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间以南慕城
影响力0.00
经验值0.00
粉丝18
工艺专业主任
关于脱氯单元阴极液冷却器的疏水阀问题? 我司脱氯单元阴极液冷却器 蒸汽疏水阀 用的是斯派萨克的 浮球疏水阀 ,型号FT44-10,这两只疏水阀都是一直疏水的,且疏水口的蒸汽量也比较大;询问厂家后说的不是蒸汽泄漏,是排得蒸汽冷凝水产生的闪蒸蒸汽。我想问三个问题:1、厂家说的是否合理;2、 浮球式疏水阀 是不是一直在排水的;3、假设厂家的说法正确,请问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应对这种现象,让疏水阀疏水时没有那么多蒸汽,采取水封还是什么其他办法?谢谢 # + + 。hcbbs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膜法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请大家踊跃发言:膜法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谁能把塔内填料的种类和图片列出来,并简单讲解!!哥们 ...? 谁能把塔内填料和塔板的种类和图片列出来,并简单讲解!!哥们高分奖励,100分! 比如孔板波纹板,丝网波纹板,还有一些板上面堆放的填料等等,资料越详细,奖励的分越高~~ 第一名100分,第二名60分,第三名30分,请大家踊跃参与,谢谢!! 查看更多 5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矩形容器内筒裂纹分析? 我公司生产的 压力容器 为矩形夹套式 内室 夹套 工作压力:-0.1/0.23MPa 0.3MPa 材料 : δ=6 S30408 δ=6 Q345R 工作介质: 水蒸汽、水 水蒸汽、水 内室与夹套之间用槽钢当加强筋连接 存在交变载荷,用户使用多年后在内筒体圆弧区形成裂纹,请各位大神帮忙分析下 我先说说我的观点,我觉得和交变载荷有一定的关系,最近看到说304 不锈钢 冷弯成型后会产生部分马氏体(造成不锈钢有磁性),而马氏体的产生对原来奥氏体组织的强度有所降低,故折弯部分(圆弧区)容易产生裂纹。316材料好像不会有这种现象,所以换为316材料是否可行?价格相差多少呢? 查看更多 18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降雨过程的能量是否可以收集? 很出色的想法,希望以后大自然的一切能量皆可回收.减少一次能源中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在线求解:关于气体体积? 根据阿马格定律:气体总体积 V=V1+V2+V3 而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V=V1.y1+V2.y2+V3.y3 上面两个公式哪个是正确的???急,在线求解答 查看更多 5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虚拟现实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中的 ...? 城市地下管网包括给水、排水(雨水、污水)、燃气(煤气、天然气、 液化石油气 )、电信、电力、热力、工业管道等几大类,它就像人体内的“神经”和“血管”,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地下管网种类多、分布广、管线敷设时间跨度大,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并且伴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而日益增多。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种宝贵资源,应加以全面和及时的开发利用,为地下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提供坚实的信息基础。因此,加速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系统,实现管线数据即时可视化,进行动态综合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中实现现代化运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具有安全保障,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和灾害,能够快速作出正确的决策和有效的救援响应。因此,应从城市发展战略高度来认识地下管线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掌握和摸清城市地下管网现状,建设城市综合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是城市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是抗震、防灾和应付突发性重大事故的需要。