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太牵强不勉强
影响力0.00
经验值0.00
粉丝17
设备工程师
求助隔膜泵? 我公司一台设备内介质需要循环加热到105-110摄氏度。采用外循环加热,需要用 循环泵 (有2%-4%固体,粒度2微米)循环。原来选用的 塑料泵 用不了多久就要损坏,想选一台 隔膜泵 来替代,不知道国产隔膜泵哪家的质量好。流量20-30立方/ 小时,扬程30米。如果不选隔膜泵有什么泵可以选?查看更多 22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机械密封的原理--------最好有实体图。实在看不懂机械图? 有哪位大神能帮我详细解释一下 机械密封 的原理和作用。还有泵的结构。 查看更多 6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复杂系统PID参数的设置? 求助温度、压力串级系统、温度流量串级系统PID参数的设置问题,和简单PID相比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呢?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厂房安全出口设置? 建规 3.7.2 厂房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这一条 应该怎么把握 关键是防火分区内 每个楼层 到底怎么算一个楼层 工业厂房中的 钢平台 算不算一个楼层 每个钢平台 都设两个安全出口 很不现实啊 可如果 很大的钢平台 没有安全出口 也不合适 到底中间 有没有 哪能查到明确的说法呢 请大家指教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计算脱硫时kent-eisenberg 和li-mather 模型哪个更准 ...? 用plus模拟的?期待高手解答。查看更多 7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谁有Reychem电伴热产品的资料或相关论文? http://www.tycothermal.com/austr ... 240&nm=End+Seal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机泵出口压力表为什么只开1-2圈呢? 机泵出口 压力表 为什么只开1-2圈呢,全开也不会影响什么啊?查看更多 13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氯化氢的合成炉:二合一、三合一? 我在论坛上看到一般都是二合一的 合成炉 ,我去过的厂子是三合一的合成炉,请问这两个合成炉有什么区别? [ ] , , - 查看更多 12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常温气体精脱硫用什么活性炭? 我们用的是 氧化铁 和 活性碳 串用,效果还可以,一般一年一换。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哪种疏水器用的效果比较好?厂家? 哪种 疏水器 用的效果比较好?厂家查看更多 8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计量天然气单位有用MWh的吗? 计量天然气单位有用MWh的吗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技术资料:矿区污水处理利用技术与装备0105003? 矿区污水处理利用技术与装备0105003 [ ]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换热管壁温? 某 冷却器 管内气体入口1200度,壳程冷却水30度,那么可否认为管壁温度为750度呢?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苏尔寿第八版和第十版的泵对于机械密封来说有什么区别? 不知道是不是对轴的保护两版标准有不同的规定:护轴与不护轴。