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凉.
影响力0.00
经验值0.00
粉丝19
设备工程师
尿素市场即将进入淡季 出口形势难有利好? 本文由 盖德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2014年已经过了一半,回首上半年的 尿素 市场,最明显的便是价格的大滑坡,以山东地区为例,价格下滑了250元/吨左右,跌幅达15%。7月份,淡季市场迎面而来,不过出口窗口也已经打开。目前简单估算港口及周边的尿素存货量达200万吨左右,加之市场需求疲软,尽管印度二次招标已开始,但利好不足,难以大幅提高价格。 目前,华东、华中、华北地区农业追肥市场基本已经结束,干旱天气致使经销商后期补仓量可能大大减少,现山东地区主流出厂报价仅1480元/吨左右,两河地区低端成交价格已跌至1430元/吨左右,山西地区地销价格低端跌回1400元/吨,追肥销售持续良好的安徽地区市场也陷入平静,价格跌至1520元/吨左右,但尽管价格不断滑落,出货困难仍是各大厂家头疼的问题。 面对国内市场的低迷,各大厂家将目光纷纷投向出口市场,现我国小颗粒FOB指导价在258-260美元/吨,折合出厂价格约在1350-1400元/吨左右,对于大多数厂家来说,这依然是倒挂的。7月14日,中国氮肥协会邀请众多企业代表在北京召开会议,倡议将印度招标价格力挺到FOB273美元/吨,并获得与会企业的一致通过。但笔者认为此价格可行性不大,淡季市场即将席卷全国,无论是港存还是厂家库存都存在一定的压力,加之部分厂家资金链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我们不能排除再次低价出口的可能。 最新消息显示印方第二次尿素招标共收到大小颗粒390万吨固定货量的投标,共33个参与者招标,最低的三个价格分别为到岸价274.77、274.87和275美元/吨,总量约58万吨。按照上述价格折合我国的离岸价仅257美元/吨,到港价约为1490元/吨。印度进口商采购的尿素量应该会高于最初估计的120万吨,9月7日前装载。按照目前国内行情走势,最后成交价格很难做出改变,那就意味着,大部分厂家仍要面对1400元/吨以内的出口价格。 目前的国内市场需求几乎已经殆尽,出口方面若低价出货,则淡季出口不仅仅是走量而不走价,亏损厂家定不在少数;若仍然坚持抵制低价,压力可能导致港口产品回流,致使国内市场过于拥堵,价格大幅滑落同样毋庸置疑,且部分企业也会因为资金问题面临停产。严峻的形势摆在了淡季市场的入口处,各大厂家在做出选择时不仅要考虑成本、资金、库存等问题,更要去斟酌未来尿素市场若持续低迷的持久战问题。这注定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希望有很多优秀的企业能够战胜困难,脱颖而出。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乙醇与异丙醇的分离? 间歇精馏,釜液 乙醇 含量38%,塔顶乙醇含量97%,回流比7,需多少塔板?最小回流比是多少?请指教 查看更多 7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合成炉点炉时发生爆鸣的原因? 合成炉 点炉时,分析数据都合格,按照点炉程序,但是还是发生爆鸣,原因是什么?查看更多 22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三氯氢硅的提纯:导向筛板塔or穿流式筛板塔? 国内大多数 多晶硅 厂的原料提纯采用穿流式筛板塔,但穿流式筛板塔操作弹性小,操作难度大,传质效率低,所以都是多塔精馏,造成能源的浪费,现在像赛维的几家公司均采用了带溢流堰降液管的导向筛板塔,各位盖德讨论一下,导向筛板塔比穿流式筛板塔的优点,还有没有传质效率更高的提纯塔可以用于多晶硅行业? [ ]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地形图上的坐标原点是怎么定的? 我是南京的,偶然发现地形图上的坐标0,0 其实不在南京,请问大家,这个原点是怎么确定下来的呢? 查看更多 5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剩余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发改委《关于节能改 ...? 近期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组织申报2008年节能改造财政奖励项目的通知》,不知剩余 焦炉煤气 制 甲醇 项目是否符合,文件中规定项目年节煤量在1万吨以上,每节省一吨标煤奖励200元。如做10万吨的甲醇项目,年折算成标煤应当为多少,请大家发表意见,谢谢!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电容式油水界面仪输出信号异常问题? 是不是 电导率 灵敏度设置有关系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20000L反应釜的安装? 我现在设计新车间,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大 反应釜 为20立方米,这么大的反应釜还能和平常一样用挂耳和牛腿在小梁上吊装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安装过20000L的 搪瓷反应釜 ,都是怎么处理的? 