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懒癌
影响力0.00
经验值0.00
粉丝10
销售经理
凝汽器属于压力容器吗? 如题,很纠结啊,按说管程里是循环水,存在压力,怎么就说不是 压力容器 了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关于10KV高压630KW电机的启动问题? RT: 现工程中遇到一问题,有两台630KW的 捣固机 ,电压为10KV,工艺条件为一用一备, 有如下疑问,望各位盖德能积极讨论: 1.10KV的630KW电机是否需要进行软起操作? 2.如需进行软起操作,是用固态软启动or高压变频装置?为什么?或者列出二者的比较. 3.选定启动装置后,对于一用一备,启动装置是一带一,还是一带二?电机的启动频率还是比较频繁的。 查看更多 15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循环水加粉状杀菌剂飞溅到皮肤上? 如题,我们加 杀菌剂 直接往吸水池里加,粉末容易飞溅到皮肤上,很难受。有时容易吸到鼻子里。请问大神你们加药是怎么加的查看更多 6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防爆工具(不发火工具)的问题? 有哪位朋友知道在爆炸危险场所要使用防爆工具(不发火工具)出自哪个规范吗?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甲醇循环量和甲醇温度平衡? 低温 甲醇 洗流程中,如果加大甲醇的循环量,吸收剂增多,理论上 对酸 性气体的吸收效果该好。但另一方面,系统冷量可认为是恒定,循环甲醇量过大,则就很难冷却到系统需要的低温。我想问一下各位有经验的师傅,平时都是以什么原则来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的。查看更多 12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小建议一枚? 感谢这新形式的每日一题, 提个小建议, 每个选择答案时,有个对答案的解释就好了。 查看更多 9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4-乙氨基甲基吡啶的合成? 有哪位高手做过4-乙氨基 甲基吡啶 ?或有相关的合成资料。 谢过了!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关于EVA相关知识以及性能检测分析? EVA橡塑发泡材料   化学品中文名称: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化学品英文名称: 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   英文简称: EVA    主要用途为制作冰箱导管、煤气管、土建板材、容器和日用品等, 亦可制包装用薄膜、垫片、医用器材, 还可用作热熔胶粘剂、电缆绝缘层等。     EVA橡塑制品是新型环保塑料发泡材料,具有良好的缓冲、抗震、隔热、防潮、抗化学腐蚀等优点,且无毒、不吸水。    EVA材料的主要用途    (1)发泡鞋鞋材是我国EVA树脂最主要的应用领域。由于EVA树脂共混发泡制品具有柔软、弹性好、耐化学腐蚀等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高档旅游鞋、登山鞋、拖鞋、凉鞋的鞋底和内饰材料 中。常用于cosplay道具制作或模型制作。    (2) 薄膜 EVA   薄膜的主要用途是生产功能性棚膜,添加一定量EVA树脂制成的棚膜,不仅具有较高的透光率,而且防雾滴性能也有较大提高,一般可超过4个月。    (3) 电线电缆 由于EVA树脂具有良好的填料包容性和可交联性,因此在无卤阻燃电缆、半导体屏蔽电缆和二步法硅烷交联电缆中使用较多。    (4) 热熔胶 以EVA树脂为主要成分的热熔胶,由于不含溶剂,不污染环境且安全性较高,非常适合于自动化的流水线生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书籍无线装订、家具封边、汽车和家用电器的装配 、制鞋、地毯涂层和金属的防腐涂层上。 EVA是乙烯-乙酸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它是由乙烯(E)和乙酸乙烯(VA)共聚而制得,英文名称为:Ethylene Vinyl Acetate,简称为EVA,或E/VAC。一般乙酸乙烯(VA)含量在5%~40%。 与聚乙烯相比,EVA由于在分子链中引入了乙酸乙烯单体,从而降低了结晶度,提高了柔韧性、抗冲击性、填料相溶性和热密封性能。一般来说,EVA树脂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分子链上乙酸乙烯的含量。因构成组分比例可调从而符合不同的应用需要,乙酸乙烯(VA content)的含量越高,其透明度,柔软度及坚韧度会相对提高。 但是针对与EVA性能检测,应该遵循一下标准:snt 0790-1999 出口eva沙滩鞋检验规程 CY/T 40-2007 书刊装订用eva型热熔胶使用要求及检测方法 CY/T 43-2007 纸质印刷品覆膜过程控制及检测方法 第2部分:eva型预涂覆膜 GB/T 20202-2006 农业用乙烯- 乙酸乙烯酯 共聚物(EVA)吹塑棚膜 HG/T 3698-2002 EVA热熔胶粘剂 SN/T 1504.3-2005 食品容器、包装用塑料原料 第3部分:乙烯聚合物和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共聚物中丁基-羟基甲苯(BHT)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查看更多 2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垫片需要防锈处理吗? 