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衿青佩
影响力0.00
经验值0.00
粉丝14
工艺专业主任
中国已经有哪些高校开设了烤鸭的培训?? 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烤鸭"进入中国我也不知道多少年,光听说已经有一些高校开了CATIA课程! 想了解一下,到底有多少高校开设了课程! 请各位兄台,姐妹帮帮忙啦....</strong>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FCC汽轮机凝汽器换热管材质? 想请教各位大侠FCC 汽轮机 凝汽器 换热管应选什么材质? 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1立方米浆砌石需要多少砂、水泥、块石? 1立方米浆砌石需要多少砂、水泥、块石? 有计算公式吗 谢谢盖德的帮忙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coupling在换热器里是“联轴器”的意思吗? ALL COUPLINGS PLUGGED. 把所有 联轴器 都堵上? 是关于 换热器 的图纸,不知我的理解对吗?查看更多 5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最易重复出现的安全隐患TOP100(排名不分先后)(转载)? 1-10 1、进入作业区域不按规定正确佩戴 安全帽 ;   2、作业中未穿戴符合安全标准的劳动保护服装;   3、劳动保护服装不合体;   4、工作服发生破绽后没及时缝补、沾上油污后没及时清洗干净;   5、作业现场穿拖鞋作业;   6、指定区域、类型作业时不穿安全鞋;   7、气候炎热时赤膊作业;   8、热工作业中领口、袖口及裤脚、鞋带未扎好;   9、登高作业不系安全带;   10、装配作业中不戴手套; 11-20   11、磨削作业中不戴护目镜;   12、操作旋转机械时戴手套;   13、打大锤时戴手套;   14、气焊气割作业中不戴护目镜;   15、焊接作业不使用保健口罩;   16、对有害光线、射线及噪音未采取防护;   17、与正在作业中的人交谈;   18、意外事态发生时,于事发地点聚集;   19、厂内骑车载人; 20、酒后进入施工现场或上岗作业; 21-30   21、随地吐痰;   22、流动吸烟或非吸烟处吸烟;   23、作业时间内在作业场所打闹、嬉戏;   24、铁路道口与火车抢行;   25、站在道路中间交谈;   26、在照明不足的情况下作业;   27、操作机械设备时精力不集中;   28、不按时参加安全教育或培训;   29、不对施工环境进行安全确认;   30、交接工作不明确; 31-40   31、单手上下直爬梯;   32、在没有防坠措施的高处边缘逗留;   33、不妥善放置高处作业中使用的工具、工件;   34、在吊车负重下方通行;   35、吊运物件时未避开地面施工人员;   36、不听他人劝阻进入危险区域;   37、无视危险标识进入危险区域;   38、随便进入其它作业场所;   39、随意触摸不熟悉的机械、器具及控制开关;   40、未经许可擅自拆除安全警示标识;   41-50   41、擅自拆除或增设吊板;   42、高处切割余料及施工附件时不采取防坠措施;   43、开设临时人孔、物料孔后未采取防坠措施;   44、无许可证件从事特种作业;   45、作业前不对所用器具进行安全检查;   46、使用不属于自己使用的工具、设备;   47、不按指挥人员的指挥吊运作业;   48、私自拆卸所用工具上的安全装置;   49、密闭场所采用明火照明;   50、随便摆放施工辅料和生产成品; 51-60   51、不顾施工工序野蛮施工;   52、施工条件不成熟时勉强施工;   53、作业姿势勉强;   54、作业用力过猛或动作不协调;   55、以投掷方式接送工具、工件;   56、撞击带压工业气瓶;   57、乙炔气瓶放倒使用;   58、装配或调整大型工件时固定不牢;   59、收工后不及时清理干净作业现场;   60、高处作业收工后,在吊板上存放物件; 61-70   61、交叉作业时,不与其他作业人员进行沟通;   62、单人搬抬50公斤以上的重物;   63、两人以上搬抬重物时,口号不一致;   64、跨越负重钢缆;   65、 压力容器 内部作业时采用高于12伏的照明电压;   66、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进入狭小、密闭舱室作业;   67、下雨时露天进行电焊、气刨作业,不采取防触电措施;   68、 密闭容器 内焊接作业,不采取防触电措施;   69、潮湿场所进行电焊作业,不采取防触电措施;   70、行使监护职责时擅自离岗; 71-80   71、使用已报废的设备和工具;   72、使用有安全缺陷的工具;   73、超负荷使用力学器具;   74、起重作业时观察不全面、指挥信号不确切;   75、站在吊物上指挥吊运作业;   76、超载使用起重设备;   77、起重作业吊运物件时捆绑不牢;   78、未经许可,随意拉设临时供电线路;   79、面对电气开关拉、合电闸;   80、带电维修、保养电气设备; 81-90   81、焊接工作回路线连接不规范;   82、擅自拉设生产中非安全电压供电的固定照明设施;   83、非特种车辆厂区内驾驶超速(10公里/小时);   84、电焊工不对焊机进行保护接零;   85、电气设备在收工后没有及时切断电源;   86、气焊气割设备在收工后不及时关闭气源;   87、禁火区域内未经许可擅自动火;   88、随意放置物件,阻碍防火、逃生通道;   89、不了解作业场所周围情况,随意动火作业;   90、周围存在火灾或爆炸因素时,冒然动火作业; 91-100   91、在不明来历的小型桶类容器上进行焊割作业;   92、冒然对带压管道、容器进行焊割作业;   93、不按规定的色标使用气割软带;   94、利用氧气进行通风;   95、在船只上吸烟;   96、热工作业完毕后不及时清理遗留火种;   97、在消火栓、灭火器等关键部位周围堆放物件;   98、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救尚未断电的电气火灾;   99、在电气开关下存放易燃易爆物质;   100、私自存储燃油等危险物质。