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娇羞
影响力0.00
经验值0.00
粉丝16
工艺专业主任
监 火 细 则? 监 火 细 则 1、 必须有岗位操作合格证,必须了解动火区域和岗位的生产过程,熟悉工艺操作和设备状况;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出现问题能够正确处理,有应付突发事故的能力。 2、 检查火票,确认所持的火票合格。检查动火区域的道路是否畅通。 3、 班组和岗位必须明确动火的目的及动火部位发生意外时的事故应急预案。 4、 监火时不得私自离开现场;在班长的协调下,轮流休息,保证现场时刻有人。 5、 需动火的塔、罐、容器等设备和管线用火要认真进行化验分析,要有分析数据,将分析数据填入火票中,分析单附在火票的存根上。 6、 机动车进入 生产装置 ,必须落实车辆防火措施,检查“进车票”后方可允许进入。 7、 监火人逐项检查并落实防火措施: a、 确认动火部位的管线设备,吹扫干净,分析合格;确认与动火部位相连的管线设备加盲板隔开,或拆下来到安全场所施工,施工完毕后回装。 b、 动火部位周围 15 米范围内的下水井用土封死盖严。高空动火时封死盖严的范围应扩大,动火时有防止火花飞溅的措施。 c、 动火部位周围的明沟里面的污油冲洗干净后,将进下水井的地漏盖死,若有泵用冷凝水进入明沟,则必须用蒸汽掩护明沟,确保动火安全。 d、 将和地下污油罐相连的采样口、地漏用土 石棉 布和水封死盖严。 e、 动火点必须配备蒸汽带,同时将灭火器放在安全、使用方便的地方;动火完毕后,将蒸汽带盘好,灭火器放回原处。 f、 严格执行“三不动火”的原则,对不听劝阻的,有权收回火票并及时汇报;严格执行火票所规定的时间 8、 动火过程中,经常检查用火现场情况,发现生产异常,及时通知动火人停止动火,并及时汇报,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氯碱工艺中对于进料盐水碘和溴的测定? 进料盐水中碘和溴需要使用什么方法测定吗?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多节连接(承插式)避雷针钢管节连处重合长度规范? 公司安装了一避雷针;35米高,分3节,具体是2节套装在第一节上,实际2节底口直径大致在45CM,套入大约1米,三节底口直径32cm套入距离58cm, 问厂家他们居然不知道具体的制造规范,所以想问下各位具体套入的距离有规范吗,谢谢!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乳液研究进展? 来源于网络 摘要:本文介绍了有机硅氧烷 —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物的 3 种制备方法及各种乳液的性能特点,并对它在 涂料 、 胶粘剂 等方面的应用作了概括。 关键词: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乳液聚合; 涂料 ; 胶粘剂 有机硅聚合物是较早在工业上获得应用的元素高分子,有机硅聚合物中 Si-O 键能 (450KJ / mol) 远大于 C-C 键能 (345KJ / mol) 和 C-O 键能 (351KJ/mol) ,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耐紫外光和红外辐射性、耐氧化降解性;有机硅树脂表面能低,涂层不易积尘,具有抗沾污性、疏水性。丙烯酸树脂是主链不含或基本不含不饱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成膜性、耐候性和装饰性,用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树脂可获得兼具二者优良性能的树脂。与丙烯酸酯相比,该树脂具有超耐候性、高耐污染性和耐水性,还具有低温性能好的特点。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成膜性能好、粘结性强,故被广泛应用于 涂料 、 胶粘剂 、织物整理剂等方面。 1 有机硅氧烷 — 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制备有机硅氧烷 — 丙烯酸酯乳液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物理改性法 ( 即冷拼法 )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改性效果较差;第二种是化学改性法。目前国内化学改性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工艺;第一种工艺是首先制备带羟基、氨基、烷氧基或环氧基的有机硅树脂,利用活性基团的反应活性,使其与丙烯酸树脂上的官能团反应,从而将有机硅键合到丙烯酸树脂上;第二种工艺是制备带乙烯基团的有机硅单体,利用乙烯基的活性与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化学改性工艺的优点是有机硅分子以化学键的形式接合到丙烯酸酯大分子上,从结构、组成上完成对丙烯酸酯的改性,达到分子级改性的效果。共混乳液属于物理改性法,共聚乳液、复合乳液属于化学改性法。 1 . 1 共混乳液 采用乳液共混方法制备聚硅氧烷 — 丙烯酸酯乳液时是先将聚硅氧烷乳液与稳定剂混合,调节 PH 值后再与丙烯酸酯乳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共混乳液的稳定性与乳液各自的 PH 值、乳液特性等因素有关[ 1 ]。