垫片需要 防锈处理 吗? 平垫片,像镀锌或镀镍之类的,有这个必要吗查看更多 5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求助:钢管怎样防腐蚀?大侠进? 做的钢结构平台普通钢立柱,由于顶部有酱油流到钢柱上,造成柱体表面剥落,请问能有何方法补救,现公司采用的是 环氧树脂 +面漆处理,还有更好的防盐水腐蚀的方法吗?还是采用别的材料钢柱?谢谢。。 钢柱规格:Ф165×4.5焊管 [ ]查看更多 15个回答 . 3人已关注
煤气化模拟中C设定警告是什么原因呢? 刚试着做煤气化模拟,计算结果出现组分C的警告信息(如下): * WARNING IN PHYSICAL PROPERTY SYSTEM PARAMETER PC/ELEMENT 1 (DATA SET 1) UPPER BOUND VIOLATED FOR COMPONENT C VALUE = 0.22300E+09, UPPER BOUND = 0.10000E+09 * WARNING IN PHYSICAL PROPERTY SYSTEM PARAMETER TFP/ELEMENT 1 (DATA SET 1) UPPER BOUND VIOLATED FOR COMPONENT C VALUE = 4300.0 , UPPER BOUND = 4000.0 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哪位大侠帮忙解释下呢? 谢谢了先。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合成氨生产合成工段中存在那些问题啊? 各位前辈: 目前在 合成氨 生产的合成工段中存在那些问题啊?或者谁有这方面的资料给共享一下啊,邮箱: LGW0204@126.COM 谢谢啦! 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换热管支撑板的厚度? 跨度小点,看看结果。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新人询问。。。。。? 听说PVCAD画化工设备很容易,那位大侠能告诉我那儿能下??? 谢谢啊!!!!!!查看更多 1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工业用软化水的获取方式都有哪些? 请教个问题:为了防止循环系统结垢,如冷却水系统,需要用软化水,那么经济合理的软化水是如何获取的呢?是 蒸馏水 吗? 查看更多 4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配合煤水分? 大家都知道,配合煤水分大,会增加焦炉耗热量,甚至缩短焦炉使用寿命;配合煤水分波动大,造成炉温不稳定,给调火工作带来困难。 那么,我们怎样降低配合煤水分,并力求保持稳定呢? 查看更多 14个回答 . 5人已关注
该选何种调节阀?最好为自力式差压调节阀?谢谢? 拟为新增设备选一种 自力式差压调节阀 供密封水调整使用 (为便捷可靠起见,暂不考虑 变送器 + 调节阀 方式,暂时还不想采用高位槽形式控制) 基本要求如下: 管径:DN25~40mm 公称压力:PN7.0Mpa 流量:5~10t/h 使用温度:70~96℃ 源水压力:5.0~6.5Mpa 参比压力:0.08~4.10Mpa 差压控制要求(阀后流体压力与参比压力):0.6~0.9Mpa (进口管线控制,差压升高时阀关小型) 是否能如愿选到能满足此要求的自力差压调节阀? 请各位大侠不吝赐教 [ ]查看更多 12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碳化车间试题? 碳化车间试题 窗体底端 一、 简述联醇线的工艺流程 ’ :二、 简述本岗位的工艺流程: 1 、 碳化工段: 由变换来的变换气, 依次经过塔底进入碳化主塔、 付塔。 变换气中的 CO2 分别被塔内的碳化液和付塔内的浓氨水鼓泡吸收, 反应热由冷却水带走。 气体从付塔顶进入 3 # 塔和综合塔下部,气体中残余的 CO2 分别被吸收后进入综合塔上部经软水洗涤后, 原料气去压缩工段。 2 、 离心: 从碳化塔取出的碳酸氢铵悬浮液进入稠厚器, 然后进入离心机进料管进行分离, 悬浮液通过离心力的作用, 甩到母液管进入母液槽。 碳酸氢铵结晶则被留存在筛网上, 通过推料器的作用排出为成品化肥, 进入包装岗位进行包装。 3 、 吸收: 用吸收泵将母液槽之母液抽出至高位吸氨器, 与合成来之气氨相混合吸收, 然后去冷却排管冷却, 出来再进入氨冷却器冷却, 出来经分析合格后送入生产槽, 如不合格, 可送入循环槽进行循环, 直到合格再送入生产槽。 4 、 变换工段: 从压缩二段来的半水煤气进饱和塔底部, 从上部出来依次经予腐器、 热交、 一增湿器、 中变上部, 从中变下部出来进入热交, 然后进入一低变、 二增湿器、 二低变, 然后进入第一水加热器、 热水塔、 二水加热器、 板式换热器、 分离器, 分离水后进入碳化工段。 5 、 脱碳: 变换气在其压力温度下, 进入水分离器, 分离水后, 把分离的水低点排出, 分离游离水后的变换气进入吸附塔, 脱去杂质份的气体(产品气) 则从吸附塔上端引出进入碳化工段。 