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辛勤研究员外事交流回顾?序? ?? ? 有感于中国催化三十年的巨大进步,联想到让中国催化界的后人对中国催化事业能有更多、更全面和更深刻的了解,会激励人们有更多地创造活力和空间。早在上个世纪中國催化界老一代的科学家注乙到使中国催化界同仁尽早走向國际催化学术交流平台实现催化强国願景。鉴于当时条件和形势,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郭燮贤先生等筹划拟先后开展同以美国加州大学的 A.T.Bell 教授(加州大学化工系系主任;国际催化委员会主席)为代表;以日本东京大学田丸谦二教授(东京大学校长;国际催化委员会主席)和北海道大学的田部浩三教授(北海道大学校长)为代表;以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的B.Delmon教授为代表的欧洲方面的国际学术合作。方式以举办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先后主办了中日贵金属学术会议,中日美催化会议)和签订协议开展实质性国际学术合作。在本栏目中收集的一些回忆彔以后還将充实同美国、日本等的合作进展和心得。从一个侧靣看到在當时困难条件下如何开展國际学术交流的一些情况,或许对當今年青学者有所啓示。辛勤20140105辛勤:?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教授出生年月: 1939年4月14毕业院校: 吉林大学xinqin.jpg辛勤, 男, 1939年4月生于哈尔滨(原籍:山东省安丘县),196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副主任(1992-1997),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1994-2009),石油炼制学会 催化剂 分子筛学组副组长(1993-1996),《光谱与光谱分析》,《分子催化》,《功能材料》,《工业催化》杂志编委,Applied Science,Electrochemistry Acta 客座编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吉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抚顺石油学院,青岛化工学院兼职教授,石化总公司齐鲁石化公司顾问(1997-2000)。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1992-1999),羰基合成和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1997-2000)。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第五届学位委员会付主任, “九七三”项目专家组成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咨询委员会付主任,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顾问委员。第一批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直接醇燃料电池及电极催化剂制备规律研究.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和 C1化学;加氢精制; 氧化物 表面氧物种和低碳烃活化研究过渡金属氮化物,碳化物催化剂研究。纳米发光材料固体催化剂的原位表征研究 *主持了同比利时鲁温大学催化和材料中心,西班牙石油和催化研究院,英国利物浦大学表面科学和催化研究中心,法国里昂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希腊Thessalia大学, 挪威科技大学,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韩国三星集团公司九个国家的长期国际合作项目。 主要建树:1.? ? ? ? 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 500 余篇研究论文。 其中 2000年以来SCI 收录的 300余篇。 Web of Science 捡索引用率近8400余次,他引7850余次,单篇平均引用率:28;超过100次的20篇,H冲击因子:48。申请专利40余份,国外专利5份,受权专利14份。2.? ? ? ? 著作:1)主编“现代催化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2009 出版(辛勤、罗孟飞).;2) 主编“固体催化剂研究方法”由科学出版社(2005)出版;3)??合作主编催化丛书《Spillover and Migration of Surface Species on Catalysts--Studies in Surface Science and Catalysis112》1997年 由荷兰 ELSEVIER 出版社出版;4)??主编《催化研究中的原位技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出版;5)? ?同尹元根等人合编《多相催化剂研究方法》由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出版 ;6)? ?同王宗明等人合编《应用光谱技术》由北京科技出版社1985出版 ;7)??Nanotechnology in Catalysis Vol.1, G. A. Somorjai, et al 2004, Kluwer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New York??(被邀撰写其中一章);8)??Nanotechnology in Catalysis Vol.2, G. A. Somorjai,et al 2005, Kluwer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New York??(被邀撰写其中一章);9)??Nanotechnology in Catalysis Vol.3, G. A. Somorjai,et al 2006, Kluwer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New York (被邀撰写其中一章).3. 建立和发展了用于研究催化剂和催化反应的原位分子光谱方法和“双分子探针”技术。先后为国内外100余个单位采用。4. 培养和联合培养了50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其中已有20余人被提为教授、研究员,11人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和冠名奖。5. 近年來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网站科普网主持:“催化名家介绍”、“催化史略”、“科学家”三个栏目点击率超过了十六万;先后在40余所大学、研究院所进行学术和科普讲座。获得荣誉:1.) 1994年由于组建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险室所做出的贡献荣获由国家教委、科委、中科院等七部委联合颁发的金牛奖。2 ) 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一次,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以上奖励计7 次),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次、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次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奖一次。3 ) 两次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奖和一次杰出贡献教师奖(2008)。查看更多5个回答 . 15人已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