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版块
热门版块
化学
生物学
药学
通用分类
工艺技术
问题13w
化学学科
问题13w
仪器设备
问题12w
安全环保
问题4w
材料科学
问题1w
化药
问题1w
工艺技术
问题13w
化学学科
问题13w
仪器设备
问题12w
安全环保
问题4w
材料科学
问题1w
日用化工
问题2k
精细化工
问题1k
生物医学工程
问题7k
细胞及分子
问题4k
微生物
问题2k
动植物
问题609
化药
问题1w
中药
问题244
生物医药
问题222
回答
问题
待回答
文章
视频
登录
加入盖德
一只偷腥猫
影响力
0.00
经验值
0.00
粉丝
12
电仪主管
关注
已关注
私信
他的提问 2351
他的回答 13672
适于氯化法钛白的高品质钛原料制备研究.请帮忙看下吧?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氧化试剂的选择 使用混合钛渣 (编号 hp一7),氧化、还原一定的时间,氧化、还原温度固定在预定的数值,浸出液固比和浸出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浸出后钛渣成分对照见表 4。可见,钛渣进行流态化氧化改性时,氧气作氧化剂和空气作氧化剂对浸出效果没有太大的影响,表4中的细小差异可以理解为是浸出压力不同所致。显然选用空气作氧化剂是经济合理的。2.2 氧化时间对浸出结果的影响 用混合钛渣(编号 hp一7)作为原料,用空气作为氧化剂,考察了氧化时间对升级后钛渣中tio2品位的影响程度。图2示出了不同氧化时间下,钛渣浸出后 tio2的含量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钛渣氧化时间的增加,渣中 tio2的含量逐渐降低。当氧化时间在 30~50 min时,浸出后钛渣中tio2的含量比较高,效果比较好。显然准确控制氧化时间是至关重要的。2.3 还原温度对浸出结果的影响 用混合钛渣(编号 y4—1)原料,考察了还原温度为700℃、750℃、800℃、850℃时,还原温度与浸出后的钛渣中tio2含量的关系,如图3所示。由图3可见,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浸出后的钛渣中tio2含量呈下降趋势,温度控制在 700~800℃之间时,能保证浸出后钛渣中tio2品位在 90%以上。这与borowiec提到的“温度至少为 700℃,最好在 800—850℃之间,但不超过 900℃”是基本吻合的。可见,钛渣的还原需要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2.4 浸出时间对浸出结果的影响 图4示出了浸出时间与钛渣中 tio2的关系。由图4可见,随着盐酸浸出时间的延长,浸出后钛渣中的tio2含量逐渐增大,盐酸的浸出效果愈好。图5示出了浸出时间与钛渣中 mgo含量的关系。随着盐酸浸氮气钢瓶氢气钢瓶减压阀的安装!出时间延长,钛渣中 mgo呈大幅度减少。当浸出时间为8 h时,钛渣中mgo含量为0.385%,浸出效果很好。但是考虑到浸出效率,通常试验时选择7 h,因为7 h已经能够满足要求。 2.5 浸出压力对浸出结果的影响 不同的浸出压力,对浸出结果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用编号 y4—1的钛渣为原料,氧气为氧化剂,分别测定了还原温度为 700℃、750℃、800℃,浸出压力为 117 kpa、500 kpa时浸出结果,对比结果见表5。表5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浸出压力为 500 kpa时,浸出后钛渣中的tio2含量达 90%以上,而浸出压力为117 kpa时 ,浸出后钛渣中tio2含量仅仅达到80%,两者相差 10%。从而看出,随着浸出压力的增加,浸出后钛渣中 tio2含量呈增加趋势,同时钛渣中mgo、tfe等杂质也随着浸出压力的增加而大幅度降低,因此认为:钛渣的浸出需要合适的浸出压力。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化学学科
,
工艺技术
,
为什么锌不能与碳酸钠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排在钠的后面,不能把钠置换出来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哪们大侠知道核电产品用漆检测报告中"抗辐射"一项的标准值是多少?也就是说要一个什么样的数值才是合格的?