6 、 粗醇: 压缩六段来的原料气通过油分, 分离气体中的油水后, 进入甲醇合成塔, 经触媒反应生成甲醇后, 进入冷却器, 经醇分把甲醇分离后, 气体进入水洗, 洗去气体中的甲醇, 进入压缩七段。 7 、 水洗: 醇分后的气体与高压喷水泵来的软水充分接触后, 进入 1 # 水洗塔, 大部分醇溶于水,并在塔内分离, 稀醇由水洗塔下部放醇阀回到稀醇槽, 气体则进入 2 # 水洗塔下部, 软水经水泵打入 2 # 水洗塔上部, 软水由上到下, 气体由下至上, 在 2 # 塔内充分接触, 把气体中的醇彻底洗掉, 气体由上部出 2 # 塔(铜塔) 进入压缩七段。 8 、 甲烷化: 压缩七段来的原料气通过油分分离气体中的油后进入塔前预热器, 换热后进入 Ø500 、 Ø600 塔反应生成水和甲烷, 出塔后二进预热器换热后, 二出预热器进入水冷却器, 然后进入气体分离器, 反应生成的水从倒淋排出, 净化气去氨合成。 9 、 氨合成: 甲烷化合格气体经水分, 进入冷交, 由冷交下部进入氨分, 气体由氨分上部出来,进入氨冷上部, 从氨冷下部出来进冷交, 由冷交上部进入循环机, 再进入油分, 出油分直进预热器,出预热器到合成塔, 经合成塔壁环隙进入下部换热器、 中心管触媒层, 由冷激副线 1 、 2 、 3 、 4 调节各段温度, 气体出塔进入余热锅炉, 副产蒸汽出余热锅炉到预热器, 进入水加热器到冷排、 冷交, 此处放出 30 %的氨, 再到氨分, 此处放出 70 %的氨进入氨槽, 从氨槽加氨到氨冷蒸发气氨送吸收, 没有分离的气体与新鲜气混合完成下一个循环。 1 0 、 提氢: 甲醇尾气在其压力温度下, 进入水分离器, 将甲醇尾气中的游离水份分离掉, 分离掉的水从倒淋排出, 分离水份的甲醇尾气则通过管道, 流量计的精确计量进入吸附塔, 脱去杂质后, 产品气从塔顶上端引出进入甲醇合成工段。 1 造气 脱硫 压缩 变换 碳化 压缩粗醇水洗 压缩 甲烷化 合成三、 本岗位主要设备、 工艺原理: 1 、 碳化: 主要设备: 碳化塔、 固定付塔、 综合塔、 主塔泵、 付塔泵。 工艺原理: 首先 CO2 从气相溶解于液相, 溶解于氨水中的 CO2 与 NH3 反应生成氨基甲酸氨, 氨基甲酸氨水解生成碳酸氢铵或碳酸铵, 碳酸氨再吸收 CO2 生成碳酸氢铵。 2 、 离心: 主要设备: 离心机、 回收泵。 工艺原理: 利用离心机的离心作用把悬浮液中碳酸氢铵结晶分离出来, 离心力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3 、 吸收: 主要设备: 母液槽、 氨水槽、 循环槽、 吸收泵、 多级泵、 高位吸氨器。 工艺原理: 用水(母液、 稀氨水) 制备氨水, 这是一个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 反应式: NH3+H2O NH4OH+Q 增加压力和降低温度, 可以增大氨在水中的溶解度, 从而制得高浓度的氨水。 4 、 变换: 主要设备: 中、 低温变换炉、 热交换器、 饱和热水塔。工艺原理: 中、 低变换炉主要装有催化剂, 在一定的压力温度下, 半水煤气与水蒸汽在其间反应, 生成 CO 和 H2 ;饱和塔: 气体由底部进入与上部来的热水逆流换热, 提高半水煤气温度, 清洗杂质;热水塔: 气体由底部进入与上部来的经饱和塔换热后的软水逆流接触, 达到降低气体温度, 回收热量的目的;热交换器: 利用列管内走煤气, 管间走变换气来加热半水煤气, 达到提高出口半水煤气温度,降低变换气温度的目的。 5 、 脱碳: 主要设备: 吸附塔、 真空泵。 工艺原理: 利用吸附剂对不同压力下有不同的吸附容量, 并且在一定的吸附压力下对被分离的气体混合物又有选择性吸附的特点, 加压吸附, 减压脱附(解析) 。 6 、 粗醇: 主要设备: 1 # 、 2 # 甲醇塔、 醇分、 循环机。 工艺原理: CO 、 CO2 和 H2 在 1 # 、 2 # 甲醇塔内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 经醇分分离后, 粗醇压往精醇。 7 、 水洗: 主要设备: 高压水洗泵、 水洗塔、 铜塔、 稀醇槽。 工艺原理: 利用醇易溶于水, 软水用高压水洗泵打入水洗塔内, 使醇溶于水, 合格气体由铜塔送往压缩。 8 、 甲烷化: 主要设备: Ø500 、 Ø600 塔、 预热器、 循环机。 工艺原理: CO 和 CO2 与 H2 在 Ø500 、 Ø600 塔催化剂的高温、 高压作用下生成甲烷和水, 净化后的气体进入合成氨岗位, 水从倒淋排出。 9 、 合成工段: 主要设备: Ø1 000 塔、 油分、 废热锅炉、 冷交、 氨冷、 氨分、 循环机。 工艺原理: 氢氮气在 Ø1 000 塔内催化剂的作用下, 及合适温度、 压力下反应合成为氨, 由氨冷氨分, 放出氨至氨槽, 由氨槽加氨至氨冷蒸发成气氨, 送往吸收。 1 0 、 提氢: 主要设备: 吸附塔、 真空泵。 工艺原理: 甲醇尾气经过吸附塔后, CO2 、 CH4 、 、 N2 、 CO 组分被除去, 提纯 H2 。 主要利用吸附剂对吸附质在不同分压下, 有不同的吸附容量, 并且在一定的吸附压力对被分离的气体混合物又有选择性吸附的特性, 加压吸附, 减压脱附。四、 本岗位主要工艺指标: 1 、 碳化: 主塔出口 CO28 - 1 2 %, 付塔出口 CO2. ≤2. 0%, 出系统 CO2≤0. 2 %, H2S≤0. 01 mg/L 氨含量 ≤0. 1 mg/L , 液位: 主塔 3 个灯, 付塔 2 个灯, 固定付塔 1 个灯, 综合塔 1 个灯。 2 、 离心: 化肥水份 ≤3. 5 %, 含氮量 ≥1 7. 1 %, 油温 ≤40 ℃ , 电机温度 ≤65 ℃ 。 