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岁月与世界
影响力0.00
经验值0.00
粉丝16
设备维修
关于工业废水? 公司有中央空调,请问使用的冷却水排放时应该属于工业废水还是生活废水? 地方环保局填写报表需要。 另外,空调中的冷却水排放时对[wiki]环境[/wiki]有影响吗? 冷却水中是否会加入污染环境的物质?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树脂固化问题? 呋喃树脂 与聚脂 树脂 混容后怎样固化?请高手指教,谢谢!!!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蛇形换热器标准? 蛇形 换热器 标准,多谢。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怎么除去二氯磷酸苯酯中的吡啶盐酸盐? 我现在合成出来了 二氯磷酸苯酯 ,但在蒸馏它的时候有大量 吡啶盐酸盐 同时蒸出,不知道有什么好的办法将吡啶盐酸盐除去,但酰氯不能水解?跪求方法……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阀杆转动什么原因? 川仪 调节阀 , 套筒阀 ,反作用气开式,介质高压蒸汽.振动大,阀杆往起窜(幅度不大),还转动,反馈杆都要振掉了.可能是阀的前后压差大.选型有误. 问下,什么原因引起阀杆转动,是不是膜头内有阀杆的坚固螺丝?查看更多 23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你们公司气分装置丙烷塔顶操作压力最低的是多少? 在做优化操作,降低操作压力。查看更多 17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紫外光固化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涂料的研制? 丙烯酸与环氧树脂反应生成 环氧丙烯酸酯 ,这种树脂具有抗化学腐蚀、附着力强、硬度高、价格便宜等优点[1];用它作预聚物制备的涂料在紫外光照射下可发生光聚合或光交联反应,它不仅固化速度快,而且涂膜性能优良,近年来发展迅速,正逐步取代传统木材、金属等使用的涂料[2,3,4]。环氧丙烯酸酯的粘度很高,60℃时为10Pa.S左右,常温下为半固体胶状,施工困难。通常我们需要用大量的活性稀释剂来稀释以降低涂料的施工粘度,但这样会降低涂料的性能[5,6]。本文通过先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降低环氧树脂的粘度,研究改性催化剂和改性剂及其用量,然后经丙烯酸酯化,制得低粘度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最后介绍一种涂料配方,并对改性前后涂膜性能进行比较。<br/>2 实验部分<br/>2.1 药品与仪器<br/>&nbsp; &nbsp; 环氧树脂,环氧值0.535~0.540eq/100g,岳阳石化总厂;三乙胺,N-二甲基苄胺, 对羟基苯甲醚 ,化学纯,上海第二试剂厂;双酚A,双酚F,工业级,巴西进口;乙二醇,二甘醇,聚醚多元醇Ⅰ,聚醚多元醇Ⅱ,聚醚多元醇Ⅲ,工业级,金陵石化;丙烯酸,工业级,上海高桥石化;TMPTA,TPGDA,工业级,浙江洞头凯达化工有限公司。NDJ—1型旋转粘度计,1000W高压汞灯。<br/>2.2 环氧树脂的改性<br/>&nbsp; &nbsp; 在三颈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环氧树脂、改性剂和催化剂,控温、回流反应。测量不同催化剂、不同反应时间环氧树脂的转化率。测量粘度降低情况,考察7种双羟基化合物的改性效果,并试验不同改性剂用量对产物粘度的影响。<br/>2.3  改性环氧丙烯酸酯 的合成环氧树脂改性后,向三颈烧瓶中缓慢加入一定量的丙烯酸,继续控温、回流反应一定时间,达到一定的酸值后冷却放料,即得低粘度环氧丙烯酸酯。<br/>2.4 涂膜的制备<br/>&nbsp; &nbsp; 将合成的预聚物与稀释剂、光引发剂按一定比例搅拌混合均匀,涂布于马口铁片上,厚度为0.2~0.3mm,然后用1000W高压汞灯照射,固化成膜,测量涂料与涂膜性能。<br/>2.5 性能测试<br/>①用盐酸—丙酮法测量环氧基的转化率:<br/><br/>甲基红作指示剂,过量的HCl用KOH C2H5OH滴定,由此可知剩余环氧基的摩尔数。<br/>②测酸值判断酯化反应的终点取1克左右树脂溶解于甲苯—乙醇溶剂中,酚酞作指示剂,用KOH C2H5OH滴定酸值为56.1CV/m。其中,C为KOH-C2H5OH溶液的浓度mol l;V为KOH C2H5OH溶液的体积ml;m为取样量(g)。<br/>③涂膜性能测试硬度:铅笔硬度测定法耐冲击强度:用漆膜冲击器的重锤自由落下冲击样板,用4倍放大镜观察被冲击处有无裂纹、皱皮及剥落等现象。柔韧性:把涂有漆膜的马口铁剪成25×120×0.2~0.3mm的小条,漆膜朝上,在产品标准规定的轴棒上弯曲180°,弯曲时间为2~3s,然后用4倍放大镜观察有否网纹、裂纹及剥落等现象。<br/>附着力:采用划格法,用保险刀片在漆膜上切六道平行的切痕(长约10~20mm,切痕间距1mm),应切穿漆膜整个深度,然后再切同样的切痕六道,与前者垂直,用手指轻轻触摸,考察漆膜是否从小方格中脱落。<br/>3 结果与讨论<br/>3.1 低粘度环氧树脂的合成<br/>3.1.1 环氧树脂的改性原理<br/>环氧树脂的结构中含有脂肪羟基、醚键及活泼的环氧基,利用双羟基化合物中所含的羟基与环氧树脂上的小部分环氧基进行反应,剩下的环氧基再与丙烯酸进行酯化反应。这小部分环氧基与双羟基化合物反应后,柔性链段就被引入到环氧树脂的主链中,增加了链的柔韧性,内旋转的位垒低,使树脂具有脂肪醇的性能,能够有效地降低环氧树脂的粘度。环氧树脂的改性合成反应如下:<br/><br/>3.1.2 催化剂的选择及其用量确定<br/>&nbsp; 根据有关文献报道,现选用三乙胺、N,N 二甲基苄胺两种催化剂作对比实验。用乙二醇作改性剂,取环氧树脂与乙二醇的当量比为1∶0 1,催化剂用量为0.25%,反应温度为110℃。测量不同反应时间环氧树脂的转化率,如表1。<br/><br/>因用料时环氧树脂与乙二醇的当量比为1∶0.1,所以主反应中环氧基的转化率理论上最大值为10%,但是由于副反应的发生,使得环氧基总的转化率大于10%。由表1可知,反应时间越长,副反应愈加剧,而副反应导致分子链支化、交联,使产物的粘度升高。