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严重的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痛风发作与体内尿酸浓度有关,尿酸盐会在关节腔等处沉积形成痛风石,刺激自身免疫系统,进而引发急性关节疼痛。
尿酸酶类药物既可直接作用于尿酸,促进其代谢,也可同时作用于已形成的尿酸石,促使其溶解,从而达到治疗痛风的效果。
痛风是一种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病,在西方国家男性的患病率约为1%~2%。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痛风是由于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导致单钠尿酸盐在关节和其他组织中沉积所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等密切相关,是上述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也直接导致了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寿命的缩短。痛风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1.任何明确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同时具有以下临床情况的患者均需起始降尿酸治疗 ①临床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有痛风石的患者;②急性痛风关节炎频繁发作(每年至少发作2次)的患者;③合并慢性肾脏病2期或肾功能更差的患者;④既往有尿路结石的患者。采用任何降尿酸药物均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直至达到治疗目标。
2.降尿酸药物的选择 推荐选择别嘌呤醇或非布索坦(非布司他)这两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作为降尿酸治疗的一线药物。任何痛风患者接受别嘌呤醇治疗时,起始剂量均不应>100mg/d,对于合并慢性肾脏病4期或肾功能更差的患者起始剂量则不应>50 mg/d,此后每2~5周可以增加1 次剂量,直至血尿酸水平达到预期目标。即使在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中使用别嘌呤醇,每日剂量可以增加至300 mg以上,但需要严密监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皮疹、瘙痒、肝功能异常等。由于部分汉族人群对别嘌呤醇过敏,因此在起始别嘌呤醇治疗前可以考虑行HLA-B*5801检测。对于轻中度肾功能受损的痛风患者使用非布索坦不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对于血尿酸水平顽固升高的患者可以考虑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或非布索坦)和促尿酸排泄药物(如丙磺舒)联合治疗。病情严重的痛风患者对上述治疗反应均不好或有禁忌时,可以考虑尿酸酶治疗,然而尿酸酶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上市。
玫瑰花提取物,也称为ROSA RUGOSA FLOWER EXTRACT,是一种常用于化妆品和护肤品中的成分。它具有美白祛斑、舒缓抗敏的作用,并且相对安全,适合孕妇使用,不会引起痘痘。
玫瑰花提取物是通过蒸馏玫瑰花而得到的,它具有舒缓和调理肌肤的功效,能够提高肌肤活力,滋养肌肤,使肌肤更加水润透白,焕发光彩。
玫瑰花提取物在细胞培养中对干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同时具有抗氧化和活肤的效果。它还可以抑制尿酸酶,减少体臭,用于抑汗类化妆品。此外,玫瑰花提取物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和保湿功效。
玫瑰花提取物性质温和,可以缓和情绪,平衡内分泌,补血气,美颜护肤,对肝和胃有调理作用。因此,市面上越来越多的产品添加了玫瑰提取物,包括粉状提取物、玫瑰花汁和脂溶性提取物。
传统的玫瑰花提取物生产工艺包括盐浸、冷冻或使用新鲜玫瑰花作为原料,通过水中蒸馏的方法提取。然而,传统方法提取效率低且存在残留物中有效成分含量过高的问题。
一种提取玫瑰花脂溶性成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玫瑰花原料挤干、脱水,分离出玫瑰花组织液。
步骤二:在萃取釜中加入石油醚或R134a溶剂以及分离组织液后的玫瑰花原料。
步骤三:在密闭的萃取釜中,通过超声波作用将玫瑰花中的脂溶性成分溶解至溶剂中,得到玫瑰花脂溶性浸膏。
步骤四:通过薄膜蒸发和分子蒸馏分离,将玫瑰花脂溶性浸膏分离为玫瑰轻组份和玫瑰重组份。
步骤五:对玫瑰轻组份进行冷凝,最终得到玫瑰脂溶性成分。
本文旨在探讨合成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的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的生产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方法。
背景: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别名为3-羟基-2,4,6-三溴苯甲酸,英文缩写为TBHBA,它是一种高灵敏度替代酶法测定Trinder反应中苯酚的理想色原剂,熔点为145-149℃,白色至奶油色结晶或粉末,不溶于水。“TBHBA”主要用于生化研究中的酶比色测定,尿酸被尿酸酶在尿囊素氧化,产生的过氧化氢和4-氨基安替比林和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反应生成Chinonimine。
合成:
以间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经溴代、重氮、水解等三步反应合成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具体步骤如下:
(1)2,4,6-三溴-3-氨基苯甲酸(a)的合成
在250 mL圆底烧瓶中放置13.7 g(0.10 mol)间氨基苯甲酸,加入60 mL无水乙醚溶解。磁力搅拌下,用恒压滴液漏斗逐渐滴入58.7 g溴水溶液(相当于含溴分组0.33-mol)于圆底烧瓶中,约20 min加完。所形成的白色糊状物(其实是白色沉淀)继续搅拌10 min。然后在通风橱内慢慢转移到盛有250 mL的烧杯中,加入150mL蒸馏水,搅拌5min,静止30 min直至沉淀完全沉下。将混合物 常温抽滤,所得到的固体用冷蒸馏水洗涤三次,烘干粗产物,保留约37.3 g 粗产物。将粗产物溶于无水乙醚中,加热溶液,然后萃取,得到37.0 g 2,4,6-三溴-3- 氨基苯甲酸晶体,收率98.9%,m.p. 112℃-114℃,含量 99.6%(GC)。
(2)2,4,6-三溴苯甲酸重氮硫酸盐(b)的合成
在250ml烧杯中加入上步反应得到的37.0g2,4,6-三溴-3-氨基苯甲酸晶体和50ml 0.2mol/L氢氧化钠溶液,温热搅拌使晶体充分溶解,用冷盐浴冷却至10-15℃。另在烧杯中配制35%的亚硝酸钠溶液(8.8g亚硝酸钠和16.3ml蒸馏水,充分溶解)。将此配制液也加入盛有2,4,6-三溴-3-氨基苯甲酸溶液的烧杯中。维持温度10℃-15℃,在搅拌下,慢慢用滴管滴入35ml浓硫酸和70ml蒸馏水配制成的硫酸溶液(维持温度10℃-15℃),直至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测呈现蓝色为止,继续在冷盐浴中放置20分钟,使反应完全,反应完毕时介质控制 pH值为2.5左右,这时往往有白色细小晶体析出。抽滤,所得到的固体用冷蒸馏水洗涤三次,烘干粗产物,保留约38.7 g粗产物。将粗产物经甲苯萃取、减压蒸馏后得38.5g纯品2,4,6-三溴苯甲酸重氮硫酸盐,收率99.0%,m.p.120℃-124℃,含量99.7%(GC)
(3)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c)的合成
将上步合成的38.5g重氮硫酸盐加适量水稀释,即 2,4,6-三溴苯甲酸重氮硫酸盐溶液。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和冷凝器的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一 定量的水、浓硫酸(实验中硫酸浓度控制在45%),水浴加热至80℃后滴加上述制备的重氮盐溶液进行水解。滴加毕后继续反应40min,使反应完全。将溶液在冷盐水中冷却,有白色晶体析出,抽滤,所得到的固体用冷蒸馏水洗涤三次,烘干粗产物,保留约36.8 g 粗产物。将粗产物经甲苯萃取、减压蒸馏后得36.5g纯品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收率99.3%(总体收率 97.3%),m.p. 143℃-146℃。
参考文献:
[1]周石洋,陈玲,冯豫川. 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的合成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8 (05): 797-802.
[2]周石洋,陈玲. 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的合成 [J]. 化工中间体,2012,9 (07): 36-39.
引言:
尿囊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美容领域。它不仅在促进伤口愈合和皮肤保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医疗治疗中起到显著的效果。
简介:
尿囊素(英语:Allantoin)是一种乙内酰脲衍生物。尿囊素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式为 C4H6N4O3。它也被称为 5-脲基乙内酰脲或乙醛基二脲。它是乙醛酸的二脲化物。尿囊素是大多数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和细菌)的主要代谢中间体。它由尿酸产生,尿酸本身是核酸的降解产物,通过尿酸氧化酶(尿酸酶)的作用。尿囊素也作为一种天然矿物化合物存在(IMA符号Aan)。
1. 尿囊素的用途
目前,尿囊素在功能性化妆品、药品开发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1)医药领域
尿囊素具有促进细胞增生、加速伤口愈合和软化角质蛋白等生理功能,是有效的皮肤创伤愈合剂及抗溃疡药物。它可用于缓解和治疗皮肤炎症、消化道溃疡、肝硬化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王胜超等研究了山药来源的尿囊素在脂多糖诱导的脓毒症心肌病大鼠模型中的作用,为其改善脓毒症心肌病提供了理论支持。赵耀等则利用大鼠模型探讨了尿囊素对肾脏细胞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尿囊素通过抑制凋亡信号通路因子的表达,减少了肾脏细胞的凋亡,从而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并能延缓病程的进展。
(2)化妆品领域
尿囊素及其盐类具有多种功效,包括保护皮肤和毛发组织、亲水性、吸水性及防止水分流失。这些特性使其能够有效锁住皮肤水分,保持皮肤的滋润和弹性,并减少头发的毛躁。同时,尿囊素还能促进组织生长、软化角质层蛋白,并支持皮肤的代谢过程。陈丽红等人研究发现,将尿囊素添加到植物中可以实现美白、保湿以及清除自由基的效果。荒井等人则研发了一种含尿囊素的洁齿剂组合物,具有美白牙齿的功效。
(3)农业领域
尿囊素可刺激植物生长,对粮食、果蔬作物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粮食作物上,尿囊素可起到多种生理调节作用,如提高小麦种子活力、调节植物体内酶活力,促进土壤中益生菌生长,促进小麦根部对于矿物质的吸收作用、参与植物逆境胁迫响应过程等基制,从而促进小麦增产。此外,尿囊素在蔬菜作物的培养方面也有广泛应用,例如尿囊素是甜菜对盐胁迫的耐受性的重要调节物质,与甜菜的产量关系密切。此外,尿囊素用于饲料添加,具有提高畜禽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免疫力具有一定的效果。
2. 尿囊素如何作用于皮肤?