对维护城市“生命线”的正常运行,保证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目前,各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城市地下管网资料以图纸、图表等纸介质保存和管理,造成资料不全、查询不便、更新速度慢,致使信息与现状不符,严重影响城市建设中规划、管理、施工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工程建设施工中,经常发生挖断或损坏地下管线的严重事故,经济损失严重; (2) 地下管线分由不同的管线权属部门规划、建设、管理及保管资料,管线权属单位不能及时向规划管理部门报送管线竣工档案,造成管线档案信息不全。致使管线资料分散、管理混乱。 (3) 地下管网没有统一管理,权属单位不能及时向规划管理部门报送管线竣工档案,造成管线档案信息不全,导致当前管网资料无法直观表达地下管网的综合状况,无法满足地下管网规划、管理、施工以及对现有的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综合统计和分析,为城市建设部门提供全面的决策信息的需求。 因此,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系统,对于提高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效率、减少城市管网的安全隐患、辅助城市管网规划建设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笔者从 SIUP Expo 2014 上海国际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工程展览会组委会了解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为城市地下管网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所以大会组委会特设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展区,为 GIS 行业内人士构造一个交流推广的平台,更加详尽的展示出城市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系统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注·组委会电话: 021-3-1-1-3-0-0-7-6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求助关于油烟分离器的资料? 求助各位盖德: 请各位给介绍一下关于油烟 分离器 的知识、请推荐一些相关的资料标准! 非常感激!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水处理分类? 莽莽撞撞进入水处理行业,才知道水处理也分很多种类,什么市政水, 中水回用 ,锅炉补给水,盐水,盐水脱硝,工业废水,特种废水。特种废水又分很多种,焦化废水,含汞废水等等。处理方法也是很多种,生化,膜分离什么的。 但没有看到系统介绍这些知识的,希望有人授业解惑。 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化肥行业脱硫设备用哪种好呀? 各位盖德大家好:在脱硫工段不知大家用的脱硫专用离心机、 板框压滤机 、三足 下卸料离心机 、熔硫釜、 真空过滤机 那种设备好呀?据说济南万兴源化工机械厂的脱硫专用离心机挺好,还是专利产品。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焦化厂烟囱气? 焦化厂烟囱气含了那些装置排出的 废气 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螺杆机、离心机在空分行业的应用? 螺杆机 、 离心机 在空分行业的应用,有啥优缺点,谢谢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换热器面积求算? 为何 选用 同样条件下 使用 PROII 与 ASPEN 算出换热面积 相差非常大 相当迷茫 不知道该选哪个数据查看更多 6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热联合精馏塔降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热联合 精馏塔 降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Them(换热器大师)讲座[6]--热平衡的智能计算? 换热器 一般有7个变量:W1,t1,t2, W2,T1,T2, Q,这些变量不需要全部输入,因为它们之间有2个平衡方程约束。 在Them中间,你任意输入5个,其余的2个自动计算出来。这是一种复杂的排列组合,依靠智能计算自动完成,极大地方便了热量平衡计算。 举例1: w1=30000 kg/h的凉水,入口温度t1=20C,出口加热到t2=40C; 热水入口温度T1=80C,出口温度T2=25C 需要多少热水W2=? 在Them中间,输入前面5个数据,W2自动就“蹦”出来了 。 举例2(变一下例子1): w1=30000 kg/h的凉水,入口温度t1=20C,出口加热到t2=40C; 热水W2=15200,热水入口温度T1=80C, 出口温度T2=? 