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焦串序问题? 6米捣固焦炉(WKD6050D),2X55孔,每座焦炉各配一套四大车,周转时间规定为24,单孔操作时间为20分钟,采用的是装煤车和推焦车分体,请问推焦串序是按一座焦炉(55孔)编制,还是按一组焦炉编制? 周转时间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8968.png 确定后,可按下式计算检修时间: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6211.png , h 式中 n ——一套机械操作的炉孔数; m ——单孔操作时间, min 。 上面式子中的n按55计算,正不正确? 查看更多11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翻译和厨师? 题目很让人摸不着头脑吧?翻译和厨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仔细琢磨一下,翻译和厨师还是很相似的,不信就听我慢慢道来。 翻译拿到一篇文章,就像厨师拿到了做菜的原料一样,需要对此进行各种方式的加工,使其“美味可口”。 在翻译时,相信很多译员都是把句子以及句子中的一个个的单词“替换”成目标语言,之后按照目标语的语法和用词习惯进行重新“组装”,成为一段话或一篇文章,谓之“信”。此外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增添原文中没有的实词,以免违背“信”的标准。其实,这么做并非良策。和厨师做菜一样,翻译要把文章从源语言翻译成目标语言,原料间也有化学反应,而不是纯粹的物理变化。翻译活动其实是一种写作过程,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写作,当然此过程必须以原文为最主要的依据,并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所谓的“信”或是“忠实”,应当是对文章内在含义的信,而不是死扣字眼。 翻译需要深度加工的原因有二:一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包括语言习惯、表达方面的差异。比如,一些词在源语言中并不显得多余,而到了目标语言中就成了画蛇添足,所以必须作技术性的处理。二是由于原作者的写作能力有限,他本身表达得不规范或者有很多冗余之词,翻译时必须适当去掉,就像厨师炒菜时要添加佐料、配料的道理一样,就不多说了。 最后,轻松一下,看一则超级“信”的翻译内容。 原文: Pupil: I want to go to toilet, Mister. Teacher: Go ahead. 译文: 学生:老师,我想去上厕所。 老师:去你个头啊查看更多0个回答 . 5人已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