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版块
热门版块
化学
生物学
药学
通用分类
工艺技术
问题13w
化学学科
问题13w
仪器设备
问题12w
安全环保
问题4w
材料科学
问题1w
化药
问题1w
工艺技术
问题13w
化学学科
问题13w
仪器设备
问题12w
安全环保
问题4w
材料科学
问题1w
日用化工
问题2k
精细化工
问题1k
生物医学工程
问题7k
细胞及分子
问题4k
微生物
问题2k
动植物
问题609
化药
问题1w
中药
问题243
生物医药
问题222
回答
问题
待回答
文章
视频
登录
加入盖德
我很可爱诶
影响力
0.00
经验值
0.00
粉丝
14
销售
关注
已关注
私信
他的提问 2261
他的回答 13822
喷漆废气治理技术规范盖德化工?
盖德化工论坛一个对喷漆 废气治理 很有用的东西 喷漆 废气 处理工程技术规范.rar (436.6 KB)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提高线切割加工光洁度的8种办法?
线切割光洁度是由两个要素构成的,一是单次放电蚀除凹坑的大小,它的RZ通常是0.05μ~1.5μ之间,这对切割光洁度说是次要的。二是因换向造成的凸凹条纹,它的RZ通常是1μ~50μ之间,大到0.1MM以上也有可能,这是构成线切割光洁度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它伴随着换向的黑白条纹,给人视觉影响是很强烈的。 因单次放电造成凹坑大小的控制是较容易的,只需降低单个脉冲的能量。只是单个脉冲能量小到一定程度造成较厚的工件切不动,甚至是只短路不放电的无火花状态,这类似于电火花加工中的精细规准,造成效率极低,排屑能力极差的不稳定加工。何况因放电凹坑造成的RZ与换向条纹造成的RZ不在同一个量级范围内,所以控制伴随换向条纹的RZ是最重要的。导轮、轴承的精度,上下行时张力的恒定性等原因,造成丝上下行的运动轨迹不一致,这种机械因素是造成换向凸凹的主要原因。 采取如下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光洁度: 1、适当降低脉宽和峰值电流,即减小蚀坑的大小。 2、导轮和轴承保持好的精度和运转的平稳性,减少丝抖、丝跳,使丝运动轨迹保持一线变位量减到最小。 3、丝维持适当的张力,且调好导轮和进电块,使丝上行下行时,工作区的张力保持不变。 4、丝不宜过紧,水不宜过新,新水对切割效率肯定有益,但切割光洁度不是新水最好。 5、过薄的工件上下两面各添加一块夹板,使换向条纹在夹板范围内被缓冲。 6、XY运动稳定、准确、随动保真性好、无阻滞爬行也极为重要。 7、保持稳定偏松的变频跟踪。 8、适当留量的再次切割或多次切割,在切削量很小的情况下把切割面扫一遍,对尺寸精度和光洁度都会产生有益的作用,连扫三次,会把换向条纹基本去掉,只要机床 重复 定位精度高,适当留量的递进多次加工,会使切割面的光洁度提高一到两个量级,效果与慢走丝相似,且费时并不太多,这是快走丝 切割机 的长项之一。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希望大家帮帮忙?
大家谁知道南京有建造设计大型常压低温储罐的嘛 500-10000M3立方的
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水泥行业余热发电问题?
请教各位,水泥行业余热发电,除对锅炉、汽机及 发电机 改造之外,如何提高发电效率?
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关于工厂化EPC项目?
请教关于工厂化EPC项目是否有明确的定义?国内有哪些项目算真正意义的工厂化EPC?
查看更多
10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液氨压缩冷凝机组?
烟台冰轮Z系压缩冷凝机组有哪些易损备件?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罐区改造注意些什么?
目前有个项目是罐区改造的,原来的油罐没有任何计量系统,在改造过程中,需要安装计量级的 液位计 以及其他温变、压变等仪表,但目前油罐的计量孔等都没有,需要在原有的油罐上重新开孔,请问类似的工程或者技术方案谁有是否可以共享下,让大家讨论?
查看更多
7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有谁可以说说这是陕西什么地炼啊??
这个炼油厂在陕北啊。
查看更多
10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河南信阳市新能源集团100万吨二甲醚项目奠基?
河南信阳市新能源集团100万吨 二甲醚 项目奠基 4月28日,亚洲新能源控股公司年产100万吨二甲醚项目在河南信阳工业城奠基。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1000亩,建设规模为年产100万吨 甲醇 、100万吨二甲醚。该项目是亚洲新能源控股公司在信阳投资的重大 化工 项目。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将新增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9亿元
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旭化成和氯工程的槽子那个好?