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换热器换热管贴胀对换热管厚度有什么要求? 换热器 换热管贴胀对换热管厚度有什么要求 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关于溶剂型无机富锌底漆? 如题,大家讨论一下如何控制正 硅酸乙酯 的水解程度。因为这里的联接料是部分水解的正硅酸乙酯。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HTRI软件的使用问题? 想问一下HTRI中,三种模式rating、simulation、design的准确含义,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关于磺化、氯化、硝化、高危生产工艺的项目改造? 预算不足肯定不能考虑冗余,还要一定会利用现有设备了。涉及安全部分要查查相关的安全规范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有关蒸汽减温减压后流量的变化? 各位师傅,请问一下1吨3.5MP,350 度的蒸汽经减温减压到1.0MP.190度后流量怎么变化啊.查看更多 6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高压加氢装置停工问题? 小弟单位新建高压加氢装置,操作压力18.0MPa,近期在进行编写操作规程的工作,研究院提供的开停工原则中,对于停工操作的原则说是“先降温后降量”,小弟想请教一下各位加氢前辈,在降温之前是否需要先对反应系统降压?一般正常停工过程中在什么时候开始降压操作呢?查看更多 13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国外煤炭地下气化调查? 1 历史   1868年,德国科学家威廉·西蒙斯首先提出了煤炭地下气化(UCG)的概念。1888年,俄罗斯 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地下气化的基本工艺。1907年,通过钻孔向点燃的煤层注入空气和蒸 汽的UCG技术在英国取得专利权。1933年,前苏联开始进行UCG现场试验。1940~1961年建成 5个试验性气化站。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俄罗斯的南阿宾斯克气化站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安格连 斯克气化站。这2个气化站都采用无井(筒)气化工艺。前苏联的试验性气化站,生产的煤气 热值低,产量不稳定,成本高。1977年,安格连斯克等气化站被关闭。南阿宾斯克气化站气 化烟煤,到1991年累计产气90亿m3,煤气平均热值3.82MJ/m3(1600kcal/m3)。安格连 斯克气化站气化褐煤,1987年恢复运行,生产低热值燃料气供发电。   20世纪50年代,美、英、日、波、捷等国也都进行UCG试验,但成效不大。到50年代末都停 止了试验。70~80年代,除前苏联外,美国、德国、比利时、英国、法国、波兰、捷克、日 本等国都进行试验。   美国UCG研究试验投入大量资金。劳伦斯·利弗莫尔、桑迪亚国家实验等研究机构,应用高 技术进行UCG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试验。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共进行29次现场试验,累计 气化煤 炭近4万t,煤气最高热值达14MJ/m3。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开发成功的受控注入 点 后退(CRIP)气化新工艺,是UCG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使美国UCG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美国 UCG试验,证实了UCG的技术可行性,但产气成本远高于天然气,据美国能源部1986年评估报 告, 地下气化成本为4.8美元/MBtu,而天然气井口价仅1.7美元/MBtu(1989年,1MBtu=28m 3天然气),汉那商业性地下气化站设计预估成本高达10.4美元/MBtu。    西欧国家(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深度1000m以下和北海海底煤炭储量 很大。石油危机后,这些国家试图采用UCG技术从不能用常规方法开采的深部煤层取得国产 能源。1976年,比利时和原西德签署了共同进行深部煤层地下气化试验的协议,1979年在比 利时成立了地下气化研究所,进行UCG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试验。1978~1987年,在比利时的 图林进行现场试验。气化煤层厚2m,倾角15°,深860m。第一阶段采用反向燃烧法,试验失 败。后来采用小半径定向钻孔和CRIP工艺,试验基本成功。1988年,6个欧盟成员国组成欧 洲煤炭地下气化工作组,进行验证深部煤层地下气化可行性的商业规模示范。1991年10月到 1998年12月,在西班牙特鲁埃尔进行现场试验。气化煤层厚2m,深500~700m,采用定向 钻孔和CRIP工艺。   罗马尼亚正在日乌河谷烟煤煤田进行UCG试验,目的是弥补天然气供应不足。   除上述国家外,计划进行UCG试验或建设气化站的国家有:印度、巴西、泰国、保加利亚、 新西兰。 2 技术进展   2.1  早期的有井(筒)式气化工艺   UCG试验采用有井(筒)式工艺,需要开凿井筒、掘进巷道,或利用老矿的井巷。这违 背了地 下气化的基本宗旨是避免井下开采作业的初衷,而且准备工作量大,产气量小。1935年以后 ,发展无井(筒)式工艺,即从地面向煤层钻孔。过去50年,国外所有UCG试验和可行性研究 都采用无井(筒)式工艺。   2.2  UCG描述   最简单的UCG工艺是按一定距离向煤层打垂直钻孔,再使孔间煤层形成气化通道。然后通过 一个钻孔把煤层点燃,注入空气或氧/蒸汽,煤炭发生热解、还原和氧化等气化反应。