还有就是关于反应釜 冷凝器 的选用,因为这么大的反应釜我们也是第一次用,之前用过最大的就是8000L反应釜,冷凝器12平米,那么对于20000L反应釜的冷凝器面积,是不是应该按照它们的夹套换热面积成比例放大呢?查看更多 10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蒸馏水 COD 大约是多少啊 用铬法测 ? 蒸馏水 COD 大约是多少啊 用铬法测 ?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关于鼓励技术求助回复? 1. 为体现和突出本版技术交流的主题,鼓励多提有关生产技术方面的求助问题,凡热心帮助,解答的回复贴给予3~5财富评分,有技术含量和参考意义的答复给予 1~3魅力奖励 ! 2. 非技术主题将不定期关闭,下沉或移送回收站,请予配合版主工作。 3. 技术求助 暂无 回答的,会定期给予一次或二次提升,帮助得到更多盖德的关注,请勿自己跟帖顶,否则视为 灌水 。查看更多 23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PROII9.4设备不能拷贝? 请教PROII9.4是不是不能像9.2版本那样随便拷贝或流程呀?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托普索煤制天然气? 托普索煤制天然气每标方成本价是多少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求助,杂环酸? 杂 环酸 都有哪些,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谢谢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粗笨洗油消耗? 各位大神你们厂子吨笨洗油消耗多少呢? 查看更多 6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功率因数与移向电容的问题? 各位,最近看资料,在变配电站操作参数中有功率因数是否正常?我想问功率因数何以知道是否正常?有仪表测吗?移向电容作用是如何改变功率因数的?电方面的门外汉,但想弄明白一点。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浮头式或U形管式换热器强度计算问题? 浮头式或U形 管式换热器 的固定管板端两侧的法兰用SW6计算时为什么要把设计压力大的作为两个法兰的 设计压力,低压端只要满足螺栓预紧力不就可以了吗?如果按照同样的 设计压力低压端法兰很多情况就不合格了 ,只能选用同样尺寸的法兰。比如低压侧设计压力0.6MPa,高压侧19MPa,SW6计算时都取19MPa,这合理吗?请高手解答查看更多 16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甲醇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甲醇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 、甲醇的化学分子式: CH3OH, 无色澄清易挥发液体,能溶于水、醇和醚,易燃、有麻醉 作用,有毒、对眼睛有影响,严重时可导致失明,空气中允许浓度 50 毫克 / 米 3 ,燃烧时无 火焰,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 氧化剂 有燃烧爆炸危险。 2 、相对密度: 0.7913(200c)g/cm 3 沸点: 64.8oC 凝固点: -97.8oC 爆炸极限: 6.7-36 % (V) 闪点: 11.11oC 自燃点: 385oC 3 、甲醇毒性中等,可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进入体内。职业中毒以呼吸道为主。甲醇为 神经毒物,有明显的麻醉作用,特别对视神经、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反复接触中等浓度 甲醇可致暂时或永久性视力障碍和失明。甲醇的毒作用带窄,因此急性中毒后果严重,往往 造成死亡。其急性职业中毒,有一定的潜伏期,中毒表现与醉酒相似。 急性中毒 人体吸收大量甲醇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以及步态蹒跚和失眠。眼部症状 有眼球疼痛、复视、瞳孔扩大或缩小、对光反射迟钝。 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醇,可表现为粘膜刺激症状和视力减退、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 紊乱、视神经炎,以至失明。 急救措施 吸入中毒者应脱离现场,吸氧,应用强心及呼吸兴奋剂。口服中毒者以 3 % 碳酸氢钠 洗胃, 静滴 2 %一 5 %碳酸氢钠液纠正酸中毒。眼底病变试用甘露醇及 地塞米松 静滴。严重中毒可 用腹膜透析或人工肾。 4 、预防 ▲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加强保管,防止误服。 ▲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电磁流量计瞬时为零的问题? 我们车间供水站供水 流量计 为DN300 ABB的流量计(供应全厂用水),使用5年无异样。 昨日下午流量在一分钟内迅速降低至0,持续40秒,后在一分钟内基本恢复正常(250t/h左右,至今天无故障)。 同期供水压力先降低后超出警戒值0.45MPa后恢复正常, 变频泵 及电流先高后底再恢复正常(同时期有一台工频泵,保持常态无异常) 个人认为,外部用水情况突然增大后迅速降低,导致供水管线压力增高至管线震动大,引起流量计无法读取数据。但这只是我个人分析 因当时不再现场。不过我们这的供水管线要是达到5-6公斤压力可能会崩开。 现找高手帮分析分析,管道震动或者流速骤降会不会引起 电磁流量计 数值为0查看更多 6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LNG现状 转帖? LNG现状   从1849年以来石油生产的发展大体上走过四个阶段。1859~1920年,石油的主要产品是煤油,世界石油总产量增加到1亿吨。1920~1950年,汽油成为主要的石油产品,石油消费增长很快,石油产量也快速增长,突破5亿吨。1950~1980年,是世界石油工业“腾飞”的时代。在中东、俄罗斯等地相继发现许多大型乃至特大型的油田。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大发展使石油产量直线上升,由5亿吨/年增加到30亿吨/年。1980年后,世界石油生产经历了3次起伏,总的趋势是低速增长。2006年全球石油产量为39.14亿吨。   2006年,世界剩余可采石油储量为1804.7亿吨,但是,分布极不均衡。其中,中东1012.6亿吨,占56%。全球拥有石油储量的国家有93个,但可采储量在100亿吨以上的只有6个国家——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伊朗、伊拉克、阿联酋和委内瑞拉。这6个国家拥有的可采储量共有1189亿吨,占世界总量的2/3。其中,沙特阿拉伯有355.9亿吨,加上中立区的一半,共有359.3亿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加拿大是由于油砂开采成本降到了每吨25美元以下,不仅技术已经成熟,而且经济上有利,使丰富的油砂资源变成了现实的可采储量,从而已经成为储量第二大的国家,为245.5亿吨。   2006年,世界石油产量的分布同样极不均衡。中东生产了11.3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8.9%。年产1亿吨以上的国家有12个,它们的总产量为23亿多吨,占世界的58.8%。其中,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的年产量超过4亿吨,分别是5.146亿吨和4.8亿吨。20世纪60年代以前石油产量占世界60%的美国每况愈下,已经降到3.12亿吨。其他1亿吨以上国家是:伊朗(2.1亿吨)、中国(1.84亿吨)、墨西哥、委内瑞拉、加拿大、阿联酋、科威特、挪威、尼日利亚。   近10年来,世界石油产量年平均增长2%。中东各主要产油国的储量和产量比较稳定。它们有充足的储量为基础,潜力很大,但是产量大的老油田都已经开始衰减,靠投入新的生产能力来弥补。短期内如果没有很大的油田被发现和投产,产量难有较多的增长。现在油价高企,它们都在积极设法增产。   近年来,石油产量正在增加的地区还有中亚和西非。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被西方媒体说成“第二个中东”。经过这些年的勘探证实,里海的情况并不那么乐观。哈萨克斯坦的储量和产量正在迅速上升,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阿塞拜疆的里海油田群的年产量不一定能达到5000万吨。2006年这两国的石油总产量为1亿吨。西非主要是几内亚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安哥拉海域连续发现大型油田,产量上升很快,2006年产量已经达到6940万吨,正在向亿吨产油国前进,使这一带(北上直到尼日利亚海域)成为世界上找油的新热点。而且,撒哈拉以南的乍得、苏丹等国家相继成为新的产油国。   欧洲北海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红得发紫”。因为当时正值两次石油危机,欧美发达国家处于困境,恰恰在欧洲大门里发现了富集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格外身价百倍。英国和挪威变成了年产上亿吨油、上千亿立方米气的国家。不过,好景不长,而今,北海的油、气产量已经度过了最高峰,开始下滑。英国的年产量1999年曾经到达1.37亿吨的高峰,2006年已经降到7660万吨。挪威2001年曾经产油1.62亿吨,2006年为1.29亿吨。欧洲国家对外来石油的依赖度正在上升。   总的看,世界石油工业高速度发展已经成为过去。石油产量几年翻一番已经不再可能。但是,人们不必悲观。