旭化成和氯工程的槽子那个好?在做连锁时两个为什么不太一样? # , , &
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氯气透平机的中冷器?
氯气 透平机 的中冷器氯气走出管程和壳程的优缺点,望大家讨论! , , -
查看更多
13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如何提高自己的制图质量(仅限画图这块)?
我去年刚刚做化工容器设计,以前搞施工的,说实话,自己本身做事也比较糙,干设计一年多了,画容器图纸一共是15套,(虽然不多,但是行业不景气,我觉得不错了)但是画图的图面质量总是上不去,每次画图,让审核人审核,都是一堆毛病,当然,都是一些低级错误,我自己还挑不出来,求容器组的大神们帮忙一下,请问有什么好方法提高自己的画图质量,尤其是图面质量,小弟感激不尽。
查看更多
42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aspen中纯物质的物性查询?
想请教下在aspen中纯物质的物性怎么查询,看了几个论坛上的帖子,还是不太明白,比如查询CO2在某压力下的密度应该用什么步骤,望指教~
查看更多
7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煤沥青在成型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煤沥青 在成型时放出管道时会起沫是什么原因?是软化点低得原因吗?
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20万吨甲醇精馏工段?
只是针对精馏吗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蓝色标线的PPR管是否能用在地热分水器的进水管?
民用建筑地热采暖,地热 分水器 用的ppr管上标注的是蓝色线,我觉得是材质使用错误。室内地热进水温度都在40-55摄氏度,从哪些标准规范能证明蓝色线的进水管在长期使用后会爆管或者根本不用许这样应用在民用室内。请高手指教,是否是这样。
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施工检查发现PT表出场未调试,拆卸反厂调试,监理、施工 ...?
如题:项目建设如何更好的避免这种事情发生?检查发现PT表出场未调试,安装后拆卸反厂调试,监理、施工、厂家、工艺责任和如何管控
查看更多
6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谁有那个管道材质的代号图表?
求一份我们长用的管道设备材质代号,有的话共享下,谢谢。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气动调节阀管道为什么做缩径?
为什么我厂的 气动调节阀 管道都做成缩径?? 例如:φ250的管道使用φ125的 调节阀
查看更多
37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气动调节阀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中国药品制造业正处在生死攸关的境地——振聋发聩?
<STRONG>中国药品制造业正处在生死攸关的境地——振聋发聩</STRONG><BR><BR> <DIV >中国药品制造业正处在生死攸关的境地——振聋发聩<BR> 从天价医药费,到去年夏天,国务院免除了国家药监局第一任局长郑筱萸的职衔;从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因为商业贿赂在自己办公室里被缉拿,再到药品注册司司长、中国药学会秘书长曹文庄和他的一些助手在会间意外被就地缉拿,从安徽省发生假疫苗事件,到齐二药事件,到安徽华源欣弗事件;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采取的在药品生产企业中进行的GMP飞行检查、到在药品经营企业的反商业贿赂,在药品生产企业和研发企业进行的关于药品注册工作的再核查等一系列眼花缭乱的风暴中,仿佛有一支巨大、无形的手,将中国医药制造业推向了一次又一次的深渊,中国医药业被笼罩在浓浓的阴霭中,中国药品制造业正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BR>我作为一个医药人,最近看了很多有关这一系列风暴(业内人士称之为运动或风暴)的评论,看法等等,本来我不想说什么,但是看了一些人的言论和做法后,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医药工业人,一个现代中国医药工业的参与者,一个现代中国医药工业史的谱写者(虽然我在所有参加者中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和见证者,我的良心迫使我写下这些。<BR> 首先谈谈天价医药费和药品价格问题,天价医药费本身是医疗的问题和药品尤其是国内药品生产企业没有太大的关系,硬是扯在一起是无稽之谈,我不在这里枉费口舌。药品价格虚高不下,社会上将这一问题归结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生产厂家简直是天大的冤枉,批得越多,生产厂家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价格就会越低,老百姓购买的价格就越低,这是连小孩都明白的道理,可是我们有很多的所谓学者却说药品价格虚高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的新药太多,即使是新药批得太多,药品价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没有权利审批的,要打扳子也不能打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屁股上呀!再说生产厂家,出厂价2.00元的药用到患者身上就成了100.00元,这能说是厂家的责任吗?