核电站钢结构涂料耐放射性辅照剂量要求不低于1.6 105gy核电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场所,不同区域对于防腐蚀涂料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通常对核电站的不同的部位要进行系统化的编号。核电站防腐蚀涂料的系列代号以及适用范围分别见下表 。表10- 与大气接触的涂层系统的系列代号系列代号 适用的厂房和环境pia 用于室内非核区域正常大气环境下的涂层系统(没有放射性污染,没有酸碱等腐蚀性气氛的区域)pib 用于室内非核区域内腐蚀性气氛环境下的涂层系统(没有放射性污染的区域)pic 用于反应堆厂房内的涂层系统(如果设备运行温度t≥120℃且包保温材料,归入pit类)pid 用于除反应堆厂房外其它核区内的涂层系统(如果设备运行温度t≥120℃且包保温材料,归入pit类)pit 用于厂房内的包保温材料的高温设备、管道(t≥120℃)pec 用于露天海洋性大气环境下的涂层系统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关于润滑油的基础知识,谁能介绍下?
目录 一、润滑油作用 二、润滑油组成 三、润滑油脂的基本性能 一、润滑油作用编辑本段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占全部润滑材料的85%,种类牌号繁多,现在世界年用量约3800万吨。对润滑油总的要求是: (1) 减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节约能源,减少磨损以延长机械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2) 冷却,要求随时将摩擦热排出机外; (3) 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尘、防窜气; (4) 抗腐蚀防锈,要求保护摩擦表面不受油变质或外来侵蚀; (5) 清净冲洗,要求把摩擦面积垢清洗排除; (6) 应力分散缓冲,分散负荷和缓和冲击及减震; (7) 动能传递,液压系统和遥控马达及摩擦无级变速等。 二、润滑油组成编辑本段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1、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1995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2、添加剂 添加剂是近代高级润滑油的精髓,正确选用合理加入,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根据润滑油要求的质量和性能,对添加剂精心选择,仔细平衡,进行合理调配,是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关键。一般常用的添加剂有:粘度指数改进剂,倾点下降剂,抗氧化剂,清净分散剂,摩擦缓和剂,油性剂,极压剂,抗泡沫剂,金属钝化剂,乳化剂,防腐蚀剂,防锈剂,破乳化剂。 三、润滑油脂的基本性能编辑本段 润滑油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而其真正使用性能又是复杂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的综合效应。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 一般理化性能 每一类润滑油脂都有其共同的一般理化性能,以表明该产品的内在质量。对润滑油来说,这些一般理化性能如下: (1) 外观(色度)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2) 密度密度是润滑油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标。润滑油的密度随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样粘度或同样相对分子质量的情况下,含芳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多的润滑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 (3) 粘度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4) 粘度指数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5)闪点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在粘度相同的情况下,闪点越高越好。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6) 凝点和倾点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油品的凝固和纯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油品并没有明确的凝固温度,所谓"凝固"只是作为整体来看失去了流动性,并不是所有的组分都变成了固体。润滑油的凝点是表示润滑油低温流动性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有重要意义。凝点高的润滑油不能在低温下使用。相反,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则没有必要使用凝点低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凝点越低,其生产成本越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般说来,润滑油的凝点应比使用环境的最低温度低5~7℃。但是特别还要提及的是,在选用低温的润滑油时,应结合油品的凝点、低温粘度及粘温特性全面考虑。因为低凝点的油品,其低温粘度和粘温特性亦有可能不符合要求。凝点和倾点都是油品低温流动性的指标,两者无原则的差别,只是测定方法稍有不同。同一油品的凝点和倾点并不完全相等,一般倾点都高于凝点2~3℃,但也有例外。 (7) 酸值、碱值和中和值酸值是表示润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单位是mgkoh/g。酸值分强酸值和弱酸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酸值(简称tan)。我们通常所说的"酸值",实际上是指"总酸值(tan)"。碱值是表示润滑油中碱性物质含量的指标,单位是mgkoh/g。