但总的说来,聚硅氧烷乳液和丙烯酸酯乳液的混容性较差,所制得的共混乳液稳定性不高,常常容易发生相分离。范青华等[ 2 ]探讨了聚硅氧烷对改性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膜的表面组成、微观形态和性能的影响,并同共聚改性方法作了对比,发现共混改性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膜中聚硅氧烷向膜表面迁移程度明显高于向共聚改性膜表面迁移的程度,并且表面聚硅氧烷的含量随改性膜中聚硅 氧烷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用扫描电镜对膜断面的形态观察也证明了这一点。同时随着聚硅氧烷含量的增加,共混改性膜拉伸强度下降的幅度也明显高于共聚改性膜的。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聚硅氧烷具有低的表面自由能和低温柔性,当其富集于表面时,体系具有较低的表面自由能;另一方面聚硅跬橛氡  ┧ 狨ハ嗳菪圆睿  街志酆衔锓肿又  涿挥谢 Ъ 饔茫  菀壮鱿窒喾掷牒捅砻媲ㄒ葡窒蟆R虼司酃柩跬椤  ┧ 狨ス不烊橐旱奈榷ㄐ越喜睢 ichard [ 1 ]、范青华等[ 2 ]提出可采用两种方法来改善共混乳液的混溶性:一是加入增容剂以降低两相间的表面张力;二是加入交联剂以降低聚硅氧烷的分子迁移率。 1 . 2 共聚乳液 聚硅氧烷 — 丙烯酸酯共聚物 的研究已有多年历史,这类材料已在许多领域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每年有大量的文献问世,而聚硅氧烷 — 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报道多见于近几年。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按产物结构可分为接枝共聚法、嵌段共聚法和互穿网络法;按反应体系所处介质可分为溶液法和乳液法[ 3 ]。 近年来由于环保上低 VOC 排放要求的严格限制,水分散型乳液类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有的聚硅氧烷 — 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大都采用含双键的有机硅单体或聚硅氧烷与丙烯酸酯单体的乳液进行共聚得到,其合成方法按加料方式不同分为七种[ 4-5 ]:一次加料法;预乳化全连续法;预乳化部分连续法;非预乳化全连续法;种子乳液法;引发剂滴加法;单体乳液滴加法。不同方法制备共聚乳液时,聚合反应速度、对粒径的影响规律及胶膜的性能都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共聚乳液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乳液稳定性,粒径分布均匀,共聚胶乳成膜性好,胶膜柔软透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远大于共混胶 由于乳液聚合中水的存在,会发生烷氧基的水解 — 缩合,与乙烯基官能团的加成反应形成竞争。有研究表明,加成反应要比水解 — 缩合反应慢得多,故对共聚单体的 选择 非常重要。含乙烯基的有机硅氧烷在乳液聚合体系中可能存在以下 4 种反应: (1) 有机硅氧烷单体以双键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硅氧烷位于聚合物的侧链上,无水解、缩聚交联反应发生; (2) 聚合物侧链上的硅氧烷水解、缩聚; (3) 有机硅单体发生水解、缩聚,形成缩合物。该缩合物空间位阻大,其双键难以进行乳液聚合反应,以不饱和缩合物的形式存在; (4) 有机硅单体自聚。王燕等[ 6 ]用红外光谱及 DSC 谱图对乳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乳液聚合体系中,有机硅氧烷单体与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了自由基聚合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无有机硅氧烷单体自聚及硅氧烷的水解、缩聚,乳液为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的共聚物。 对于共聚法制备的聚硅氧烷 — 丙烯酸酯乳液,一方面有机硅分子链接枝到丙烯酸酯分子链上,使相容性差的聚合物分子之间形成化学键,从红外 (iR) 、核磁 (NMR) 、扫描电镜 (SEM) 图中可清楚地看到硅氧烷和丙烯酸酯分子之间发生了共聚[ 7 ]。另外,从动态力学性能谱 (DMS) 上也可明显看出,共聚物胶膜有两个力学损耗峰,各代表了聚硅氧烷和聚丙烯酸酯的玻璃化转变;另一方面,有机硅分子链和丙烯酸酯分子链通过 机械 缠结,起到 “ 强迫互容 ” 作用,从而明显提高两相之间的相容性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有机硅分子链的表面迁移和有机硅的微观形态,使有机硅向表面富集的程度小于共混改性膜, ESCA 结果表明了这一点[ 8 ]。而有机硅的形态结构和相分离程度直接影响共聚胶乳膜的表面性能和力学性能,因此聚硅氧烷 — 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具有共混乳液所没有的种种优良性能,其应用发展前景也较共混乳液大大增强。 1 . 3 复合乳液 聚合物复合乳液是一类新型复合材料,它是由性质不同的两种或多种单体在一定条件下分阶段复合而成,通常是指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物乳液。