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吸收稳定工序的开停车方案? 稳定岗位正常操作法 干气中 c3 以上含量控制 影响因素: a) 液气比的大小; b) 进料及中段回流温度的高低; c) 再吸收塔压力和波动; d) 吸收和再吸收塔盘出现问题。 调节方法: a) 适当提高液气比(富吸收油量为准); b) 通过加强气压机出口冷却器的冷却效果,降低粗汽油,压缩富气,吸收油中段回流的冷却温度,以降低吸收塔温度,提高吸收效果; c) 在液态烃不凝气不带c2的情况下,适当降低e-304温度; d) 适当提高t-302压力,并保持压力平衡。 干气带油的控制 影响因素: 上述干气中c3含量增加的原因是c5含量增加的原因,此外,吸收塔吸收剂过大,再吸收塔吸收剂量过小,温度过高,压力过低或波动及再吸收塔液面过高,也会使于气中c5含量增加。 调节方法: a) 适当提高吸收塔吸收剂量或降低吸收剂温度; b) 适当提高再吸收塔压力,并保持平稳; c) 调整吸收塔操作,适当降低吸收塔气液负荷; d) 控制好再吸收塔液面。 吸收塔压力控制 影响因素: a) 富气量的大小; b) 解吸塔温度的高低; c) 瓦斯压力; d) 压控表失灵。 调节方法: a) 正常操作时,吸收塔压力由再吸收塔压力控制; b) 如果是解吸塔温度影响,则调整温度; c) 如果是瓦斯系统压力影响,联系调度降低管网压力; d) 如果是仪表失灵,用手阀控制,并联系仪表处理。 稳定汽油蒸汽压控制 影响因素: a) 稳定塔顶压力变化; b) 稳定塔底温度变化; c) 塔顶回流量及温度变化; d) 进料位置变化; e) 稳定塔液面高低; f) 进料性质及反应深度变化; g) 稳定塔进料与出料冷却器内漏。 调节方法: a) 控制稳稳定塔压力; b) 通过调节稳定塔底热源三通阀开度调整塔底温度; c) 调节顶回流量及温度,以控制塔顶温度; d) 如果压力影响,可适当调整稳定塔顶压力; e) 搞好平稳操作; f) 控制稳稳定塔液面在40-60%; g) 根据进料组成及季节变化改变进料位置; h) 如果稳定塔进料与出料冷却器有内漏的可能,则及时汇报处理。 液态烃中 c2 含量控制 影响因素: a) 解吸塔温度高低; b) 吸收、解吸是否匹配; c) 脱乙烷汽油来量变化; d) 互窜。 调节方法: a) 调整解吸塔底温度,提高解吸效果; b) 控制好吸收塔操作条件,保证合适的吸收效果; c) 控制好进料温度平稳进稳定塔; d) 找出互窜原因,及时处理。 液态烃中 c5 含量控制 影响因素: a) 稳定塔顶回流量及温度变化; b) 稳定塔底温度的变化; c) 稳定压力变化; d) 塔盘堵塞; e) 回流带水。 调节方法: a) 控制合适的顶回流量及温度; b) 在保证汽油蒸汽压的前提下,适当降低t-304底温度; c) 控制合适的稳定塔压力,并保持平稳; d) 查找带水原因及时排水。 稳定塔液位控制 影响因素: a) 稳定塔压力变化; b) 稳定塔底重沸器温度变化; c) 脱乙烷汽油流量变化; d) 稳定汽油出装置量或补充吸收剂量的变化; e) 仪表失灵。 调节方法: a) 控制稳稳定塔顶压力; b) 调节并控制稳稳定塔底重沸器温度; c) 如果脱乙烷汽油流量大幅度波动,迅速查明原因,稳定进料量; d) 控制稳汽出装置量和补充吸收剂量; e) 仪表失灵,改手动并联系仪表处理。 液态烃和瓦斯量调整 根据调度要求,可对瓦斯和液态烃量做如下调整: a) 开大稳定塔回流罐不凝气线,瓦斯量增加,液态烃减少,但同时要注意防止液态烃带c2; b) 稳定汽油蒸汽压降低则液态烃增加; c) 改善吸收效果,液态烃增加; d) 提高脱乙烷塔底温度,瓦斯量增加。 稳定塔顶压力控制 影响因素: a) 进料量及组成的变化; b) 顶回流量及温度的变化; c) 塔底温度的变化; d) 稳定塔压力变化; e) 稳定塔顶冷却器冷却效果的变化; f) 进料或回流带水。 调节方法: a) 正常情况下,稳定压力由塔顶讨节阀分程控制; b) 根据汽油蒸汽压情况,可调整塔底温度; c) 适当调节塔顶回流量; d) 适当调节脱吸塔温度; a) 调节稳定塔顶冷却器冷却效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