碱值亦分强碱值和弱碱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碱值(简称tbn)。我们通常所说的"碱值"实际上是指"总碱值(tbn)"。中和值实际上包括了总酸值和总碱值。但是,除了另有注明,一般所说的"中和值",实际上仅是指"总酸值",其单位也是mgkoh/g。 (8) 水分水分是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数,通常是重量百分数。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润滑效果变差,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锈蚀设备,使油品容易产生沉渣。总之,润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 (9) 机械杂质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这些杂质大部分是砂石和铁屑之类,以及由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通常,润滑油基础油的机械杂质都控制在0.005%以下(机杂在0.005%以下被认为是无)。 (10)灰分和硫酸灰分灰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灼烧后剩下的不燃烧物质。灰分的组成一般认为是一些金属元素及其盐类。灰分对不同的油品具有不同的概念,对基础油或不加添加剂的油品来说,灰分可用于判断油品的精制深度。对于加有金属盐类添加剂的油品(新油),灰分就成为定量控制添加剂加入量的手段。国外采用硫酸灰分代替灰分。其方法是:在油样燃烧后灼烧灰化之前加入少量浓硫酸,使添加剂的金属元素转化为硫酸盐。 (11)残炭油品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受热蒸发和燃烧后形成的焦黑色残留物称为残炭。残炭是润滑油基础油的重要质量指标,是为判断润滑油的性质和精制深度而规定的项目。润滑油基础油中,残炭的多少,不仅与其化学组成有关,而且也与油品的精制深度有关,润滑油中形成残炭的主要物质是: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及多环芳烃。这些物质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强热分解、缩合而形成残炭。油品的精制深度越深,其残炭值越小。一般讲,空白基础油的残炭值越小越好。现在,许多油品都含有金属、硫、磷、氮元素的添加剂,它们的残炭值很高,因此含添加剂油的残炭已失去残炭测定的本来意义。机械杂质、水分、灰分和残炭都是反映油品纯洁性的质量指标,反映了润滑基础油精制的程度。 特殊理化性能 除了上述一般理化性能之外,每一种润滑油品还应具有表征其使用特性的特殊理化性质。越是质量要求高,或是专用性强的油品,其特殊理化性能就越突出。反映这些特殊理化性能的试验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 氧化安定性氧化安定性说明润滑油的抗老化性能,一些使用寿命较长的工业润滑油都有此项指标要求,因而成为这些种类油品要求的一个特殊性能。测定油品氧化安定性的方法很多,基本上都是一定量的油品在有空气(或氧气)及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在一定温度下氧化一定时间,然后测定油品的酸值、粘度变化及沉淀物的生成情况。一切润滑油都依其化学组成和所处外界条件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自动氧化倾向。随使用过程而发生氧化作用,因而逐渐生成一些醛、酮、酸类和胶质、沥青质等物质,氧化安定性则是抑制上述不利于油品使用的物质生成的性能。 (2) 热安定性热安定性表示油品的耐高温能力,也就是润滑油对热分解的抵抗能力,即热分解温度。一些高质量的抗磨液压油、压缩机油等都提出了热安定性的要求。油品的热安定性主要取决于基础油的组成,很多分解温度较低的添加剂往往对油品安定性有不利影响;抗氧剂也不能明显地改善油品的热安定性。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化学学科
,
聚氨酯泡沫打造有机沙发是什么?请盖德问答的朋友帮忙解答?
由略显粗糙的纺织面料手工缝制而成,内部充满的聚氨酯泡沫形成了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弧度,隐藏在底板下的折叠式支架可以让其随意挪动,还能随意收缩,可谓非常贴心方便。质朴如枕套的外形就堪称“有机”设计的no.1。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白酒为什么加朔化剂?
塑化剂产品的优缺点 优点 由于pvc本身是硬质的物料,添加塑化剂后,可使得塑料成品具有柔软、易于弯曲、折迭、弹性佳的性质而易于塑形,也因此黏性较pe保鲜膜为佳。 此外,女性经常使用之香水、指甲油等化妆品,则以邻苯二甲酸酯类作为定香剂,以保持香料气味,或使指甲油薄膜更光滑。 缺点 1.保鲜膜由于添加了大量的塑化剂,并非以化学键键结于聚合物中,所以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因素如温度、使用时间、ph值的影响而释放到环境中。即使与食物接触时并未加热,塑化剂就有机会渗出到食物中,尤其当接触的食物是表面具非极性油脂的鱼肉时更易「溶」出塑化剂。 2.塑料制品中的塑化剂释放至环境中所含浓度并不高,但在自然界分解机制所需时间可能长达数年,再经由食物链浓缩,人体无意间所摄入的塑化剂浓度,就比环境中的浓度还要高很多倍。曾有阳明大学研究学者指出,抽样调查60个人的尿液中就有90%的人检验出这些塑化剂的代谢物,足见我们该对塑化剂有更多认识才对。 3.pvc保鲜膜使用后通常是直接丢弃,进入焚化厂后若焚烧温度不当则易产生所谓世纪之毒 戴奥辛(dioxin),只要一点点,就足以对我们造成各式各样的文明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过敏、不孕、癌症等。 1茶饮料类 红茶、绿茶、奶茶、冬瓜茶、乌龙茶等 2果汁类 百香果、葡萄柚、水蜜桃、荔枝、苹果、杨桃汁等 3运动饮料 各类运动饮料 4果浆、果酱类 芒果果浆、水果颗粒、凤梨浓糖果浆、草莓果酱等 5粉状类 胶原蛋白粉、益生菌、果汁粉等 6锭状类 口嚼锭、羊乳片、胶囊、钙片等 您好:牛奶不含塑化剂 你可以放心食用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同时祝你身体健康 开心每一天!!!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过剩的氢气做什么为好?.请帮忙看下吧?