另外还有什么别的变化么,对于机封来说,比如密封腔尺寸、密封结构啥的。。。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问问道上的朋友,你们工程的设计费是怎么谈的? 工程区的各位老大们:都是道上的朋友,大家交流一下,跟设计院谈价格的时候,都是怎么谈的?怎样才能把价格拉到最低点?比如说,按照4%的比例给拉到0.5%。查看更多 22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水煤气炉操作应掌握的9个问题? 在原料气的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较高的产气量和较理想的气体成分,必须使控制气过程具备两个条件:(1)保持炉内燃料层具有较高的温度和较高的气化剂流速;(2)对于不同的原料选择相适应的碳层高度,也与燃料的粒度和性质有关。为了使制气过程具备这两个条件和实现造气高产低耗,在正常操作中必须严格掌握几个关键问题,以期引起重视。 1)掌握并确立正确的造气理念 固定层间歇制气的过程,是一个燃料热量的有效利用问题。而燃料热量利用率的高低差别在于:制气过程所选用的工艺及造气炉本身的差异。在整个制气过程中,在水煤气中为分解蒸汽焓,以及排放吹风气的[wiki]潜热[/wiki]损失,是造成固定床间歇制气热损失的最主要形式,其次,是吹风气与半水煤气的[wiki]显热[/wiki]损失和飞灰造成的热损失,另外还包括灰渣造成的热损失及夹套壁的散失热。那么搞好燃料的热量利用,降低吨氨煤耗的最佳途径应该是:降低蒸汽制气过程对吹风阶段热量的需求;而吹风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最有效、最经济的利用途径是尽最大可能地将热量储蓄在炉内,而非在炉外进行回收。切忌在单炉系统上过分追求实现节水蒸汽自给。为提高合成氨固定层间歇制气效率及生产能力在生产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单炉生产:高压吹风、强风短吹、低压制气;高碳层、高气化层温度、低消耗运行。(2)余热回收:吹风、制气分路在总管回收余热;吹风过程回收吹风气中可燃成分热量,制气过程回收未分解蒸汽及水煤气显热。 2)掌握好煤场的管理与燃料的加工 煤场管理要做到“煤清楚”:(1)煤的质量清楚。进厂煤要分析检验,煤的质量符合造气生产要求:热值高、固定碳高、热稳定性好、[wiki]机械[/wiki]强度高、灰分少。(2)煤的数量清楚。入厂煤,入炉煤要计量,煤厂中存放的原料煤应对方成方,标明产地、质量和数量。(3)大粒度煤要经加工使之粒度大小适中,除去或拣净煤矸石,经过筛分筛去粉末。(4)加工好的原料煤要按质量、品种、粒度分类,分堆存放在原料大棚内,防止雨水淋湿或地表水亲湿。(5)建立完善的煤场管理制度和管理台帐,煤场风耗损失小于2[wiki]%[/wiki]。 燃料的性质和质量,对气化作业影响很大,特别是粒度对煤气炉的操作影响更大。因对粒度要求不严,加工不好,引起煤气炉不正常的事例屡见不鲜。对燃料粒度的基本要求是:粒度大小均匀,无粉末。 粒度过大,炭层阻力虽小,但热量不易蓄存,热量损失大。粒度过小,炭层阻力大,易结疤,结块。特别是粉末多是造成煤气炉气化不均,结疤结块的主要原因之一。严格控制入炉煤的质量是煤气炉气化均匀,提高产气量,降低消耗的第一关。燃料的其他性质如:机械强度、热稳定性等,最终也反映在粒度上。煤矸石入炉,不仅增加消耗,而且能降低燃料的灰熔点,使产气量下降。煤矸石在入炉前应尽量拣净。 3)掌握好炭层高度 煤气炉炭层高度控制是否合理,对煤气的质量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对于不同的燃料,不同的[wiki]设备[/wiki]及不同的生产负荷,炭层高度的控制是不同的。一般的说,控制适当的“高炭层”,有利于燃料层各分区高度得到相对稳定;可以适应高风量的操作条件,可贮存较多热量;因而也有利于增加入炉蒸汽量和提高蒸汽分解率;气化层的增厚,还可以增加二氧化碳与碳的接触时间,有利于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的进行。