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普拉唑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是首个由我国制药企业自主研发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属于一类新药,在消化系统尤其是溃疡治疗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具有抑制胃酸活性强、起效快、个体差异小及作用时间长等特点。
艾普拉唑可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
静脉滴注:起始剂量20mg,后续每次10mg,每日一次,连续3天。疗程结束后,可根据情况改为口服治疗。
艾普拉唑可引起腹泻、口干、头痛头晕、肝功能检测指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异常升高、皮疹等,上述不良反应一般为轻中度,可自行恢复,若持续存在应寻求医师的帮助。
老年患者长期用药,有骨折风险,要定期到医院随访,监测血镁水平。
对艾普拉唑及其它苯并咪唑类化合物过敏者禁用。对本品中任何其他成分过敏者禁用。
一种艾普拉唑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将5-(1H-吡咯-1-基)-2-[(4-甲氧基-3-甲基)-2-吡啶基]-甲硫基-1H-苯并咪唑溶于一定比例的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加入适量碱,在低温条件下缓慢加入次氯酸钠溶液,氧化至终点,浓缩干;
2)将反应浓缩干后得的产物,溶于有机溶剂,加入无机碱或镁盐,成盐;
3)将步骤2)所得中间体溶于水或有机溶剂、或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中,使用酸调节pH至中性,制得艾普拉唑;
4)将艾普拉唑与含钠化合物在含水溶剂中反应,制备得到艾普拉唑钠。
本发明收率达52%,且反应过程容易控制,所得产品纯度高,保证了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CN106045978A
艾普拉唑钠是一种新一代的质子泵抑制药物,具有抑酸时间长、个体差异小等优势,已成为消化内科常用药。
注意事项一:适应症
艾普拉唑钠注射剂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对于高危人群,如喷血、渗血、血管裸露等情况,应首先进行内镜止血。
注意事项二:用法用量
每日使用一次,起始剂量为20 mg,后续每次10 mg,疗程为3天。仅可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后静脉使用,禁止肌肉注射。配制的溶液不应与其他药物混合或在同一输液装置中合用。同时需注意配制好的溶液须在3小时内使用完毕。
注意事项三:联合用药
1.由于艾普拉唑钠具有强烈且持久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不宜与其他抗酸剂或抑酸剂同时使用,如碳酸氢钠、泮托拉唑等。
2.如果患者正在使用氯吡格雷类药品,医生应充分考虑用药安全性问题。
注意事项四:特殊人群用药
不建议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若哺乳期妇女必须用药时,应暂停哺乳。
参考资料:
[1] 注射用艾普拉唑钠说明书
艾普拉唑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粉末状物质,可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反流性食管炎。
艾普拉唑属于不可逆型质子泵抑制剂,通过与H + /K+ -ATP酶上的巯基形成二硫键的共价结合,从而不可逆抑制H + /K+ -ATP酶,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人体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艾普拉唑在人体内的过程基本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连续口服4天以上后,血浆中艾普拉唑的浓度可达稳态。
艾普拉唑可用于成人十二指肠溃疡及反流性食管炎,每日晨起空腹吞服(不可咀嚼)。
十二指肠溃疡:每次5-10mg,每日一次,疗程4周,或遵医嘱。
反流性食管炎:每次10mg,每日一次,连服4周。对于未治愈的患者建议再服药4周;对于已经治愈但持续有症状的患者,可以每日5mg,再服药4周,或遵医嘱。
在艾普拉唑肠溶片的十二指肠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试验中报告了以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常为轻、中度,可自行恢复。
遗传毒性:艾普拉唑在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回复突变试验中结果为阳性。
生殖毒性:动物实验显示,大鼠在妊娠期给予高剂量的艾普拉唑会导致胎仔畸形。
致癌性:动物实验显示,艾普拉唑在一些剂量下可能导致胃重量增加和胃腺体出现良性和恶性神经内分泌瘤。
艾普拉唑是我国首个由制药企业自主研发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属于一类新药。它具有抑制胃酸活性强、起效快、个体差异小及作用时间长等特点。
1、艾普拉唑肠溶片适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每次剂量为5-10mg,每日一次,疗程为4周。
2、注射用艾普拉唑钠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20mg,后续每次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连续3天。
艾普拉唑肠溶片需要整片吞服,不可咀嚼、掰开或碾碎服用。注射用艾普拉唑钠仅供静脉滴注,禁止肌肉注射。
对于对艾普拉唑钠及其它苯井咪唑类化合物过敏者禁用。应详细告知医师目前的用药情况,目前服用的保健品,既往疾病史、用药史及过敏史等。
对于喷血、渗血、血管裸露等高危人群,应首先进行内镜止血。
使用前应先排除胃与食道的恶性病变,以免因症状缓解而延误病情。
不建议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若哺乳期妇女必须用药时,应暂停哺乳。婴幼儿禁止使用。老年患者用药同成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
艾普拉唑的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眩晕、头痛、肝功能异常等。此外,还有一些较少见的皮疹、荨麻疹、腰痛、腹胀等。这些副作用主要出现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的过程中。
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来说,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肝功能异常、胃肠不舒服、眩晕、皮疹等。还有一些罕见的腹泻、口干、腹胀、便秘等。
长时间使用药物可能会对肠胃造成伤害,因此在使用药物之前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分析,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5-(1H-吡咯-1-基)-2-巯基苯并咪唑,分子式为C11H9N3S,是合成艾普拉唑的重要中间体,经过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制得艾普拉唑。
图一 5-(1H-吡咯-1-基)-2-巯基苯并咪唑
5-(1H-吡咯-1-基)-2-巯基苯并咪唑的合成分为三步,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图二 5-(1H-吡咯-1-基)-2-巯基苯并咪唑的合成
[1]丁永真,李维华,刘真豪,等.一种艾普拉唑关键中间体5-(1H-吡咯-1-基)-2-巯基苯并咪唑的制备方法[P].上海市:CN202110392452.9,2024-04-05.