目前尚无经过良好控制的适当数据可以正式证实尿囊素的药效学特性。尽管如此,正在进行的研究表明,尿囊素具有保湿和角质溶解作用,以及增加细胞外基质含水量和促进死皮细胞上层脱落的能力,所有这些都是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和促进伤口愈合的活动。
3. 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1)尿囊素的副作用
尿囊素一般没有副作用,是婴儿产品中最安全的成分之一。尿囊素的副作用
尿囊素通常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但有些人可能会出现以下副作用:
灼热感
刺痛
发红
皮肤过敏
如果您出现任何这些症状,建议停止使用并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得适当的指导。虽然大多数用户不会出现副作用,但如果出现严重反应,请务必优先考虑您的健康并寻求医疗帮助。
(2)使用尿囊素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尿囊素之前,请注意以下事项:
过敏反应:在使用前,请向医生报告您对产品成分或其他药物的过敏历史。某些非活性成分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或其他并发症。
皮肤状况:如果您的皮肤存在割伤、感染或溃疡,建议在使用尿囊素前咨询医生。某些成分(例如防腐剂和香料)可能会增加皮肤的敏感性。
痤疮倾向:对于易长痤疮的皮肤,请选择标注为“非致痤疮”的产品,以避免加重痤疮问题。请咨询医生,以获取适合您皮肤状况的产品建议。
4. 尿囊素安全表重要信息
4.1 急救措施
(1)一般建议
咨询医生。向主治医生出示安全数据表。
(2)如吸入
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中。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咨询医生。
(3)如接触皮肤
用肥皂和大量水清洗。咨询医生。
(4)如接触眼睛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并咨询医生。
(5)如吞咽
切勿让失去意识的人口服任何东西。用水漱口。咨询医生。
(6)如有必要,指示立即就医和需要特殊治疗
/SRP:/ 基本治疗:建立通畅的气道(如有必要,建立口咽或鼻咽气道)。如有必要,进行抽吸。注意呼吸功能不全的迹象,并在需要时协助通气。通过非再呼吸面罩以 10 至 15 L/min 的速度输氧。监测肺水肿并在必要时进行治疗。监测休克并在必要时进行治疗。预测癫痫发作并在必要时进行治疗。如果眼睛被污染,立即用水冲洗眼睛。在转运过程中,用 0.9% 生理盐水 (NS) 持续冲洗每只眼睛。不要使用催吐剂。如果患者吞咽困难、有强烈的呕吐反射且不流口水,则漱口并按 5 ml/kg 至 200 ml 的水稀释。净化后,用干燥无菌敷料覆盖皮肤烧伤处。/毒药 A 和 B/
4.2 意外泄漏措施
(1)个人预防措施、防护设备和应急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避免形成粉尘。避免吸入蒸气、雾气或气体。确保通风良好。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避免吸入粉尘。
(2)环境预防措施
如果安全,防止进一步泄漏或溢出。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必须避免排放到环境中。
(3)控制和清理的方法和材料
捡起并安排处置。清扫并用铲子铲起。放在合适的密闭容器中处理。
4.3 处理和储存
(1)安全处理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避免接触 - 使用前获取特殊说明。在形成粉尘的地方提供适当的排气通风。
(2)安全储存条件,包括任何不相容性
储存在阴凉的地方。将容器密封,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4.4 个人保护措施,如个人防护设备 (PPE)
A. 眼/脸保护
符合 EN166 的带侧护罩的安全眼镜。使用经相关政府标准(如 NIOSH(美国)或 EN 166(欧盟))测试和批准的眼部保护设备。
B. 皮肤保护
穿着防渗透的衣服。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危险物质的浓度和数量选择防护设备的类型。戴手套处理。使用前必须检查手套。使用适当的手套脱下技术(不接触手套的外表面)以避免皮肤接触本产品。使用后,根据适用法律和良好的实验室规范处理受污染的手套。洗手并擦干双手。所选的防护手套必须满足欧盟指令 89/686/EEC 及其衍生标准 EN 374 的规范。
C. 呼吸保护
处理大量物质时佩戴防尘面罩。
5. 如何将尿囊素纳入您的日常生活中
将尿囊素纳入日常生活很简单。可寻找成分表中尿囊素含量较高的产品,以获得最佳效果。这种温和的成分存在于各种护肤品中,从保湿霜到须后水。对于日常使用,早晚清洁面部后涂抹含有尿囊素的保湿霜。如果您的皮肤干燥或发炎,请考虑使用含尿囊素的面霜作为有针对性的治疗。请记住在全面使用任何新产品之前进行斑贴测试,以确保它适合您的皮肤。
参考:
[1]维基百科
[2]彭常安,陶福基,李鑫,等.尿囊素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2):114-115.DOI: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1.22.040.
[3]https://go.drugbank.com/drugs/
[4]https://www.drugs.com/
[5]https://www.webmd.com/drugs/
[6]百度百科
[7]https://www.guidechem.com/msds/97-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