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用三乙胺作催化剂时的最佳反应时间为2.5h,用N,N 二甲基苄胺作催化剂时的最佳反应时间为3h。同时将这两种情况下的产物在25℃时用旋转式粘度计测量粘度,分别为6 5Pa.S和7 2Pa.S,而未改性的环氧树脂在25℃时粘度为10Pa.S左右,这说明三乙胺较N,N-二甲基苄胺作催化剂时副反应较少,主反应选择性高。由此我们选择三乙胺作催化剂。实验证明,三乙胺的用量一般为0.15%~0.4%,太少反应所需时间长,催化效果差;太多则引入过量杂质,产品颜色变深,且热稳定性下降。<br/>3.1.3 改性剂的选择及其用量确定<br/>&nbsp; 将不同链长、不同结构的双羟基化合物与环氧树脂反应,取当量比为0.1∶1,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2.5h。所得一系列改性环氧树脂在室温下的粘度见表2。由表2可知,脂肪类双羟基化合物较芳烃类双羟基化合物更能有效地降低改性环氧树脂的粘度。因为脂肪类双羟基化合物具有可旋转的—C—C键和—C—O—键,分子链的运动能力较强,使树脂的粘度降低。另一方面,双羟基化合物的引入,使树脂的分子链增长,分子量增大,树脂的流动阻力增大。因此用于改性的双羟基化合物分子链及分于量应选择适中。结合表2,选择聚醚多元醇Ⅰ作改性剂。<br/><br/>&nbsp; &nbsp; 改变聚醚多元醇Ⅰ的用量,分别与环氧树脂反应,测量改性产物的粘度,如表3<br/><br/>由表3可知,当聚醚多元醇Ⅰ与环氧树脂当量比为0 20时,产物的粘度降低最明显,改性效果最好。改性剂与环氧树脂的当量比大于0 20后,缩聚反应加深,使得产物的分子链过长,粘度反而增大。<br/>3.2 改性环氧树脂与丙烯酸酯化反应<br/>&nbsp; &nbsp; 将丙烯酸与环氧树脂中残余的环氧基反应,即制得低粘度环氧丙烯酸酯。酯化反应如下:<br/><br/>&nbsp; &nbsp; 由3.1.3可知,环氧树脂与聚醚多元醇Ⅰ反应的当量比为1∶0.2,则环氧树脂与丙烯酸反应的当量比为1∶0.8。参照环氧丙烯酸酯的生产工艺[4],将一定量的丙烯酸缓慢滴加入己改性的环氧树脂中,并加入0.1%左右的对羟基苯甲醚阻聚剂,搅拌,缓慢升温至115℃左右,保温反应3小时,取样,测酸值≤2mgKOH/g时停止加热,冷却至100℃放料,即得成品。60℃时测得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的粘度为3 5Pa.S。又测得60℃时未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的粘度为10Pa.S左右。由此可见,环氧树脂经改性后再与丙烯酸进行酯化反应,酯化产物的粘度大大降低。<br/>3.3 涂料的制备和涂膜性能比较<br/>&nbsp; &nbsp; 在所得的改性环氧丙烯酸酯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光引发剂和光聚合单体等搅拌混合均匀,配方如表4。按2.4所述方式涂膜,幅照,幅照距离为10~20cm。与未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涂料比较,结果见表5。<br/><br/>改性涂料固化后既有丙烯酸涂料透明度高、光泽丰满、附着力强等优点;又因环氧树脂分子中的羟基和醚键具有极性,分子相邻界面之间产生电磁键力,树脂结构紧密,硬度高,耐一般酸碱和有机溶剂。同时用脂肪类双羟基化合物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使树脂具有脂肪醇的性能,粘度大大降低,而且各交联点之间因很多脂肪键的存在使得涂膜的柔韧性更好。<br/>4 结 论<br/>1 环氧树脂的改性反应中,三乙胺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反应选择性,能减少分子发生支化、交联,可以有效降低环氧树脂的粘度。其用量一般为0.15%~0.4%。<br/>2 选择聚醚多元醇Ⅰ作改性剂,它与环氧树脂的当量比为0.2∶1时,产物的粘度最低,改性效果最好。<br/>3 环氧树脂改性后残余的环氧基与丙烯酸进行酯化反应,制备方法与普通的环氧丙烯酸酯生产方法相同。<br/>4 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涂料比未改性涂料的粘度大大降低,施工性能明显变好。既能保持优良的涂膜性能,又能使涂膜的柔韧性增强。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注册化工工程师专业考试题型问题? 从考试大纲看,第一天的总分200分,多选题占了120分,60%。而多选题应该都是概念题,这岂不是意味着第一天考试重点在工艺及工艺系统设计以及各标准上?有了解情况的说说吧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冰机和低温甲醇洗的问题? 小弟是化工行业的初学者,有很多问题,希望各位多多指教: 1、冰机制冷剂氨带大量油怎么样处理较为理想?带油问题是怎么出现的?以后怎么防范? 2、( 微机控制防爆经济器螺杆式 制冷压缩机 组)低压机和高压机出口压力控制指标的变大或变小对制冷系统有什么影响? 3、集油器的安装物理高度有什么要求吗? 4、整个制冷系统那个中 气氨管线, 分离器 和集油器都需要保冷吗? 5、我们用的大连理工的低温甲醇洗工艺没有 氨塔~(我们的原料气不经任何处理直接到 吸收塔 的预洗段?预洗段的甲醇到甲醇水分离塔)请高手指教一下这样会对系统有什么影响? 6、在吸收塔的预洗段的液位满,而且可能连到H2S吸收段,这样对系统有什么影响吗? 7、甲醇水分离塔不进水,只进料对系统有什么影响?各位操作的工艺中系统水含量一般都多少?高的时候和低的时候是多少? 查看更多 9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油库工艺流程的识读? 油库工艺流程的识读 (一)识读方法 1.先读标题栏,看看是局部工艺流程还是总工艺流程。 2.再看油库主要作业区收发油情况:收油是管道直接来油,还是铁路或水路来油;发油是利用位差自流发油,还是采用高架罐自流发油或泵直接发油工艺;受油容器是铁路槽车、油船还是汽车或油桶。 3.然后看油罐区,共有几种油品,几类油罐,油罐单罐容积,油罐分组,罐区管道工艺是单管系统、双管系统还是独立管道系统。 