氯碱企业过剩的氢气如何处理确实应该重视,好好算笔帐的话,会吓一跳。1、高纯度氢气: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在综合规划、设计时,应该考虑到氢气的平衡,由于生产装置负荷问题,氢气有时会富余,产生“过剩”。这样的氢气与装置负荷搭上钩,如果想利用,就要考虑到负荷一旦调整时的情况,应该说用于可用、也不可用的场合,或者是可以很容易调整用量、不致影响过大的情况。如果设计中本身就是考虑放空,那么就相对简单,只要考虑配套用量的装置和可行性。2、其它装置中产生的纯度偏低、或带有杂质的氢气,很简单,就是要考虑这种氢气量的稳定性和适用性。最近我也在考虑这一问题,见解仅供参考,同时拿出来请大家指正。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化学学科
,
有没有什么神器,可以把分子量转化为可能的分子式?
欢迎测试-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化学学科
,
几类π作用的区别?
1.cation-π interaction即阳离子-π作用,指阳离子和芳香性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阳离子有简单的无机金属阳离子、有机阳离子和分子中带正电荷的部分。维基百科的解释将详细,参考https:///wiki/cation–pi_interaction。2.anion-π inte...显示全部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化药
,
有比较前沿的关于药物设计方面的文献介绍吗?
有一本 《现代药物设计学》的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面的书也很多,比如北大徐筱杰老师的《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看看有没有帮助。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化学学科
,
工艺技术
,
麻烦提供些锌粉还原断裂二硫键的文献。另外看到说过甲酸可以断裂二硫键,麻烦也提供些相关文献?
http:///article/10.1007/s10989-005-8113-1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化药
,
化学学科
,
工艺技术
,
4-苯基-3-丁烯-2-酮 与二氧化硒反应对双建有影响吗?
如果没有双键,这种转化报道的很多,非常成熟。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53(2), 502-506; 2014organic letters, 18(13), 3114-3117; 2016以上这两篇文献都是的。在这里,双键和苯环也是大共轭体系,而且没有烯丙位的...显示全部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化学学科
,
工艺技术
,
在无水无氧反应中,应该如何操作,怎样控制反应条件啊?
【微信用户的回答】小石头 一般用双排管先排气换气,保护气体最好用氩气,密度比氮气大,保护效果好些。所用试剂一定要按照试剂处理手册除水。 付小旦 对于大量的无水无氧反应,首先反应溶剂必须严格除水。不同的溶剂除水条件不一样,可参考试剂除水手册。其次,选择在晴天投反应,至少天气干爽,避免环境的不利因素。第三,保护气选择氩...显示全部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化学学科
,
金纳米粒子加入酶后如何防止其聚沉?
参考这个专利cn101551385 b,可否用纳米金溶胶?“一种双标记纳米金探针的制备方法,该探针包括:纳米金粒子为核,表面同时连接抗体和寡核苷酸,所述纳米金探针平均粒径为10-20nm;其中,所述抗体是通用igg,所述的通用igg是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之一或其组合;所述的寡核苷酸是巯基修饰的单链dna或rna分子之...显示全部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化学学科
,
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选择题?