石油虽然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单个的油田会越采越少,以至枯竭。但是,离世界石油的枯竭还远得很。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说石油快要枯竭了。而事实是,全球的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一直在增加。到2006年底,剩余可采储量已经达到1800亿吨,即便以后一点储量都不增加,也还可以采50年。从全球来说,估计有可能在2030~2050年达到石油产量的最高峰,而后逐步减少。那就是说,至少在20~40年内,全球石油生产仍然会发展,年增长率有可能在1%~3%。   天然气将主导全球一次能源结构   目前,石油仍然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自从1967年世界范围的一次能源结构发生大的变化,石油取代煤炭成为第一能源以来,1973年,石油在一次能源构成中的比重达到最高点——45.8%。此后,随着天然气、核能、水电及其他替代能源的增长,这一比重缓慢下降,目前大体上保持在34%左右。但石油加天然气的比重高达62%以上。这一趋势不会有大的改变。不过,天然气生产和供应正处于强劲的增长势头。未来15~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构成中的比重有可能超过石油。   世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基本上没有出现大起大落。1925年,门罗大气田的开发,可以视为美国,乃至世界近代天然气工业的起点。20世纪前半叶的天然气生产和利用,几乎只在美国。1970年,美国的剩余可采储量已经高达8.2万亿立方米,年产量高达5951亿立方米的高峰。那一年,全球天然气产量为10093亿立方米,美国一家占59%。20世纪50~70年代,前苏联的天然气工业崛起。西西伯利亚相继发现乌连戈伊、麦德维日、扎波利扬等特大气田,储量由1965年的8.56万亿立方米迅速增加到1985年的42万亿立方米,年产量1990年高达8150亿立方米。其中俄罗斯联邦产量5979亿立方米,加上美国5043亿立方米,它们两家占了全球总产量的55%。不过,从全球来看,天然气产量的增加比较平稳。1970~2000年间,每年增加量都在100亿~200亿立方米。1970年世界天然气产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1991年超过2万亿立方米;2006年世界总共剩余可采储量为175万亿立方米,年产量为2.86万亿立方米。世界天然气产量没有经历飞跃的增长期,也没有出现如同石油产量那样的显著下降。   和石油一样,天然气分布也极不均衡。2006年,俄罗斯、伊朗、卡塔尔三国的储量加起来是100万亿立方米,占全世界的57.6%。俄罗斯的储量高达47.65万亿立方米,遥遥领先;伊朗28.13万亿立方米,卡塔尔25.36万亿立方米。其他国家的储量都不到10万亿立方米。储量居第四位的是美国,近年略有上升,为5.93万亿立方米。2006年全球天然气总产量28653亿立方米,其中,年产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是俄罗斯(6415亿立方米)、美国(5477亿立方米)、加拿大(1715亿立方米),三国占全球总产量的48%。年产800亿立方米以上的还有阿尔及利亚(931亿立方米)、伊朗(910亿立方米)、挪威(876亿立方米)、荷兰(837亿立方米)、英国(832亿立方米)。预测未来几年,俄罗斯、伊朗、卡塔尔、澳大利亚以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南美的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的天然气产量还会有较大增长。西欧和北美的产量大致维持现状或开始下降。2000年,英国天然气产量是1084亿立方米,2006年已经降到800亿立方米,不过挪威天然气产量还在增加。   和石油相比,天然气发展的潜力和势头都要大些。2006年底,全球天然气的储采比达61.7。那就是说,即便今后再没有一点新储量发现,现有的储量也可以开采62年。因此,天然气增加产量的余地很大。今后10~20年,全球天然气产量的增长会高于石油。   不同于石油,天然气的产量增加,取决于外输能力。俄罗斯、伊朗等国家和中亚地区,可以主要采用管道输送。早在20世纪70~80年代,前苏联已经建成了庞大的 天然气管 网系统,而且,俄罗斯采取国内低价的政策鼓励大量使用天然气,所以现在它每年有4000亿立方米消耗在国内。美国和西欧也早已形成天然气管网。近年来,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很快,能源消费上升很快,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级的天然气消费大国。中国正在寻求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获得大量天然气,相应的输气管道将要兴建。印度正在安排从伊朗和中亚获得天然气。南美洲正在组织建设南北输气管道,把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丰富的天然气向南输送到阿根廷等国。   