在Them中间,输入前面5个数据,T2自动就“蹦”出来了 。 排列组合非常多,Them轻松玩转这些计算,当然 这还不是Them的主要功能,Them还要计算出来换热器传热系数、面积、尺寸、布管等结构参数等等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平流池.辐流池哪种池好? 本公司污水含悬浮物在3000-5000PPM选用哪一种池子合适.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低压低温储槽用重力式还是容积式安全泄放阀? 低压低温储槽用重力式还是容积式安全泄放阀?还是都可以?为什么?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UASB反应器的启动与运? UASB 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 1. 污泥颗粒化的意义 厌氧反应器内颗粒污泥形成的过程称之为颗粒污泥化,颗粒污泥化是大多数 UASB 反应器启动的目标和启动成功的标志。污泥的颗粒化可以使 UASB 反应器允许有更高的有机物容积负荷和水力负荷。一般絮状污泥的 UASB 负荷在 10kgCOD/(m3 d) 以下,而颗粒污泥 UASB 反应器负荷甚至可高达 30 ~ 50kgCOD/(m3 d) 。 据 Hulshoff Pol ,颗粒污泥化还具有如下优点。 1) 细菌形成颗粒状的聚集体是一个微生态系统,其中不同类型的种群组成了共生或互生体系,有利于形成细菌生长的生理生化条件并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 2) 颗粒的形成有利于其中的细菌对营养的吸收。 3) 颗粒使发酵菌的中间产物的扩散距离大大缩短,对复杂有机物的降解是很重要的。 4) 在废水突然变化时(例如 pH 值、毒性物的浓度等),颗粒污泥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使代谢过程继续进行。 2. UASB 反应器的初次启动 初次启动是对一个新建的 UASB 系统以未驯化的非颗粒污泥接种,使反应器达到设计负荷和有机物去除效率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伴随着颗粒化的完成。厌氧微生物,特别是甲烷菌增值很慢,厌氧反应器的启动需要较长的时间,这被认为是高速厌氧反应器的一个不足之处。但一旦启动完成,在停止运行后的再次启动可以迅速完成。关于厌氧污泥的颗粒化和 UASB 的初次启动有很多深入的研究,表 1 是 Hulshoff Pol 和 Lettinga 对第一次启动的若干要点总结。 表 1 UASB 反应器初次启动的若干认识 种泥 1. 可供细菌附着的载体物质微粒对刺激和发动细胞的聚集是有益的 2. 种泥的产甲烷活性对启动的影响不大,尽管质量浓度大于 60gTss/L 的稠消化污泥的产甲烷活性小于较稀的消化污泥,前者却有利于 UASB 的初次启动 3. 添加部分颗粒污泥或破碎的颗粒污泥,也可提高颗粒化过程 启动过程的 操作模式 在启动中必须相当充分地洗出接种污泥中较轻的污泥,保存较重的污泥,以推动颗粒污泥在其中的形成,要点如下 1. 洗出污泥不再返回反应器 2. 当进液 COD 质量浓度大于 5000mg/L 时采用出水循环或稀释进液 3. 逐步增加有机负荷,有机负荷的增加应当在降解 COD 能被去除 80 %后再进行 4. 保持乙酸质量浓度始终低于 1000mg/L 5. 启动时稠型污泥的接种量为大约 10 ~ 15kgVSS/m3 ;质量浓度小于 40 kgVSS/m3 的稀消化污泥接种量可以小一些 废水特征 1. 废水浓度 低浓度有利于颗粒化的快速形成,但浓度也应当足够维持良好的细菌生长条件,最小的 COD 质量浓度应为 1000 mg/L 2. 污染物性质 过量的悬浮物阻碍颗粒化的形成 3. 废水成分 溶解性 碳水化合物 为主要底物的废水比 VFA 为主的废水颗粒化过程快,当废水含有蛋白质时,应使蛋白质尽可能降解 4. 高的离子浓度(例如 Ca2+ 、 Mg2+ )能引起化学沉淀( CaCO3 、 MgNH4PO4 ),由此导致形成灰分含量高的颗粒污泥 环境因素 1. 在中温范围,最佳温度为 38 ~ 40 ℃;高温范围为 50 ~ 60 ℃ 2. 反应器内的 pH 值应始终保持在 6.2 以上 3. N 、 P 、 S 等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例如 Fe 、 Ni 、 Co )应当满足微生物的需要 4. 毒性化合物应当低于抑制浓度或应给予污泥足够的驯化时间 1) 接种 接种的过程是相当简单的,由于水中的溶解氧会很快被种泥中的兼性厌氧菌消耗并形成严格的厌氧条件,所以启动时不需要严格的厌氧条件。 当没有现成的颗粒污泥时,应用最多的种泥是污水处理厂消化池的消化污泥。稠的消化污泥对于颗粒化的形成有利,从而可加快初次启动的速度。除了消化污泥之外,可用作接种的物料很多,例如牛粪和各类粪肥,下水道污泥等。一些污水沟沉淀物和富微生物的河泥也可以被用于接种,但不应当有太多砂子。污泥的接种质量浓度至少不低于 10kgVSS/m3 反应器容积。接种污泥的填充量应不超过反应器容积的 60 %。 “载体物质”对启动初期细胞聚集体系形成是有益的,但加入任何形式的填料是不需要的。这里的“载体物质”仅指细胞本身的菌胶团物质,因此这种载体物质会自然存在于各种种泥中。 