4.接着再看油泵房,看看其名称、泵房数、油泵台数及功用,看看是否能够倒罐。 5.最后看看管道走向,管道附件等。 6.根据要求看懂卸任一种油品,发任一种油品或倒某种油品的工艺。 (二)识读技巧 不论是要求卸一种油品,还是发一种油品,或倒某种油品的工艺,都可以采取“抓两头(起点与终点),看中间”的方法,一般不会出现任何差错。如要求卸某种油品,则可以先找出起点——该油品从何种运输工具来油,再找终点——要进哪个油罐,看看中间有哪些主要环节,是用船上泵直接进库还是用本库卸油泵房的泵卸铁路来油。找到这三处后再沿卸油点——中间(泵房)——出油方向(油罐)找出沿线所有管道附件及设备,进而确定在进行该项作业时,哪些阀门关闭,哪些阀门开启。 同样,如果是库内输转(或倒罐),只是起点换成了油罐,其它方法同上;如果是发油,则起终点及油品流向正好与卸油方向相反。 (三)识读举例 图6-7是某油库工艺流程总图。要求能看懂工艺流程,并能熟练地收发任一种油品,并会熟练地倒罐。以下简要介绍一下识读该油库工艺流程图的过程。 1. 总体情况 该油库系中转兼经营油库,经销汽油、柴油、汽油机油、柴油机油等油品,总容量为21200 m3,系二级油库。它靠铁路来油,轻油共设10个鹤位,卸油靠综合泵房3台离心泵实现,综合泵房还起到库内油品中转(倒罐)的作用,它还设有真空系统,主要为离心泵引油灌泵和扫油罐车底油用。粘油卸油设有两个货位,可互为备用,卸油时靠粘油泵房2台三螺杆泵完成。发油均以公路发放为主,采用泵直接发油形式(轻油用管道泵,粘油用齿轮泵),以便于实现自动控制,轻油发油台采用 罗茨流量计 ,粘油发油台采用 椭圆齿轮流量计 。管道的设置情况如下:轻油罐区管道系双管系统,粘油罐区管道系独立管道系统。 2. 卸油过程(如卸93#汽油进2002号油罐) 首先确定起点,即哪几个鹤位卸油(如采用图6-7中1~3号货位),先分别打开与之相连的进93#汽油阀门3、7、11,然后确定打开93#汽油卸油泵入口附近的52、60号阀门,再确定打开泵出口管道上51、59、97号阀门(注意:泵房集油管上的46、54号阀门平时一般用盲板代替,只有在某台泵损坏改用另一台泵时或两泵串并联时才打开),最后打开终点附近的110号阀门(此时111与107号是关闭的,而112号罐根阀平时常开),卸93#汽油这一过程经由3号集油管、7号泵前输油管和9号泵出口后输油管道实现。 确定工艺并做好卸油准备后,即可将1~3号鹤管插入油罐车中,打开4、8、12阀门和67、73、76~80阀门,启动真空泵进行引油灌泵,当真空罐达到一定真空度后,即可启动93#汽油泵,当大量来油进入离心油泵入口使泵出口压力达到一定值后(也可通过观测真空罐的液位变化或听其声音变化而定),即打开离心泵出阀59,同时停止灌泵。 3. 倒罐过程(如因季节影响,将0#柴油3004号油罐清空,把余油并入3003号油罐中,3004号油罐将改装- 10#柴油 )。 倒罐作业的起、终点比较明确,一般需要双管系统或多管系统实现,主要确定好哪根管子进油,哪根管子出油,该开哪几个阀门,用哪台泵,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有计划,要有一位主任在场,开泵前要进行复核,操作中要进行巡检,避免冒油和串油事故的发生。如图6-7,本例的起点是3004号0#柴油罐,终点是3003号0#柴油罐,进油选用11号管道,出油借用12号管道,该开87、83、42、49、56、55、47、84、86号阀门,用综合泵房中的柴油泵可完成本次作业。 4. 轻油发油过程(如从2003#油罐发90#汽油到汽车油罐车) 如图6-7,起点是2003#油罐,打开102、106、143、144、145(或147)、146(或148)号阀门,经由15号管道和90#汽油管道泵和汽车鹤管发至汽车油罐车中。 5. 粘油卸油过程(如卸SE级汽油机油进206#油罐) 粘油基本上是独立管道,每次可卸1~2车,只要打开165、171、176、182、193号阀门,利用一台三螺杆泵及17号和28号管道,即可完成任务。 6. 粘油发油过程(如从201#油罐发CC级柴油机油到汽车发油台油桶灌装) 由于粘油发油也是独立管道,故打开188、196、203、209及215号阀门,经25号管道和齿轮泵是该项作业的唯一选择。 6.2.4 油库工艺流程的应用 一、便于指导油库安全生产 作为一名油库工作人员,必须能很熟练地掌握油库工艺流程图。一般在油库主任室和计量室,都有油库的总工艺流程图,在泵房或收发油作业场所有局部工艺流程图。 熟悉工艺流程是实现正确操作,避免事故的前提,熟悉了工艺流程,司泵员不至于因开错阀门而发生混油事故,计量人员不至于因量错油罐而发生冒油事故,当然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此外,安全巡检人员要正确复核,也要熟悉总工艺流程。 二、便于油库收发油调度作业 油库调度的主要工作是全面安排油品收、发、输转和储存业务。通过合理安排,使整个油库储运系统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正常运转,及时、保质、保量、安全地完成任务。因此要求调度员对油库工艺流程较为熟悉。查看更多 14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CAESARⅡ输入弹簧运行不起来? CAESARⅡ输入弹簧后运行显示:Tnsufficient hanger(HGR)cases.Requested hanger design for this analusis 2 hanger cases.Refer to the CAESARⅡdocumentation on"setting Up Spring Load Cases"or use the "Recommend"option. return to load case definitions return to main menu 怎么回事? 只要输入弹簧就运行不起来,去掉就回复正常! 非常急!请高手指点!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精细化工污水治理有业绩的公司? 各位:能否提供一些在精细化工污水治理方面有业绩的 环保工程 公司,能够处理四氢 呋喃 、 乙二醇 、BDO废水的公司。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对金属丝网生产方式或者规格计算有什么疑问吗? 有朋友想了解一下金属丝编织 过滤网 知识吗?比如目数是什么?丝径、孔径、目数是什么?过滤精度是什么?开孔面积?平纹编织?