在一次行业内的一个会议上有两个药界的老总说了一句“药品不能当馒头卖”,于是便成了过街的老鼠,招来了一片骂名,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在公开场所讲药品已经很便宜了。我很为这两位老总也为中国医药界感到悲哀,一瓶从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现代化的符合GMP标准的生产车间里生产出来,并经过严格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的供静脉滴注用的500ml的氯化钠注射液的出厂价还没有一瓶矿泉水的价格高,这种现象正常吗?难道还说明药品价格高吗?看看全国大多数的药品生产企业,大多数的毛利率只有不到10%的毛利,相比其他行业高吗?我可爱的广大人民,药品价格高不高,到底是哪些药品价格高,到底是为什么高,相信广大人民群众到医院里随便买一种药,再问一问同种品规的合资或进口的价格,再打一电话问问您所购买该药的生产厂家的该品种的出厂价,然后您比较一下这几个价格之间的差别,您就会明白我们国家大多数药品生产厂家生产的大多数药品的价格是不是高,药品价格为什么高的原因了,不要人云亦云,听信某些所谓名人无知的言论和某些媒体别有用心的宣传,而影响自己的判断。不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的越多价格越高,不是我们大多数的药品生产企业没有生产价格低的药,而是没有人给您用价格低的药,或者我们生产的价格低的药用到您的身上时就涨价了,如果国家局每种药品只审批2—3家生产,那么药品的价格就像现在的手机费一样,可以讲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中国药品的价格下降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不要错怪了他们,也不要错怪了我们,涨价的不是我们。就像您在酒店里花了10元钱吃了一盘菜农种出的2角钱一斤的白菜,您能怪农业部和菜农吗?<BR> 其次我简单谈一下关于10000多个批文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新任注册司长张伟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我再在这里说明一下10000个批文包括新药、仿制和补充申请,不是大家想像的全部是新药,真正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新药的不过几个或十几个,大多是仿制或改剂型。平均每个厂家只有4、5个批文,应该不是很多。至于有些人所理解的去年批了10000多个新药,甚至将药品价格虚高归罪于批的太多,是一种极其错误的理解,如果现在还有人仍然这样理解并且到处嚷嚷的话,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了。<BR> 另外,我想谈谈我们国家的药品仿制问题,有人甚至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员说,目前我们国家3年不批仿制药,我们广大人民仍然有药用。是的,我不否认这个伟大而正确的观点。可是我们想一想,看一看,我们国家所有的大学、药品科研单位和药品生产厂家,有多少能够研究出真正意义上的一类新药?没有多少,寥寥无几,我国大多数的有相当实力的大学、药品科研单位和药品生产厂家还只能做一些ME-TOO的工作,为什么?是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积累和财力。如果没有仿制药,我们不知道还会有多少结核病患者将绝望中无奈地死去,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外汇去购买利福平,我们的外汇只能保证县处级结核病干部的治疗;如果没有仿制药,我们不知道有多少细菌感染患者将无助得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因为青霉素的价格足以将您吓死。当然这些都是很久以前,就说说现在,如果没有仿制药,我们不知道有多少胃溃疡病患者将强忍住疼痛,因为合资或进口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胶囊的近200元每14粒的价格足以让广大的患胃溃疡病的人民群众强忍住疼痛,是因为仿制,我们现在任何一个患胃溃疡病的人才能在任何一家药店花费10元左右就能买到当年贵族或高干才能享受的待遇---具有相同功效的国产的洛赛克胶囊( 奥美拉唑 胶囊);是因为有仿制,我们广大的高血压患者才能吃到10元左右每盒的 苯磺酸氨氯地平 ,而不是花80多元吃同样的络活喜(同一种药),这样的药品很多,可以这样讲,没有仿制就没有现在价廉质优的西药(化学药品),就没有现在国民人均70岁左右的寿命;是因为有仿制才使许许多多价格高高在上的所谓的进口或合资的新药以我们都不敢相信的速度在向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可以接受的价格靠近,是因为有仿制,我们才节约了大量的外汇,是因为有仿制,我们现在才有资格和能力在这里讨论我们每年批的批文是不是太多了,如果没有仿制,我想我们现在谈论的可能是如何大力提倡制药企业仿制药品尽快将那些疗效确切价格高高在上的进口或合资药品尽快走近广大人民群众。是因为有仿制,才使那些进口或合资药商以及他们的利益集团甚至是某些利欲熏心的政府官员对仿制恨之入骨。是因为有仿制,才使那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急得四处叫嚣3、5年内不批仿制药,中国人民仍然有药吃。<BR> 最后,我想重点谈谈现在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的注册风暴,也有人把它叫做运动,整个过程我就不在这里多说,我要说的是这场风暴的起因。