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尼沙胺是一种有效的药物,主要用于成人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治疗。它是一种苯并异唑衍生物,通过抑制癫痫病灶,阻滞癫痫发作放电的扩散速度来发挥作用。唑尼沙胺在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口碑,特别适用于对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它对原发性全身发作、混合型癫痫、肌阵挛性发作及癫痫综合征如伦-加综合征和韦斯特综合征也具有良好的疗效。尽管通常用作其他第一线药物的辅助治疗,但唑尼沙胺的独立应用也是有效的。
唑尼沙胺具有良好的体内吸收能力,这是口服药物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根据药理研究表明,口服唑尼沙胺后,血药浓度在1小时内达到高峰,2小时内达到平衡状态,因此其起效速度非常快。
在使用唑尼沙胺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困倦、食欲不振、乏力、运动失调、白细胞降低,以及AST、ALT等值升高。偶尔还会出现过敏反应、复视、视觉异常等不良反应。然而,经过长时间的临床验证,唑尼沙胺对多种癫痫类型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唑尼沙胺在成人和儿童中都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只要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副作用是可以避免的。
综上所述,了解唑尼沙胺的药理研究对于癫痫患者是非常有帮助的。具体的用法和用量请参考唑尼沙胺说明书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用药。
唑尼沙胺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异臭,味苦。其极易溶于丙酮,略溶于就爱村、乙醇,不溶于水、乙醚与氯仿。
1.唑尼沙胺具有调节钠通道的功能,对于患有癫痫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精神运动型发作以及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都有疗效。
2.在2009年日本获批用于帕金森治疗,成为左旋多巴治疗的辅助药物,可减少帕金森病患者“关”期时间。在2004-2015年的4项安慰剂对照的随机试验中,唑尼沙胺可改善运动症状和疗效减退现象,降低运动并发症和精神类症状的发生率。
3.不会加重认知功能损伤或行为或心理症状,有研究报道认为,唑尼沙胺通过在多巴胺能系统中激活多巴胺合成和释放,抑制单胺氧化酶B8,在非多巴胺能系统中阻滞钠通道和T型钙通道等途径发挥作用,并改善DLB患者的帕金森综合征。
4.适用人群扩展:在美国和欧盟上市的口服悬浮液,欧盟批准可适用于6岁及以上儿童的癫痫辅助治疗,美国用于16岁以上。
5.医保乙类,仅一家国产上市,外商已注册A状态,可提供进口原料。
唑尼沙胺(英语:Zonisamide)是一种磺胺类抗惊厥药,被批准用于辅助治疗成人的癫痫发作,婴儿的韦斯特综合症,伦诺克斯-加斯托二氏综合征、肌阵挛和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
(1)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缺乏、味觉改变、恶心;嗜睡、失眠、眩晕、精神错乱、感觉异常、不能集中注意力、镇静、记忆力减退、木僵、眼球震颤、复视、兴奋、抑郁、言语紊乱、疲劳。
⑵)严重的不良反应有Stevens-Johnson综合征(罕见)、中毒性表皮坏死(罕见);粒细胞缺乏(罕见)、再生障碍性贫血;精神分裂样精神障碍。
1.成人开始口服每天100~200mg,分1~3次服,1~2周可加量至每天200~400mg,最大剂量每天600mg.
2.儿童开始每天2~4mg/kg,分1~3次服,1~2周可加量至每天4~8mg/kg,最大剂量每天12mg/kg.
