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正极材料的电镜原位观察为什么很少?正极材料的原位TEM确实比较少,个人认为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吧:1.正极材料的制备较为复杂,绝大多数需要结晶,而原位TEM需要形状大小均匀合适的样品,相比较为单一的硅碳锡锗一类负极材料来说,生长出各方面都很合适的晶体无疑是更难的。像硅和碳很容易生长成tube或者fiber,很适合做原位TEM,但是如果你查找LiFePO4的rod,tube文章,是极少极少的2.正极材料的晶像和分析较为复杂,还有很多是phase transformation的材料,想将这些都看清楚还是很费时间的3.正极材料在beam下不如负极材料稳定,In-Situ TEM所用的电压一般都比较大,对于负极材料来说影响不大,但是正极材料受强beam照射时间长的话,晶体容易被破坏。4.很多情况下想让正极材料发生反应更难一些。负极材料很多和锂的反应是自发的,比如Li和硅锗锡一类的,而想要观察到Li和正极材料反应,往往需要在In-Situ probe上施加电压才能促使反应发生,这种操作也是需要丰富的经验才能掌握的,偏压加的过小或者过大,要么反应没法发生,要么材料已经分解了致使实验失败。5.正极材料往往体积变化很小,不好判断是否已经出锂或者插锂,需要通过SAD或者高分辨测量镜面间距来确定是否发生反应,相比体积变化很大的硅锡来说。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还是TEM组没材料吧...众所周知大多数TEM组在材料制备方面都是比较薄弱的,好的材料都在专门做材料的组里;大多数时候都是TEM的人去材料组要材料,做出东西了就发点数很高的文章,把材料组的人挂个二作,这让做材料的人都很不爽...而且还有一些资格比较老的大牛认为完全可以用现有的技术手段证明的东西没有必要用In-Situ来直观地证明,比如一个加拿大的老太太...[ Last edited by lulu_lyh on 2012-12-12 at 03:4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