3 、 吸收: 气氨压力 ≤0. 2Mpa , 驰放气压力 ≤1 . 3Mpa , 氨水浓度 224 - 232 tt , 碳化度 60 - 75 ,冷却排管 ≤35 ℃ 。 4 、 变换: 进口压力 ≤0. 88Mpa , 出口压力 ≤0. 80Mpa 。 温度: 中变进口 31 0 - 380 ℃ , 一低变进口 195 - 205 ℃ , 二低变进口 190 - 200 ℃ , 中变热点 ≤480 ℃ , 一低热点 ≤250 ℃ , 二低热点 ≤240 ℃ , 变 2 换气出口 ≤40 ℃ , 总固体 ≤500mg/L , 变换 CO 依据醇氨比调整, 要求控制在 3 - 9 %。 5 、 脱碳: 产品气 CO28 - 1 2 %, 压缩机出口 CO2≥80 %, 真空泵出口 CO2≥90 %, 压缩机油压 0. 1 5 - 0. 4 Mpa 。 6 、 粗醇: 触媒热点温度 230 - 300 ℃ , 塔出口温度 ≤1 60 ℃ 。 循环机出口压力 ≤1 5Mpa , 循环机油压 ≤0. 3Mpa , 放醇压力 0. 35 - 0. 6 Mpa , 粗醇槽压力 ≤0. 6Mpa 。 7 、 水洗: 1 # 液位 1 /2 - 2/3 处, 2 # 液位 1 /2 - 2/3 处, 2 # 稀醇含量 ≤0. 1 %, 20 % ≤1 # ≤30# 。 8 、 甲烷化: 温度 250 - 450 ℃ , 出系统 CO + CO2 ≤25ppm , 系统压力 ≤31 . 4Mpa , 压差 ≤0. 8Mpa 。 9 、 合成: 热点温度 ≤480 ℃ , 温度指标执行以工艺通知为准。 系统压力 ≤32Mpa , 压差 ≤0. 8Mpa ,放氨压力 ≤2. 5Mpa , 气氨总管压力 ≤0. 3Mpa , 液氨储槽压力 ≤1 . 6Mpa , 液氨储槽液位 1 /3 - 3/4 。 10 、 提氢: 吸附压力 1. 95 - 2. 1 5Mpa , 真空度- 0. 093 Mpa , H2 纯度 ≥99 %, 冷却水 0. 2 - 0. 46Mpa , H2 回收率 ≥90 %。五、 本岗位正常生产中操作要点是什么? 1 、 碳化: ( 1 ) 液位控制; ( 2 ) 塔温控制; ( 3 ) 取出量控制; ( 4 ) 原料气 CO2 的控制(尾气) ;( 5 ) 调塔操作; ( 6 ) 维持氨平衡; ( 7 ) 控制好水平衡。 2 、 离心: ( 1 ) 要经常注意离心机的分离效果, 保证碳铵质量; ( 2 ) 注意筛篮后腔清洗; ( 3 )注意观察设备运行情况, 维护好设备。 3 、 吸收: ( 1 ) 氨水浓度控制; ( 2 ) 碳化度控制; ( 3 ) 添加剂加入量; ( 4 ) 活化物的控制。 4 、 变换: ( 1 ) 出口 CO 控制; ( 2 ) 床层温度的控制; ( 3 ) 饱和塔出口气体温度的控制; ( 4 )饱和塔、 热水塔液位的控制; ( 5 ) 总固定。 5 、 脱碳: ( 1 ) 产品气的控制; ( 2 ) 压缩机、 真空泵出口 CO2 控制; ( 3 ) 压缩机油压正常控制。 6 、 粗醇: ( 1 ) 合成塔反应温度的调节; ( 2 ) 塔出口温度与塔壁温度的控制; ( 3 ) 合成塔压力的控制; ( 4 ) 循环气量的控制; ( 5 ) 进塔气体组分的控制。 7 、 水洗: ( 1 ) 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控制好洗气塔的液位, 软水液位, 防止液位过高带液, 过低带气及软水槽无液抽空; ( 2 ) 定时检查水泵运行情况, 注意油位, 根据排液大小判断水洗泵打液量,随时倒泵。 8 、 甲烷化: ( 1 ) 控制入塔 CO 、 CO2 含量, 防止过高使温度猛升; ( 2 ) 加减负荷时, 提降电炉要缓慢。 ( 3 ) 启用循环机时要检查油压及冷却水是否正常。 9 、 氨合成: ( 1 ) 催化剂床层温度的控制; ( 2 ) 氨冷器温度的调节; ( 3 ) 循环气量的调节及惰性气体含量的控制; ( 4 ) 废锅液位及水质的控制; ( 5 ) 水加热器水温的控制; ( 6 ) 防止跑气、 漏气。 1 0 、 提氢: ( 1 ) 产品气中的氢含量; ( 2 ) 程控阀上的开关是否到位; ( 3 ) 真空泵的真空度;( 4 ) 吸附压力的变化; ( 5 ) 气体流量。六、 叙述本岗位紧急停车程序: 1 、 碳化: ( 1 ) 接到紧急停车铃后, 立即关闭碳化主塔进气阀和碳化系统出口阀, 使系统保压,停碳化泵、 浓氨水泵; ( 2 ) 关闭冷却水阀; ( 3 ) 利用主塔压力继续取出, 至固液比达 5 - 1 0 %时,停止取出, 整个系统处于保压状态; ( 4 ) 开主塔根部蒸汽阀门吹洗管道, 以防止结晶析出堵塞管道。 2 、 离心: 在正常生产中发现停电和发生故障造成紧急停车, 迅速关闭进料阀门, 然后关主机油泵, 关冷却水, 再关回收泵和回收槽下面的阀门。 3 、 吸收: 立即与合成联系, 停止送气氨, 迅速关闭气氨进口阀和出口阀, 停泵。 4 、 变换: 接到紧急停车信号后, 立即切断气源, 关闭饱和塔进口阀、 补水阀、 蒸汽阀。 停热水泵、喷水泵。 系统处于保温、 保压状态。 5 、 脱碳: ( 1 ) 通知厂调度、 主塔岗位, 本装置要紧急停车; ( 2 ) 按灭启动指示灯装置, 所有程控阀关闭; ( 3 ) 停真空泵、 压缩机; ( 4 ) 关进口阀和出口阀; ( 5 ) 将所有冷却水关闭; ( 6 ) 停油泵。 6 、 粗醇: 接到停车信号后, 关 1 # 、 2 # 补气阀, 根据情况如需要保温、 保压的, 先启动循环机, 再启动电炉进行本工段保温、 保压, 如因停电造成停车, 关补充阀等待来电。 