炭层控制适宜,还容易使炉顶、炉底气体温度得到适当控制,因而减少显热损失。 当合理的炭层高度确定之后,在操作中就要严格控制。炭层高度稳定,有利于保持炭层阻力一定,从而保证了入炉空气、蒸汽稳定的穿过炭层,可以较好的维持炉内的热平衡。如果炭层控制不好,则操作的其他条件就要随之加以调节。诸如循环的时间百分比、入炉空气量、蒸汽流量等相互关联的操作条件就不能与之相适应和相对稳定,必将破坏炉内热平衡,使气化层位置上下移动,气化剂分布不均,造成炉顶、炉底出气温度波动,气体的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循环[wiki]氢[/wiki]的调节规律也必将被打乱。所以,维持炭层高度的稳定,是搞好稳定操作的重要一环。 炭层控制的实际高度和选择,要根据所用燃料的特性,鼓风机能力的大小以及生产负荷的轻重等因素综合考虑,还要充分考虑到煤气炉高径比。在空气流速无法调节或因炭层高度的增加使空气流速下降时,降低炭层的高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炭层稳定,是指在每次开车所作循环数一定的情况下,加炭量和耗炭量最基本平衡,即停车时,手动加焦的煤气炉空程高度保持不变;对于自动加焦的煤气炉,指入炉煤流量稳定。引起炭层波动的原因主要有: 3.1炭层下降慢 (1)炉内出现结疤、结块现象;(2)炉温低,蒸汽用量大(3)火层上移,炉上温度控制过高;(4)炉内出现吹翻、灭火、风洞等现象;(5)火层分布不均,气化反应不完全;(6)炉条机开启时间少或转速减慢;(7)炉栅磨损,破碎能力差,或灰犁插入过浅,排灰速度慢;(8)炉条机出现打滑现象未及时发现;(9)[wiki]阀门[/wiki]出现故障;(10)系统阻力大。 3.2炭层上涨 (1)炉内严重结疤,炉底部堆积大块过多或出现底部架空现象;(2)加炭多,制气时间短;(3)炉条机不转或大灰盘出现故障;(4)灰斗积灰多,下灰不及时。 3.3炭层下降快 (1)生产负荷过重,气化反应加快;(2)炉条机开车时间过长或转速过快;(3)炉内出现塌炭;(4)更换比重较大的燃料;(5)灰犁插入较深,排灰速度快;(6)燃料的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差,或燃料带入粉末多,造成带出物增多。对于以上影响炭层稳定的因素,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予以调节: ①缩短或延长制气时间; ②增加或减轻生产负荷; ③增加或减少加碳数量; ④增加或减少炉条机转速及开启时间。 以上措施,有时单独采用,有时要同时采用。操作者应首先弄清炭层不稳定的原因,针对具体情况加以补救。 4)掌握好风量和吹风时间 在吹风放热和制气吸热的矛盾中,风量和吹风时间是主要矛盾方面。吹风阶段百分比长短应根据风机风量的大小,燃料的品种和质量及所需的生产强度综合考虑去顶。其他阶段时间长短的确定,要以吹风百分比为前提,另外考虑炉内各层区,尤其是气化层的稳定,炉顶和炉底的温度及生产能力等情况而定。因此,选择适宜的风机及合适的吹风时间,是提高产量和气体质量,降低消耗的又一关键。 在一定条件下,为了减少吹风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缩短吹风时间,适当增加鼓风机风量是必要的。但风量并非越大越好。鼓风机风量过大,不仅增加消耗,而且煤气炉易结疤结块,使操作管理更加困难。 吹风强度确定后,吹风时间百分比的确定就必须适宜。如果吹风时间过短,炉温难提; 吹风时间过长,则炉温波动范围大,不仅易造成结疤、结块,而且需加大蒸汽降温,造成蒸汽的浪费。一般蒸汽分解率较低而炉子又易结疤、结块,就是吹风百分比过大,炉温波动幅度大所致。 风量和吹风百分比一经确定,单位时间送入炉子的总风量就确定了,一般不应随意变动,特别是烧劣质煤,任意延长吹风,极易造成炉子结疤。应该提倡用蒸汽量来调节炉温,以减少气化层温度的波动。 为稳定气化层的温度,还应考虑到空气温度和湿度对有效空气量的影响。气温低时,水的[wiki]饱和蒸汽压[/wiki]降低,其相对湿度一般也低,故温度和湿度对有效空气量的影响也是同时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体积膨胀,则风机送出的有效气体量降低,造成吹风强度下降;空气相对湿度大,空气中的水蒸汽含量多,单位体积内的有效气体量降低,造成吹风强度下降。