过碳酸钠,化学式:2na2co3 3h2o2,又称过氧碳酸钠,可以分解为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所以,你可以把它看成是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混合物,只要能和这两个物质反应的,就会使他失效。a能催化过氧化氢,是其分解,不选。cd溶液都是酸性,能与碳酸钠反应,不选。b不与它两反应,所以选b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安全环保
,
最毒的物质有哪呢?
世界上最毒的物质显然不是钋元素,而是位于题主的排行榜第三名的:肉毒梭菌分泌的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不过,它也没文章里说的「4克毒死一亿人」那么强,它对人的吸入半致死量是0.004μg/kg,按正常人体重60kg计算,一毫克的量够毒死2000多人……4克的量也才够毒死八百万人…… 钋元素半致死量是0.089μg/kg,还差一点。钚的话毒性就更小了, 作为食品专业的学生,平时对常见的食物致病菌还是比较了解的。肉毒梭菌是食物致病菌里最凶险的一种。一旦中毒,除非马上采用抗毒素治疗,否则基本无药可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起由于食用被肉毒梭菌污染的罐头而灭门的惨案(不是开玩笑!) 更恶劣的是,这货很难完全根除,因为它们有「变身」的「超能力」。在恶劣条件下,它们能够「变身」成芽孢状态。处于芽孢状态的细菌,耐热,耐冷,耐酸碱,耐干旱,基本抵御一切恶劣环境。在实验室里,想消灭芽孢,得在180℃ 下干热5-15分钟,100℃ 下湿热5小时,或高压蒸气121℃ 30分钟才行! 唯一可以制服它们的一点就是:它们是厌氧细菌,在富含氧气的情况下是无法繁殖,也无法分泌毒素的。所以一般这种细菌常见于严格隔绝氧气的罐头制品和真空包装食品中,与空气有流通的食品一般不会发生问题。 (插一句,现今的罐头制品由于添加了亚硝酸盐,对肉毒梭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所以可以放心吃了!大家不要再说不敢吃罐头这种话啦~) 还有一点就是,肉毒梭菌在15度以下的低温就会「变身」成芽孢状态,而芽孢状态的肉毒梭菌是无法分泌毒素的。因此,让它始终保持在芽孢状态,也能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很多肉类食品都采用冷链运输,除了保鲜,防止肉毒梭菌污染也是目的之一。 虽然肉毒梭菌的芽孢耐高温,但肉毒毒素是不耐高温的。在80度条件下持续15分钟就能让毒素分解。所以肉类充分煮熟也是预防肉毒毒素中毒的好方法。 那么,肉毒毒素中毒的原理是什么呢 肉毒毒素跟其他毒物不同,是一种含有两个氨基酸链的多肽。大家可能会奇怪,既然是多肽,那经过消化以后不都变成氨基酸了吗。怎么会有毒性 原来,肉毒毒素并非由活着的肉毒梭菌释放,而是先在肉毒梭菌细胞内产生无毒的前体毒素,在肉毒梭菌死亡自溶后前体毒素游离出来,经胰蛋白酶或细菌产生的蛋白酶激活后方始具有毒性。 太阴险了有木有! 激活以后的毒素有相当强的酸稳定性,可以耐受胃酸环境和胃蛋白酶的消化,然后被肠道m细胞直接吸收到体内。 就像这样。 肉毒毒素一旦吸收到体内,就能作用于神经系统,阻断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大家高中生物课一定学过,乙酰胆碱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神经递质。如果乙酰胆碱的释放受到阻碍了,神经信号就没法在神经间传导了。 这是详细的中毒机理示意图,肉毒毒素可以把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结合的受体蛋白质们---snare protein 拦腰斩断,这样导致了突触小泡不能跟细胞膜结合,胞吐无法完成。因此乙酰胆碱就分泌不出来了。 于是,毒素的结果是:导致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的全面瘫痪。 一开始可能感到眩晕,四肢麻木 接着你会发现你动不了了,无法控制自己的肌肉了。 最后是连呼吸肌都麻痹了,这时你发现你已经无法自主呼吸了。 清醒着死去。 恩,这应该不是个痛快的死法吧。 最后,还是想吐槽一下…… 虽然顶着「世界最强毒素」的美名…… 由于肉毒毒素有麻痹肌肉的作用…… 现在,这货被广泛用于美容行业。 ps: clostridium botulinum 是属于梭菌属的,翻译成「肉毒杆菌」容易引起误解。「肉毒梭菌」是更专业的译法。 ps2: 对付芽孢还有一个小trick叫「间歇灭菌法」,先高温杀一次菌,保证所有活菌都杀死,只剩下芽孢存在。这时把产品置于合适条件下,诱使那些剩下的芽孢重新萌发成活细菌,这时再杀第二次。活细菌变芽孢的速度没那么快,所以这个trick通常很好用的~ ps3: 肉毒毒素作为生化武器来研制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目前各个国家防控得是相当严格的。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将其视为a级生物恐怖制剂。 ps4: 亚硝酸盐能够抑制肉毒梭菌的生长,这就是为什么罐头食品,加工肉制品要添加「让大家深恶痛绝的」亚硝酸盐的原因之一。