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凤凰院蔚星
影响力0.00
经验值0.00
粉丝0
来自话题:
乙醛是什么物质? 乙醛(CAS:75-07-0),又称醋醛,是一种具有刺鼻气味的气体或无色液体。它的蒸汽比空气重,可能沿地面流动,造成远处着火。 乙醛的化学性质 乙醛在常温下呈液态,无色、可燃,具有刺鼻的气味。它的熔点为-123.5℃,沸点为20.2℃。乙醛可以被还原为乙醇,也可以被氧化成乙酸。 乙醛的化学危险性 乙醛接触空气会产生爆炸性过氧化物。在酸或碱性氢氧化物的作用下,乙醛可能发生聚合,产生着火和爆炸的危险。它还是一种强还原剂,与氧化剂、强酸、卤素和胺类发生激烈反应,可能产生着火或爆炸的危险。 乙醛的制备方法 全球乙醛产量约1百万吨,主要通过Wacker过程制备,即通过氧化乙烯得到乙醛。除此法之外,还可以通过在汞盐的催化下水解乙炔形成烯醇异构化得到乙醛。在Wacker过程发明之前,该合成方法也作为主要的生产工艺。此外,乙醛还可通过乙醇的脱氢反应和氧化反应进行制备,但规模较小。一氧化碳的氢化加成也可得到乙醛,但该方法无法用于商业生产。 乙醛对人体的危害 乙醛可通过吸入和食入被吸收到体内,它轻微刺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该物质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影响。乙醛被认为是一级致癌物,长期积累会导致癌症和其他疾病。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4-(3-氟苄氧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是什么? 4-(3-氟苄氧基)苯甲醛是一种苯甲醛类衍生物,常温常压下为白色至灰白色固体。为了避免空气氧化生成苯甲酸类化合物,通常需要在低温下保存。这种化合物常用于医药化学和有机合成中间体。 合成方法 图1 4-(3-氟苄氧基)苯甲醛的合成路线 在搅拌的状态下,将碳酸钾、碘化钾、4-羟基苯甲醛和3-氟苄基氯的乙醇悬浮液混合,然后在回流反应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去除溶剂并加入水进行洗涤,然后用硅胶色谱法纯化得到目标产品。 图2 4-(3-氟苄氧基)苯甲醛的合成路线 将3-氟溴化苄、碳酸钾和4-羟基苯甲醛的丙酮溶液混合,然后在回流状态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浓缩反应混合物并进行萃取和纯化,最终得到目标产品。 用途 4-(3-氟苄氧基)苯甲醛可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于实验室研发和药物分子合成。它的醛基可以通过氧化转化为羧基,或者通过还原反应转化成羟基基团。此外,醛基还可以通过wittig反应得到相应的烯烃衍生物。 参考文献 [1] Jin, Chuan-Fei et al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63(23), 15021-15036; 2020 [2] Park, Ki Duk et al ACS Chemical Neuroscience, 6(2), 316-330; 2015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葵子麝香是一种什么化学物质? 葵子麝香是一种具有分子式C 12 H 16 O 5 N 2 的化学物质。 根据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葵子麝香被列入了3类致癌物清单中,这些物质尚未被归类为对人体致癌性的物质或混合物。 葵子麝香的理化性质是怎样的? 葵子麝香的外观为浅黄色粉状晶体。 它的熔点在84.5~85.1℃之间。 在95%乙醇中的溶解度为26g/L(25℃),它易溶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苯甲酸苄酯。 葵子麝香具有强烈的麝香香气,并带有花香格调,其香气与天然麝香相似。 葵子麝香有哪些用途? 葵子麝香是最常用的人造硝基麝香之一,可用作修饰剂或和合剂,也是很好的定香剂。在甜和重香型香精中,它可以作为主要成分,尤其适用于有色粉香和香皂香精,能够调和其他香气。 葵子麝香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葵子麝香可以用于制作各种香精,并作为定香剂使用。作为一种人造麝香,它是含有硝基的人造麝香中香气最佳的一种。然而,由于对人体皮肤及神经有毒性作用,国际组织IFRA(International Fragrance Association)自1985年10月起建议在香水、化妆品等香精中不再使用葵子麝香。 葵子麝香是如何制备的? 葵子麝香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间甲酚甲基化成间甲酚甲醚;然后,在硫酸存在下,用异丁醇烃化成叔丁基甲氧基甲苯;最后,用硝酸对叔丁基甲氧基甲苯进行硝化反应,制得葵子麝香。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新冠感染后的明显症状是什么? 新冠感染后有一个明显症状就是咳嗽,引起咳嗽的原因分两种:咽喉干痒刺痛咳嗽,一种是痰多刺激咳嗽。因此用药基本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是镇咳,二是化痰,把痰稀释好咳出来或者减少痰液生成。 羧甲司坦的优势 化痰药有很多,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日常多接触到的氨溴索制剂是氨溴索口服溶液和片剂,其中口服溶液需要用量杯倒,其溶液甜甜的、黏糊糊的,用完后需要清洗量杯,放久了还容易滋生细菌。 乙酰半胱氨酸,应用制剂的多是雾化溶液、泡腾片或者泡腾颗粒,其中雾化溶液因为有硫化物关系,有一股臭鸡蛋味道,很多孩子以及大人都接受不了,偶尔还可引发气道痉挛、加重咳嗽,家里没有雾化机的也不方便用,而泡腾片、颗粒则需要泡水溶解后服用,稍微也有点点不方便。 服药依从性最好、最快捷的还是直接口服片剂,一口水就完事了。 羧甲司坦片、福多司坦片就是这样的药品,其中羧甲司坦还很便宜,2块钱左右就有12片。福多司坦相对贵一点:20-30块/盒不等。