斜纹编织等等 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甲醇精馏各位朋友所在厂家都采用什么工艺? 甲醇 精馏各位盖德所在厂家都采用什么工艺?查看更多 6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求中小型合成氨厂的所有工段操作流程图? 那位大侠们有中小型 合成氨 厂的各个工段操作流程图:带温度,压力操作流程图来显一下吧。多谢各位指导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CAESAR II中气压试验如何设置? 请问CAESAR II中如何设置气压试验啊?默认的只有水压试验。谢谢 查看更多 5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怎样学习Aspen dynamic? 新人,需要用Aspen dynamic 转动态,但是dynamic不会,希望有知道者,能给予帮助,谢谢。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实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实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PDF版本,分3个压缩包,对于生物学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用PSA回收“三苯”? 给你发一个PSA技术在对二 甲苯 生产技术中的运用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氯、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离子膜电解法? 氯、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 离子膜电解法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 前 言 经济核算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技术经济核算规程是国家各部门和行业之间进行工业统计和核算的重要技术依据和准则。通过技术经济核算来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状况和水平。为了统一离子膜法烧碱技术经济核算的口径和方法,原化学工业部和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于一九九五年共同拟订了《离子膜电解法烧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修订稿)。鉴于近年来,国家对一些标准和统计规则的修订以及核算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原《离子膜电解法烧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修订稿)中部分内容已不适合现在形势发展的需要,故对原《离子膜电解法烧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修订稿)进行二次修订,特制订本规程。 第一章 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和依据 技术经济核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技术经济核算规程是进行工业统计和核算的重要技术依据和准则。它的内容和具体核算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为统一离子膜电解法氯、碱技术经济核算方法以及与国际接轨,在原隔膜电解法烧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的基础上引进了电解单元的概念和核算方法,将原规定的以电解烧碱为基础进行的核算,转化为以电解单元(ECU)为主线,氯气和烧碱并列核算的方法,特制定本规程。 电解单元(ECU)的英文全称ELECTRTRIC-CHEMICAL UNIT.含义即为电解单元。根据测算,每个电解单元可产生1单位氯气及1.087(1/0.92)单位烧碱(折百计算)。公式为:1ECU=Cl2+1.087NaOH。 不加高纯盐酸的电解槽按每个电解单元可产生1单位氯气及1.13 (1/0.885)单位烧碱(折百计算)。公式为:1ECU=Cl2+1.13NaOH 1. 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 准确的物料(产品)计量是技术经济核算的首要条件,计量准确程度直接影响核算结果和技术经济核算方法的统一执行。因此必须完善计量仪表(设备),加强物料(产品)计量管理,不得推算、估算。 企业应建立健全计量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统一负责各种仪器仪表和计量设备的使用、鉴定、校验和维护管理。计量装置的使用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各种仪器仪表的计量设备的校正、鉴定方法及间隔期,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固体物料(产品)的计量、液体物料(产品)的计量、水、电、汽的计量以及其他气体的计量均要求准确、真实,并按有关规定进行重量和体积的折算。 2. 技术经济核算的依据 原始记录,质量检验,物资管理是搞好技术经济核算的前提,是进行技术经济核算的依据。 2.1原始记录:企业要有指定部门统一负责对原始记录的管理,确保原始记录的及时、完整、准确、洁净。 2.2质量检验:企业的技术管理部门和质量检验机构,分别负责贯彻和监督检验国家(部)颁布的质量标准、检验规程以及用户需要的特殊质量要求的执行。 2.3物资验收和盘存:对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原、燃材料、辅助材料等企业有关部门要执行实物验收制度,本着“谁消费(支配)谁统计”的原则,对原、燃材料、辅助材料、产成品(本成品、在制品)取样分析,月末盘点,尤其对产成品及主要原、燃材料的验收,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盘盈(亏)必须找出原因,并按有关规定执行。 