据有关计算,夏季30度与冬季0度时,吹风有效气量将相差14.2%(温度:1%;湿度:3%),影响相当大。因此在操作中应根据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时期,应及时调整吹风及上加氮时间比例,以确保气化层温度达到最佳状态。 5)掌握好蒸汽用量及上、下吹时间: 上、下吹蒸汽用量及上、下吹时间百分比,是调节气化层温度及位置的主要手段。蒸汽用量总和的改变,服从于燃料的特性和气体成分的要求,还要考虑破渣排会能力的强弱。主要根据二氧化碳的指标和灰渣质量进行调节。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反映了气化层温度的高低。单纯从提高气体质量,提高蒸汽分解率考虑,减少蒸汽用量无疑是有利的。但是,蒸汽用量过低,不仅会使煤气炉生产能力降低,而且容易造成燃料层局部温度过高,甚至结疤、结块,最终使半水煤气产量和质量下降。在一定的吹风总量下,蒸汽作用量也不能过大。否则,大量未分解的蒸汽带走了炉内热量,造成热量损失,使气化层温度降低,不能得到好的气化效果,增加了能耗(此为煤耗升高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蒸汽用量应该是:在保持煤气炉正常炉温,气化层不结疤的情况下,尽量控制小一些。 上、下吹蒸汽总量(包括二次上吹)的比例一般在1.0~1.25之间,优质燃料可取高限值,劣质燃料应取低限值。上、下吹制气时间的分配,以稳定气化层位置,有利于炉顶、炉底温度指标的控制和保证气体质量为原则。上、下吹蒸汽总量在实际操作中应逐步摸索,调节幅度不易过大。有 蒸汽流量计 时,上吹蒸汽用量应基本接近下吹蒸汽用量,差距不要过大。无蒸汽流量时,上、下吹蒸汽手轮开启度,可以参考低压蒸汽压力的变化及炉顶、炉底温度、压力的变化,看火情况,以及水煤气成分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等综合情况而定。在蒸汽用量的改变上、下吹蒸汽量的调节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特殊情况: (1)雨雪季节,燃料中水分含量高,燃料层温度不易提高,蒸汽用量宜适当减少。但湿碳表面往往粘附许多粉末使床层阻力增大,气化剂分布不均,易结疤、结块,炉况恶化,故蒸汽量又不宜减少过多。 (2)燃料粒度过小,粒度不匀(10mm以下的小粒煤及粉末超过允许范围)或因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较差而容易形成炭层阻力,气化层难以上移的情况时,上吹蒸汽盘应适当增加或下吹蒸汽量适当减少。 (3)燃料灰熔点制约着气化层温度的高低。若灰熔点过低,易造成结疤、结块,蒸汽用量适当增加,并适当提高上吹蒸汽比例,以防炉况恶化。入炉煤品种多,煤质不稳定时,更要十分注意到灰熔点过低的燃料,切实根据灰渣情况及时调节。 (4)生产负荷的变化。煤气炉操作中生产负荷的变化是经常遇到的情况,在加减负荷操作中,对于炭层高度、吹风强度或吹风百分比、蒸汽用量的调节不宜过猛,否则炉内热平衡失调难以维持炉温稳定。加负荷时,炉温提高过快,一般难以判断反映温度是否达到理想要求。一旦吹风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就易造成结疤。个别燃料由于理化性质特殊,加负荷过猛还会造成气化不均,或容易造成炭层局部阻力突破而吹翻炭层。减负荷时,常采用减少吹风百分比的方法(更应注意到空气温度和湿度对有效空气量的影响),炉温开始下降,蒸汽量也应随之减少以维持炉温基本不变。加减负荷时的步骤,一般是先确定炭层高度和稳定炭层阻力,然后调节百分比及风压与风量,最后调节上、下吹百分比及其蒸汽用量。 6)掌握好炉顶,炉底温度 在吹风和上吹过程中,炉顶温度偏高而且上升幅度大,说明炉内火层上移或气化不匀。吹风和上吹时气体带走大量显热,使制气效率下降,产气量少。如果炉底温度偏高,波动幅度大,说明火层下降,致使下灰返焦多,炉底设备寿命短,下吹气体带走热量增多,热利用率下降。