中东的卡塔尔,亚太的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是未来一个时期天然气产量大幅度增加的国家。它们用特制的液化天然气(LNG)船将液化天然气经由海上外输液化天然气。1964年阿尔及利亚建成世界第一座天然气液化厂,3条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170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为110万吨/年。近10年来,天然气液化发展很快。目前已经有16个国家,建了30座天然气液化厂,共有82条生产线已经或即将建成,生产能力达22460万吨/年。单条生产线的最大生产能力达到780万吨/年。正在建设的有8个国家的8座天然气液化厂;准备新建和扩建的有20个国家的39座天然气液化厂。估计到2012年,全世界的天然气液化能力将达到4亿~5亿吨/年。卡塔尔以北方大气田(据称其储量高达20万亿立方米)为坚强后盾,将成为世界最大的LNG生产/出口国,2010年之前可望达到5000多万吨/年,2015年前有可能达到1亿吨/年。其他两个LNG生产/出口大国是澳大利亚和尼日利亚。 替代能源难撼石油天然气地位   近来,**界对加快发展替代能源的呼声很高。不过,石油天然气的突出地位难以动摇。世界能源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指望核聚变的技术突破。核电和水电,目前在世界能源构成中,总共只占10%左右,受铀和水力资源的局限,它们不可能取代石油和天然气。太阳能利用大有可为,但是,规模有限,目前的比重不到1%。至于生物能源,如 乙醇 ,在个别农业资源特别巨大的国家可以发挥大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土地首先要保证50亿~60亿人吃饱饭,它动摇不了石油天然气的地位。   今后寻求石油天然气储量和产量有较多增长的重点地区,首先仍然是中东。这里集中了世界剩余储量的2/3。而产量只占40%。而且这里还有进一步勘探的前景。今后20~30年内,中东仍然是提供产量和增加产量的主要地方。尤其是伊拉克,有一批现成的待开发油田,只要政治局面稳定下来,短期内就可以大幅度增加产量。其次,是非洲,包括撒哈拉以北的利比亚等国。撒哈拉以南,特别是西非海上,仍将是现在世界找油的热点。再次,中亚的潜力主要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不仅石油,还有天然气,是近10~20年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此外,人们越来越关注北极地区。在阿拉斯加,美国找到过普鲁德霍湾这样的大油田,俄罗斯在亚马尔半岛地区找到了多个巨大的天然气田。最近,俄罗斯大举勘测北冰洋大陆架,声称北冰洋大陆架大部分属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相关国家都紧张起来。可以预见,这里将是列强争夺的焦点,下一个10~20年找油找气的热点。总之,世界石油资源还不少,远不是快要枯竭,无油可采,不过,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勘探和开发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这是石油价格将越来越高的基本原因。   油气资源分布的极不均衡使得不仅像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拥有大跨国石油公司的发达国家竭力在海外勘探石油天然气,而且许多有一定实力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马来西亚等国也在大力支持本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到国外去寻找石油,竞争非常激烈。我国三大石油公司近年来在国外做了大量工作,从国外拿到的份额油已接近5000万吨/年。我国政府应当制定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扶助企业到国外去参与油气资源的开发;我国的石油公司应当联起手来,协同一致地发挥各自在资本、技术、装备、人才、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加大海外活动的力度,取得更大的成效。 LNG项目 广东LNG: 总投资达290亿元的中国第一个LNG试点项目——广东LNG项目(深圳大鹏LNG项目)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基本完成工程建设。满载12.5万吨液化天然气的“海鹰号”轮于5月16日从澳大利亚启航,预计于5月25日抵达深圳大鹏接收站码头。之后的3天内接收站将全面清场,只留下专业技术人员和澳大利亚专家卸船入罐。首船LNG将卸料20多天,使整个系统温度逐步降到-162℃的操作温度,同时检验系统安装的安全性和操作的可靠性。    