羧酸都大。与相应的羧酸相比,芳羟基羧酸的熔点也较高。在其分子结构中,羟基作为吸电子基团,对同环上的羧基具有负的诱导效应,从而使得其酸性比相应的羧酸更强。另外,羟基与羧基在同一个环上的相对位置也会影响其理化性质。而2,6-二羟基苯甲酸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羟基和一个羧基,且羧基位于两个羟基之间。这三个基团在苯环上的位置距离较近,相互作用影响着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作为一种精细化工中间体,2,6-二羟基苯甲酸具有出色的加工性能,可用作合成多种农药、医药、染料等原材料。
表征方法:
1. 颜色反应分析法
2,6-二羟基苯甲酸与三氯化铁发生反应后的溶液呈现特殊颜色,因此可以通过产品与三氯化铁的反应来初步区别2,4-二羟基苯甲酸和2,6-二羟基苯甲酸。当三氯化铁与2,6-二羟基苯甲酸反应时,生成紫色至蓝色的配合物,而与其同分异构体2,4-二羟基苯甲酸反应生成的配合物呈棕红色。因此,通过三氯化铁溶液滴定可以对产品进行定性分析,同时还可以判断产品中是否含有2,4-二羟基苯甲酸。将少量重结晶产品加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并轻轻搅拌片刻,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否与文献报道相符,如果相符,则可以初步判断产品是2,6-二羟基苯甲酸。
2. 熔点分析法
在一个大气压力下,固态物质受热熔化为液态时的温度即为熔点。几乎每种物质的熔点都有所不同,且熔点随物质纯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测定熔点对判断物质组成具有参考意义。根据熔点可以推断产品是否为目标产物,同时也间接反映产品的纯度,熔点低说明产物纯度低,而熔点相对较高且接近文献值则说明产物纯度高。2,6-二羟基苯甲酸的熔点文献值介于163℃至168℃之间,可以使用熔点测定仪对重结晶后得到的产物进行熔点测定,将实测结果与文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在标准熔点范围内。
3. 红外光谱谱图分析法
由于各种化合物的红外光谱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其特征峰数目、位置、强度和形状随化合物和聚集状态的不同而不同。因而根据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可以确定化合物中含有何种基团从而推断其结构式。对实验中所得重结晶产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来确定其是否为目标产物2,6-二羟基苯甲酸。
4.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有机物分离分析方法,是由经典液相色谱发展而来。其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液相色谱技术之一。在农药中间体的分离分析中,例如2,6-二羟基苯甲酸及2,4-二羟基苯甲酸的分离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到2,6-二羟基苯甲酸及2,4-二羟基苯甲酸的液相色谱分析条件为柱温30℃,流动相60%乙腈、40%水,流速1.0ml/min,色谱柱:C18柱(6.0×150mm),检测波长为230nm。
参考文献:
[1]唐蓉萍,张怀远,梁旭等. 2,6-二羟基苯甲酸合成研究进展 [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1, (03): 209-210. DOI:10.19566/j.cnki.cn35-1285/tq.2021.03.107
[2]毕弋. 2,6-二羟基苯甲酸的合成[D]. 沈阳工业大学, 2015.
[3]鲁桂林,毕弋. 2,6-二羟基苯甲酸合成工艺研究 [J]. 辽宁化工, 2014, 43 (11): 1387-1389+1426.
哌啶(piperidine)、内醯胺(lactam)、吡咯里西啶(pyrrolizidine)、吡啶酮(pyridone)为自然界中,常见之含氮杂环天然物,如图1(a~d)所示。此类含氮骨架之天然物,多具有生物活性或医药活性之特质。因此,过去许多化学学者致力于探讨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之相关研究。
其中,于图1(b)为内醯胺,并与另一环状架构呈现并环结构,很多天然物含有此骨架,像青霉素 (penicillin) 图1(e)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本篇文章将针对内醯胺之架构、合成方式与实际应用进行初步介绍。
内醯胺(lactam)的命名由来是撷取内酯(lactone)和醯胺(amide)得来,即表示为环状的醯胺。命名时以内醯胺为主体,由氮 本文介绍常见两种得以在实验过程中,以合成方式,得到内醯胺之架构的过程: 除了上述二种较为人所知之人名反应外,亦可直接利用胺基酸的环化、线形醯基的衍伸物进行分子内环化等等…方式,以合成出内醯胺之骨架。 含氮杂环的化合物大多具有生物活性及药理性质,现今对于内醯胺之应用,经常作为药理之抗生素,例如:-内醯胺类抗生素中,存在 -内醯胺之主架构。而 -内醯胺类抗生素之种类相当广泛,如头孢菌素、碳青微烯、青霉素及其衍生物等。 其中,较为广为人知的 -内醯胺类抗生素为青霉素 (penicillins),亦称为盘尼西林(如图1(e)),此为人类史上第一个发现之抗生素,因此类抗生素係经由青霉菌提炼而来,故得其名。[3] 而 -内醯胺胺类抗生素可作为人体抗生素之主因为:-内醯胺类抗生素主要针对人体中细菌之细胞壁进行反应,然而人体细胞中,并无细胞壁存在,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而这类抗生素常用以治疗和预防被同类抗生素打击的细菌。 在药品之副作用方面,虽 -内醯胺类抗生素相较于其他药物之副作用程度较少且较为安全,然而,于过去之病史资料中,亦曾发生过致命性之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使用时仍须考量其对人体之副作用程度。[4] 参考资料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596723/pdf/nihms63731.pdf
http://en.wikipedia.org/wiki/Lactam#cite_note-2
http://en.wikipedia.org/wiki/%CE%92-Lactam_antibiotic
http://www.tsim.org.tw/journal/jour10-5/P10_18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