唑尼沙胺是一种由大日本制药公司开发研制的药物,化学名为1,2-苯并异噁唑-3-甲基磺酰胺。自从1989年在日本上市以来,唑尼沙胺已经在日本和欧洲广泛使用,治疗的人数超过了100万人次。
唑尼沙胺主要用于治疗局限性癫痫,适用于治疗癫痫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
唑尼沙胺是一种苯并异唑衍生物,能够抑制癫痫病灶,阻止癫痫发作放电的扩散速度。它被用于治疗对其他药物无效的癫痫,尤其是部分性发作。它对原发性全身发作、混合型癫痫、肌阵挛性发作以及癫痫综合征如伦-加综合征和韦斯特综合征也有效。通常作为其他第一线药物的辅助治疗。
CN102329278A公开了一种佐尼沙胺晶体,其中佐尼沙胺晶体的晶胞参数为α =90°,β = 108.861°,γ =90°,a=10.855A, b=13.310A, c=7.395A,空间群为 PZ1A:;或者,使用 Cu辐射,以2 θ角度表示的X-射线粉末衍射在约16. 0 士0. 1,20. 0 士0. 1,24. 0 士0. 1有峰。
服用唑尼沙胺可能会导致困倦、食欲不振、乏力、运动失调、白细胞降低,AST、ALT等值升高,偶见过敏反应、复视、视觉异常等副作用。然而,经过长时间的临床经验验证,唑尼沙胺对多种癫痫类型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成人和儿童都能良好耐受,安全性高。只要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副作用是可以避免的。
唑尼沙胺最初是一种抗癫痫药物,后来被日本作为抗PD药物上市,并成为左旋多巴治疗的辅助药物。多项安慰剂对照的随机试验显示,唑尼沙胺可以改善运动症状和疗效减退现象,降低运动并发症和精神类症状的发生率。然而,唑尼沙胺对PD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
一项随机双盲的2期研究探讨了唑尼沙胺与左旋多巴合并治疗DLB帕金森综合征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唑尼沙胺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综合症状,而且不会加重精神症状。
(来源:Murata M , Odawara T , Hasegawa K , et al. Adjunct zonisamide to levodopa for DLB parkinsonism: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2 study[J]. Neurology, 2018 ;90(8):e664-e672.)
图文献原文标题截图
先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唑尼沙胺可以改善DLB患者的帕金森综合征,并减轻照料者的负担,同时不会加重认知功能损伤或行为或心理症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唑尼沙胺作为左旋多巴治疗DLB患者帕金森病的辅助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包括导入期(安慰剂,4周)和治疗期(安慰剂或唑尼沙胺25或50 mg,每天一次,12周)。共有158例DLB患者参与了实验。主要终点是第12周时帕金森综合疾病评分量表(UPDRS)第III部分总分与基线值对比的变化量。
治疗期间中止21例,最终完成治疗137例。唑尼沙胺50 mg组在12周时UPDRS第III部分总评分的改善明显更大。唑尼沙胺不会加重认知功能,痴呆患者行为,心理症状或护理人员负担加重。唑尼沙胺50 mg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高于25 mg组和安慰剂组。
唑尼沙胺作为左旋多巴的辅助药物可以有效改善DLB伴发的帕金森综合征,且不会加重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症状。
唑尼沙胺作为一种抗癫痫药物,在治疗DLB患者的帕金森综合征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联合使用左旋多巴和唑尼沙胺可以改善运动症状,而不会加重精神症状,这使得唑尼沙胺成为治疗DLB患者的帕金森综合征的安全有效的辅助药物。
1. Murata M , Odawara T , Hasegawa K , et al. Adjunct zonisamide to levodopa for DLB parkinsonism: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2 study[J]. Neurology, 2018 ;90(8):e664-e672.
本文旨在探讨利用1,2-苯并异唑-3-乙酸合成唑尼沙胺的方法。通过深入研究这一合成过程,有望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见解和启发。
背景:1,2-苯并异唑-3-乙酸是一种合成生长素,是唑尼沙胺合成的中间体。