在这里我没有必要过多地回顾中国药品注册的历史,这段历史在国内医药界一个很有名气的专业性网站“丁香园”中的“注册风暴到底谁该负责”专栏中zhdzhc的相关文章已经很详细的做了介绍,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我们先了解一下这场轰轰烈烈的注册风暴的始作俑者和领导者就是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在那场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很深的烙印的让无数中国人民不堪回首的长达十几年的轰轰烈烈的运动中成长的,没有在企业呆过一天却掌控着对中国任何一个医药企业乃至整个医药制造业有着生杀大权的国家局主要领导和他的幕僚们在完全掌控了国家和人民赋予他们权利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后及以前做了些什么!在医药行业从事药品研发较长时间的人都应该知道,国家局成立前新药的审批权就是在我们这位当时还是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局长的手中,那个时候你送去的资料到他们手中后3---5年没有人理你,是很正常的现象,直到你花费很多通过许多关系找到与他们有关的人后,才会在某个角落内将你落满灰尘的资料找到,更多的是连资料也找不到,那你只好再回去补一份去,一个批文没有7、8年,没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是拿不回批文的,所以那时一个人一生能拿到一个批文就可以颐养天年了,哪怕是个改剂型的。国家局成立后,人员由原卫生部门和原医药局的相关人员共同组成,各地方局也一样,这场风暴也许在国家局成立的那一天就开始酝酿了,大家都知道这两个部门的人员合在一起后,这两个部门人员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无论是在国家局还是在地方局直到现在都没有停止过,这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我在这里也不再多说。从医药企业走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任局长的郑筱萸和他的得力助手原注册司司长曹文庄对中国医药的发展和推动我国药品注册和世界接轨所做的贡献,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犯错误甚至是犯罪而全盘否认,他们所做的工作是有目共睹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歪曲的。由他们领导组织起草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将药品注册推向了法制和规范化的轨道,至于以后在执行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责任全推倒他们身上,是不公平的。而现在的国家局主要领导却要全盘否定,甚至推倒重来,他们以在以前的药品注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由,自5月底以来在全国医药行业就掀起了这场至今仍然没有停止的轰轰烈烈的注册风暴。<BR> 现在我们再分析一下以前药品报批过程中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到底是怎么出现的?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假资料的问题和现场考核中的问题,这也是国家局承认和客观存在的问题。那么问题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先说说假资料的问题,所谓假报批资料就是根本就没有做研究而通过其他途径得到一些其他单位或个人申报到国家局的研究资料直接复印或稍做改动就报到国家局,这类资料的来源主要有几个途径:<BR> (1)以前活动在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主管药品审批的人周围或与他们接触密切,以前靠帮企业跑批文为生的人,因为《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实施,他们失业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对药品审评时限做了严格的规定,就是药品审评机构和审批机构不能像以前在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主管药品审批时那样,资料到那里几年没有人过问,必须找关系、花银子才能审批,《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后,注册申请人可以随时在网站上查询自己所报批的资料当时的审评或审批状态,如果超过时限,可以打电话咨询,国家局应该有合理的理由,这也是《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深受欢迎的原因,同时也是部分因此而断了财路的人甚至是我们的现在国家局某些高层恨之入骨的原因,现在国家局就公然违反自己组织起草和实施的让全行业遵守的法规,从8月底到现在已经几个月了,国家局除了审批进口批文、和部分补充申请外,停止了其他品种的审评、审批工作,虽然有工作人员在公开场合表示没有停止,但那时一种遮人耳目的欺骗广大人民的做法,从他们自己的网站上就可以查到。),但是他们很快又找到了发财的门路,那就是到以前的关系或者现在又发展的新关系手中复印或拷贝其他申请人报批的资料,然后开一家所谓的新药研究中心,向全社会上几家、几十家甚至上百家药厂叫卖,真是既快、又合法还没有风险的生财之道。<BR> (2)国家局、地方局和药检所中有少数人看到这些资料可以换来大把的钞票,不换是傻瓜!<BR> (3)研究机构或药厂的研发人员看到自己辛苦几年完成的心血,资料刚刚报到省局或国家局后面就有无数的申报者,于是自己也不甘心,干脆一份资料能卖几家就卖几家。