首个LNG接收站将第一次进料   作为我国第一个引进LNG项目的试点,广东LNG项目于1999年12月获国家批准立项,2003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06年6月底竣工投产。该项目从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进口LNG,按照国际通行的25年“照付不议”惯例签订合同,项目投产后25年间,每年将稳定供应广东省370万吨LNG,供应广东省电厂发电、城市民用、工业、商业用气。   目前,深圳大鹏LNG项目相关工程即将建设完毕,项目正式投运所需要的商务安排和许可协议基本落实。接收站和输气干线工程已基本完成建设,只有配套建设的LNG电厂仍在建设中。从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运输公司装运的首船LNG已在2006年5月16日装船启运。由于期间遇到台风“珍珠”,所以计划2006年5月25日抵达广东LNG接收站码头。26日中外双方就清场卸料。   目前接收站的16万立方米两个立式罐体已经充入氮气,置换其间的空气。    惠泽珠三角和香港百姓   广东LNG接收站项目位于深圳大鹏湾东岸,接收站将接收、储存并再气化来自澳大利亚的液化天然气,一期年供气能力为370万吨。长达383公里的干线将从深圳延伸到东莞、广州、佛山,为这4个城市的燃气公司及电厂供应天然气。笔者在现场看到,输往珠三角的、公称直径450毫米的管线安置完毕,管线隔热层做得相当规范整齐。另一侧输往大鹏湾西岸——香港的管线要细一些,海底管线已经辅设完毕。   据悉,此输气干线建设难度极大,管线穿越了山区、水网、沼泽、海滩等各种复杂的地形,通过了590多个自然村和近600多个单位、企业的土地。   随着深圳LNG项目于6月底建成投产,将形成广东珠三角沿海天然气环网建设,形成覆盖珠三角城市的燃气网络,可以为广东珠三角提供民用的天然气,以及今后的交通燃料,为电厂提供清洁燃料。预计7月初,广州、深圳、东莞、佛山4个城市的居民将开始享用清洁环保质优价廉的LNG。不久后,香港居民也可用上LNG。   位于大亚湾畔的大亚湾石化开发区内,紧邻中海壳牌联合工厂的LNG电厂已经完成项目建设,静候深圳LNG接收站6月底的LNG输送。这个由中海油、粤电集团等公司投资85亿元建设的2100MW容量的LNG电厂将本着绿色环保理念给石化区下游11个在建和筹建项目提供电力和蒸汽的配套服务,并直接上南方电网惠泽珠三角。    为能耗大省开拓多元化能源支持   广东是能源资源小省,却是一个能耗大省。广东所需能源主要依靠省外调入和进口,要解决好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走多元化的能源发展道路。适度发展液化天然气是广东省能源多元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据华南理工大学赖元楷教授介绍,天然气发电的环境效益十分可观,而且由于与燃煤发电、核电或水电相比,天然气发电站的单位投资成本较低,能量转化效率较高,先期施工周期较短,负荷管理灵活性较高,所以其经济效益可能会紧接着彰显。此外,由于广东省90%的一次能源需要进口,而且高峰用电需求在快速增长,天然气发电可发挥重要的调峰作用。   另一方面,广东正面临引进LNG大好机遇。从国际上看,世界天然气市场快速发展,世界LNG资源供应较充足,LNG运输市场发展成熟;从国内看,国家重视天然气的引进利用,有关政策正在不断制订之中;从省内看,广东省对使用LNG等清洁能源有较强的经济承受能力,天然气需求市场大,引进LNG在全国先行一步。众多国家能源公司均表达了愿意加强与广东在LNG资源方面的合作、积极参与广东天然气市场开发的强烈愿望。 LNG前景 预测世界LNG需求,2010年2.8亿吨,2015年3.75亿吨,大西洋和亚太市场各占一半。亚太市场需求,日本占40%,中、印、美国西海岸等新市场6000万吨。大西洋市场,焦点也集中在新市场,美英由于管道气短缺,大量进口LNG导致目前供需失衡。新市场的加入,对世界LNG贸易格局带来巨大影响。目前高油价下的LNG价格,也将影响该需求。 世界天然气储量丰富,LNG新产能开发能够满足需求。亚太地区2015年约一半的供应将来自新产能,其中的40%已经确定或正在建设。大西洋地区2015年需要1.4亿吨的新产能,其中2/3已经确定或正在建设。 今后10~15年将新增11个LNG出口国,伊朗、俄罗斯尽管开发计划迟后,但其巨大天然气储量目标东西两侧市场。现有出口国中,特里尼达、尼日利亚、埃及、卡塔尔和澳大利亚正在迅速扩建产能。卡塔尔2015年产能将达7000万吨,为世界最大LNG出口国。澳大利亚的一系列产能开发,将在亚太市场扮演重要角色。 查看更多 5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阳极氧化膜变色原因? 请教下各位,A356.0铝合金铸件,经阳极氧化处理后,表面着 黑色染色剂 , 经海上运输20天左右,表面由黑色变为红褐色,请问为何?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简介
职业:赛得利(江西)化纤有限公司 - 设备工程师
学校:郑州大学 - 化学系
地区:吉林省
个人简介: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查看更多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