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晶体材料,具备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较大的电阻率、高耐压强度和优异的绝缘性能等特点。因此,钛酸钡被广泛应用于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热敏电阻器(PTCR)、电光器件和动态随机存储器(FRAM)等电子功能陶瓷器件的制造中,被誉为电子陶瓷产业的支柱。
多层陶瓷电容器,也称为独石电容器,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片式电子元器件之一。它具有电容量大、外形尺寸小、良好的密封特性等优点。MLCC作为基础的电子元件,在移动通信、家用电器、汽车电子、航空军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早在20世纪50年代,钛酸钡就开始被大规模应用于MLCC的制造。MLCC是利用电子陶瓷材料作为电介质,通过丝网印刷或流延的方法制备陶瓷介质厚膜,然后在介质厚膜上印刷内电极,形成多个厚膜电容器并联的形式,最后经过烧结、涂覆外电极浆料得到多层陶瓷电容器。
近年来,随着电子器件的小型化发展,MLCC的介质层厚度不断减小,介质层数量不断增加。甚至已经研制出含有500层以上、每层厚度为2μm的MLCC。这种快速发展必然对原料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钛酸钡粉体作为制备MLCC的基础原材料之一,市场份额约占60%-70%。因此,改良钛酸钡粉体的制备方法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件在各个工程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制作PTC热敏电阻器通常采用钛酸钡陶瓷材料。钛酸钡具有铁电性,当温度达到居里点Tc时,它会由四方相转变为立方相,导致电阻率跃增几个数量级(103-107倍)。PTCR就是根据这个特性制作的。半导体化钛酸钡陶瓷制作的PTCR在温度或温度相关参数的检测和控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钛酸钡的压电性能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声音传感器、超声马达、医学成像、电子点火器、蜂鸣器等领域。
钛酸钡的铁电性能使其可以用于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铁电场效应晶体管(FFET)、铁电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FDRAM)等领域。
钛酸钡(BaTiO3)是电子陶瓷元器件行业的重要基础原料,被誉为“电子陶瓷工业的支柱”,也是MLCC最常采用的电介质材料。钛酸钡外观为白色粉末,化学式BaTiO3,相对分子质量为233.21,作为一致性熔融化合物,熔点约为1618℃,密度6.2g/cm3,难溶于水,不溶于热的稀硝酸、水及碱。可溶于浓硫酸、HF等。BaTiO3在1460℃以下是钙钛矿ABO3型,晶体结构如图所示,Ba2-离子位于晶胞的A位顶点,Ti4+离子位于B位的体心,O2-则处于晶胞的六个面心位置,Ti4+和O2-离子构成 Ti-O八面体。
对于电子陶瓷材料而言,钛酸钡的纯度、粒度、形貌等性能至关重要,且由于钛酸钡在电子陶瓷领域的广泛应用,其粉体制备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钛酸钡的制备方法主要固相合成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草酸盐共沉淀法、直接沉淀法等。
① 固相合成法
固相法是将碳酸钡和二氧化钛原料等摩尔混合,并加入稀土改性材料,在1250~1300℃下煅烧,固相反应,合成的钛酸钡冷却后粉碎即得到钛酸钡粉体产品。传统固相法,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成本低,但产物粒径粗大,团聚现象严重。
② 水热法
在密封的压力容器中,以水为溶剂,在一定的温度和水的自生压力下,将含分散TiO2细粒子的Ba(OH)2水溶液进行水热处理,形成钛酸钡粉体。水热法制得的钛酸钡晶体发育完整,粒度小且分布均匀,颗粒之间少团聚,颗度可控;原料较便宜,生产成本低;无需高温煅烧,避免了其中晶粒团聚和容易混入杂质的问题。但水热法对温度和压力等反应条件苛刻,对设备要求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产业化困难较大。
③ 溶胶-凝胶法
将易水解的金属醇盐或无机盐在某种溶剂中与水发生反应,经水解、缩聚而逐渐凝胶化,经干燥和后处理得到钛酸钡粉体。溶胶-凝胶法制得的钛酸钡粉体化学均匀性好、纯度高、粒度小、粒度分布窄,化学活性强。但原料成本较高、且有机溶剂有毒性,工艺条件不易控制,粉体易团聚,难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