炉顶炉底温度都偏高,灰渣全是黑褐色疤块,坚硬、质重、无孔、细小渣块少,为炉况严重恶化的前兆。炉顶温度稍高且有上升趋势,炉底温度偏低且有下降趋势,说明炉内气化不匀,局部结疤,为炉况即将恶化的前兆。所以,炉顶和炉底温度是正常操作中一个重要的控制指标。 理想状况应该是:气化层具有较高的温度,而吹风制气时炉顶、炉底温度较低,走势平稳,温差波动幅度小,规律性强,停炉时炉面颜色及燃料分布状况正常。 气化层的温度高低和厚度,是决定半水煤气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气化层温度的选择应从气化强度和热利用率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另外还受燃料会熔点的限制。如果需要气化强度大,增应选择燃料会熔点所能允许的高限指标以利于气化层增厚,增大气化反应区。如果气化强度不需要很大,则应维持气化层温度低限指标。这样,可以使吹风效率和制气效率都得到提高,以利于降低萧何定额。但是,在气化层温度维持低限指标时,上、下吹蒸汽量应相应减少,否则会使炉温过低,半水煤气产量低、质量差,未分解的蒸汽带走大量热量,显热增大,影响制气效率。 掌握好气化层温度是保证气化作业正常进行的重要方面。在固定层煤气炉生产中,由于燃料层不断地由上而下移动,以及气化层位置随工艺过程的变化不断移动,气化层温度不便于直接测量。炉温的高低通常采用间接方法来判断的。判断炉温高低的依据是: (1)停车后观察炉面判断炉温; (2)通过看火判断炉温; (3)通过半水煤气成分判断炉温; (4)利用炉顶、炉底气体温度判断炉温; (5)根据发气量大小判断炉温; (6)通过微压计判断炉温;(煤气炉的炉顶、炉底,废热锅炉出口和洗气塔出口压力及其之间的压差,在正擦黑能够操作中是一项重要的控制参考指标) (7)制气阶段分析二氧化碳判断炉温;(经常取样分析水煤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对判断炉温,坚定上、下吹蒸汽用量是否适宜,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8)测定蒸汽分解判断炉温; (9)观察下会质量和数量判断炉温。 通过以上因素的综合分析,及时、准确地判断出炉温的高低,并根据炉温的高低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确保炉温的稳定。而稳定炉温的方法应掌握好下述几个方面: ①合理调节入炉空气量 当燃料品种不变时,系统阻力正常和炭层高度控制适当,是保持入炉空气量稳定的先决条件。当燃料品种变化时,要根据灰熔点的高低,粒度大小等燃料的理化特性,及床层阻力、系统阻力的变化及时调节入炉空气量。 ②正确使用入炉蒸汽 保持稳定的蒸汽压力与合理的蒸汽用量,是稳定炉温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操作,理想的蒸汽用量是使制气阶段的吸热量,等于吹风阶段储存于炭层中的热量,即维持炉内热量相对平衡。而灵敏可靠的蒸汽自调减压装置和流量指标装置是达到上述目的的重要手段,此类装置以气动薄膜式减压阀和节流式流量计较为简单可靠。 ③合理开用炉条机 正确开用炉条机,对保持炉内物料平衡,稳定炉温十分重要。炉条机转速和开用时间关系较大,判断炉条机转速是否合理,应在煤气炉运行时间内,保持正常开用时间的情况下,以气化层是否稳定及炭层下降是否正常为原则。合理开用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灰层稳定。 ④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煤气炉异常 煤气炉异常包括炭层阻力变化,系统阻力变化,阀门故障等方面。一般阀门故障表现较多,当炉温发生异常波动时,应及时查找原因,特别是检查各主要工艺阀门起落是否正常,以免贻误时机,造成炉况恶化,导致产气量锐减。 7掌握好循环时间的分配 循环周期的确定和每个循环各阶段时间的分配,在气化操作中是极为重要的。它是根 据燃料性质,机械性能的允许范围及后工序对煤气质量的要求等综合考虑而定的。