两害相权取其轻吧,而且微量的亚硝酸盐对人体的伤害确实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psp: 看来,还是有些人想不通为什么 “这么一点点的量” 就能够杀死一个大活人了 很简单, 因为已经够多了 。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中知识即可。 肉毒毒素作为多肽,在所有毒素中个头已经算灰常大了,分子量在90-120万左右,我们就取100万好了。 也就是说每摩尔肉毒毒素质量是 10^6 g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6.02* 10^23,也就是说每摩尔有 6.02* 10^23 个分子。 两端同除 10^12, 得到:1微克的肉毒毒素有6.02* 10^11个分子。 人体的半致死量大约0.24微克,大约是1.44* 10^11个分子。 几千亿个分子还不算多 人体神经元胞体数目也就在140亿这个数量级。 个头这么大的毒素,都能轻易达到这个数量级。其他类型的毒素可想而知了。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低温甲醇洗是否可以脱除羰基硫?
应该能除去吧,因为cos在甲醇中的溶解度仅次于h2s高于co2。 吸收气体中co2,所需要的甲醇量足够完全地除净体中的有机硫化物,如果只除去气体中的硫化物,那么应该考虑气体中cos的溶解度,因为cos是溶解度最低的硫化物组分。所以既然能够除去co2,那么能够除去羰基硫。这仅是我个人的意见。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仪器设备
,
国内双氧水业绩多的阀门厂家冒个泡吧?
同问:我们最近在采购双氧水项目的金属阀门,请业绩多质量好的阀门厂家联系我 mob 18696720886 qq 34782982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工艺技术
,
气化分率的含义?
支持版主的说法,如果只设定了气相分率是零的话,那就表示在泡点进料。顺便给版主提个建议,把不靠谱的答案给删了吧,以免贻误别人。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仪器设备
,
如何判断泵汽蚀?
你可以根据说明书上的说明:吸入高度是否与现场相符,一般情况下是不用计算的,说明书上npsh标注的很清楚的。像你说的这种情况,个人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如果安装高度木有问题的话,可能是吸入的管路太长或者与之相连的弯头太多,所引起的管路阻力太大,会引起泵的汽蚀现象;还有可能吸入端过滤网有损坏,吸入大的颗粒也会引起假汽蚀现象的发生;最后一种情况是多台泵并联,他们共用一路进料管,引发泵的局部真空;同时也不排除泵的机械故障。原因比较多,需要一一进行排查,实在解决不了,只能请厂家搞了,或者换一台新泵了。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上一页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下一页
简介
职业:高安市蓝正新型化工材料有限公司 - 电仪主管
学校:渭南师范学院 - 历史与文化传播系
地区:安徽省
个人简介:
人生贵知心,定交无暮早。
查看更多
喜爱的版块
返回首页
化学学科
问题13w
动植物
问题609
生物医药
问题222
化药
问题1w
说・吧
问题0
材料科学
问题1w
其他
问题129
中药
问题244
个人简介
人生贵知心,定交无暮早。
已连续签到
天,累积获取
个能量值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马上签到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黄姜粉末属于爆炸性粉尘吗?.请盖德化工网盖德问答的高手、专家们帮忙看下
确定
取消
登录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微信登录
账号登录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
"盖德问答"
忘记密码
|
免费注册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
天,这
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天
我已了解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请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欢迎你!
,完善下你的信息,以后你也可以使用手机号和密码来登录了。
获取验证码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请选择您感兴趣的类别:
提问
问题标题
问题描述(可不填)
请描述...
选择类别
选择分类
化学
生物学
药学
其它
选择二级分类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
,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