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乳液比共混乳液和无规共聚乳液具有更好的成膜性、稳定性、粘合性及更优异的力学性能。 范青华等[ 9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硅氧烷 —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考察了乳化剂、单体的加入方式及配比对生成乳液粒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分子在乳液粒子表面的面积覆盖率低于 40 %时,可制得较理想的核壳复合粒子。孙中新等[ 10 ]采用类似的方法制备了核/壳结构的有机硅氧烷 —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该乳液在具体物料组成上避免了简单地将软单体用作 “ 核 ” 、硬单体用作 “ 壳 ” 的做法,而是将软硬单体在核层和壳层结构中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分配,提高了乳液抗回粘性、耐沾污性等特点。黄光速等 ”” 则用透射电镜、多功能内耗仪等对用种子乳液法制备的有机硅氧烷 — 丙烯酸酯共聚复合乳液的微观相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同用预乳化全连续法制备的复合乳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种子乳液法分段加料过程中,有机硅氧烷和丙烯酸酯的键接被限制在第一段聚合时聚丙烯酸酯的未反应官能团和第二段聚合开始时加入的硅氧烷单体之间,形成了化学键浓度较高的 “ 过渡层 ” ,不相容的聚丙烯酸酯和聚有机硅氧烷分别富集在 “ 过渡层 ” 的两边,产生微相分离,形成核/壳结构,而更大的相分离则受到 “ 过渡层 ” 的抑制,表现出明显的 “ 过渡层抑制效应 ” 。而在预乳化全连续法加料过程中,由于有机硅氧烷和丙烯酸酯在整个反应中充分接触,受到同步发生的化学键接的阻止,相分离程度很小,表现出明显的 “ 分子抑制效应 ” 。 多步乳液聚合法制备的核/壳聚合物粒子的形态受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的共同制约,核/壳结构是通过单体表面聚合或聚合物异相沉积形成的。难以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以硅 橡胶 为核、 聚甲基丙烯酸酯 为壳的核/壳粒子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张力较大,不利于聚合物沉积在核的表面。 2 有机硅氧烷一丙烯酸酯乳液的应用 2 . 1 涂料 方面 和未改性的丙烯酸酯涂料相比,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涂料 具有优良的耐候性、保光保色性,不易粉化,光泽好,大量用于金属板材的预涂装、机器设备的涂装及建筑物内外墙的耐候装饰与装修。 原先有人用溶液聚合法制备有机硅丙烯酸酯涂料,后来环保上低 VOC 排放要求的限制,人们对乳液聚合法进行了大量研究。近些年来,在常规乳液聚合技术的基础上, 涂料 工业相继将互穿网络聚合技术[ 12 ]、核 — 壳乳液聚合技术[ 9 ]、[ 10 ]、原位聚合、接枝聚合[ 13-14 ]等新的聚合工艺技术应用到乳液的生产中,使乳液的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场合。 王国建[ 15 ]采用有机硅与丙烯酸酯单体共聚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既有优异的弹性,又有良好的耐沾污性和防水性能的有机硅改性弹性乳液,用此乳液可以制备高质量的装饰型外墙防水 涂料 。 Yamauchi 等[ 16 ]制得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其涂层具有优良的疏水性、抗水性、耐候性、颜料分散性、光泽保持性,防污性和粘结性,适合 涂料 使用,尤其适用于建筑材料的罩面清漆。 游波等[ 17 ]在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中,加入一定量带乙烯基的有机硅功能单体,可得快速固化的稳定性 “ 高硅烷 ” 乳液共聚物,硅烷含量可达质量比的 25 %,从而获得高性能乳液,用该乳液配制的 涂料 附着力、抗沾污性和耐人工老化性能都有很大提高。 新的聚合工艺中,用核 — 壳乳液聚合技术,在不改变乳液组成的前提,通过改变核层和壳层的组成比例[ 10 ],可提高乳液的某些性能,如抗回粘性、耐沾污性和低温施工性等。 范青华等[ 9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核 — 壳结构的较理想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乳液。孙中新等 ”“ 则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等分析手段,证明了研制的有机硅与丙烯酸酯乳液具有核 — 壳结构,有机聚硅氧烷是以化学键的形式接枝到树脂大分子上,达到了分子级化学改性的目的。黄光速等[ 11 ]则用透射电镜、多功能内耗仪等对核 — 壳结构的有机硅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微观相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乳核 — 壳结构回转相为热力学最稳态,即 Gibbs 自由能最低的相态。 