拟定时必须合乎下列原则: ①保证生产的绝对安全及稳定; ②力求制气前后阶段的温度波动不大,气化层位置稳定; ③在满足提高炉温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吹风时间,相延长制气时间; ④半水煤气质量合乎工艺要求,在提高碳利用率的条件下尽量提高气化强度; ⑤尽可能减少热量损失,提高蒸汽分解率,降低两煤消耗。 在一个循环周期内,气化层的温度波动范围随循环时间的长短差异较大。循环时间长,吹风初期温度低,必须经过较长的时间将气化层温度提高。但是,吹风后期以一氧化碳形式带出的潜热损失相对增加,吹风效率降低。同时由于制气阶段的热损失,使得制气效率及气化强度随之下降。若缩短循环时间,就相对减少了吹风阶段的热损失,气化层温度波动也小,制气阶段的反应相对地经常保持在高温区进行,有利于加大煤气炉的生产负荷。由于上、下吹时间相对缩短,气化层位置得到相对稳定,使炉顶炉底温度较易控制,有利于减少气体显热损失和煤气炉的正擦黑功能操作管理。但是,循环时间过短, 液压阀门 开关频繁,使用寿命缩短,并使有效生产时间亦相对缩短。实践证明,循环时间一般在120s,135s或150s为宜,各厂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或确定循环周期的长短。 一般一个循环分为六个阶段,由于各个阶段的作用不同,时间的分配原则也不一样。 一般情况下二次上吹和空气吹净阶段,由于各个阶段的作用不同,时间的分配原则也不一样。 吹风时间的长短,以使燃料层具有较高温度和使煤气炉有较大生产能力为主要原则。至于能否用较短的时间达到较高炉温,决定于空气古风机器的性能以及燃料层是否允许提高气流速度等条件。达到理想炉温所用的时间长短,以提高空气流速为主要手段,但以不致使燃料层吹翻为限。当空气流速已经达到燃料层阻力及其分布所允许范围的高限时,若还需要提高炉温,则应通过延长吹风时间来达到。吹风时间的分配要切实根据燃料的热稳定性,机械强度,粒度的大小及燃料层的高度来确定。燃料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最终是反映在粒度上。燃料层阻力的大小取决于粒度的大小,燃料层阻力的分布取决于粒度是否均匀。所以,不同粒度的燃料吹风时间的分配原则与燃料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是一致的。 上、下吹制气阶段时间的分配,以稳定气化层位置,有利于炉顶炉底温度的控制和病号正气体质量为原则。在上、下吹制气时间分配的比例上,下吹制气的时间比上吹制气时间要长一些,以防止气化层上移,消耗掉气化层大量的热量。但应根据不同的燃料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用优质燃料时,上吹制气的时间更要短一些;使用劣质燃料时,上吹时间则相应长一些。上、下吹制气时间的分配还应考虑风机能力和吹风时间百分比的长短(因为稳定气化层位置不仅取决于上、下制气时间的分配,吹风时间及上加氮时间的长短以及风压的高低和风量的多少,亦影响气化层的移动程度)。 上加氮量应根据燃料的性质和燃料层的温度来确定,还应考虑鼓风机的出力率。确定上加氮的时间比例和量的大小,主要以维持炉内气化层的稳定为依据,以便于提高煤气炉的气化能力。 循环各阶段的时间分配确定后,根据炉内实际温度及气化层位置的变化,再用上、下吹蒸汽量来调节,以维持炉内气化正常。 8)掌握好灰渣的数量和质量 加碳排灰是保持炉内物料平衡,维持煤气炉正常操作的重要措施。要保持炉内有一定 厚度的灰层,使气化层及其它层稳定,就应及时排除灰渣。排灰不及时时,将导致灰层过厚,迫使气化层上移,有效灰渣减薄,炉顶温度上升。还可能造成燃料灰份中 三氧化铁 等物质增多,使灰熔点降低造成结疤。 下灰的次数应根据炉子的负荷,原料的灰分含量,炉内气化情况以及炉条机的运转时 间和速度而定。不管操作情况如何,硬性规定8小时只下两次灰的操作方法是不妥当的。 炉条机转速和开用时间适当,是掌握炉内灰份平衡的主要方法。操作用要认真做好炉条机开停记录,适当开用炉条机。要及时检查灰渣层的位置,判断炉内气化情况。如果炉内温度低,灰层薄,探火棍很容易插入,灰渣中细灰和返焦多,说明蒸汽量大。应适当提高炉温,减少上吹蒸汽量,并适当少开炉条机。如果炉条机运行时间长,但下灰少,细灰少,大块多,探火棍难于插入,证明炉内有大疤块。