蒸汽 提供反应所需的氢,并降低反应温度。产生的煤气从另一个钻孔引出,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 、二氧化碳、CO、CH4和蒸汽,各种组分的比例取决于煤种、气化剂和气化效率。注入空气和 蒸汽 产生低热值煤气(3.9~6.3MJ/m3);注入氧和蒸汽可得中热值煤气(8.2~11.0MJ/m3)。 低热 值煤气可就地发电或做工业燃料;中热值煤气可作燃料气或化工原料气,原料气可转化成汽 油、柴油、甲醇、合成氨和合成天然气等产品。UCG的关键技术问题是连续钻孔的方法,即 贯通技术、煤层勘测和气化过程的控制。   2.3  贯通技术   迄今已试验5种贯通方法:电力贯通,爆炸破碎,水力压裂,反向燃烧,定向钻孔。只有后 两种方法证明是可行的。   (1)电力贯通。这是早期采用的方法,因煤层电阻大,耗电太多,而效果不好,早已淘汰 。   (2)爆炸破碎法。70年代,美国试验爆炸破碎法,未能使煤层产生足够的渗透性,而且难 以控制。   (3)水力压裂。水力压裂是从钻孔向煤层注入带支撑剂(砂子等)的高压水,使煤层压裂, 排水后砂子留在煤层裂隙中,从而提高煤层渗透性。美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等都曾进行 水力压裂试验,均以失败告终。1980年法国进行水力压裂试验,煤层深1170m,压力达750ba r,结果水砂倒流,发生堵塞。   (4)反向燃烧。反向燃烧是从甲孔点火,从乙孔鼓风,燃烧面的推进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 ,煤气从甲孔引出。美国ARCO煤炭公司在怀俄明州吉利特附近进行试验,煤层厚34m,深213 m,为次烟煤。注入空气,煤气热值达7.9MJ/m3。   (5)定向钻孔。定向钻孔是石油工业开发的一种钻井新技术,它是从地面打垂直钻孔,钻 到一定深度后,钻孔可以拐弯,变成水平方向钻进,形成水平孔。定向钻孔有两种方法:一 是逐渐拐弯,一般每30m拐3~6°,不需特制的钻具,曲率半径约500m。另一种是小半径拐 弯钻进,需采用挠性钻具和孔内导向装置,曲率半径可小到15m。英国采用天然伽玛射线传 感器导向,在厚度和倾角变化的煤层中进行定向钻孔试验,水平孔长达500m。比-德地下气 化研究所在比利时图林大深度煤层UCG试验中,采用垂直钻孔、逐渐弯钻孔和小半径拐弯钻 孔相结合的设计方案。见图1。   图1  图林UCG试验定向钻孔布置(略)   此方案可用一个逐渐拐弯钻孔联接若干垂直钻孔,在气化几个煤层时尤其方便,而且垂直孔 与层内水平孔的交接比较精确,两者距离可控制在小于煤层厚度的范围内。英国设想用定向 钻孔技术气化北海海底煤层,水深25~130m,煤层厚12m,从地面或近海钻井平台打定向钻 孔。   2.4  煤层勘测和模型研究   待气化煤层的精细勘测和气化反应带的预测和监测,是UCG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在煤层勘 测方面,已采用钻孔温差电偶、孔间地震仪等进行三维精细勘测。在地面用电阻率方法进行 勘测也能取得良好效果,而且成本较低,有效深度约1000m。深部煤层用高频电磁波进行勘 测,已证明是一种有效而经济的方法。目前,UCG试验通常都采用计算机模型模拟气化过程 。已开发出多种模型。应用这些模型,有可能相当精确地模拟气化反应过程,预测能够气化 的煤量、煤气的产量和质量,以及生产成本。美国能源国际公司采用UCG经济性模型和现场 试验数据,对拟建的怀俄明州汉那商业性气化站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进行预测和优化。   2.5  气化过程控制   UCG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难以控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煤层地质条 件,煤质特征,涌水量,矿山压力,气化剂及其注入压力和流量等。气化过程控制的主要问 题是冒落矸石对气流的影响,以及气化效率随气化带的推进而降低。美国在地下气化机理和 气化过程方面进行大量 的研究开发工作,包括气化过程监测、自控和摇感技术,应用声学、地震学和电子技术,取 得化学、热力学和地质学等方面的数据。   2.6  环境影响评价及防治技术   美国和欧盟重视UCG对健康和环境影响的评价以及防治技术的研究。主要问题是气化区地面 塌陷,地下水污染,煤气净化系统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美国能源部对怀俄明州70年代末进 行试验的地下气化站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进行专项评估。对气化站附近地下水中的异 丙基苯 含量进行测量,并采用生物技术(需氧菌群)进行分解苯的示范试验,结果地下水中的苯含量 下降80%。 3  CRIP气化工艺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1976年开始研究UCG,在模拟研究和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 ,1976~1979年在怀俄明州吉利特附近进行了6次现场试验,先后采用爆炸破碎、反向燃烧 和定向钻孔贯通技术,注入空气和氧/蒸汽。这些试验除爆炸破碎效果不佳外,煤气热值都 超过4MJ/m3,最高达10.3MJ/m3,但都发生冒顶、漏气和水流入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 题, 提高气化效率,该实验室研究开发出受控注入点后退气化工艺(CRIP)。这种新工艺把定向钻 进和反向燃烧结合在一起,定向钻孔先打垂直注入孔和产气孔,到达煤层后,从注入孔沿煤 层底板继续打水平孔,直到与产气孔底部相交,然后在钻孔中下套管;开始气化时,用移动 点火器在靠近产气孔的第一个注入点烧掉一段套管,并点燃煤体,燃烧空穴不断扩展,一直 烧到煤层顶板,待顶板开始塌落时,注入点后退相当   于一个空穴宽度的距离,再用点火器烧 掉一段套管,形成新的燃烧带,如此逐段向垂直注入孔推进。见图2。点火器用引火气体硅 烷点燃丙烷喷嘴,在地面拖曳移动。   