唑尼沙胺即1,2-苯并异噁唑-3-甲基磺酰胺,无臭无味,从乙酸乙酯中析出的白色针状结晶,熔点为 160—163℃,略溶于水、氯仿、正己烷,溶于甲醇、乙 醇、乙酸乙酯、乙酸。唑尼沙胺为广谱抗癫痫药,用于治疗癫痫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
合成唑尼沙胺:
1. 其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 (1) 以1, 2-苯并异噁唑-3-乙酸为起始原料,经过溴代和酸性条件下脱羧得到3-溴甲基-1, 2-苯并异噁唑,然后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1, 2-苯并异噁唑-3-甲磺酸钠,接着与三氯氧磷反应生成1, 2-苯并异噁唑-3-甲磺酰氯,最后与氨气反应生成唑尼沙胺。这是合成唑尼沙胺的经典路线。 (2) 对1, 2-苯并异噁唑-3-甲磺酸钠的合成进行了改进,以1, 2-苯并异噁唑-3-乙酸为原料,直接与乙酸酐和硫酸反应生成1, 2-苯并异噁唑-3-甲磺酸钠,再以类似于第一种方法的方式合成唑尼沙胺。
2. 杨永林等人结合两条经典合成路线,以1,2苯-并异噁唑-3-乙酸为起始原料,分别通过1步或3步反应合成1,2苯-并异噁唑-3-甲磺酸钠,然后经氯化和氨解,合成了抗癫痫药唑尼沙胺。目标化合物经1H NMR和MS确证,两条路线的总收率分别为31.6%和46.2%。路线2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收率较高,适合工业化生产,故路线2优于路线1。具体步骤如下:
(1)3-溴甲基-1, 2-苯并异噁唑 (4) 的制备
1,2-苯并异噁唑-3-乙酸 (2) 177 g (1.0 mol),冰醋酸700 ml, 室温下搅拌滴加溴素176 g (1.1 mol),加完后室温搅拌反应4 h, 反应毕,将反应混合物倒入约4000 ml冰水中,搅拌分散,抽滤,得浅黄色固体产物 (3)。
(2)1, 2-苯并异噁唑-3-甲磺酸钠 (5) 的制备
方法一:3-溴甲基-1,2-苯并异噁唑(4) 120 g (0.57 mol) ,无水亚硫酸钠120g (0.95 mol),乙醇1500 ml,水1500 ml, 于60℃搅拌反应5 h,减压蒸干溶剂,残余物中加入500 ml乙醇,在60℃搅拌20 min, 滤过, 固体用少量乙醇洗涤,减压除去溶剂,得白色固体 (5) 117 g, 收率87.3%。
方法二:反应瓶中加入1, 2-苯并异噁唑-3-乙酸(2) 177 g (1.0 mol) , 乙酸酐204 g (2.0 mol) ,乙酸乙酯700 ml, 搅拌冷却至0℃以下, 滴加浓硫酸220 g (2.2 mol),滴加完毕后升温回流反应4 h, 反应毕,冷却至室温,滴加10%氢氧化钠水溶液,大量白色固体析出,抽滤,于80℃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产物 (5) 188g,收率80%,分解点:261.8℃。
(3)1,2-苯并异噁唑-3-甲磺酰胺(唑尼沙胺)的制备
反应瓶中加入1,2-苯并异噁唑-3-甲磺酸钠 (5)188 g (0.8 mol) 和三氯氧磷1200 ml,搅拌状态下回流3h,先常压后减压回收三氯氧磷, 得到土黄色固体。
固体用乙酸乙酯 3000 ml搅拌溶解, 冰水浴冷却下通入干燥氨气至pH试纸呈碱性,室温搅拌反应1 h, 反应完毕,滤去无机物,滤饼用热乙酸乙酯洗涤, 蒸去滤液浓缩后, 水洗, 抽滤, 滤饼用乙醇重结晶得白色结晶唑尼沙胺98 g, 收率57.8%。
检测:包存刚等人建立唑尼沙胺原料中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ODS C18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乙腈-水(20∶17∶63)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1 nm。样品中唑尼沙胺与各杂质分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25 ng。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及灵敏度好,可用于唑尼沙胺原料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参考文献:
[1]包存刚;杨永林;余以兵;金俊华;张奎平;汪海.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唑尼沙胺中的有关物质 [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0, 26 (01): 70-72.
[2]杨永林;包存刚;金俊华;余以兵;张奎平;汪海. 唑尼沙胺的化学合成技术研究 [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0, 26 (01): 14-15.
[3]王芳. 唑尼沙胺的制备 [J]. 河北化工, 2005, (06): 44.