3 7 、 水洗: 先停水洗泵, 关补水阀, 关排水阀, 关气相阀、 液相阀及根部阀。 8 、 甲烷化: 先降电炉, 关补气阀, 关合成补气阀。 如需要保温、 保压可启循环机, 启电炉保温。 9 、 合成: ( 1 ) 关闭甲烷化后补气阀; ( 2 ) 关闭各段冷激, 打开近路阀; ( 3 ) 关闭放氨阀、 加氨阀; ( 4 ) 启电炉、 循环机, 保温、 保压。 1 0 提氢: ( 1 ) 通知厂调度本工段要停车( 2 ) 逐渐减少原料气进气量, 使气量达到本装置的最小处理气量( 3 ) 按灭启动指示灯, 装置所有程控阀关闭( 4 ) 关原料气进口阀( 5 ) 停真空泵, 关进口阀。七、 本岗位正常操作易发生哪些问题? 如何处理? 1 、 碳化: ( 1 ) 原料气 CO2 含量超标(尾气) ; ( 2 ) 原料气氨含量超标; ( 3 ) 系统阻力增大。 处理方法: ( 1 ) 调节冷却水量, 控制好各塔温度; ( 2 ) 严格控制各塔液位; ( 3 ) 降低浓氨水碳化度;( 4 ) 浓氨水滴度控制在指标以内; ( 5 ) 合理加大软水加入, 控制水平衡。 2 、 离心: ( 1 ) 离心机分离效果差; ( 2 ) 水份超标; ( 3 ) 母液管道堵塞; ( 4 ) 筛网堵塞。 处理方法: ( 1 ) 联系主塔, 增大结晶颗粒; ( 2 ) 减少加料量, 降低推料速度; ( 3 ) 停车更换或清洗筛网; ( 4 ) 停车用蒸汽吹母液管道。 3 、 吸收: ( 1 ) 氨水浓度波动大; ( 2 ) 碳化度超标; ( 3 ) 氨水温度高。 处理方法: ( 1 ) 与合成岗位联系, 要求合成岗位送氨稳定; ( 2 ) 当气氨总管压力升高时, 可增加母液流量来控制氨水中氨含量, 反之则减少母液流量; ( 3 ) 经常分析母液及吸氨冷排出口氨水中氨和 CO2 含量, 并及时调节,如 CO2 含量增高, 则应增加稀氨水量, 反之则减少稀氨水量; ( 4 ) 氨水温度高时, 会影响碳化工艺,应增加冷却水量或调节冷排。 4 、 变换: ( 1 ) 半水煤气 O2 含量超标; ( 2 ) 变换气 CO 含量超标; ( 3 ) 触媒层温度超标;( 4 ) 床层温度下降; ( 5 ) 系统带水。 处理方法: ( 1 ) 通知造气岗位降低 O2 含量, 适当开启副线阀,增加蒸汽量, 如严重超标, 温度猛涨, 可按短期停车处理; ( 2 ) 增加汽气比, 催化剂后期可适当提高其反应温度; ( 3 ) 严格按规定加减负荷, 及时调节阀门, 精心操作; ( 4 ) 稳定操作, 缓慢调节至合格。 如系统带水, 应根据床层温度, 下降不多, 可提高入口气体温度, 使其恢复, 如下降幅度大,可减负荷, 使温度升到位。 5 、 脱碳: ( 1 ) 停电; ( 2 ) 程控阀不能按要求开关; ( 3 ) 真空泵跳闸。 处理方法: ( 1 ) 系统停电应关闭所有电源, 待系统电源正常后再打开; ( 2 ) 按临时停车处理, 手动开关程控阀是否能正常开关, 如不能则对程控阀进行维修; ( 3 ) 发现真空泵跳闸应先关闭水阀, 后关阀门, 通知电工查明原因, 及时倒用备用泵。 6 、 粗醇: ( 1 ) 触媒层温度急剧升高; ( 2 ) 触媒层温度突然降低; ( 3 ) 压力升高超压; ( 4 )循环机跳闸或坏; ( 5 ) 冷排出口温度过高。 处理方法: ( 1 ) 应加大循环量, 加开备用机, 增开塔副线; ( 2 ) 通知变换降低 CO 指标, 如超温严重, 减量、 减机或紧急停车; ( 3 ) 减少循环量, 关闭塔副线, 必要时启电加热器, 同时通知变换提高 CO 指标。 如带醇, 通知低压开大放醇, 立即排放油分,减循环量; ( 4 ) 循环机跳闸, 立即启动备用机, 如无备用机可减机, 通知变换降低 CO 指标。 ( 5 )加大上水量或调用一次水, 清洗冷排。 7 、 水洗: ( 1 ) 液位过高或假、 带水; ( 2 ) 泵打液量差。 处理方法: 控制好液位, 定时排放倒淋,及时倒用备用泵, 并通知电工或维修工及时处理。 8 、 甲烷化: ( 1 ) 触媒温度升高或降低; ( 2 ) CO 、 CO2 含量过高; ( 3 ) 甲烷塔带水; ( 4 ) 电炉丝烧坏。 处理方法: ( 1 ) 及时降低炉温; 开启循环机并与粗醇联系, 调整指标。 如超温严重可减量或减机。 温度降低, 可提高电炉电流, 通知粗醇岗位调整指标; ( 2 ) 通知前工段降低指标, 如微量跑高, 应及时关闭合成补气阀, 同时启用循环机, 气体打循环, 待微量合格后, 开启补气阀, 正常生产; ( 3 ) 及时排放系统前 油水分离器 , 并通知水洗岗位, 压缩岗位加强排放并处理, 可减量、 减机;( 4 ) 定时排放倒淋, 如倒淋堵及时处理。 9 、 合成: ( 1 ) 触媒温度突然升高; ( 2 ) 循环气氢氮比过高或过低; ( 3 ) 合成塔气体进口带氨;( 4 ) 氨冷温度高, 气氨总管压力高; ( 5 ) 循环机故障。 处理方法: ( 1 ) 适当关小循环机回路阀或系统近路阀, 加大循环量; ( 2 ) 关小冷副线阀, 减小循环量。 若温度下垮, 则应降压, 开电炉升温, 4 并通知造气岗位, 调整氢氮比, 待气质有变化时, 开塔前或塔后放空, 缓缓排放置换, 并加大循环量, 防止温度猛升; ( 3 ) 迅速降低冷交换器液位, 关塔冷副线, 减小循环量, 控制温度下降, 待氨故障消除后, 恢复温度较快, 要提前加以控制; ( 4 ) 维持氨冷的正常液位, 不能过高, 以防带氨。 与吸收岗位联系降低气氨总管压力, 经常排放油水, 提高氨冷中液氨纯度。 ( 5 ) 立即启用备用机, 如无备用机可减机, 严防触媒超温。 1 0 、 提氢: ( 1 ) 停电; ( 2 ) 气源压力低; ( 3 ) 程控阀不能按要求开关。 