Hulshoff Pol 在其博士论文中讨论了少量 Ca2+ 对初次启动的作用,认为它对颗粒化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原因是 Ca2+ 的沉淀会形成这种载体内核。但 Ca2+ 的添加也不是必须的。一旦颗粒污泥形成,部分破裂的颗粒污泥碎片会成为新生的颗粒污泥的载体。 当用非颗粒污泥接种时,则应当注意反应器的操作。如前所述,为避免絮状污泥在反应器里大量生长从而妨碍颗粒污泥的形成,必须将絮状污泥和分散的细小污泥由反应器“洗出”,这是反应器完成颗粒化的先决条件。但是洗出应当是缓慢的逐步进行的过程,过度的洗出会使反应器内污泥量减少太多而导致启动失败。表 2 为不同温度下操作 6m 高的生产性 UASB 反应器所得到的污泥停留时间范围。 表 2 不同温度下操作 6m 高的生产性 UASB 反应器所得到的污泥停留时间范围 温度 / ℃ 最大污泥负荷 / [kgCOD/(kgVSS ·d)] 最小 SRT/d 最高 SRT/d 10 15 25 30 33 37 40 0.21 0.47 1.98 2.80 3.58 3.74 3.66 100 43.5 10.5 7.4 5.8 5.5 5.6 300 131 32 22 17 17 17 2) 启动的阶段 一般把 UASB 的初次启动和颗粒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启动与提高污泥活性阶段、形成颗粒污泥阶段、逐渐形成颗粒污泥床阶段。 ① 阶段 1 启动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是指反应器负荷低于 2kgCOD/(m3 d) 的阶段。这一阶段反应器由 0.5 ~ 1.5 kgCOD/(m3 d) 或污泥负荷 0.05 ~ 0.1 kgCOD/(kgVSS d) 开始。这一阶段洗出的污泥仅限于种泥中非常细小的分散污泥,洗出的原因主要是水的上流速度和逐渐产生的少量沼气。 ② 阶段2 反应器 负荷上升至2~5 kgCOD/(m3 d) 的启动阶段。在这一阶段污泥的洗出量增大,其中大多为絮状的污泥。洗出的原因是产气和上流速度的增加引起的污泥床的膨胀。大量污泥洗出的结果是在留下的污泥中开始产生颗粒状污泥。一般在从开始启动到 40d 左右,可以在反应器底部观察到颗粒污泥。在这一阶段污泥负荷的增加较快,这是因为污泥对废水的驯化过程基本完成,污泥的活性增加。这一阶段末期,污泥的洗出由于颗粒污泥的形成而减少,颗粒污泥的良好沉淀性能使其保留在反应器内。这一阶段里,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由于絮状污泥的洗出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而实际上,在反应器里对较重的颗粒污泥和分散的、絮状的污泥进行了选择。 ③ 阶段 3 这一阶段指反应器负荷超过 5 kgCOD/(m3 d) 。在这一阶段里,絮状污泥变得迅速减少,而颗粒污泥加速形成,直到反应器内不再有絮状污泥存在。在这一阶段反应器负荷可以增加到很高,当反应器大部分被颗粒污泥充满时,其最大负荷可以超过 50 kgCOD/(m3 d) 。 3) 启动前应了解的废水特征 废水特征对厌氧反应器的操作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对废水特征有明确了解。工业废水的种类时非常多的。即使同一类工业废水,其性质也会因其工艺的不同区别很大。因此对一种废水在启动前,首先了解废水特征。 ① 首先要知道废水的有机物浓度 过低浓度的废水可能并不适合于传统的 UASB 的应用。 Lettinga 等人曾认为低于 100mgCOD/L 的废水不宜于使用 UASB ,或者说在此浓度下 UASB 的使用不能充分表现其优越性。近年来由于 EGSB 反应器的发展和 UASB 上流速度的有效提高,因此又提出了低于 100mgCOD/L 的废水不宜于 使用 UASB 的说法。而在较高的浓度下废水则可能需要稀释回流。 ② 废水的厌氧可降解性 由废水的可降解性可以预测出 UASB 反应器出水的质量或 COD 的去除效率。 ③ 废水的 pH 值缓冲能力 碱度是衡量缓冲能力的一个参数,对碱度特别小的废水,可以加入 Na2CO3 提高其碱度,具体看前面所述。另一个实用的检查废水缓冲能力的方法是向废水中加入相当于 COD 浓度 40 %的乙酸( COD 浓度计),假如废水 pH 值仍然维持 6.5 以上,则其缓冲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假如 pH 值在加乙酸后低于 6.5 ,则说明废水的缓冲能力不是非常强,在操作中应小心控制,后一种情况下,在废水处理中产生的 NH3 也能提高其缓冲能力。 ④ 废水中维持细菌生长必需的营养 厌氧菌需要的营养较少,粗略地讲, N 和 P 的需求大约为 COD : N : P ≈( 350 ~ 500 ): 5 : 1 。但由于发酵产酸菌的生长速率大大高于产甲烷菌,因此,较为精确的估算应当是 CODBD : N : P : S 约为( 50/Y ): 5 : 1 : 1 。其中 Y 为细胞产率,对于发酵产酸菌, Y = 0.15 ;对于甲烷菌, Y = 0.03 。典型地,对完全未酸化的废水,取 Y = 0.15 ;对于一个完全酸化的废水,取 Y = 0.03 。此外,甲烷菌细胞组成中有较高浓度的铁、镍和钴。在以冷凝液为主的废水中,有时在例如玉米、土豆加工废水中,这些元素可能非常少,在此情况下应当加入这些微量元素,有时也增加锌和钼。 ⑤ 废水中悬浮物的含量 废水中悬浮物的含量如果太高,则可能不大适宜于 UASB 处理。当废水悬浮物质量浓度超过 3000mg/L ,并且它们不能生物降解而且能滞留在反应器内,就会引起较大麻烦。但如果这些悬浮物能够生物降解,或者它们不在反应器内滞留,则不会引起任何问题。悬浮物能否在反应器内滞留取决于悬浮物和污泥的颗粒大小与密度,当反应器形成颗粒污泥,在悬浮物不容易停留在反应器内。对于可以降解的悬浮物,应当知道它降解的速率以便计算悬浮物在反应器里的保留量。 ⑥ 了解废水中是否含有有毒化合物和在厌氧过程中转化为有毒化合物 一般情况下,应当了解总氮(凯氏氮)和氨氮、硫酸盐和 亚硫酸盐 的浓度,并要了解在废水产生的工厂里是否使用了 杀菌剂 、消毒剂等。 4) 初次启动的一些要点 UASB 的反应器启动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菌种的驯化、选择、增殖的过程。因此在启动阶段应有一定的目标和遵循某些基本规则。 初次启动是一个需要熟练技艺和经验的过程,尽管许多人已成功完成过各类 UASB 的启动,但不同规模、不同设计和处理不同废水的 UASB 的启动模式和启动花费的时间有时相当不同,因此从根本上了解启动的一些要点比一个启动模式更有用。下面将叙述一下一般承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① 对启动初期的目标应明确 在 UASB 的启动初期,特别是第一阶段,不能够片面追求反应器的处理效率、产气率的改进和出水的质量等。因为初期的目标是反应器逐渐进入“工作”状态,从微生物角度看,它实质上是使菌种由休眠状态恢复及活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理所当然有一个停滞期存在。当菌种从休眠中恢复到营养细胞的状态后,它们还要经历对废水性质的适应。在整个颗粒化过程中,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而原种泥中可能浓度较低的甲烷菌增长速度相对于产酸菌要慢得多。因此在颗粒污泥出现前的这一阶段可能相对较长,这一阶段里不可能有较大的反应器负荷。 ② 进液的浓度 废水质量浓度低于5000 mgCOD/L 时, 一般 不需要稀释可直接进液,除非废水中含高浓度的有毒物质。当废水浓度过高时,最好将废水稀释到大约 5000 mgCOD/L 。在没有低浓度的其它稀释水时,可以简单地采用反应器出水的循环。但出水循环在启动阶段也应谨慎从事,因为启动阶段的出水有时仍会有相当浓度的未降解的 COD ,以这种出水不能有效稀释进水有时反而会引起过负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负荷的因素更重要时,则不必采用出水的循环。当采用出水循环时,可以参照表 3 给出的要点。 表 3 UASB 出水循环的应用要点 当废水 COD 质量浓度低于 5000 mg/L 时,不需要出水循环;但当亚硫酸盐质量浓度大于 200mg/L ,则应采用循环使进液亚硫酸盐质量浓度低于 100 mg/L 当废水 COD 质量浓度在 5000 ~ 20000mg/L 时, 采用出水循环启动,使进液浓度在 5000mg/L 左右 废水 COD 质量浓度超过 20000mg/L 时,在启动阶段可以采用其它稀释水。高浓度废水常常含有高的盐浓度,这使得甲烷产率增加很慢。因此,以其它含盐少的或清水稀释有利于菌的增殖,最后直接稀释到 5000mg/L 。如果不能稀释至 5000 mg/L ,则至少稀释到 20000 mg/L ,并同时采用出水循环 当增加负荷时,必须记住出水 COD 浓度会有短暂的增加阶段,此时采用循环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反应器的真正负荷或进液浓度。真正进入反应器的混合水浓度为: (cin+fcoff)/( 1+f) ,其中 f 为循环比; cin 为原水进液浓度; coff 为出水浓度 注:这些原则一般也适用于启动后的正常操作。 ③ 负荷增加的操作方法 启动的最初负荷可以从 0.5 ~ 1 kgCOD/(m3 d) 开始,当可生物降解的 COD 去除率达到 80 %后再逐步增大负荷。 为保险起见,反应器开始负荷不应太高,只要容积符合略高于 0.2 kgCOD/(m3 d) 即可,水力时间大于 24h 。反应器开始操作,在最低的负荷下连续运转直到有气体产生, 5d 后,检查产气是否达到略高于 0.1m3/(m3 d) 。如果 5d 后反应器的产气量仍未达到这一数值,可以停止进液 3d 后再恢复进液,直到产气量增加。如果产气量已达到 0.1m3/(m3 d) ,则下一步是检查出水的 VFA 浓度了。出水 VFA 浓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出水 VFA 浓度过高,意味着甲烷菌活力还不够高或环境因素使甲烷菌活力下降而导致 VFA 利用不充分。启动阶段,当环境因素例如 pH 值、温度等正常时,出水 VFA 过高则表明反应器负荷相对于当时的菌种活力偏高。出水 VFA 若高于 8mmol/L ,则应当停止进液,直到反应器内 VFA 低于 3mmol/L 后,再继续以原浓度、原负荷进液。如果出水 VFA 低于 3mmol/L ,说明反应器运行状态良好,反应器可以以原负荷继续运行。这一阶段需要运行很长时间而不改变负荷,运行时间可能有 1 个月之久。由于上流速度和产气量很小,基本上没有污泥洗出。