用互穿网络聚合技术合成的聚硅氧烷 — 丙烯酸酯乳液涂料,也有着优异的性能。王镛先[ 12 ]用此方法合成的 涂料 用作摩岩石刻防风化材料,具有五色透明、硬度高、附着力强、耐酸沉降、耐热老化及有优良的透水气性。 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孚 L 液有良好的成膜性[ 18-19 ],固化挠性膜耐候、耐化学性能好。以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有机硅丙烯酸酯涂料集丙烯酸酯涂料和有机硅涂料特点于一身,具有超耐候性,优异的耐沾污性、耐水性等特性。国外有机硅丙烯酸酯涂料树脂以多元共聚为主,所得涂料性能好。国内虽然也有大量的有机硅丙烯酸酯涂料专利文献报道,但其性能往往不及国外同类 涂料 。 2 . 2 胶粘剂 方面 丙烯酸乳液具有优异的粘接性,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织物整理、压敏胶、皮革等众多领域。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其储存期长,涂膜的粘接强度、硬度、拉伸强度、耐溶剂性、耐擦洗性能、耐水性都有明显提高。人们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在胶粘剂的应用进行了很多的研究[ 20-23 ]。通过有机硅烷偶联剂对丙烯酸酯 胶粘剂 的作用,研究发现[ 21-22 ],有机硅烷偶联剂达到一定值时,它可以表现出良好的粘接效果[ 22 ]。 通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制得的胶粘剂除具有原来同类产品更优良的性能外,还克服了原来产品的一些缺点。施法宽[ 21 ]制得的射线固化的聚有机硅氧烷防粘剂,克服了溶剂型和乳剂型防粘剂的主要缺点,可以低温固化,特别适宜热敏性基材的防粘处理。王世泰[ 20 ]制备的 D4- 丙烯酸酯水性胶粘剂改善了产品的粘接强度,并为水性 胶粘剂 的制备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2 . 3 织物整理剂方面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作为织物整理剂和涂饰剂时,能赋予织物许多优良的性能。张涑成等[ 24 ]将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D4) 预乳化后与多组分的丙烯酸酯共聚,得到有机硅氧烷丙烯酸酯乳液, D4 用量为 98 %时,获得的乳液性能最好,该乳液对羊毛等织物进行处理,织物的抗起毛和抗起球性能得到极大改善。 Dalle 等[ 25 ]制得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含线性非交联硅氧烷共聚物,特别适用于织物处理、织物增柔等方面。 由于乳液的粒径对织物的整理效果有很大影响,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聚合乳液,因为其粒径的不同,对织物的整理效果是不同的。用微乳液聚合方法,需要加入的表面活性剂量很大[ 26 ],采用乳液的方法可以在较低的表面活性剂用量的条件下获得较微细的乳液[ 27 ]。 3 结语 随着乳液聚合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硅氧烷 — 丙烯酸酯乳液的理论及应用有着突飞猛进的进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有机硅氧烷 — 丙烯酸酯乳液必将以其优良的性能、特殊的功能在各个领域获得长足发展。 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冷冻脱蜡靠不靠普? 冷冻脱蜡怎么样?先冷冻在挤压,油被挤出来,腊留在 压力机 里? 降凝剂 不行,腊太大,百分之60的蜡有了。研究下,高人回 查看更多 6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问大家一个关于安全珊的问题? 今天拿一个MTL5042 安全栅 试了一下,现场一侧用475给4MA 信号时,安全侧电压用 万用表 量着是1.25V,依次,8,12,16,20MA对应电压 2.28,3.30,4.31,5.32,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对应的电压值不是,1,2,3,4,5V呢,是这个安全栅有问题呢,还是有别的什么说法,如果安全栅是那样的话,DCS处理现场来的信号还准吗?另外用万用表量着安全栅现场侧输出电压只有17.7V ,为什么不是24V,试了很多个安全栅都是这样情况,哪位盖德能给做个说明吗?查看更多 9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烟气脱硫一般压力多少? 一般烟气脱硫压力多少?有没有压力管道?SO2管道一般用什么材质?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醋酸乙烯往下怎么发展? 如题! 有了 醋酸乙烯 后!面对严峻的市场! 往下游发展的话该怎么走! 理由是什么!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多晶专家联系方式? 哪位专家给我邮箱留个联系方式 lwh5922086@163.com ,谢谢!