图2  CRIP工艺示意图(略)   比利时图林地下气化试验设计的注入管和点火器结构见图3。注入管采用双层套管,蛇管在 挠性套管内移动。蛇管内装3根 热电偶 电线和2根可燃的空心管,一根空心管输送三乙基硼( 遇空气即燃烧)和CH4,另一根空心管注氧。蛇管端部固定点火器。   图3  注入管结构(略)   1983年,在美国华盛顿州森特雷利亚附近的韦特柯煤矿进行首次全规模现场试验。气化煤层 厚11m,气化上部的6m,煤质为高灰分(20%)、低渗透性次烟煤。试验历时30天,开始注入空 气和蒸汽,第14天注入氧和蒸汽,气化煤量为1814t,煤气热值9.5MJ/m3。CRIP工艺的最 大 优点是气化过程能够有效地得到控制。因为水平注入孔位于煤层底部,气化过程在受控条件 下由注入点后退逐段进行。这一特点使它特别适用于大深度煤层和特厚煤层。气化大深度煤 层时,一个产气孔可连接一组垂直注入孔,煤气可通过已烧过的空穴流动,解决了在极高的 岩层压力下保持通道的问题。气化厚煤层时,当空穴扩大并发生大冒顶时,可保持垂直注入 孔的完整性。CRIP工艺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产气量大,还有可能回收因发生大冒顶从旁路逸 出的煤气。CRIP工艺的主要缺点是点火操作比较复杂。CRIP工艺在美国试验成功以后,国外 所有地下气化试验或可行性研究项目都采用这种新工艺。 4  重要UCG项目   国外UCG试验和商业性示范项目主要有俄罗斯的南阿宾斯克气化站,美国的汉那、罗林斯和 森特拉利亚气化试验,以及比利时的图林和西班牙的特鲁埃尔气化试验。   4.1  俄罗斯南阿宾斯克气化站   南阿宾斯克气化站位于俄罗斯库兹巴斯矿区。气化煤层厚2~9m,倾角55~70°,深50~300 m,煤种为气肥煤。1955年建成试验性气化站,设计年产气能力5亿m3,采用井(筒)气化工 艺 。到1991年累计气化煤炭3Mt,产气90亿m3,煤气平均热值3.82MJ/m3(1600Kcal/ m3)。煤气供附近12个工矿企业用作燃料。   4.2  美国汉那、罗林斯和森特雷利亚地下气化试验   4.2.1  汉那地下气化试验   1972~1979年,美国能源部拉勒米能源技术中心在怀俄明州汉那附近进行地下气化试验。气 化煤层为次烟煤,厚9m,深49~122m。首次采用反向燃烧法,注空气,气化煤炭15741t,煤 气热值4.0~6.6MJ/m3。1987~1988年,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采用CRIP工艺在汉 那进行试验,获得成功。   4.2.2  罗林斯地下气化试验   1979~1981年,Gulf研究与发展公司在怀俄明州罗林斯附近的一个急倾斜煤层进行地下气化 试验。气化煤层厚7m,倾角63°,深30m,煤种为次烟煤,钻孔贯通。试验分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注空气,煤气热值5.9MJ/m3;第二阶段注氧气,煤气热值9.8MJ/ m3;第一、 第二阶 段的注入压力为485~795kPa;第三阶段注氧气,最大压力提高到1100kPa,煤气热值12.9MJ /m3,有19天平均达14MJ/m3。累计气化煤炭7766t。这是美国最成功的一次地下气化试验。   4.2.3  森特雷利亚地下气化试验   1983年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华盛顿州森特雷利亚附近进行地下气化试验。气 化煤层厚11m,气化上部6m,煤层深75m。采用CRIP工艺,运行30天,气化煤炭13315t,煤气 热值9.5MJ/m3。   4.3  比利时图林煤炭地下气化试验   这是比利时和德国深部煤层地下气化试验合作项目。试验地点在比利时波利纳日煤田的图林 。气化煤层厚4m,深860m,煤种为瘦煤。1978~1980年打了4个钻孔,呈星形布置,2号孔居 中,1、3、4号孔沿圆周布置,与2号孔相距35m。第一阶段采用反向燃烧法进行贯通试验, 由1号孔注入高压空气(最大压力260bar)。由于地层压力高达200bar,煤层刚被烧通,周围 煤体即在高压作用下产生蠕动,将通道封死,注入孔底附近的煤层发生自燃,试验失败。19 83年改用小曲率半径定向钻进技术进行贯通试验。采用多节挠性钻管,依靠钻孔中的导向装 置导向,使垂直注入孔逐渐转向,进入煤层中继续钻进,钻到距垂直生产孔2~4m处停止, 用175bar高压水打通,完成贯通。曲率半径仅15m。1986年定向钻孔顺利完成。气化试验采 用美国的CRIP工艺。为适应深部煤层,对此工艺作了一些修改。从垂直注入孔下套管,在套 管中用350bar压力推入蛇管。蛇管内装有3根热电偶电线和2根可燃的空心管,一根空心管用 来输氧,另一根空心管用来输送三乙基硼和甲烷。蛇管端部固定点火器。气化时,通过热电 偶点火,使钢管和蛇管一起反向燃烧,第一段烧掉11m,然后以80bar压力、7000 m3/h流 量 注入空气,待气化约10t煤以后,压力降至20~30bar。第二段和第三段再从注入点分别后退 11m,第二段注入40% 氧气、30% 二氧化碳和40% N2混合气体,第三段注入40% 氧气、60% 二氧化碳混合气 体,压力均为25bar,流量2000 m3/h。最后阶段以25bar压力、10000 m3/h流量注入空 气, 若温度太高,注入1200 m3/h的N2。气化剂采用氧气和二氧化碳,不用蒸汽。因为蒸汽要在 250℃下 输送,成本高,而且在到达气化带前会因岩层的热交换而冷凝。采用氧气和二氧化碳注入孔不 用绝热,孔径可减   少35%。   4.4  西班牙特鲁埃尔煤炭地下气化试验   1988年,6个欧盟成员国组成欧洲煤炭地下气化工作组,进行验证欧洲典型煤层地下气化可 行性的商业规模示范。项目选定西班牙特鲁埃尔矿区中等深度煤层进行现场试验。该项目实 施时间7年零3个月,从1991年10月到1998年12月。气化煤层为次烟煤,厚约2m,深500~700 m,硫分高达7.26%。采用CRIP工艺。用潜孔钻机进行小半径定向钻进,注入孔和生产孔相距 150m,注入管和点火器与图林项目基本相同,在地面用特制的滚筒使其在注入孔内移位。气 化试验从1997年6月30日开始,共进行3次(即注入点后退3次),到10月6日结束。气化剂为氧 和水。气化过程对气化剂流量、产气孔压力、煤气流量和组分等进行监测和分析。根据参与 气化的元素质量平衡测量气化煤量、煤气损失量和地下水涌入量,用示踪气体氦监测煤层空 穴的扩展动态。