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周围动脉缺血等疾病。正确使用氯吡格雷可以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事件的发生,但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物,经过胃肠道吸收后,大部分会转化为无活性的羧酸衍生物,只有少部分会转化为有抗血小板活性的硫醇代谢物。其中,CYP2C19是一个关键酶,对氯吡格雷的活化至关重要。
瑞格列奈是一种常用的降糖药物,与氯吡格雷合用可能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因为无活性的羧酸衍生物可显著抑制CYP2C8,所以氯吡格雷应避免与瑞格列奈合用。
为了预防氯吡格雷引起的胃肠道损害,常常会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用。然而,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会竞争CYP2C19,可能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如果必须合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选择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艾普拉唑等。
氯吡格雷的常规用法是每次75mg,每日一次,可以与或不与食物一起服用。然而,餐后服药与空腹服药相比,会导致氯吡格雷在体内的浓度增加,达峰时间延长,生物利用度增加,半衰期延长。根据临床研究结果,建议在餐后15分钟内服用氯吡格雷,以提高生物利用度并减少个体内变异。
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周围动脉缺血等疾病。正确使用氯吡格雷可以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事件的发生,但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物,经过胃肠道吸收后,大部分会转化为无活性的羧酸衍生物,只有少部分转化为有抗血小板活性的硫醇代谢物。需要注意的是,CYP2C19是氯吡格雷活化的关键酶,而无活性的羧酸衍生物是CYP2C8的强抑制剂。
瑞格列奈是一种常用的降糖药,它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来降低餐后血糖,但会增加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风险。由于无活性的羧酸衍生物可以显著抑制CYP2C8,所以氯吡格雷与瑞格列奈合用会抑制瑞格列奈的代谢,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因此应避免这种合用。
为了预防氯吡格雷引起的胃肠道损害,常常会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用。然而,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会与氯吡格雷竞争CYP2C19,可能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如果必须合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选择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艾普拉唑。
氯吡格雷的常规用法是每次75mg,每日一次,可以与或不与食物一起服用。然而,氯吡格雷的口服吸收容易受食物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餐后服药与空腹服药相比,氯吡格雷的药物浓度增加,达到峰值的时间延长,生物利用度增加,半衰期延长。因此,个人建议在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餐前或餐后服用氯吡格雷,但不应随意更换服药时间。如果漏服,根据常规服药时间来补服剂量。
2-硝基-1,4-苯二胺又可被称作邻硝基对苯二胺、2-硝基对苯二胺等,是一种化学式为C6H7N3O2,分子量为153.139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纯度不同表现为墨绿色至黑色结晶性粉末不等,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原料,可用于合成瑞替加滨、艾普拉唑、依佐加滨等药物[1-2]。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1,4-二氨基-2-硝基苯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肿瘤微环境(TME)的复杂性,使得单一治疗方式很难实现完全治愈。为此,研究人员以2-硝基-1,4-苯二胺为原料构建了一种负载吲哚菁绿(ICG)的铁掺杂的聚2-硝基-1,4-苯二胺多功能纳米球Fe-PNPD-ICG(FPIs),用于光热(PTT)/光动力(PDT)/化学动力学(CDT)的联合治疗。在808 nm激光器照射下,ICG作为光敏剂可以产生单线态氧,铁掺杂的聚2-硝基-1,4-苯二胺纳米球作为光热剂具有36.65%的光热转换效率。FPIs一旦内化到肿瘤内,由Fe~(3+)/Fe~(2+)转化引发Fenton反应产生·OH实现化学动力学治疗,反应过程中可以清除TME中过表达的谷胱甘肽(GSH),从而降低肿瘤中的抗氧化能力。同时,产生的氧气可以改善TME中乏氧情况,增强PDT的治疗效果。因此,FPIs是PTT/PDT/CDT联合治疗的一种理想材料,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3]。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是一类由多齿有机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新兴孔晶体材料,通过合成后修饰所得到的COFs通常具有较高的结晶度与孔隙率,并且在手性拆分,不对称催化与色谱分析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有研究[4]用1,3,5-三甲醛间苯三酚与2-硝基-1,4-苯二胺合成TpPa-NO2,对其还原得到TpPa-NH2,然后通过合成后修饰策略将D-葡萄糖修饰到该材料上,得到手性材料TpPa-NH2的D-葡萄糖衍生物(TpPa-NH_2-Glu)[4]。
[1]杜玉民,方瑜,张蓉.一种合成依佐加滨中间体的方法:CN201310131178.5[P].CN201310131178.5.
[2]赵冬梅,程卯生,张如亮,等.一种艾普拉唑的制备方法:CN201310702091.9[P].
[3]周莹,刘赛男,蔡砺寒,等.铁掺杂的聚2-硝基-1,4-苯二胺纳米球的制备及在光热/光动力/化学动力学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应用化学, 2021, 38(2):7.DOI:10.19894/j.issn.1000-0518.200266.
[4]刘华林,李亚楠,字敏,et al.基于共价有机框架材料TpPa-NH2-Glu的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用于分离手性化合物[J].色谱, 2023, 41(2):8.DOI:10.3724/SP.J.1123.2022.06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