2.4为加强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各企业应以本规程为依据,制定工序及班组核算细则。 3. 计量项目、单位、规格和小数位数 3.1 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如表一所示 名称 单位 折算规格 小数点 单耗 总量 固体烧碱 液体烧碱 精 盐 水 粗 盐 水 氯 气 氢 气 电 解 碱 浓 碱 过滤盐水 二次盐水 淡 盐 水 t t t t t Nkm3 t t t t t NaOH 100% NaOH 100% NaCl 100% NaCl 100% NaOH 100% NaOH 100% NaCl 100% NaCl 100% NaCl 100%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3.2 原材料、燃料、动力、辅助材料如表二所示 名称 单位 折算规格 小数点 单耗 总量 单耗 总量 原 盐 原 盐 卤水折原盐 纯 碱 盐 酸 自 用 碱 高纯盐酸 氯 化 钡 kg/t kg/t kg/t kg/t kg/t kg/t kg/t kg/t kW.h/t kW.h/t kW.h/t kW.h/t t/t t/t t/t kg/t kg/t Nm3/t g/t kg/t kg/t 套/t t t t t t t t t kW.h kW.h t t t t t Nkm3 kg t t 套 NaCl 100% 实物 NaCl 100% Na2CO3100% 实物 折百 实物 折百 实物 实物 标准状态 实物 零位 零位 零位 二位 二位 二位 二位 二位 零位 零位 零位 零位 三位 二位 二位 二位 二位 二位 一位 二位 二位 二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零位 零位 零位 零位 零位 零位 零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三位 零位 电解电 直流实耗 直流折算 交 流 电 动 力 电 蒸 汽 水 其 他 水 燃 料 油 燃 料 煤 燃 料 气 钌 粉 熔 盐 硫 酸 包 装 物 注:用卤水的企业1.要求分别核算卤水的实物消耗和卤水折100%原盐的消耗量。 2.以原盐折百消耗和卤水折100%原盐消耗,综合计算原盐折百的消耗量。 第二章 成品 半成品 在制品 联产品 4. 成品 指报告期内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的固(液)体烧碱、氯气,经过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包装完整,办妥入库手续的产品。 4.1烧碱产量按折合100%氢氧化钠计算, 离子膜烧碱 品种可包括:固碱,液碱。固碱按实物形态分:固、片、粒碱;液碱按浓度高低,分不同规格。产量的折算,应按国家标准、企业标准或与用户的销售协议规定的氢氧化钠含量折100%计算,超过标准或规定含量部分,不得折算产量,视为碱损失。 4.2 本企业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用的烧碱,办妥入库手续后,可计算产量。 4.3 离子膜电解法生产过程中的 离子交换树脂 再生用碱,一次盐水精制和淡盐水脱氯中和用碱,浸膜及开车装槽用碱等,应列为自用碱,不计算产量。 4.4 氯气指由电解单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并经脱水干燥后送出的符合技术控制指标的氯气。 5. 半成品 指在烧碱生产过程中,已经完成了一个或几个工序的生产过程,经中控检验合格,办完移交手续,但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产品。 5.1二次精制盐水指盐水完成工艺过程并符合技术控制条件的入电解槽盐水。 5.2电解碱指电解工序产出的电解碱液。 5.3浓碱指经过蒸发工序浓缩后的浓碱液。 6. 在制品 指尚未完成烧碱生产过程,正处于各工序加工过程中的产品,或在工序内已加工完毕尚未检验,或检验完毕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产成品,以及虽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但未检验入库的产品。 6.1粗盐水指盐水工序从投料到化盐设备的固体盐及地下抽上来的统计量到化盐设备的卤水、洗泥器内的盐泥及洗泥水和未经除Ca2+、Mg2+的盐水。 粗盐水指盐水工序从计量开始到化盐设备的固体盐,未经除Ca2+、Mg2+的粗盐水和洗泥器内的盐泥及洗泥水。 精盐水指盐水工序除去Ca2+、Mg2+而未加盐酸中和的盐水。 二次过滤盐水指除掉精盐水中残存悬浮物的过滤盐水。 二次精制盐水指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塔除掉盐水中的Ca2+、Mg2+和其它多价阳离子的二次过滤盐水。 6.2淡盐水指电解工序、盐水工序中结存的淡盐水,包括电解槽内的淡盐水。 6.3 电解碱指各工序中结存的电解碱液。 6.4 碱液指结存的蒸发浓碱液,降膜器结存的碱液,固碱锅的锅底碱,洗锅水,以及固碱锅内的碱液。 6.5 液碱指已检验合格尚未包装发出的液碱,或包装但尚未办妥入库手续的浓碱。 6.6 固碱指固碱工序待检验或经检验合格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固碱,包括不合格的固碱。 7. 联产品 指在电解单元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出的氢气。 应根据氢气流量计计算产量。 条件不具备的企业按下式计算: 本期氢气产量=本期电解碱产量(折100%NaOH)×0.28 第三章 质量指标的核算 8. 液碱初检合格率 液碱初检合格率(%)=液碱初检合格品产量/[液碱初检总产量(合格品+不合格品)]×100% 9. 固 ( 液 ) 碱合格率 固(液)碱合格率(%)=固(液)碱合格品入库产量/固(液)碱入库总产量×100% 10. 固 ( 液 ) 碱一等品率 固(液)碱一等品率(%)=固(液)碱一等品入库产量/固(液)碱入库总产量×100% 11. 