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仙女晨怀中仙
影响力0.00
经验值0.00
粉丝12
工艺专业主任
来自话题:
比自由基电位更高的有机物? 建议查阅羟基自由基与各种有机物的反应速率常数,其中与乙酸等反应的中间产物的反应速率常数相比最初反应物要低的多,同时还要考虑羟基自由基的淬灭问题,也就是羟基自由基的半衰期也不长,因此有时连续反应到一定程度时间再长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提升。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WO3+H2O2 协同光催化亚甲基蓝颜色变成黄色? 被氧化了,亚甲基蓝被氧化的时候有可能发黄。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Pd(NO3)2在水溶液中会发生变化? 如果是碱式盐,pd(oh)no3... 还想问下,pd(no3)2溶于氨水么,为什么往5mm的pd(no3)2中逐渐滴加25%的氨水后,溶液会有黄色沉淀,而且还不溶解,那为什么没有转化[pd(nh3)2]2+,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BET等温线不闭合,什么意思? 可能是仪器有问题吧、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谁家生产的气体稳压阀和稳流阀好? 是减压器吗?我们用的是这个,http:///neweb ... productexhibit.html还行,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SiO2孔径分布图? 孔径差不多,但是表面积有点小!建议横坐标用对数坐标,更好看一些! 您是说孔径差不多41nm吗?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为什么图上看不出孔径集中分布的区域呢?另外,谢谢您的建议,横坐标用对数确实更好看些。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CHI650E 循环伏安曲线不平滑,什么原因造成的? 你的电位扫描速度为80mv/s会出现这种现象,那么,是高于还是或低于这个数值不出现这种现象呢? 检查设置的参数:灵敏度和采样速度,降低灵敏度和增大采样速度,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Amperometric i-t Curve 具体加样操作方法? 不需要暂停,搅拌速度慢些... 其实我之前做实验时,没有直接做这种梯度图出来,我是直接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用电极扫不同浓度的溶液的i-t图,,然后根据他们的稳定电流值与相应的浓度作的拟合线。请问这样可以吗?如果想发文章的话,是否一定要做加样搅拌的i-t图。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催化剂制备和表征? 现在不是全民做膜嘛 什么意思?前沿不懂啊!姐姐好好解释一下呗,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赤泥陶瓷表面涂覆催化剂的问题? 建议楼主用弱酸溶液洗掉碱金属,增大表面粗糙程度,使得活性组分更好地分布于表面。若是只是增加负载物的厚度包裹住碱金属,可能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并且不能阻止碱金属的浸出。 谢谢您的回复,但是赤泥陶瓷不只是表面有碱金属啊,洗掉表面的里面的碱金属不就暴露出来了么,还是一样?, 查看更多
单层陶瓷隔膜,应该接触正极还是负极,有什么作用? 单层陶瓷隔膜朝向正负极都可以,大多数和正极接触,尤其是陶瓷上涂pvdf的隔膜基本上与是正极面接触 为什么呢?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CO2-TPD 反应管后面的干燥管中一般装什么干燥剂? 有必要麽,水不应该在预处理的时候能排出吗。个人觉得不加也没关系吧,要不用液氮加异丙醇做冷阱吧。 查看更多
高温耐碱坩埚求助!? 1.使用镍舟(低于800) 2.包覆铜片 3.使用石墨坩埚(最高1600)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分子筛孔结构的分析表征方法? 能详细说一下不?这是研究生考试真题的简答题。查了好多书,找不到答案... 孔结构一般是用氮吸附法来表征吧,数据有三方面,一个是反应表面面积的大小,多点bet理论即可分析。一个是反应孔容的多少,你用孔体积来表示即可。还一个表征材料孔分布的情况,有bjh:用于介孔分析,有dft全孔分析。以及其他的一些孔径分析理论。这方面的资料你找到吸附科学这本书第二和三章,研读下即可,还一本书因该是催化剂与分析,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关于常温乳化及稳定性的探讨,请大神指教? 加点电解质可能会好些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干燥器中干燥样品为什么要盖上盖子? 层层保护吧,因为热胀冷缩,会吸入灰尘,如果是正品,同期买的,不应该有差别,石英材料做的也不应该有。 谢谢!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北京哪里可以测多孔材料等温吸附曲线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石油科学研究院,打电话问,对外收钱做样北京大学化学系物化清华大学化工系都有, 查看更多
超级电容器隔膜? celgard或者whatman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光催化等等各种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有考虑过催化剂分散么? 我想说时间问题而已,分散文献中说搅拌,也许他已经把超声几分钟给省去了,或者用刚制备的样品搅拌,分散自然可以,再有延长搅拌很长时间,也可以达到这效果。楼主考虑问题细致啊。。。。。 其实超声这又带来一个问题,对一些晶态的催化剂,晶型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当然这也得看超声时间和功率来定。并且我查过文献,超声这个过程本身会给分散的催化剂带来表面羟基基团(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不对请大家指正)刚制备的样品,没有经过清洗一般是不能直接使用,而且没有研磨,颗粒大小差异就更加大了,就拿水热法来说,有的催化剂制备出来呈现污泥状,沉降的很快,但是有的颗粒就很细,一搅拌就得很久时间再沉下来。搅拌时间很长其实是可以,比如再水里搅拌分散一个晚上之类的其实也不是细致,一开始接触催化时候就很不明白这个问题,后来直到我做了两种催化剂,从各种文献和这些催化剂的其他应用理论上效果a b,但是一开始我重复时候只经过(washing,drying,graining,sieving),做催化实验得到的数据b a,而且多次重复还是如此。后来我加大搅拌,再加大曝气流量,再超声,才得到a b所以我就此对文献的一些结果产生了怀疑(当然也可能如你所说,也许别人做的时候超声了,或者长时间搅拌分散了)所以我个人很想讨论下这个方向里大家都是怎么在做的。而文献没有去报道这个问题,又是怎么一回事。总之,个人认为,抛开这个问题再去表征上的差异,比如bet,缺陷,晶面暴露,m-o键强度,可还原性h2—tpr等等表征来解释就显得不那么靠谱了, 查看更多
来自话题:
磺酸和氢氧化钠中和比例是多少? naoh=0.128*las*0.99(0.96)? ?后面的系数是氢氧化钠的含量 查看更多
简介
职业:江西名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工艺专业主任
学校: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地区:广东省
个人简介:让我们继续以此闻名:「这家代理商,花了大部分时间在改进它的理念,而不是在辩解它的正确性」。查看更多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