制备与检测1,2-苯并异唑-3-甲磺酸钠盐是合成化学和药物分析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制备和检测1,2-苯并异唑-3-甲磺酸钠盐,以满足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需求
背景:唑尼沙胺 (zonisamide) 是日本大日本制药公司首先开发的抗癫痫药物。 唑尼沙胺的合成方法有两种主要路线:(1)以1,2-苯并异噁唑-3-乙酸为起始原料,通过溴代和酸性条件下脱羧反应得到3-溴甲基-1,2-苯并异噁唑。然后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1,2-苯并异噁唑-3-甲磺酸钠,再通过与三氯氧磷反应生成1,2-苯并异噁唑-3-甲磺酰氯,最后与氨气反应制得唑尼沙胺。这是合成唑尼沙胺的经典路线。(2)以1,2-苯并异噁唑-3-乙酸为起始原料,直接与乙酸酐和硫酸反应生成1,2-苯并异噁唑-3-甲磺酸钠。然后采用类似于(1)的方法合成唑尼沙胺。
1,2-苯并异唑-3-甲磺酸钠盐是合成唑尼沙胺的重要中间体,
制备:
(1)3-溴甲基-1, 2-苯并异噁唑 (4) 的制备
1, 2-苯并异噁唑-3-乙酸 (2) 177 g (1.0 mol) , 冰醋酸700 ml, 室温下搅拌滴加溴素176 g (1.1 mol) , 加完后室温搅拌反应4 h, 反应毕, 将反应混合物倒入约4000 ml冰水中, 搅拌分散, 抽滤, 得浅黄色固体产物 (3) 。
将得到的浅黄色固体加入到20%硫酸1000 ml中, 回流反应5 h, 搅拌下冷却至室温, 抽滤得到固体, 乙醚-石油醚重结晶, 得白色固体产物 (4) 133 g, 收率62.7%, m.p.61~64℃。
(2)1,2-苯并异唑-3-甲磺酸钠盐的制备
方法一:3-溴甲基-1, 2-苯并异噁唑 (4) 120 g (0.57 mol) , 无水亚硫酸钠120 g (0.95 mol) , 乙醇1500 ml, 水1500 ml, 于60℃搅拌反应5 h, 减压蒸干溶剂, 残余物中加入500 ml乙醇, 在60℃搅拌20 min, 滤过, 固体用少量乙醇洗涤, 减压除去溶剂, 得白色固体 (5) 117 g, 收率87.3%。
方法二:反应瓶中加入1, 2-苯并异噁唑-3-乙酸 (2) 177 g (1.0 mol) , 乙酸酐204 g (2.0 mol) , 乙酸乙酯700 ml, 搅拌冷却至0℃以下, 滴加浓硫酸220 g (2.2 mol) , 滴加完毕后升温回流反应4 h, 反应毕, 冷却至室温, 滴加10%氢氧化钠水溶液, 大量白色固体析出, 抽滤, 于80℃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产物 (5) 188 g, 收率80%, 分解点:261.8℃。
测定唑尼沙胺中的1,2-苯并异唑-3-甲磺酸钠盐:包存刚等人建立唑尼沙胺原料中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ODS C18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乙腈-水(20∶17∶63)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1 nm。结果为样品中唑尼沙胺与各杂质分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25 ng。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及灵敏度好,可用于唑尼沙胺原料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参考文献:
[1]包存刚;杨永林;余以兵;金俊华;张奎平;汪海.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唑尼沙胺中的有关物质 [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0, 26 (01): 70-72.
[2]杨永林;包存刚;金俊华;余以兵;张奎平;汪海. 唑尼沙胺的化学合成技术研究 [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0, 26 (01): 14-15.
[3]梅林;张科;彭见. 唑尼沙胺简介 [J]. 激光杂志, 2010, 31 (01): 40.