固 ( 液 ) 碱优等品率 固(液)碱优等品率(%)=固(液)碱优等品入库产量/固(液)碱入库总产量×100% 12. 重量合格率 重量合格率(%)=产品抽样合格批次/产品抽样总批次×100% 第四章 技术经济指标的核算 13. 变流效率 变流效率(%)=直流输出功率/交流输入功率×100%或:变流效率(%) =本期耗用直流电量/本期直流电量所消耗的交流电量×100% 13.1交流电量以供电部门安装的直流耗交流电度表为准,没有安装电度表的企业,以电业局安装的总交流电度表指示的交流电量扣除动力系统安装的交流电度表的交流电量后计算直流电所消耗的交流电量。 13.2直流电量:具备计量条件的企业按本规程13.1执行,不具备计量条件的企业按下式计算: 直流电量=平均电流强度×实际总电压×电解槽实际运转时间×10-3 (1) 平均电流强度 平均电流强度(A)=累计运行电流小时(A×h)/累计运行伏小时(h) (2) 平均电流密度 单位阳极有效面积通过的电流。 平均电流密度(A/m2)=平均电流强度A/单槽阳极有效面积m2 (3)电解槽实际运转时间(h)=电解槽运转小时累计(h) 14. 阴极电流效率 阴极电流效率(%)=本期电解碱生产量/本期电解碱理论产量×100% 14.1本期电解碱生产量=本期送出电解碱+电解工序自用碱+(期末-期初)电解工序结存电解碱 14.2 本期电解碱理论产量=1.492×10-6(t/Ah)×本期平均电流强度(A)×平均开动电解槽数×电解槽实际运转时间(h) 平均开动电解槽数=电解槽运转总台时(台×小时)/电解槽运转时间(小时) 式中:电解槽运转总台时=∑电解槽运转台数×电解槽运转时间 15. 电压效率 电压效率(%)=理论分解电压/实际单元槽电压×100% 或:电压效率(%)=理论分解电压×平均开动电解槽数/实际总电压×100% 式中:理论分解电压为2.19V 实际为2.17(25℃)或为2.07(85℃)。 16. 折标准直流电耗 折标准直流电耗=直流电耗(kW.h/t)-(阳极电流密度-标准电流密度)×10-2×ka-(碱浓度-ke)×10-2×ke-(碱温度-90)×kb 16.1 阳极电流密度(A/m2)=平均电流强度A/单槽阳极有效面积m2。 16.2 折标准直流电耗以阳极电流密度为基础,离子膜电解槽标准电流密度3000A/m2。 16.3 ka指电流密度每增减100A/m2时,离子膜电解槽的标准直流电耗减增14kW.h/t; kc指电解碱浓度每增减1%,离子膜电解槽的折标准直流电耗减增10kW.h/t; kb指电解碱温度每增减1℃,离子膜电解槽的折标准直流电耗减增7kW.h/t; ke指离子膜碱标准浓度。 17. 碱损失率 17.1 液碱损失率(%)=(本期液碱耗用电解碱量-本期液碱生产量)/ 本期液碱耗用电解碱量×100% 17.2 浓碱损失率(%)=(本期浓碱耗用电解碱量-本期浓碱生产量)/ 本期浓碱耗用电解碱量×100% 17.3 液碱分段损失率(%)=(本期液碱耗用浓碱液量-本期液碱生产量)/ 本期液碱耗用浓碱液量×100% 17.4 固碱分段损失率(%)=(本期固碱耗用浓碱液量-本期固碱生产量)/ 本期固碱耗用浓碱液量×100% 17.5 液碱总损失率(%)=(液碱耗用浓碱液量×浓碱耗用电解碱定额系数-液碱生产量)/液碱耗用浓碱液量×浓碱耗用电解碱定额系数×100% 式中:浓碱耗用电解碱定额系数=浓碱耗用电解碱量/浓碱生产量 17.6 固碱总损失率(%)=(固碱耗用浓碱液量×浓碱耗用电解碱定额系数-固碱生产量)/固碱耗用浓碱液量×浓碱耗用电解碱定额系数×100% 18.固(液)碱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吨/人)=本期100%固(液)碱入库总产量/本期生产固(液)碱平均工人 18.1 生产固(液)碱平均工人数包括:从化盐工序开始,到固(液)碱包装交库及氯氢干燥输送为止的岗位人员,以及车间(分厂)的半成品分析工,检修工、修槽工、固(液)碱人数按固(液)碱分离系数分摊。 18.2 固(液)碱分离系数=固碱(液碱)工序收入浓碱(电解碱)/固(液)碱包装工序收入浓碱(电解碱)。 第五章 产品单耗的核算 19. 产品单耗核算的规定 19.1 暂定电解单元的产出量等于电解碱的生产量,先计算电解单元(电解碱)所耗用的各项原材料及燃料、动力等,然后根据核算的要求,再计算分离前分离后电解碱、氯气所耗用的各项原材料及燃料、动力等。分离后电解碱和氯气的各项消耗以电解单元(电解碱)的各项消耗为基数进行逐项分离,电解碱与氯气的分离系数为电解碱53%、氯气47%。 19.2 产品单耗指报告期内入库产品单位产量在整个生产及修理、开停车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水、汽等的数量。 19.3 凡在烧碱、氯气生产及修理、开停车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水、汽等,均应列入氯气、烧碱范围内计算单耗。自用烧碱不得计入库量,自用烧碱所消耗的一切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均由产品负担。 19.4 车间收入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的数量,以供应仓储部门交付并经车间验收的数量为准,凡在交付车间前的一切厂内、外运输、储存过程中损耗的由供应仓储部门按途耗、库耗处理,不得计入产品耗用量内。 19.5 单耗的核算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分盐水、电解、蒸发、固碱四步平行计算。 20. 产品单耗的核算 20.1 电解单元、分离后电解碱、氯气、浓碱生产量及固(液)碱产量的核算 (1)电解单元(电解碱)生产量的核算 核算本项目时电解单元生产量等于电解碱生产量。 ①电解碱生产量=本期实际生产电解碱液量(包括由电解支出的自用烧碱)。由三部分组成:输送成品32%液碱和下工序用于降膜(或升膜)的电解碱及自用碱 ②电解碱期末结存=(盐水+电解+蒸发)期末结存电解碱 ③电解碱入库量=计量数据折100%电解碱=本期电解碱生产量-自用高纯碱量-液碱销售量+(期初-期末)电解碱结存量 (2)浓碱生产量的核算 ①浓碱生产量=本期蒸发生产的浓碱量,由两部分组成:输送成品的高浓度液碱和下工序用于生产固碱的浓碱量。 ②浓碱期末积存量=(蒸发+固碱)期末浓碱结存量 ③转固碱部浓碱量=输出固碱工序浓碱+(期末-期初)浓碱结存量 (3)固(液)碱产量的核算 固碱产量=本期入库产量 液碱产量=本期入库产量 (4 )氯气产量的核算 应根据 氯气流量计 计算氯气产量。 