气化试验完成后,在地面钻孔并取芯,勘测气化空穴的形状和气化残留物。 对气化区周围地下水中的污染物以及煤气输送管道的腐蚀进行取样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定 向钻孔适于建立气化通道,CRIP工艺效果良好,运行顺利;煤气产出率随注氧量增加而增大 ,反应灵敏,因此有可能使气化过程暂停几天时间,这对发电很有利;煤气热值达10.9MJ/ m3,与地面气化相当,约为天然气的1/3;煤炭地下气化的环境影响应引起重视。这次试 验 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如果现有的技术问题得以解决,并证明经济合理,煤炭地下气化可 在10~15年内实现商业化,这是欧洲利用自有煤炭资源发电的战略选择。此外,欧洲地下气 化技术还有良好的出口前景,包括钻井、完井所用特种钢,气化工程技术等。 5 结论   (1)发展UCG的基本宗旨。开发利用本土能源资源、从根本上杜绝矿井伤亡事故以及减少煤 炭开采和利用对环境的损害,是各国发展UCG共同追求的目标。最初提出UCG的一个根本出发 点,就是使煤炭直接在地下转化成气体燃料,完全取消井下作业,从根本上杜绝矿井伤亡事 故和井下作业导致的职业病。因此,虽然早期的UCG试验曾采用有井(筒)式工艺,但1935年 以后就开始发展无井(筒)式工艺。过去60多年国外所有UCG试验和可行性研究,都采用 无井(筒)工艺路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能源机构 (OECP/IEA)1999年出版的《非常规 开采》认为:有井(筒)式工艺违背了UCG避免井下作业的初衷,采用油气工艺的定向钻进技 术解决了气化通道的贯通问题。   (2)UCG不能替代常规采煤方法。国外普遍的看法是UCG不能替代常规采煤方法,只可用 来开采常规方法不可采或开采不经济的煤层,包括大深度煤层、高灰高硫劣质煤、急倾斜煤 层和薄煤层,成为提供洁净能源的一种可供选择的途径。   (3)UCG煤气有多种用途。气化过程注入空气和蒸汽,生产低热值煤气(3.9~6.3MJ/m3) , 可就地发电或用作工艺燃料。注入氧和蒸汽可得中热值煤气(8.2~11.0MJ/m3),可用作燃 料气或化工原料气,原料气可转化成汽油、柴油、甲醇、合成氨和合成天然气等产品。   (4)UCG是一项涉及多种学科的高技术。多项高技术的应用,是欧美国家UCG研究试验取得 重大进展的关键。这些技术包括:应用声学、地质学、地震学、化学、热力学和电子技术, 研究地下气化机理;UCG计算机模型,模拟气化过程,测算煤气产量和质量、生产成本;待 气化煤层的精细勘探、三维勘测技术;气化过程自动监测和控制技术;耐高温、抗腐蚀特种 合金钢管 和特种泥浆;适于UCG的先进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UCG环境监测和防治技 术。   (5)UCG技术尚不成熟。UCG虽已证实技术和工程可行性,但技术尚不成熟,存在一系列有 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气化过程很难控制;冒顶可能严重干扰气化过程,地下水进入气化带 ;烟煤加热膨胀产生塑性变形,会阻塞气化通道,煤气中的固体颗粒和焦炭会堵塞和腐蚀管 道。   (6)目前没有发展新一代UCG技术的研究开发活动。定向钻孔和CRIP气化工艺是UCG技术的 重大突破。但是国外近年UCG技术的研究开发活动,致力于改进现有工艺和设备,解决气化 和环保等方面的技术问题,没有发展新一代UCG技术的研究计划。   (7)UCG经济上尚无竞争力。经济性是UCG技术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在目前国际市场油气 价格条件下,UCG研究开发难以有大的进展。   (8)UCG要解决一系列环境问题。UCG的优点是不排放矸石,粗煤气经净化处理后成为一种 洁净的燃料。但UCG对环境的损害也是尚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美国能源部把解决环境问 题作为UCG商业化的前提条件。首先是气化残留物中的有害有机物和金属污染地下水。其次 是气化区会产生地面塌陷,需采取复田等措施。第三是粗煤气净化系统的排放物对环境的影 响,必须加以处理。   (9)需要国际合作。UCG技术研究开发和示范是高投入高风险大型项目,加强国际合作对促 进其商业化是十分重要的。西班牙深部煤层地下气化试验是一个高难度项目,也是20世纪90 年代国外唯一的大型UCG试验项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是持续20年的国际合作的成 果。这次试验的成功,增强了欧盟成员国深部煤层地下气化商业化的信心,并使欧盟在这一 高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为出口相关技术提供了机会。   (10)UCG的前景。预测UCG商业化的前景是困难的。国外大多数专家仍把它看作长期的目标 ,关键在于能否和何时解决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包括气化工艺和环境损害防治),以及何时能 够同石油天然气相竞争,政府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的情况是不同的。欧盟 煤炭地下气化工作组1999年的报告认为,若能解决现存的技术问题而且经济上可行,UCG有 可能在10~15年内实现商业化。查看更多 7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AAO工艺对N、P的去除潜力有多大?最低能去除到多少? 生物处理停留时间分别为3h、5h、10h,内回流比200%,外回流比100%。 某污水厂30万/天,没有深度处理,进水TN=20 TP=5,出水TN、TP达标率均为85%。 通过调整还能不能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还原炉喷嘴的进口气速一般在什么范围啊? 请教一下, 还原炉 喷嘴的进口气速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干燥的氟气会腐蚀钢材吗? 