处理方法: ( 1 ) 因外界停电, 所有程控阀自动关闭, 按紧急停车处理; ( 2 ) 联系空干站, 提高气源压力, 如空干站出现故障, 按临时停车处理; ( 3 ) 临时停车, 更换程控阀。八、 本岗位如何正常开车? 1 、 碳化: ( 1 ) 开主塔进口蒸汽阀门吹通主塔进口; ( 2 ) 接信号后开主塔进出口阀门, 付塔进出口阀门, 固定付塔进出口阀; ( 3 ) 通知付塔开主塔泵、 付塔泵; ( 4 ) 开主塔加液阀和付塔加液阀,向主、 付塔加液, 调整液位; ( 5 ) 原料气合格后, 打信号向后导气。 2 、 离心: 检查管道、 阀门是否畅通, 油位是否正常。 清理离心机筛网及下料斗。 先启动离心机油泵,然后启动主机, 待运行正常后, 开始正常生产。 3 、 吸收: 应先打开母液槽出口阀, 生产槽进口阀, 循环槽进出口阀, 氨冷却进出口阀, 泵进口阀, 冷排出口阀。 启动泵电机, 打开泵倒淋阀排出空气, 使管道充满液体, 待压力正常后, 关倒淋,打开出口阀进行循环, 然后与合成联系送氨制备氨水。 4 、 变换: 与锅炉联系送蒸汽, 逐渐开启蒸汽总阀, 打倒淋排净积水。 开热水泵调节好饱和热水塔液位。 接到信号后, 开启饱和塔塔前放空阀, 适当放空后即关闭, 当进口管压力略高于系统压力后,开启饱和塔进口阀, 向系统充压, 稍打开蒸汽阀, 向系统补加蒸汽, 同时开启各倒淋排放冷凝水, 随着系统生产负荷的增加, 逐渐开大蒸汽阀, 用后分离器放空阀的放空量来调节压力和触媒温度。 当出口 CO 合格后, 与碳化联系, 向后导气, 关后分离器放空阀。 5 、 脱碳: ( 1 ) 接调度通知后, 首先将各电源接通, 启动油泵, 并通知主塔送原料气; ( 2 ) 缓慢打开原料气进口阀, 按照上位机所显示的塔序对系统冲压; ( 3 ) 开启真空泵, 按下位机启动键,程序运转, 开仪表电源, 当原料气压力与吸附压力接近平时, 打开出口阀, 开压缩机(装置平稳后点亮 “ 回收 ” ) 。 6 、 粗醇: 如果触媒温度在反应温度范围, 接到信号后, 待补气表超过系统压力时, 缓慢打开补气阀门, 待压力跑平时, 全开阀门, 根据温度情况开循环机投入生产。 如果触媒温度不在温度范围内,应先启动循环机, 后启用电炉把温度升到一定范围再接气投入生产。 7 、 水洗: 首先置换系统各管线、 倒淋阀, 置换完, 水罐加满水。 生产一机时, 开启水洗笨, 开水洗塔气相阀、 液相阀根部, 开始排液, 液位控制在 1 /2 - 2/3 处。 8 、 甲烷化: 触媒温度如在指标内, 先启循环机后启电炉, 直接接气生产。 如果温度低, 用电炉提温, 待温度升至指标后, 接气生产。 9 、 合成: ( 1 ) 根据调度安排, 启动循环机, 开启系统近路阀及循环机回路阀, 气体循环。 ( 2 )检查电炉, 开启电加热器, 根据触媒温度情况, 逐渐加大功率, 并相应加大循环量。 ( 3 ) 根据触媒温度情况, 逐渐减小电加热器功率, 直至切电可转入正常生产。 10 、 提氢: ( 1 ) 打开原料气进气阀; ( 2 ) 在上位机中手动设定所需原料气的流量; ( 3 ) 开启真空泵; ( 4 ) 将程序控制机上的启动键按下, 系统进入状态。九、 动力设备缺油、 缺水会造成什么问题? 如何预防? 动力设备的油、 水都是降温、 润滑和隔离的作用。 如果动力设备缺油、 缺水, 会造成动力设备损坏(如轴承缺油会造成轴承温度高磨损, 严重时会烧电机) 影响生产, 危及安全。 预防: ( 1 ) 定时巡回检查, 加油。 检查冷却水系统是否畅通。 ( 2 ) 开启动力设备之前, 要检查是否缺油或冷却水系统是否正常, 有无堵塞。十、 你岗位目前工艺、 设备还存在哪些问题? 应如何整改、 提高?(自己整理答案)十一、 公共题 5 1 、 浓氨水制备的原理是什么? 用母液和稀氨水制备浓氨水的特点是什么? 用水吸收气氨以制备氨水的过程, 是一个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 反应如下: NH3 + H2O NH4 + Q 增加压力和降到温度, 可以增大氨在水中的溶解度, 从而制得高浓度的氨水。 在实际生产中, 是用母液及稀氨水来吸氨的, 其中有不少碳酸氢铵存在。 吸收反应按下式进行: (1) 氨和水作用生成氢氧化铵: NH3 + H2O NH4OH + Q ( 2 ) 生成的氢氧化氨有一部分与溶液中的碳酸氢铵作用: NH4OH + NH4HCO3 ( NH4 ) 2CO3 + H2O + Q 用母液和稀氨水制备浓氨水有以下优点: ( 1 ) 由于溶液中有二氧化碳存在, 可以大大降低浓氨水液面上氨的平衡分压, 从而降低氨的损失; ( 2 ) 可以回收利用母液和稀氨水中所含的氨和二氧化碳, 有利于生产中氨的平衡和水的平衡; ( 3 ) 使浓氨水进入碳化塔以前, 即含有碳酸氢铵成分, 可以缩减碳化过程的时间。用母液或稀氨水吸氨时, 同用水吸氨时一样, 比重降低, 体积增大, 因而也就降低了氨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2 、 影响吸收氨水的温度的因素有哪些及处理方法? 吸收氨水的温度过高, 氨的蒸气压力就会增加, 氨损失增大, 在操作中, 应将氨水的温度控制在 30 ℃ 以下, 影响氨水的温度的因素如下: ( 1 ) 吸氨排管在长期使用中, 其表面会逐渐积聚一层污垢, 而使传热效率下降, 引起氨水出口温度升高; ( 2 ) 水的喷淋情况: 水槽安装偏斜或锯齿高度不一, 使喷淋水量不均匀, 或因刮风而使水淋不到排管上; ( 3 ) 冷却水量不足或冷却水温度高会使氨水温度升高; ( 4 ) 气氨供应量太大,致使吸收时放出热量多, 造成出口氨水温度升高; ( 5 ) 母液槽蒸气阀漏或未关死, 使蒸汽漏入母液中, 母液温度升高。