条件不具备的企业按下式计算: 本期氯气产量=本期电解碱产量(折100%NaOH)×0.92 不加高纯盐酸的电解槽按0.885计算。 20.2 耗用原盐核算 (1)盐水电解部 ①盐水工序期初结存盐量=盐水工序上期期末结存盐量 ②本期投入原盐量=经计量后车间领用的原盐实物量×原盐NaCl平均含量(%)+计量后车间投入的卤水体积量(立方米)×卤水平均含量(g/L)×10-3 ③盐水工序期末结存量=(粗盐水+精盐水)期末结存原盐量+原盐期末结存量+淡盐水期末结存总盐量 ④盐水工序转入电解部盐量=①+②-③ ⑤电解部期初结存盐量=电解部上期期末结存盐量 ⑥电解部期末结存盐量=电解槽内期末结存总盐量(常数)+(过滤器和过滤盐水储槽内+树脂塔和二次盐水储槽内+淡盐水储槽内+一次盐水储槽内)期末结存总盐量 ⑦转蒸发部盐量=④+⑤-⑥ (2)蒸发部 ①蒸发部期初结存盐量=蒸发部上期期末结存盐量。 ②蒸发部收入盐量=电解部转来盐量。 ③蒸发部期末结存盐量=蒸发部期末结存的电解碱总盐量+浓碱期末结存总盐量。 ④蒸发部转成品盐量=①+②-③ (3)核算原盐消耗时,要求先计算折百原盐消耗,然后再根据当期原盐平均含量折算出相应的实物原盐消耗。 20.3 交流电(直流电)、水、蒸汽、动力电及其它原材料的核算 (1)电解部 ①期初结存=上期期末结存 ②本期投入量=经计量后车间实际投入生产过程的数量 ③期末结存=电解碱期末结存系数×② 电解碱期末结存系数=电解碱期末结存量÷本期电解碱生产量 ④转蒸发部的量=①+②-③ (2)蒸发部 ①期初结存=上期期末结存 ②本期投入量=经计量后车间实际投入生产过程的数量 ③蒸发部收入量=由电解部转入数量,即(20.3(1)④) ④期末结存=浓碱期末结存系数×(②+③) 浓碱期末结存系数=浓碱期末结存量÷本期浓碱生产量 ⑤转成品部=①+②+③-④ 20.4 电解单元、电解碱、氯气、固(液)碱成品单耗的计算 (1)电解单元(电解碱)单耗的核算(分离前) 电解单元(电解碱)单耗=电解单元耗用量/电解单元生产量 (2)分离后电解碱单耗的核算 分离后电解碱单耗=电解碱耗用量/电解碱生产量 (3)氯气成品单耗的核算 氯气成品单耗=氯气耗用量/氯气生产量 (4)固(液)碱成品单耗 固(液)碱成品单耗=固(液)碱成品耗用量/固(液)碱成品产量 (5)耗用量指电解单元(电解碱)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各项原、燃材料、辅助材料及水、电、汽等。 (6)固(液)碱成品耗用量指各项原、燃材料、辅助材料及水、电、汽等=蒸发部转出的各项原、燃材料、辅助材料及水、电、汽等×固(液)碱分配系数+固碱(液碱)工序本期收入的各项原、燃材料、辅助材料及水、电、汽、包装物等。氯气的耗用量包括氯气处理部分的原材料及动力。 (7)分配系数的计算 ①蒸汽分配系数(%)=某种规格碱耗用浓碱×该规格碱浓度系数/∑某种规格碱耗用浓碱×该规格碱浓度系数×100% 式中:浓度系数应按不同规格碱蒸发的水量确定 45%=1 48%=1.07 50%=1.11 ②交、直流电、辅助材料分配系数(%)=某种规格碱耗用浓碱/蒸发部转成品部的浓碱总量×100% 式中:蒸发部转成品部浓碱总量=100%固碱生产量+固碱工序碱损失量+100%液碱生产量+包装工序碱损失量 ③动力电量分配系数(%)应按实际计量或按不同规格的碱蒸发器生产强度确定 蒸发器生产强度(kg/m2h)=本期生产100%浓碱量×1000/∑蒸发器加热面积m2×本期蒸发器运转时间h 第六章 综合能源消耗量和节约量的核算 21. 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电解法烧碱产品能源消耗量和节约量的计算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对电解法烧碱产品进行能耗考核,也是化工企业对电解法烧碱产品进行能耗计算和统计的基础。 21.1电解法烧碱产品能源消耗量的内容和范围 本规程规定的电解法烧碱产品是指采用食盐电解方法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成品烧碱。电解法烧碱生产工艺分隔膜电解法、离子膜电解法两种工艺。电解法烧碱产品折合100%氢氧化钠计算产量,不合格品不计入成品产量,不合格品消耗的能源则全部计入总能源消耗量中。 22. 电解法烧碱产品综合能耗的定义和分类 22.1 电解法烧碱产品综合能耗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电解法烧碱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能源经综合计算后得到的以标准煤量表示的能耗量,包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的各种能源消耗量和损失量,包括作为原料、材料消耗的能源,不包括生产、基建、技改项目建设消耗的和向外输出的能源。 22.2 电解法烧碱产品生产系统能源消耗量是指在报告期内烧碱生产界区实际消耗的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 22.3 烧碱生产界区外企业的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能源消耗量和损失量按消耗比例法分摊。 22.4 回收利用烧碱生产界区内产生的余热、余能及化学反应热,不计能源消耗。供界区外装置回收利用的,按其实际回收的能量从本界区能耗中扣除。但在烧碱生产界区内耗用的电解法制烧碱副产氢气计入能源消耗。 22.5 本标准规定的烧碱生产界区是指从原盐、电力、蒸汽等原材料和能源,经计量进入工序开始,到成品烧碱计量入库和伴生氯气、氢气进入总管为止的整个电解法烧碱产品生产系统。由工艺装置、辅助设施和附属设施三部分组成。不包括氯气干燥和氢气干燥等后处理加工系统。 22.6 工艺装置是指从原盐或盐卤经计量并进入化盐桶前的一级输送设备、电解用交流电经计量进入整流变压器开始,到成品烧碱计量包装入库为止的有关工序组成的完整的工艺过程和装备。 离子膜电解法工序装置包括整流、盐水制备、盐水二次精制、离子膜电解、淡盐水脱氯、蒸发、固碱和成品烧碱计量包装入库等工序。 22.7 辅助设施是指为工艺装置配置的耗能工质和安全环保装置 (1)附属设施是指为工艺装置专门配置的办公室、操作室、休息室、更衣室、澡堂、机修、中间分析、电槽管理组、电解槽修理、隔膜吸附、阳极组装、阳极修复、离子膜泄露试验和修补等设施。 (2)氯气、氢气输出边界。电解法烧碱生产伴生的氯气和氢气以分别进入总管为输出边界。离子膜法工序中,淡盐水脱氯产生的氯气或废氯气,不进入辅助设施吸收处理的,以出脱氯装置为界。 23.电解法烧碱产品的能耗必须以计量为基础 23.1 电解用交流电以进入整流变压器测交流电表读数为准;蒸汽及其它能源和耗能工质以进入烧碱生产界区的计量读数为准。 23.2 各种能源的热值必须折合为标准煤统一的计量单位。各种能源的热值以企业在报告期内实测的热值为准,没有实测条件的,采用附录A中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企业外购的电力折等价热值为11.84兆焦/千瓦小时(2828kcal/kW.h)。自产的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按企业的等价热值计算。 24.电解法烧碱产品综合能耗的计算 24.1 电解法烧碱产品综合能耗分三类,即:总综合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可比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24.2 电解法烧碱产品总综合能耗的核算依据 (1)电解法烧碱产品总综合能耗是指在报告期内生产电解法烧碱产品消耗的各种能源总量。 (2)电解法烧碱产品总综合能耗的计算 电解法烧碱产品总综合能耗按下式计算 E=∑(ei×ki)+∑(efi×ki) 式中: E-电解法烧碱产品总综合能耗量,t标准煤; e-报告期电解法烧碱产品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t; ef-电解法烧碱报告期产品消耗的各种辅助、附属生产系统能源实物量和损失量,t; k-某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 (3)电解法烧碱产品综合能耗的计算 电解法烧碱产品综合能耗系指生产单位电解法烧碱产品所消耗的综合能源量。 电解法烧碱产品综合能耗按下式计算:Ed=E/W 式中: Ed-电解法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t标准煤/t; E-电解法烧碱产品总综合能耗量,t标准煤; W-报告期电解法烧碱产品入库总产量,t。 24.3 电解法烧碱可比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计算 电解法烧碱可比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是为在电解法烧碱生产行业中实现能源比较计算出来的能源量,电解法烧碱可比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计算是指在电解法烧碱产品综合能耗的基础上,进行对不可比因素加以扣除或增加。 (1)电解法烧碱可比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式计算 Ek= 式中: Ek-电解法烧碱可比单位产品综合能耗,t标准煤/t; E-电解法烧碱产品总综合能耗量t标准煤; Ez-电解法烧碱界区内可比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增加量,t标准煤; Ey-电解法烧碱界区内可比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减少量,t标准煤; W-报告期电解法烧碱产品入库量,t; 24.4电解法烧碱产品综合能耗节约量的计算 电解法烧碱产品综合能耗节约量系指生产单位产量的电解法烧碱所消耗的综合能源的减少量。 电解法烧碱产品综合能耗节约量下式计算 △E=(Ej-Eb)×W 式中: △E-电解法烧碱产品能源节约量,t标准煤; Ej-基期电解法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t标准煤/t; Eb-报告期电解法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t标准煤/t; W-报告期电解法烧碱产品入库量,t。 附:能源种类附录A 名称 单位 折标系数 原煤 kg 0.7143 kg标准煤/kg 焦碳 kg 0.9714 kg标准煤/kg 原油 kg 1.4286 kg标准煤/kg 燃料油 kg 1.4286 kg标准煤/kg 汽油 kg 1.4714 kg标准煤/kg 煤油 kg 1.4714 kg标准煤/kg 柴油 kg 1.4571 kg标准煤/kg 油田天然气 kg 1.3300 kg标准煤/kg 气田天然气 kg 1.2143 kg标准煤/kg 液化天然气 kg 1.7143 kg标准煤/kg 蒸汽 kg 0.1286 kg标准煤/kg 井水 kg 0.0857 kg标准煤/kg 无离子水 kg 0.9714 kg标准煤/kg 电力 kwh 0.1229 kg标准煤/kwh 燃氢 kg 0.3686 kg标准煤/kg 洗精煤 kg 0.9000 kg标准煤/kg (1)洗中煤 kg 0.2857 kg标准煤/kg (2)煤泥 kg 0.2857~0.4286 kg标准煤/kg 炼厂干气 kg 1.5714 kg标准煤/kg 焦炉煤气 kg 0.5714-0.6143 kg标准煤/kg 其它煤气 kg kg标准煤/kg (1)发生炉煤气 kg 0.1786 kg标准煤/kg (2)重油催化裂解煤气 kg 0.6571 kg标准煤/kg (3)重油热裂解煤气 kg 1.2143 kg标准煤/kg (4)焦碳制气 kg 0.5571 kg标准煤/kg (5)压力汽化煤气 kg 0.5143 kg标准煤/kg (6)水煤气 kg 0.3571 kg标准煤/kg 煤焦油 kg 1.1429 kg标准煤/kg 粗苯 kg 1.4286 kg标准煤/kg hcbbs ! ! 。 查看更多 7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简介
职业:上海北卡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 设备维修
学校:黄冈广播电视大学 - 会计电算化
地区:青海省
个人简介:无论是朋友 闺蜜还是姐妹 我们都应该珍惜这份友情 这是来之不易的查看更多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