于是乎,相同的资料漫天飞,一个品种集中申报的厂家有几十家甚至几百家的情况在我们国家的药品注册史上就见怪不怪了。<BR> 其次现场考核中的问题,由于刚才所将的假资料的问题直接导致了现场核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现在在资料报国家局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程序是现场核查,只有通过各省局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现场核查并获得通过的报批品种才能向国家局申报,由于是本省组织的专家,这些专家主要来自省局、省、市药品检验所、及相关高校的老师,和申报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有些甚至是自己负责研发或卖给企业资料的人,在现场核查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情有可原了。<BR>还有国家政策的朝立昔改也直接导致了药品报批工作的部分作假,特别是2005年有关药品注册政策改变的信息满天飞,而相关的政府部门却没有人出来证实信息的真伪,直接导致了许多企业已经花费了很多人力、财力的还没有完全符合申报条件的品种,因担心政策的变化导致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打水漂,所以提前申报。<BR> 我相信介绍到这里,大家应该清楚导致目前药品注册工作中的问题和混乱局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到底谁应该为此负责了。<BR>下面我们看看监管部门做了些什么,首先从药品注册入手,通过全国动员让广大药品注册申请人自查,自己主动撤回有问题的品种,其次通过各省局对辖区内的已经申报的品种进行抽查,以达到撤回一些品种的目的,忙乎了一阵后发现主动撤回的品种很少,和预期的效果有很大的差距,于是国家局亲自组织并实施了被业界称为“注册9.11”的全国行动,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核查工作结束后,各种信息反馈回去后发现还是没有达到效果,于是国家局召开由各省(区、市)局分管局长和注册处长参加的“全国药品注册审评现场核查工作会议”,并组织对核查人员进行培训;并要求各省(区、市)局立即召开会议再动员、再部署,明确核查工作总体安排,制定具体核查计划,在2007年6月以前完成对2005年1月1日到2006年8月31日之间,已经通过各省局组织的现场核查并已获通过,资料已经报到国家局的所有品种重新进行现场核查。由于各省局对国家局的这种无休止的核查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这次会议的重要目的是统一思想。有位国家局高官就在这次会上传达了国家局部分领导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不惜任何代价解决药品研制环节的弄虚作假问题,坚决维护公众健康,坚决整顿药品市场秩序” ,准备再开展一场规模更大的注册风暴,并于2006年8月公然违反自己组织起草和实施的让全行业遵守的法规,从8月底到现在已经几个月了,国家局除了审批进口批文、和部分补充申请外,停止了其他品种的审批工作,审评工作随后也陷于停顿。<BR> 我们不知道这位高官这句话的意思,不惜一切代价到底是指什么?现在看来至少是可以付出国家机关可以公然违法的代价,在国家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中为什么没有对合资厂家和进口厂商进行核查呢?至少在公开的资料中我们没有发现。在停止品种审批、审评工作时为什么进口品种还在继续审批、审评呢?这不得不让人猜疑:这次风暴的种种迹象表明有些人在打着“解决药品研制环节的弄虚作假问题,坚决维护公众健康,坚决整顿药品市场秩序”的幌子实际上可能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难怪有人在论坛上发表“进口、和资厂家和某些个别人是这次注册风暴的最大受益者”文章!,这里有一个网友发表的观点他的观点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在这里抄过来,但愿不会引起一些其他的麻烦。“我是一名医生,谈一下最近这段时间医药整顿的切身感受。疾风骤雨般的整顿,受创最重的是我们自己的制药企业,随着我们民族医药企业的衰退,外来的“大品牌”销量急剧上升,这些所谓的大品牌,不费吹灰之力,借我们政府之强权,成功地达到了他们目的。 医护人员的整体形象受到了巨大的损害,而老百姓也没有真正得到的实惠。作为医生,每天面对患者怀疑的目光,再想想成千上万医药行业失业的人民,我感到屈辱,痛心,我想问问医改究竟想做什么???!!”<BR> 大家都知道药品研发在整个药品生产中是很重要的,但是国家局这种认为只要抓住药品注册报批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药品质量就没有问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就安全了?这种认识是十分可笑和幼稚的。切不说国家局能否有能力完全杜绝药品注册报批过程中的弄虚作假,因为业内人士都知道现在我们国家的药品审评专家主要是由国家局药品审评中心中那些直接从学校毕业或留学回来的硕士、博士甚至是博士后们,还有各地方局、药检所、各大院校所所谓的专家们组成,我们没有理由对他们的理论知识,甚至是某些检验方面的专业知识提出质疑,可是他们当中有多少对真正影响药品质量的最关键的生产工艺熟悉的呢?真正熟悉生产工艺的专家在车间,在企业,这些人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入专家组。那么即使在这些方面做了假这些专家们也未必能发现。所以这样劳民伤财、兴师动众的核查的意义何在?