出水 VFA 需至少每两天测一次,直到连续进液多日,出水 VFA 始终保持在 3mmol/L 以下后,再采用增加负荷的措施。 增加负荷可以通过增大进液量或者降低进液稀释比的方法进行。负荷每次可增加 30 %。如果废水经过很大程度的稀释,则可以把稀释比降低 30 %,仍维持 HRT 不变,则负荷也就增加了 30 %。负荷的增加必须使出水 VFA 比原先略有上升,当出水 VFA 高于 8mmol/L ,此时不停止进液但要观察反应器内 pH 值的变化防止“酸化”的发生。增大负荷后的短时间内,产气量也有可能降低,这是应为细小的甲烷菌微粒被洗出。几天后产气量会重新上升,出水 VFA 浓度也会下降。但是如果出水 VFA 增大到 15 mmol/L ,则必须把负荷降至原来的水平,并保证反应器内 pH 值不低于 6.5 ,万一 pH 值下降至 6.5 以下,有必要加入碱调节 pH 值。待一切恢复正常后,可以把负荷提高的幅度降至 20 %。 以上负荷增加的步骤可以重复进行直到负荷达到 2.0 kgCOD/(m3 d) ,也就是说,负荷增大的步骤可能重复 8 ~ 10 次。每次操作所需要时间可能长短不一,有时可能长达两周,有时仅有几天。 当负荷达 2.0 kgCOD/(m3 d) 以上时,每次负荷可增加 20 %,增加负荷的时机(出水 VFA 浓度小于 3mmol/L )及方式如前所述。负荷达到 5.0 kgCOD/(m3 d) 后,除了依照前面所述的方法操作外,也应当每周再检查一次反应器中污泥的活性和污泥沿反应器高度的浓度变化。颗粒化很可能在负荷达到 5.0 kgCOD/(m3 d) 前后很快形成,其中反应器的负荷可以较快地增加。表 4 给出了一些促进颗粒化形成的操作要点。 表 4 当负荷上升至 2.0 kgCOD/(m3 d) 后促进颗粒化形成的启动操作要点 出水 VFA 一旦低于 3 mmol/L 即增加反应器负荷 使细小分散的污泥洗出,不使这些洗出的污泥返回反应器 使反应器保持最佳的细菌生长条件。一般地, pH = 6.8 ~ 7.5 ;温度 30 ~ 38 ℃(中温范围)或 53 ~ 58 ℃(高温范围);保证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与微量元素 为防止过负荷,在每次增加负荷时应总是小于 50 % 启动 6 周后,以显微镜和放大镜作污泥的镜检,在 400 ~ 1000 放大倍数下应当看到污泥中的丝状物 当 HRT 达到大约 5d 后,开始降低稀释用水的量;在 HRT 小于 20 时,对于 COD 质量浓度小于 15g/L 的废水,稀释不再是必需的;如果废水 COD 质量浓度大于 15g/L ,则需要出水循环 3. UASB 反应器的二次启动 UASB 反应器的二次启动是相对于初次启动说的。所谓初次启动是指用颗粒污泥以外的其它污泥作为种泥启动一个 UASB 反应器的过程。而二次启动是指使用颗粒污泥作为种泥对 UASB 反应器的启动。颗粒污泥是 UASB 启动的理想的种泥,使用颗粒污泥的二次启动大大缩短了启动时间,即使对于性质不同的废水,颗粒污泥也能很快适应。 使用颗粒污泥接种允许有较大的接种量,较大的接种量可缩短启动的时间。启动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颗粒污泥的来源,即颗粒污泥在原反应器中的培养条件(温度、 pH 值等)以及原来处理的废水种类。新启动的反应器在选择种泥时,应尽量地选用与所处理水种类相近的废水种类,废水种类与性质越接近,所需驯化的时间越少。同时应尽量采用同一温度范围的种泥,例如采用高温种泥不利于中温反应器的启动,而中温的种泥启动高温反应器也较慢。 二次启动采用较大的接种量,颗粒污泥的活性比其它种泥高得多,二次启动的初始反应器负荷可以较高,有关报道推荐初始的反应器负荷可为 3 kgCOD/(m3 d) 。二次启动进液浓度在开始时一般与初次启动相当,但可以相对迅速地增大进液浓度。负荷和浓度增加的模式与初次启动类似,但相对容易。产气、出水 VFA 等仍是重要的控制参数, COD 去除率、 pH 值等也是重要的监测指标。 二次启动在原则上如上所述,但启动中可能遇到某些以外的问题或现象,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当,会有利于新的颗粒污泥的形成和加快启动过程。表 5 是关于 UASB 反应器的二次启动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表 5 UASB 反应器的二次启动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与现象 原因 解决办法 1. 污泥生长过于缓慢 营养与微量元素不足 进液预酸化程度过高 污泥负荷过低 颗粒污泥洗出( 4 , 5 条) 颗粒污泥的分裂( 6 条) 增加进液营养与微量元素浓度 减少预酸化程度 增加反应器负荷 2. 反应器过负荷 反应器中污泥量不足 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 降低负荷;提高污泥量增加种泥量或促进污泥生产;适当减少污泥洗出 减少污泥负荷,增加污泥活性( 3 条) 3. 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 营养或微量元素缺乏 产酸菌生长过于旺盛 有机悬浮物在反应器中积累 反应器中温度降低 废水中存在有毒物质或形成抑制活性的环境条件( 6 条) 无机物例如 Ca2+ 等引起沉淀 添加营养或微量元素 增加废水预酸化程度降低反应器负荷 降低悬浮物的浓度 增加温度 减少进液中 Ca2+ 浓度;在 UASB 前采用沉淀池 4. 