我想找你聊聊,探讨点问题,互相学习学习查看更多 6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真空系统抽气量用密封长度还是体积计算泄漏量有规定么? 如题,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从手册上看觉得是密封面长的用密封长度计算泄漏量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疏水扩容器内部结构图? 疏水扩容器 内部结构图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油品汽车装卸栈台下装? 上装改下装的优点?查看更多 5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塔器吊装方案? 塔器吊装方案一般由谁设计?...........................查看更多 9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液碱储罐加热问题? 各位友友:100立方 液碱储罐 (常压)该怎样考虑加热预防结晶呢?夹套成本太高,原想考虑蛇形管(在同一水平面盘,不是圈起来的盘管),不知通蒸汽是否阻力大震动大,这方案是否可行?或者大家有什么高见?谢谢各位指点 查看更多 16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加油站油罐封头用平板的行吗? 加油站 油罐封头用平板的行吗?不想用椭圆、锥形或蝶形,那样的贵,平板的便宜,可以吗?就是直接在筒体的两头接上平板。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原料硅品质!? 大家有没有制备三氯氢硅所需原料硅的相关纯度和质量指标啊?我想了解一下冶炼硅的纯度大概是多少?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求汉化版的AUTOPLANT软件? 求汉化破解版或中文版的AUTOPLANT软件和CAD2004或CAD2006关联使用,谢谢 [ ]查看更多 5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急:请教各位关于纯化的问题.? 哪位大侠知道如何纯化有机溶剂 乙腈 .在此谢过了.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中科院大化所:生物质催化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张涛研究组的研究工作“A new 3D mesoporous carbon replicated from commercial silica as a catalyst support for direct conversion of cellulose into ethylene glycol”作为内封面文章发表在近期出版的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0, 46, 862-864)上。 纤维素作为自然界中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其催化转化制能源化学品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张涛研究组利用碳化钨在涉氢反应中的类贵金属性质,首次尝试将廉价的碳化钨催化剂应用于纤维素的催化转化,发现活性炭担载的碳化钨催化剂能够将纤维素高效转化为乙二醇,尤其是在少量Ni的促进下,乙二醇的收率高达61%(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8510-8513;Catal. Today 2009, 147, 77-85; ChemSusChem 2010, 3, 63-66)。与具有微孔结构的活性炭相比,使用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孔容积的介孔炭作为 催化剂载体 ,不仅可以提高活性组分碳化钨的分散度,同时也有利于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的传质和扩散,进而可提高其催化性能。为此,本工作采用廉价易得的商品化 二氧化硅 作为硬模板制备了一种具有三维连通孔结构的介孔炭,以此作为碳化钨催化剂的载体,大大提高了碳化钨的分散度,在纤维素的催化转化反应中表现了更高的活性、选择性以及稳定性,即使在不添加Ni的情况下乙二醇的收率就达到70%以上,在循环使用四次以后乙二醇的收率仍接近60%。以上研究为设计合成新型高效实用纤维素 转化催化剂 提供了新的借鉴和思路。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请教:氢化反应中,钯碳催化加氢的原理是什么? 请教:氢化反应中, 钯碳 催化加氢的原理是什么?查看更多 13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简介
职业:科洋环境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 工艺专业主任
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 化学与材料学院
地区:江苏省
个人简介: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查看更多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