处理方法: ( 1 ) 冷却排管需经常清理, 以提高冷却排管的冷却效率; ( 2 ) 应保证冷却排管水槽的制作和安装质量, 不使偏斜。 开车前要作水平试验, 如果偏斜, 应予校正; ( 3 ) 合成系统送来的气氨要稳定。氨水温度过高时, 应开大冷却水量, 如果温度还降不下来, 应联系合成系统减少送氨量或增开一套吸收设备; ( 4 ) 注意冷却水量及吸氨排管出口温度, 及时调节冷却水量; ( 5 ) 注意母液温度, 不使大量蒸汽漏入。 3 、 氨水碳化过程的原理是什么?氨水溶液的碳化过程是一个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 其反应机理尚在探讨之中。 根据初步研究结果, 氨水碳化过程的反应如下: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 2NH3 + CO2 NH2CO2NH4 + Q 氨基甲酸铵水解为碳酸氢铵和氨: NH2CO2NH4 + H2O NH4HCO3 + NH3 - Q 氨与水作用生成氢氧化铵: NH3 + H2O NH4OH + Q 水解的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铵作用生成碳酸铵: NH4HCO3 + NH4OH ( NH4 ) 2CO3 + H2O + Q ( NH4 ) 2CO3 + CO2 + H2O 2 NH4HCO3 + Q 总的反应式如下: NH3 + CO2 + H2O NH4HCO3 + Q 上述反应中, 式( 1 ) 至( 4 ) 的四个反应主要在预碳化塔内进行, 生成碳酸铵溶液。 而反应式( 5 ) , 主要在碳化塔内进行, 最后生成碳酸氢铵。 6 由于氨水的碳化过程是一个气体溶解在液体中的扩散过程, 又是一个化学过程, 它就同时受扩散因素和化学因素的综合影响。 4 、 影响氨水碳化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 1 ) 、 温度对二氧化碳吸收速度的影响。 当溶液中氨浓度和溶液的碳化度一定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 吸收速度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这要看究竟是化学因素为主, 还是扩散因素为主。 溶液的碳化开始阶段, 吸收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长(化学因素起主要作用) , 而在碳化结束阶段吸收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扩散因素起主要作用) 。( 2 ) 、 变换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吸收反应为可逆, 增大反应组分的浓度, 使参加反应分子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反应速度加快, 即变换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吸收速度随之增加。( 3 ) 、 压力的影响。 当变换气压力增大时, 二氧化碳气体分压增大, 吸收速度增大。( 4 ) 、 溶液中氨浓度的影响。 溶液中氨浓度的影响与温度对二氧化碳吸收速度的影响类似, 取决于是化学因素为主还是扩散因素为主。 在氨水浓度不太高的情况下, 在碳化开始阶段, 吸收速度随溶液中氨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在碳化结束阶段, 吸收速度随氨浓度的增大而减少。( 5 ) 、 溶液碳化度的影响。 碳化过程速度随溶液碳化度的增加而减慢, 但在某些温度下, 曲线出现反常现象, 即在碳化度 1 30 %时, 曲线呈现峰形, 这相当于碳酸铵溶液中开始析出结晶。 起初, 析出 NH4HCO3 结晶的速度, 即从溶液中移去二氧化碳的速度超过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 这将促使吸收速度加快, 随后, 结晶过程中的饱和度降低, 由溶液中移去二氧化碳的速度变慢, 因而到一定时间,它又等于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 此时, 随着溶液碳化度的增加, 曲线重新开始下降。 5 、 碳化生产怎样维持氨平衡和水平衡? 1 ) 、 氨平衡。 若合成车间送来一吨氨, 恰好在碳化岗位能洗涤生产一吨氨所用的变换气, 此种现象称为氨平衡。 在实际生产中, 往往难以达到这种情况, 不是氨多就是氨不足。 氨多比较好办, 可以加工成液氨或氨水出售; 若不足, 会影响到全厂正常生产, 故希望氨要过剩一点, 这种情况习惯上也叫氨平衡。影响氨平衡的因素很多: 本工序生产的碳酸氢氨是否有其它形态的铵盐, 系统中的跑冒滴漏,回收清洗塔回收段出口气体带出的氨量大小, 碳化气的损失情况, 吸收岗位制备氨水时的氨损失情况, 离心机岗位损失母液及碳酸氢铵氮肥的含水量, 合成车间氮氢气体及氨的跑冒滴漏情况, 再生用氨量大小, 合成系统放空量, 半水煤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开停车次数及事故情况等等。 总起来说,制氨用的氢氮气及氨损失少, 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 氨就过剩, 否则不足。