颗粒污泥洗出 气体聚集于空的颗粒中,在低温、低负荷、低进液浓度下易形成大而空的颗粒污泥 由于颗粒形成分层结构,产酸菌在颗粒污泥外大量覆盖使产气聚集在颗粒内 颗粒污泥因废水中含大量蛋白质和脂肪而有上浮趋势 增大污泥负荷,采用内部水循环以增大水对颗粒的剪切力,使颗粒尺寸减小 应用更稳定的工艺条件,增加废水预酸化的程度 采用预酸化(沉淀或化学絮凝)去除蛋白质与脂肪 5. 絮状污泥或表面松散“起毛”的颗粒污泥形成并洗出 由于进液中的悬浮的产酸菌的作用颗粒污泥聚集在一起 在颗粒表面或以悬浮状态大量地生长产酸菌 表面“起毛”的颗粒形成,产酸菌大量附着于颗粒表面 从进液中去除悬浮物,减少预酸化程度 增加预酸化程度,加强废水与污泥混合的强度 增加预酸化程度,降低污泥负荷 6. 颗粒污泥破裂分散 负荷或进液浓度的突然变化 预酸化程度突然增加,使产酸菌呈“饥饿”状态 有毒物质存在于废水中 过强的机械力作用 由于选择压力过小而形成絮状污泥 采用更稳定的工艺 应用更稳定的预酸化条件 废水脱毒预处理;延长驯化时间;稀释进液 降低负荷和上流速度,以降低水流的剪切力 采用出水循环增大选择压力,使絮状污泥洗出 4. UASB 反应器启动后的运行 UASB 反应器的运行是在高负荷下的生物化学过程,这一过程由厌氧微生物的生命过程完成。因此反应器的运行从根本上讲必须满足微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需求,这些环境条件应尽量接近微生物的最佳生长条件,同时也应力求避免大的波动。具体的环境条件和有关废水特征的影响因素可参考前面所述。 在实际运行中,进出液的 COD 浓度、进液流量,进水与出水的 pH 值、反应器内的 pH 值,产气量及其组成,出水 VFA 浓度及其组成,反应器内的温度都是被监测的指标。 1) 出水的 VFA 浓度与组成 出水的 VFA 浓度在反应器内的控制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参数,这是因为 VFA 的除去程度可以直接反映出反应器运行状况,同时也应为 VFA 浓度的分析较为快速和灵敏地反映出反应器行为的微小变化。在正常情况下,底物由酸化菌转化为 VFA , VFA 可以被甲烷菌转化为甲烷。因此甲烷菌活跃时,出水 VFA 浓度较低。当出水 VFA 质量浓度低于 200mg 乙酸 /L 时,反应器的运行状态最为良好。任何不利于甲烷菌生长的因素都会导致产生 VFA 浓度的上升,这是因为甲烷菌活性降低使 VFA 积累所致。温度的突然降低或过高、毒性物质浓度的增加、 pH 值的波动、负荷的突然加大等都会由出水 VFA 的升高反映出来。进水状态稳定时,出水 pH 值的下降也能反映出 VFA 的升高,但是 pH 值的变化要比 VFA 的变化迟缓,有时 VFA 可升高数倍而 pH 值尚没有明显改变。因此从监测出水 VFA 浓度可快速反映出反应器运行的状况,并因此有利于操作过程的及时调节。过负荷常是出水 VFA 升高的原因。因此当出水 VFA 的升高而环境因素(温度、进水 pH 值、出水水质等)没有变化时,出水 VFA 的升高可由降低反应器负荷来调节,过负荷可能由进水 COD 浓度或进水量的升高引起,也会由反应器内污泥过多流失引起。 出水 VFA 浓度的上升直接影响废水处理的效果,过高的出水 VFA 浓度表明反应器内大量的 VFA 积累,因此是反应器 pH 值下降或导致 “酸化”的前期讯号。一般认为,当 VFA 的质量浓度超过 800mg/L 时,反应器即面临酸化危险,应立即降低负荷或暂停进液,并检查环境因素有无改变。在正常运行中,应保持出水 VFA 浓度在 400mg/L 以下,而以 200mg/L 以下为最佳。 出水 VFA 的组成也是反应器运行中监测的指标之一。正常运行中, VFA 浓度较低,出水 VFA 以乙酸为主,占 VFA 总量 90 %以上,只有少量丙酸与丁酸。当乙酸不能很好被甲烷菌利用时,底物会转化为较多的丙酸与丁酸。因此出水 VFA 的组成也能反映反应器的运行状况。 2) pH 值 在 UASB 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反应器内的 pH 值应保持在 6.5 ~ 7.8 范围之内,并且应尽量减少波动。 PH 值在 6.5 以下,甲烷菌即已受到抑制, pH 值低于 6.0 时,甲烷菌已严重抑制,反应器内产酸菌呈现优势生长,此时反应器已严重酸化,恢复十分困难。 VFA 浓度增高是 pH 值下降的主要原因,虽然 pH 值的检测非常方便,但它的变化比 VFA 浓度的变化要滞后许多。当甲烷菌活性降低,或因过负荷导致 VFA 开始积累时,由于废水的缓冲能力, pH 值尚没有明显变化,从 pH 值的监测上尚反映不出潜在的问题。当 VFA 积累至一定程度时, pH 值才会有明显变化。因此测定 VFA 是控制反应器 pH 值降低的有效措施。 当 pH 值降低较多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减少或停止进液是常采用的应急措施。在 pH 值和 VFA 浓度恢复正常后,反应器在较低的负荷下运行。进行 pH 的降低可能是反应器内 pH 值下降的原因,因此如果反应器内 pH 值降低,应立即检查进液 pH 值有无改变。 3) 产气量与组成 产气量也是非常重要的监测指标。首先,产气量能够迅速反映出反应器运行状态;其次,产气量可以从进水反应器的 COD 总量、 COD 的去除率等数据估算出来,实际产气量应当与估算接近并维持稳定。