日常保存在柜子里,避光,常温,就可以了。 羧甲司坦的作用原理 羧甲司坦口服溶液是强效半胱氨酸类祛痰药,通过细胞水平调整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低粘度唾液黏蛋白分泌,减少高黏度岩藻黏蛋白生成,进而促进痰液咳出。此外,这些药物可能具有其他可能相关的抗氧化、抗炎和抗菌性质。 羧甲司坦用法:2-5岁儿童一次0.5片(0.125g),6-12岁儿童一次1片(0.25g),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2片(0.5g),一日3次。在儿科,给孩子静脉给了氨溴索、雾化了乙酰半胱氨酸后还痰多,就会建议医生再给孩子吃点羧甲司坦。 但如果合并了活动期消化道溃疡(就是胃痛厉害的)就别吃了,会加重胃痛,肚子痛。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为什么需要实验服? 实验服是一种个人防护用品,用于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免受化学、生物和物理等方面的伤害。它通常是长袖,衣长到膝盖及以下,纽扣从下到上一直延伸到脖颈。 实验服可以防护以下危害: 化学危害:如腐蚀性液体、致癌物质等 生物危害:如血液、体液、病原体等 物理危害:如激光、辐射、易燃物等 有哪些常见的实验服? 传统实验服(白大褂) 白大褂是最常见的实验服,通常由棉或棉涤混纺制成,既轻便又透气。全棉材质的实验服阻燃性能优于棉涤混纺,但二者阻燃性均比较差。 实验室防护服 实验室防护服由聚酯纤维制成,并配有针织袖口,以防止皮肤接触传染性物质和血源性病原体。 阻燃实验服 阻燃实验服通常由阻燃棉或阻燃纤维(如杜邦Nomex?)制成,适用于与易燃材料接触的实验环境。经过阻燃处理的棉质实验服着火后,离开火源自动熄灭,可抵御中等风险的火灾。合成纤维制成的阻燃实验服结实耐用,纤维在受热时会变大,以增加火焰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减弱热传导,可有效保护人体免受易燃和自燃材料的伤害。 一次性实验服 一次性实验服通常由聚丙烯、聚乙烯或SMS等多种材料制成,常用于核电站、制药或工业环境中,可保护工作人员免受固体物质和光飞溅的伤害。但穿着时间不宜超过八小时。 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服? 在选择实验服之前,应确保实验室中的化学品存储妥当,并配备通风柜、防溅板、手套箱等安全防护设备。然后,从以下四个方面选择实验服: 防护:根据实验中涉及的危险选择适当材质的实验服。 舒适性:舒适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因素。例如,如果工作环境中没有易燃或自燃材料,可以选择轻便透气的棉质实验服。 合身:合身的实验服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长度及膝或过膝;袖子覆盖整个手臂;最高处纽扣的位置在脖颈处。过大的实验服可能导致袖口进入有害物质,过长的实验服可能存在绊倒的风险,而过小的实验服可能导致行动不便。 耐用:价格较高、更耐用的实验服更能抵抗撕裂和损坏。 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前提下,袖子的形状、口袋的位置和数量、直通孔(可以更方便地伸进实验服内的私服中)等也可以作为实验服选择的参考条件。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二氟乙酸有什么化学性质和用途? 二氟乙酸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它是一种乙酸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酸性,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和有机化学反应中的酸性催化剂和反应溶剂,在基础有机化学中有一定的应用。此外,该化合物还可以用于制备含氟有机分子,如含氟药物、含氟聚合物等。 二氟乙酸的化学性质 二氟乙酸具有强的酸性,因为其羧基中的氧原子可以通过失去一个质子而形成相应的负离子。而由于氟原子的吸电子性质,它会拉近羧基中的电子密度,增强羧基上氧原子的负电性,从而促使质子的脱离。 二氟乙酸的用途 二氟乙酸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酸催化剂,可以促进酯化反应、缩合反应、加成反应等,从而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分子。二氟乙酸还可以用于制备含氟有机分子,如含氟药物、含氟聚合物等。在这些应用中,二氟乙酸通常被用作氟源和催化剂,可用于引入氟原子和促进反应。 图1 二氟乙酸和有机胺的缩合反应 在一个干燥的反应烧瓶中,将(3S)-3-氨基吡咯烷-1-甲酸叔丁酯(2.24克,12毫摩尔)、二氟乙酸(0.836毫升,13.2毫摩尔)和三乙胺(4.2毫升,30毫摩尔)溶解在干燥的二氯甲烷(80毫升)中。然后往所得的反应混合液中缓慢地加入8.6毫升2,4,6-三丙基-1,3,5,2,4,6-三氧化二磷在乙酸乙酯的溶液,将所得的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0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所得的反应溶液用二氯甲烷(150毫升)进行稀释,然后用2M氢氧化钠进行洗涤。分离出有机层并将其在无水硫酸镁上进行干燥,过滤除去干燥剂并将所得的滤液在真空下进行浓缩,所得的残余物通过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即可得到目标化合物,其为黄色油状物(3.6g,13.6mmol)。[2] 参考文献 [1] Fish, Paul Vincent; et al, United Kingdom Patent, Patent Number: WO2006064332. [2] Sakamoto, Ryu; Organic Letters (2017), 19(19), 5126-5129. 查看更多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