干燥的氟气会腐蚀钢材吗?查看更多 13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环境影响评价简本.pdf? 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 100 万吨/年 柴油 加氢改质装置 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OO 七年三月 目录 前言..........................................................................................................................................1 1 总则.......................................................................................................................................1 1.1 评价工作重点........................................................................................................................1 1.2 污染控制目标........................................................................................................................4 1.3 评价等级..............................................................................................................................4 1.4 评价范围..............................................................................................................................5 1.5 拟采用的评价标准..................................................................................................................6 2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8 2.1 自然环境概况.......................................................................................................................8 2.2 社会环境概况.......................................................................................................................9 2.3 城市总体规划.......................................................................................................................9 2.4 国家产业政策.......................................................................................................................9 2.5 环境功能区划......................................................................................................................10 3 企业现状...............................................................................................................................10 4 拟建项目工程分析...................................................................................................................10 4.1 原辅材料供给、消耗及规格.....................................................................................................10 4.2 产品方案............................................................................................................ ................11 4.3 工艺流程.............................................................................................................................12 4.4 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13 5 清洁生产分析..........................................................................................................................14 6 污染防治对策......................................................................... ...............................................15 7 环境影响评价..........................................................................................................................17 8 环境风险评价..........................................................................................................................17 9 总量控制................................................................................................................................17 10 结论....................................................................................................................................17 [ ]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现在国内高energy system的人多吗? 想和大家探讨下,现在咱们国内搞能量优化利用的人多吗?这是一个未来发展的趋势吗?求大家指点。 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停车后蒸汽管道是否充氮保护? 蒸汽管没有充氮保护,一般大修(20天左右)都是阀门切断,开车之前引蒸汽,按一定的升压暖管就行了,将冷凝水排尽(以免水击)就关导淋,开一点输水器就行了。查看更多 11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钛材的导热系数比不锈钢高多少? 钛材的导热系数比 不锈钢 高多少?同样的换热量,看看哪个材质造价更便宜 查看更多 7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蒸发器市场分析报告? A . 蒸发是浓缩溶液的单元操作,并且蒸发与结晶两种过程很难截然区分。并且蒸发设备的设计制作一般都是一个小型的项目工程,其中包括各种泵,阀门,蒸发器,分离器,冷凝器,预热器,热泵等等,所以每一套蒸发系统都要和物料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然后才进行设计制造安装调试。 蒸发系统的应用及其广泛,主要应用范围为化工、冶金、电力、造纸、制糖、公用工程等。 其中主要的应用,十水硫酸钠蒸发,无水硫酸钠蒸发,氯化钠蒸发,磷酸蒸发,硝酸蒸发,硫化碱蒸发,**,硫酸铵,尿素,乙二胺,用于溶剂回收的乙醇,甲醇,甘油,异丙酮等酮类蒸发回收,制*业的糖类浓缩,制药工业的药品浓缩,现在随着发展,在工艺废水中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初步通过蒸发工艺,把废水中的 COD 大量降低,然后废水在进行生化处理,大大减小了处理难度。以下见表 所属行业 物料 一般应用蒸发器类型 厂家举例 化学 硫酸钠,硫酸铵,大苏打,尿素,酮类的溶剂回收,氯化钠,硫化碱,氯化铵,氯化钾等等 立管降膜蒸发器, 强制循环蒸发器 , 自然循环蒸发器,标准蒸发器,升膜蒸发器等 辛集化肥厂,山东铝业集团 制药 醇类回收,山梨醇,山梨糖,葡萄糖酸盐,药品萃取物,氨基酸类,维生素 C 等等 降膜蒸发器,强制循环蒸发器,自然循环蒸发器,升膜蒸发器等 山东西王集团(糖类)石家庄制药集团 食品 各种乳制品行业,营养保健品行业,果汁饮料行业,淀粉行业,啤酒 降膜蒸发,自然循环蒸发器,强制循环蒸发器,升膜蒸发器等 蒙牛集团,伊利集团,汇源果汁,雪花啤酒 废水(新) 硫酸铵废水,氯化钠废水,淀粉废水,染料厂废水,氨法脱硫后续硫酸铵处理 强制循环蒸发器,自然循环蒸发器,降膜蒸发器 河北中钢,邯郸钢铁,江苏申新染料,青岛染料厂 B . 现在进一步说明一下主要类型的蒸发器: (一) 降膜蒸发器 : 单效或 多效降膜蒸发器 ,适用于牛奶、葡萄糖、淀粉、木糖、制药、化工、生物工程、环保工程、废液回收等行业进行低温连续式蒸发浓缩,具有传热效率高,物料受热时间短等主要特点,所以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粘滞性、发泡性等物料。 主要特点:    1 .设备整个加 I 热系统由于蒸汽加热均匀、料液为液膜式流动蒸发,所以具有传热效率高加热时间短等主要特点。如再配置热压泵,更具节能降耗,蒸汽耗量低、冷却水循环量低等优点。    2 物料沿管内壁向下加速加压流动蒸发,适应粘度较大的料液蒸发浓缩。    3 由于物料在每根管内成膜状蒸发,料液加热时间非常短,所以特别对食品蒸发浓缩非常有利,较大的保存了食品的营养成份。    4 蒸发过程在真空作用下,既保证了物料的卫生要求,同时保证了环保要求,同时大大降低了蒸发温度,加上配置热压泵,部份二次蒸汽经热压泵重新吸入与生蒸汽混合,既节约了生蒸汽,同时由于通过热压泵的蒸汽呈喷射雾状进入加热壳体,蒸汽迅速扩散,料液加热温和,所以适合热敏性物料的浓缩。    5 设备适用于发泡性物料蒸发浓缩,由于料液在加热管内成膜状蒸发,即形成汽液分离,同时在效体底部,料液大部份即被抽走,只有少部份料液与所有二次蒸汽进入分离器强化分离,料液整过程没有形成太大冲击,避免了泡沫的形成。    6 对于食品蒸发浓缩,设备可同时具备杀菌功能,物料先经预热,然后进入杀菌器,达到 94 度以上,维持 24 秒左右,即进入一效效体,物料迅速闪蒸,温度瞬间下降。    7 设备可配备 CIP 清洗系统,实现就地清洗,整套设备操作方便,无死角。    8 .设备连续进出料。 9 .设备可配置自动化系统,实现进料量自动控制,加热温度自动控制,出料浓度自动控制,清洗自动控制,还可配备突发停电、故障时对敏感性物料的保护措施。其它安全、报警等自动化操作、控制。 (二) 升膜蒸发器 :升膜蒸发器的构成是液体根据虹吸泵的原理进入加热管加热,流入到分离器后液体与蒸汽分离开来,通过循环管流回到蒸发器,形成闭路循环,因此,这种蒸发器又称 外循环蒸发器 。 加热管由换热管组成,原料液经预热达到沸点或接近沸点后,由加热室底部引入,为高速上升的二次蒸汽带动,沿换热管内壁边流动边蒸发,在加热室顶部可达到所需的浓度,完成液由分离室底部排出,产生的二次蒸汽经设在上部分离板组除去汽泡、水珠、杂物后成为下一效的热源。升膜蒸发器适宜处理蒸发量较大,热敏性,粘度不大及易起泡的溶液,但不适于高粘度、有晶体析出和易结垢的溶液。 (三)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这种蒸发器又称作标准式蒸发器。它的加热室由垂直管束组成,中间有一根直径很大的中央循环管,其余管径较小的加热管称为沸腾管。由于中央循环管较大,其单位体积溶液占有的传热面,比沸腾管内单位溶液所占有的要小,即中央循环管和其它加热管内溶液受热程度不同,从而沸腾管内的汽液混合物的密度要比中央循环管中溶液的密度小,加之上升蒸汽的向上的抽吸作用,会使蒸发器中的溶液形成由中央循环管下降、由沸腾管上升的循环流动。这种循环,主要是由溶液的密度差引起,故称为自然循环。这种作用有利于蒸发器内的传热效果的提高。 为了使溶液有良好的循环,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一般为其它加热管总截面积的 40 ~ 100% ;加热管高度一般为 1 ~ 2m ;加热管直径在 25 ~ 75mm 之间。这种蒸发器由于结构紧凑、制造方便、传热较好及操作可靠等优点,应用十分广泛。但是由于结构上的限制,循环速度不大。加上溶液在加热室中不断循环,使其浓度始终接近完成液的浓度,因而溶液的沸点高,有效温度差就减小。这是循环式蒸发器的共同缺点。此外,设备的清洗和维修也不够方便,所以这种蒸发器难以完全满足生产的要求。 (四) 强制循环蒸发器: 溶液在设备内的循环主要依靠外加动力所产生的强制流动。循环速度一般可达 1.5-3.5 米 / 秒。传热效率和生产能力较大。原料液由循环泵自下而上打入,沿加热室的管内向上流动。蒸汽和液沫混合物进入蒸发室后分开,蒸气由上部排出,流体受阻落下,经圆锥形底部被循环泵吸入,再进入加热管,继续循环。   它的加热室有卧式和立式两种结构,液体循环速度大小由泵调节。根据分离室循环料液进出口的位置不同,它又可以分为正循环强制蒸发器及逆循环强制蒸发器,循环料液进口位置在出口位置上部的称为正循环,反之为逆循环。逆循环强制蒸发器具有更多优点。 液体在加热管内的循环流速通常在 1.2~3.0 米 / 秒范围之内 ( 当悬浮液中晶粒多 , 所用管材硬度低,液体粘度较大时,选用低值 ) ,加热管可以是立式单程、立式双程、卧式单程、卧式双程,后两者者设备总高较小但管子不易清洗且易磨损管壁。   优点:传热系数大、抗盐析、抗结垢、适应性强;   缺点:消耗动能较大,溶液停留时间长; (五) 刮板式蒸发器: 蒸发器外壳内带有加热蒸汽夹套,其内装有可旋转的叶片即刮板。刮板有固定式和转子式两种,前者与壳体内壁的间隙为 0.5 ~ 1.5mm ,后者与器壁的间隙随转子的转数而变。料液由蒸发器上部沿切线方向加入(亦有加至与刮板同轴的甩料盘上的)。由于重力、离心力和旋转刮板刮带作用,溶液在器内壁形成下旋的薄膜,并在此过程中被蒸发浓缩,完成液在底部排出。这种蒸发器是一种利用外加动力成膜的单程型蒸发器,其突出优点是对物料的适应性很强,且停留时间短,一般为数秒或几十秒,故可适应于高粘度(如栲胶、蜂蜜等)和易结晶、结垢、热敏性的物料。但其结构复杂,动力消耗大,每平方米传热面约需 1.5 ~ 3kW 。此外,其处理量很小且制造安装要求高。 (六) 板式蒸发器: 备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拆卸清洗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物料的浓缩,如奶粉、炼乳生产中的浓缩;果汁、饮料、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浓缩。本设备为升降模式蒸发器,物料从板间通过,并被蒸汽加热而蒸发。汽液混合物从出口处排出,然后进入分离器,在分离器中将汽液分离,从而获得浓缩物料和二次蒸汽。在多级蒸发中,浓缩的物料和二次蒸汽将进入下一级蒸发器,继续蒸发。 本设备的核心元件为传热板片,不同构造的板片为一组,根据工艺要求,一台板式蒸发器,可由数组到几十组构成,装在由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前支柱、上下导杆、压紧螺柱所组成的框架内。本设备结构紧凑、效率高(总传系数为管式蒸发器的 2-4 倍)拆卸清洗方便,持液量少,物料在高温下的时间短,本设备可用于果汁、乳品等物料。 C . 操作特点   工程上,蒸发过程只是从溶液中分离出部分溶剂,而溶质仍留在溶液中,因此,蒸发操作即为一个使溶液中的挥发性溶剂与不挥发性溶质的分离过程。由于溶剂的汽化速率取决于传热速率,故蒸发操作属传热过程,蒸发设备为传热设备,但是,蒸发操作与一般传热过程比较,有以下特点:    1 、溶液沸点升高   由于溶液含有不挥发性溶质,因此,在相同温度下,溶液的蒸气压比纯溶剂的小,也就是说,在相同压力下,溶液的沸点比纯溶剂的高,溶液浓度越高,这种影响越显著。    2 、物料及工艺特性   物料在浓缩过程中,溶质或杂质常在加热表面沉积、析出结晶而形成垢层,影响传热;有些溶质是热敏性的,在高温下停留时间过长易变质;有些物料具有较大的腐蚀性或较高的粘度等等。    3 、能量回收   蒸发过程是溶剂汽化过程,由于溶剂汽化潜热很大,所以蒸发过程是一个大能耗单元操作。因此,节能是蒸发操作应予考虑的重要问题。 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简介
职业:中国光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 - 工艺专业主任
学校:青岛科技大学 - 化工学院
地区:湖北省
个人简介:如果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那么中国至少有亿个诸葛亮。查看更多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