当产气量突然减少,而反应器负荷没有变化时,说明运行不正常导致甲烷菌活性降低。 pH 值的变化,温度的降低,有毒物质等均可能是产气突然下降的原因。在稳定的 UASB 反应器中,当废水组成变化时,产气量也会发生迅速的变化。产气的组成也能反映出反应器的运行状态。当正常运行时,甲烷在产气中约占 60 %~ 80 %,这一比例与废水成分有关。当运行中产气甲烷比例明显下降,可能是甲烷菌活力下降造成。当反应器内产酸菌优势生长, VFA 积累导致 pH 值降低以及影响甲烷菌生长的其它环境因素都会导致产气中甲烷比例下降。 4) 污泥的洗出 另外一个监测的指标是运行过程中污泥的洗出。在反应器的启动阶段相当多的污泥从反应器中洗出,这是正常的。在启动后的运行中,也会有一定量的污泥从反应器中洗出。但是污泥在运行阶段被洗出的量应当有其限度,这一限度即洗出的污泥量不应大于同期产生的污泥量,否则反应器内污泥量大量流失,反应器将不能维持较高的负荷。因此在运行中应通过测出水悬浮物的量来估计污泥洗出量。污泥的洗出原因与限制污泥大量流失的办法可参见表 5 。 5) 反应器运行的其它监测指标 在相对稳定的操作条件下(温度、进液 pH 值、进液的 COD 浓度与组成,进液流率等相对稳定),通过以上参数的监测即可确认反应器是否稳定运行。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了解反应器调运行效率和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则往往可能测试更多的参数。这些参数的测定有些是必须经常进行的,有些根据需要偶尔进行。现分述如下。 ① 对于进液和出液要测定以下参数: a. COD 浓度; BOD 浓度或可生物降解的 COD 浓度; b. VFA 浓度与组成; c. 温度; d. pH 值和碳酸氢盐碱度; e. 流量; f. TSS 和 VSS 浓度,悬浮物的沉降性能; g. 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h. SO42- 、 SO32- 、 S2- 的浓度; i. 有毒物质和抑制物质的存在。 由进液和出液的测定,可以做以下计算: a. BOD 与 COD 的浓度比; b. 反应器的 COD 或 BOD 负荷; c. 各种参数的波动; d. COD 和 BOD 的去除率; e. TSS 的去除率; f. SO42- 和 SO32 的去除率; g. 有机氮转化为氨氮的转化率。 ② 关于产气量和组成可以测定以下参数: a. 产气量( m3/h ); b. 产气组成,包括 CH4 含量、 CO2 含量、 H2S 含量、 H2 含量、 N2 含量等。 以上测量可以计算出 COD 转化为 CH4 的转化率。 ③ 为了监测反应器内污泥床的变化,可测定以下参数: a. 污泥浓度沿反应器高度的分布曲线; b. 随上流速度的变化污泥床的膨胀率; c. 污泥的产甲烷活性; d. 污泥颗粒的形状、大小、强度、沉降性能等; e. 污泥的灰分与 VSS 百分比,如有必要测定污泥中以 S2- 、 CaHPO4 、 MgNH4PO4 等形式存在的沉淀物; f. 污泥中 N 、 P 和 S 含量。 由污泥测量中可以计算出: a. 反应器中的污泥总量; b. 反应器具有的大负荷潜力,安全的运行负荷应保证始终低于其最大负荷潜力; c. 反应器剩余污泥产量。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每日一图,大家找隐患9.6(答题结束,答案公布)? 回复 1# kjar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回复 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谁能介绍一下304L不锈钢和304不锈钢在防腐蚀性能上的区 ...? RT 本人供职的公司生产 压力容器 用气体 过滤装置 ,主要采用物理方式 过滤管 道石油气或天然气气体中的饱和水汽和固体颗粒。工艺计算由美国总公司确定,材料选择也由他们确定。 但他们一般使用304L作为内件材料,经常是全部零部件都是用304L,连同所有的板材,管材,螺栓螺母全部使用304L材料。 考虑到国内市场的情况,304L的个别原材料除非订货否则根本买不到,因此我们多次建议对于不重要的部件使用304材料进行替代。 在这里就是想问一下谁能给介绍一下304L与304在防腐蚀性能上的区别。 希望能得到系统地解释,材料其他性能就不要说了,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加工方法都烂熟于胸了。 目前我知道304在高温焊接后,冷却过程中若冷却速度较慢,在某一温度区间会发生碳析出,影响材料的防腐蚀性能,若要恢复则需重新进行固溶处理,而304L则没有这个缺陷。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区别么?查看更多 8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简介
职业:上海燕达建设有限公司 - 工艺专业主任
学校:许昌学院 - 化学化工学院
地区:青海省
个人简介:若要保持某种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去理它。爱的太过,则容易毁灭。淡忘它,这样它生存的机会多些。查看更多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