尼美舒利是一种对COX-2具有相对特异性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在美国不可用,但在其他国家广泛用于治疗急性疼痛。尼美舒利与治疗期间短暂血清酶升高的低比率有关,但也与许多临床上明显的急性肝损伤有关,这些急性肝损伤可能很严重,并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需要紧急肝移植和死亡。
尼美舒利是一种独特的NSAID,具有基本的磺胺类结构。与其他NSAID一样,尼美舒利抑制环氧化酶(COX),从而阻止在疼痛和炎症途径中起重要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形成。然而,与大多数传统NSAID不同的是,尼美舒利对COX-2活性具有相对特异性,COX-2活性是与疼痛途径最密切相关的形式,而COX-1具有保护胃黏膜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主要作用。尼美舒利具有通过COX-2作用介导的镇痛、解热和抗炎活性,但对血小板功能或与COX-1活性相关的胃细胞保护作用的丧失影响相对较小。尼美舒利起效快,除环加氧酶作用外,还有其他活性,可能在其抗炎和镇痛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前瞻性研究表明,高达15%的患者服用NSAID后,肝损伤最轻的症状为短暂的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尼美舒利的使用率较低。这些升高通常是暂时的、轻微的和无症状的,即使继续用药也可能消失。<1%的患者出现明显的转氨酶升高(>3倍升高)。然而,尼美舒利反复与临床上明显的肝损伤伴黄疸的病例有关,世界文献中描述了100多个病例。发病时间从几天到6个月不等,通常潜伏期为4周。酶升高的模式通常是肝细胞性的,尽管胆汁淤积的形式也有描述。免疫球蛋白过敏症状通常不存在,即使存在,临床表现并不突出。自身免疫特征很少见。大多数病例在停止治疗几天后开始好转。尼美舒利相关性急性肝炎伴黄疸的死亡率在10%至20%之间。
尼美舒利肝毒性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是由于其代谢中间产物的特异性反应所致。尼美舒利由肝脏广泛代谢。
严重程度从血清转氨酶水平无症状升高到伴有或不伴有黄疸的症状性肝炎。据报道,尼美舒利可导致数例重型肝炎,黄疸病例的总死亡率在10%至20%之间。有报道称,应避免患者服用尼美舒利后,再激发复发的情况。没有证据表明尼美舒利和其他常规NSAID(如布洛芬、萘普生或双氯芬酸)对肝损伤具有交叉敏感性。由于尼美舒利的磺胺类结构,临床上明显的尼美舒利肝损伤后,使用磺胺类药物或其他具有磺胺相关结构的药物(塞来昔布、唑尼沙胺)时应谨慎。
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广泛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及全身性栓塞,也用于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预防或治疗。
达比加群酯可用于CHADS2评分≥1分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预防(以下危险因素至少1项者):C: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级;H:高血压;A:年龄≥75岁;D:糖尿病;S:先前曾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
重度肾功能不全(CrCl<30 ml/min);临床上显著的活动性出血或合并明显大出血风险的疾病;联合使用环孢菌素、全身性酮康唑、伊曲康唑、他克莫司和决奈达隆;联合应用任何其他抗凝药物,除非在相互转换过程中,或应用维持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通畅的必要剂量普通肝素。
1、一些抗凝血药物如肝素、低分子肝素、溶栓药物、维生素K拮抗药、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使用此类药物互相转换时除外),这些药物与达比加群酯禁止合用。
2、抗血小板药物(普拉格雷、右旋糖酐、噻氯匹定)、阿司匹林、抗抑郁药(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帕罗西汀、度洛西丁、文拉法辛等),达比加群酯与这些药物合用时会增加出血风险,合用时应权衡利弊。
3、一些药物可使达比加群药物血药浓度升高,比如P-糖蛋白抑制药,如酮康唑、胺碘酮、奎尼丁、替格瑞洛、奎尼丁等。与这些药物合用时,需要调整达比加群酯的剂量,或者尽量避免合用。
4、可使达比加群酯血药浓度降低的药物包括P-糖蛋白诱导药,如利福平,卡马西平、苯妥英,与这些药物合用可使栓塞风险增加,尽量避免合用。
喹唑啉-2,4(1H,3H)-二酮具有广泛的应用,其合成方法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介绍其合成方法,为喹唑啉-2,4(1H,3H)-二酮素的合成提供参考思路。
简述:喹唑啉-2,4(1H,3H)-二酮是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学和药理学活性,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由喹唑啉-2,4(1H,3H)-二酮合成的药物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癫痫、结核等疾病。药物如布那唑嗪(bunazosin)、多沙唑嗪(doxazosin)、哌唑嗪(prazosin)和折那司他(zenarestat)的合成均以喹唑啉-2,4(1H,3H)-二酮为中间体。