应适当加大上吹蒸汽量,加快炉条机转速,及早将炉内大块排出。如果下灰大疤块多,细灰少且返碳多,一般在炉内气化不匀,或在结疤结块的处理过程中经常发生,应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9)掌握好设备的清理与维修 设备要及时地检查和清理。如:鼓风箱、集尘器、废热锅炉及洗气塔底部等,以防堵塞设备和管道,造成系统阻力增大。各液压阀要定期检查更换,保持开关灵活好用。液压阀应严密不漏。液压阀内漏,吹风制气时相互串气,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导致煤气炉不正常。下行煤气阀漏,不但浪费蒸汽,而且使煤气中氧含量增高;上行煤气阀漏,造成下吹蒸汽浪费,显热损失大;吹风气回收阀漏,不仅浪费下吹蒸汽,而且上行煤气窜入吹风气工段不但造成煤气浪费,还易形成爆鸣等恶性事故。设备内漏也应引起重视,定期检查。如:洗气塔进口管经常出现因灰渣冲刷而减薄成洞,失去水封作用,使气柜中气体倒流从烟囱放空。废热锅炉漏,严重时形成水封;较轻时水灰混合易造成列管堵塞,系统阻力大,甚至不能正常生产。 [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乙型网带未来趋势? 乙型网带增加强度和精度是未来的趋势。 现在乙型网带的行业有着长足的发展,产品也越来越多,但是和世界上的网带强国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的所以说我们需要在乙型网带的精度上再提高一下,对于现有的技术是不能满足这样的生产的,所以厂家吸取各国的长处,增加乙型网带的技术含量也是有必要的,对于高附加值的乙型网带来说才会使用强度上更加合理,对于乙型网带的稳定性上也有着长足的发展。 乙型网带的可靠性和寿命方面也是需要改进的一点,乙型网带作为各类 机电产品 配套与维修的重要机械基础件,具有摩擦力小、易于启动、升速迅速、结构紧凑的特点,而乙型网带也是由不同规格的钢丝和铝丝组成,分成了不同的分类,如平衡式可以防止输送过程中走偏,主要还用于耐腐蚀的化工行业,在输送工作中输送网带的链条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滚筒的子链在链条不起作用时要担负其在输送过程中的重量,乙型网带合理结构的设计使各个部件都起到很大作用。所以说我们在改进乙型网带的道路上不但是要对产品外部要进行改进,内部我们也要加以重视对于制造从材质上加以精化这才是乙型网带为来的发展趋势。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酚醛泡沫在外墙外保温中的应用? 对酚醛泡沫塑料及其制品的研究,国外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此类产品具有难燃、低烟、低毒特性和优异的耐热性等突出特点。   近年来,有关墙体保温市场的火灾事故不断发生,分析着火原因,与其使用易燃材料有很大关系。所以,如果能够将酚醛泡沫应用于建筑节能领域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酚醛泡沫的优点和缺点   酚醛泡沫导热系数仅为 0.02W/m·K 左右,防火性为不燃 A 级。酚醛泡沫与聚苯乙烯泡沫、聚氨酯泡沫相比,保温性能更好,具有不可比拟的防火性。但酚醛泡沫也有一些自身的缺点,主要表现在泡沫较脆,易粉化等方面。虽然很多单位在研究如何改性,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应用及施工做法   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公司开始在作这方面的尝试,并且已经成功的将酚醛泡沫板应用于外墙保温中,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常见采用的形式主要还是类似聚苯板的湿贴做法,主要结构是墙体(主要是砖墙、砌块或混凝土墙体)、 1 ﹕ 3 水泥砂浆找平层、聚合物黏结砂浆、酚醛泡沫板、 聚合物抹面砂浆 、 玻璃纤维网格布 、锚固件、 聚合物抗裂砂浆 、外饰面等组成。   