要想把药品质量真正管好,很简单就在市场上抽检,发现一批不合格撤消该品种文号,发现二个品种不合格撤消该车间GMP证书,一年有三个批次的产品不合格,吊销其生产许可证,而不是像现在出现不合格罚一点款了事。如果这样谁还敢在药品注册中弄虚作假,即使弄虚作假骗取了批文,又有什么用呢?他敢生产吗?<BR> 说到药品质量我还要谈谈我对“齐二药事件”和“欣弗事件”的看法,大多数专业人士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导致广东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发生肝病患者用药中毒事件并导致多人死亡的罪魁祸首真的就是专家们认定的 亮菌甲素 注射液中的二甘醇吗?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全国其他地方用过同批次产品的患者没有出现中毒呢?。““欣弗事件”的调查结果就更让人不太相信,稍有专业知识的人就知道灭菌不彻底是不会导致病人脏器功能衰竭的。所以将这两个事件所造成的后果完完全全归于药品本身有些牵强附会,真正的原因相信会有人清楚,只是由于某些原因现在还没有站出来讲话。药品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和药物的作用是一对孪生兄弟,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表现的不一样,有些严重,有些不严重,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也常常发生诸如“反应停事件”、“ 康泰克事件”等等,医药界应该清楚药品的不良反应一直存在,无非在以前信息不发达时期没有暴光或者采取私下解决以及没有足够的重视罢了。我们应该科学、客观地分析问题,组织相关专家查明真正原因,找出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以杜绝此类情况的再次发生。<BR> 因为由国家局的某些人掀起的注册风暴以及公然违法全面停止审批、审评工作,给整个中国的医药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大家都知道商场如战场,时间就意味着市场,现在有很多嗷嗷待哺的新办厂家等着批文生产,由于审批、审评工作的停止他们花费几千万甚至上亿所建造的生产车间和购买的设备将被无限期的闲置,这次受损失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他们现在是欲哭无泪;其次是那些花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研制新药的厂家,他们现在也是捶胸疾首;还有就是占大多数的生产厂家他们已经等了很长时间终于等到国外或国内的某个品种的专利或监测期到期,可以仿制于是报批,指望着可以调整自己的品种结构,可是现在只能眼睁睁地看到进口或合资品种在市场上谋取暴利,而只能望洋兴叹;另外还有就是研发公司早已是尸骨遍地。我不知道审批、审评工作什么时候可以正常启动,只知道如果这样下去还有很多厂家将倒闭,很多仿制药品不能按期上市,很多进口、合资药仍将在高高的价位上笑傲江湖,更多的进口、合资厂商在国内众多药厂裁员中毫不费力得招聘到他们平时想挖也挖不到的医药人才,一边是国内众多厂家、研发公司举办饱含热泪的离别宴,一边是进口、合资厂商举杯共庆销售连创新高的庆功宴。<BR> </DIV>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关注问题
已关注
回答
登录
后参与回答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下一页
简介
职业:连云港万泰医药材料有限公司 - 销售
学校: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地区:海南省
个人简介:
真正的友谊无论从正反看都应一样,不可能从前面看是蔷薇而从后面看是刺。
查看更多
喜爱的版块
返回首页
生物医药
问题222
生物医学工程
问题7k
日用化工
问题2k
中药
问题243
说・吧
问题0
材料科学
问题1w
化学学科
问题13w
微生物
问题2k
个人简介
真正的友谊无论从正反看都应一样,不可能从前面看是蔷薇而从后面看是刺。
已连续签到
天,累积获取
个能量值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马上签到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黄姜粉末属于爆炸性粉尘吗?.请盖德化工网盖德问答的高手、专家们帮忙看下
确定
取消
登录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微信登录
账号登录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
"盖德问答"
忘记密码
|
免费注册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
天,这
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天
我已了解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请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欢迎你!
,完善下你的信息,以后你也可以使用手机号和密码来登录了。
获取验证码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请选择您感兴趣的类别:
提问
问题标题
问题描述(可不填)
请描述...
选择类别
选择分类
化学
生物学
药学
其它
选择二级分类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
,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