1. 应用价值
喹唑啉-2,4(1H, 3H)二酮类,属于含氮杂环化合物,文献中提到的喹唑啉 -2,4(1H, 3H)二酮类可用来合成很多药物,其中包括抗癌、抗病毒、抗菌、镇痛、抗毒素、抗痉挛、抗结核、抗高血压、抗糖尿病等药物。
在这类母核为喹唑啉的杂环化合物中,大家给予关注最多的是抗癌药物中 的含酪氨酸蛋白激酶类,这一类喹唑啉杂环化合物包括埃罗替尼(Erlotinib),吉非替尼(Gefitinib)与拉帕替尼(Lapatinib)等,这些化合物均是当今治疗晚期乳腺癌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化疗的药物。用于治疗肾上腺素素拮抗剂的抗高血压药物,其中包含的主要成分是喹唑啉-2,4(1H, 3H)二酮衍生物, 该衍生物在多方面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选择性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VEGFR-2 receptor kinase),抗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抑制葡糖脑苷酯酶(glucocerebrosidase)等。
由于喹唑啉类杂环化合物具有广泛且显著的生理活性,给药物、合成化学家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2. 合成:
2.1 方法一
Vorbrtlggen等人利用氯磺酰基异氰酸酯和三乙胺作为催化剂催化原料邻氨基苯甲酸与氰酸钾环化反应合成喹唑啉-2,4(1H,3H)-二酮。
2.2 方法二
Watanabe等人等人开发催化体系(催化剂钯络合物 PdCl2(PPh3)2与助催化剂MoCl5)催化硝基苯甲酰胺与CO合成喹唑啉-2,4(1H,3H)-二酮及其衍生物。
2.3 方法三
以琥珀酰亚胺(Suc)、N-甲基琥珀酰亚胺(NHS)、1,1,3,3-四甲基胍(TMG)、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 -7-烯(DBU)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将所合成的琥珀酰亚胺离子液体同时作为溶剂和催化剂有效地将CO2和邻氨基苯腈转化为喹唑啉-2,4(1H,3H)-二酮。
(1)琥珀酰亚胺基离子液体的合成
取适量的琥珀酰亚胺(Suc),将其溶解在乙醇溶剂中,然后在搅拌的条件下, 将等摩尔量的1,1,3,3-四甲基胍(TMG)逐滴加入到乙醇溶液中,加上冷凝装置,在50 o C的条件下搅拌4 h,反应结束后,通过旋转蒸发仪除去乙醇溶剂,然后在60 oC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过夜,得到干燥的催化剂[HTMG][Suc],收率≥99%。
(2)二氧化碳的羧环化反应
在具有磁力搅拌器的50 mL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在室温下称取一定摩尔量的催化剂[HTMG][Suc]和底物邻氨基苯腈,将催化剂和邻氨基苯腈依次加入到反应釜的四氟乙烯内衬中。通过用CO2缓慢吹扫的方式以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持续通入CO2直至压力为2.0 MPa。将反应釜移至油浴锅中加热至所需温度6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6 h。待反应结束后,将反
应釜置于冰水浴中冷却至室温,缓慢排放出釜内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10 mL去离子水,使粗产物沉淀并通过离心分离,将粗产物进一步使用甲基叔丁基醚(3×5 mL)洗涤,将纯化后的产品在70℃真空干燥箱内干燥过夜。用电子天平测定纯化产品的质量。在水相中的催化剂,通过旋转蒸发仪除水,然后70℃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回收后的催化剂,回收后的催化剂直接用于下一次循环反应中。
2.4 方法四
2-氨基苯甲酸与它的酯类化合物,与氨基甲酸先成脲,然后进行环合反应合成喹唑啉-2,4(1H, 3H)二酮。
2.5 方法五
2-氨基苯甲酰胺也可以用于合成喹唑啉-2,4(1H, 3H)二酮。合成路线是:直接羰基化或先成脲,再环合,可得目标产物喹唑啉-2,4(1H,3H)-二酮。
参考文献:
[1]平冉. 新型碱性离子液体催化转化CO_2制备喹唑啉-2,4(1H,3H)-二酮及其衍生物[D]. 青岛科技大学, 2021. DOI:10.27264/d.cnki.gqdhc.2021.001028.
[2]刘猛帅,平冉,孙建敏. CO_2催化转化合成喹唑啉-2,4(1H,3H)-二酮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 [J]. 科学通报, 2020, 65 (31): 3349-3359.
[3]丁前前. 钯催化邻氨基苯甲酸与伯胺羰基化合成喹唑啉-2,4(1H,3H)-二酮[D]. 河南师范大学, 2020. DOI:10.27118/d.cnki.ghesu.2020.000835.
[4]慕玲玲. 绿色催化CO_2合成喹唑啉-2,4-(1H,3H)-二酮的研究[D]. 郑州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