施工工艺也和聚苯板类似。施工工序为:基层墙面清理找平 – 弹控制线 – 粘贴酚醛泡沫板 – 抹第一层聚合物砂浆 – 铺贴玻纤网格布 – 抹第二层玻纤网格布 – 饰面层。   但酚醛泡沫存在的一些缺点,如脆性、易粉化,也限制了此施工做法的应用范围。比如在粘贴完酚醛泡沫板后用橡皮锤敲击时,如果力量过重,易发生酚醛泡沫板破裂等情况。   如果可以在酚醛泡沫板的表面复合一层材料,提高其强度,同时此材料与酚醛泡沫及砂浆、腻子等材料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样就可以弥补酚醛泡沫的脆性及易粉化的缺点。   目前市场上推广应用的一种 GW 型复合保温板,主要结构采用酚醛泡沫为芯材,表面复合一层聚合物砂浆以及玻纤网格布。聚合物砂浆及网格布在酚醛泡沫表面的复合过程在工厂一次预制成型。此保温板应用在外墙保温中的结构是墙体(主要是砖墙、砌块或混凝土墙体等)、 1 ﹕ 3 水泥砂浆找平层、黏结层、 GW 型复合保温板、聚合物砂浆、锚固件、外饰面等组成。由于酚醛泡沫表面复合了一层聚合物砂浆及网格布,所以复合板的整体抗压抗折性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弥补了单体酚醛泡沫板的脆性,也更易施工。另外,由于 GW 型复合保温板在酚醛泡沫的表面已经复合了一层聚合物砂浆及玻纤网格布,在施工时与前一个施工方法以及聚苯板的施工方法相比,可以减少在泡沫板表面抹第一层聚合物砂浆以及铺贴玻纤网格布这两个步骤。   在干挂系统中,如果能够将酚醛泡沫板与表面饰材复合在一起,做成一个腔体式结构,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就只需考虑酚醛泡沫与表面饰材的粘结情况。生产起来也不会很复杂,现有很多聚氨酯保温做成了腔体式保温装饰板,如果用酚醛泡沫取代聚氨酯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承接节能设计!节能软件销售 杭州网进科技 : http://www.wjcad.cn Email: hzwjkj@163.com 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WOODWARD 505调速器问题? 2010 年 5 月 11 日下午 3 : 33 我部 中压加氢循环氢 压缩机 K-6102 ,因密封气泄漏,密封气流量高高联锁停机。在重新开车过程中, WOODWARD 505 调速器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先汇总如下: 1 、在 汽轮机 满足开车条件, 505 复位后,现场开机,汽轮机瞬间升速到 5000RPM 。 2 、转速升到 5000RPM 后无法调速,无论是在现场机旁仪表屏上按升速、降速按钮还是在控制室内 WOODWARD 505 调速器面板上按调速按钮均没有反应。 3 、几分钟后, WOODWARD 505 调速器面板上出现 F1 报警,报警信息为:进入临界转速区。 4 、停机重新开车,依然是转速升到 5000RPM 后,进入临界转速区,出现 F1 报警。但几分钟后,转速恢复可以正常调解。 5 、 2008 年 12 月该机的一次开车,也曾出现过类似现象,当时,开车后,转速瞬间升速到超速跳车。重新开车后正常。 请高手答疑! 谢谢! 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合成氨最高压力是多少? 合成氨 最高压力是多少,那位高手晓得,能否告知?查看更多 5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简介
职业:上海安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工程师
学校:山东师范大学 - 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地区:四川省
个人简介:青年时代太放纵就会失去心灵的滋润,太节制就会变成死脑筋。查看更多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