根据分析, 在生产中应注意: ( 1 ) 消除跑、 冒、 滴、 漏, 减少氨与气体的损失, 以提高氨利用率: ( 2 ) 稳定生产, 稳定操作,提高氨转化率, 减少事故; ( 3 ) 回收操作应控制稀氨水量, 不使其过多; ( 4 ) 控制再生用氨量,注意再生放空气及合成系统中氨的回收使用。 2 ) 、 水平衡。 若加入的水量和消耗的水量恰好相等, 称为水平衡。 在生产碳酸氢铵时, 需耗用一定量的水: 碳酸氢铵成品中夹带的水分( 4 ~ 5 %) , 稀氨水、 母液、 浓氨水在输送贮存中的跑冒滴漏情况, 有时将氨制成氨水出售等。 因此,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补充水。 水一般从回收清洗塔加入, 用以回收进塔气体中的氨。 为了达到水的平衡, 应控制回收清洗塔的加水量。 在保证原料气中氨含量合格的前提下, 尽量压缩回收稀氨水量, 特别在夏季。 稀氨水过多, 放掉或出售都会造成氨的不平衡。 除在回收清洗塔加水外, 由于地沟和母液没有盖, 雨水也会进入系统, 特别在雨季影响很大, 所以地沟和母液池也要加盖。 在停车检修时, 洗塔用水量也不宜过多。 6 、 碳酸氢铵结晶小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处理? 影响碳酸氢铵结晶小的原因, 主要有: ( 1 ) 主塔反应温度控制不当, 波动过大。 主塔温度过高, 尤其塔底温度过高, 碳酸氢铵结晶的溶解量多而不利于结晶析出。 较高的温度虽有利于大量晶核的形成, 但不利于晶体的成长, 故得到的结晶细小。 如果骤然降低塔温, 就会使饱和液中大量的细小结晶析出, 所以主塔温度过高或骤然降温都会使结晶细小。 ( 2 ) 主塔取出量过大, 一方面可能将一部分未反应完全的液体取出, 使该液体中晶体来不及长大 7 就析出细小的结晶; 另一方面, 会使反应下移, 塔底温度升高, 结晶变细。 ( 3 ) 加入主塔的氨水浓度过高而碳化度低, 使主塔反应急剧, 塔温升高, 造成结晶细小。 另外,氨水浓度过低而碳化度高, 对吸收二氧化碳不利, 为了保证气体成分, 不得不加大主塔置换量, 即增大取出量, 使结晶细小。 ( 4 ) 进塔变换气量大, 塔内反应加剧, 塔温升高, 晶核增多, 结晶细小; 而且, 气流速度大, 对塔内的溶液搅动加剧, 也会将已生成的较大晶体撞碎。处理方法:( 1 ) 正确、 严格地控制主塔反应温度, 不使过高。 调节冷却水时要缓慢进行, 使温度在一小时内波动幅度不大于 3 ℃ ; ( 2 ) 适当减少取出量, 适当提高主塔出口尾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在操作中应力求主塔取出量不要波动太大; ( 3 ) 保证氨水浓度在 1 75 ~ 1 90 滴度范围内, 碳化度要求在 65 ~ 75 之间, 夏季氨水浓度维持在上限, 冬季氨水浓度可稍低些; ( 4 ) 进塔气量要稳定, 避免超负荷生产,如因气量大致使操作条件恶化时, 可适当减少气量。 如有几台碳化塔可改串联生产为并联生产。 降低各塔负荷, 以利于结晶长大; ( 5 ) 适当添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 也可使碳酸氢铵结晶颗粒大, 且不易结块。 7 、 碳化主塔堵塞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处理?碳化主塔堵塞的主要原因: 冷却水调节不当, 水量过大, 塔温过低, 结晶过多, 且长时间未取出, 造成塔内堵塞; 或者水量调节过猛, 造成塔内生成大量细小结晶, 并附着在水箱列管上, 造成堵塔现象。处理方法:在操作上要认真, 调节冷却水要缓缓进行, 防止造成堵塔现象。 如发现有取出液带气、 塔内阻力增加, 但塔内堵塞还不严重时, 可适当关冷却水, 提高塔温, 使结疤溶解、 脱下; 或者调塔串联清洗,把该主塔调成预碳化塔, 利用氨水来溶解疤块, 适当调节冷却水, 此法效果好、 损失小。在主塔严重堵塔时, 可采取隔离清洗: 将该塔停止生产, 塔内加软水, 从塔底送入蒸汽进行加温, 以溶解结晶和疤块, 然后取出, 取完后, 用母液泵打入稀氨水或浓氨水进行循环清洗, 数小时后即可串入系统作为预碳化塔使用。 8 、 如何检查碳化塔水箱的泄漏? 1 ) 、 现象 ( 1 ) 出塔冷却水的颜色发黑, 有氨味和手摸时有滑感, 分析冷却水中有氨; ( 2 ) 关死冷却水进口阀, 出口跑气; ( 3 ) 严重时, 碳化塔液位下降, 出口气体中二氧化碳偏高。 2 ) 、 水箱泄漏的判断( 1 ) 根据出口冷却水的含氨量即可判定哪一组水箱泄漏, 然后在逐节检查。 例如, 发现一进四出的冷却水中有氨气味, 分析冷却水中含氨量达 4 滴度以上时, 可将一进四出第三节与第四节之间的冷却水管上法兰拆开, 使冷却水改为一进三出, 如流出的冷却水无氨无气, 则说明第四节水箱漏, 此时第四节 水箱冷却水 进出口也应流出氨水或跑气。 如果一进三出冷却水出口水中仍含氨或跑气, 则需拆开第二、 三节水箱之间冷却水管法兰, 再检查第二节出来的冷却水有无氨与气体, 就可以确定是否第三节水箱漏。 如此逐节检查, 就可以最后确定哪一节水箱漏。( 2 ) 用降低塔内液位的方法来检查确定。 例如, 发现五进八出一组水箱漏, 则可保持塔内压力,降低塔内液位, 使液面在第八节与第七节水箱之间, 此时视冷却水出口是否跑气, 如果跑气则说明第八节水箱漏, 如无气体跑出, 再将液位降低至第六、 第七节水箱之间进行检查, 如此同样进行, 直到查出哪一节水箱泄漏为止。( 3 ) 除上述方法外, 还可以用耳听, 如某一节水箱泄漏, 则气体会从这节水箱流出, 并发出与其它水箱不同的声响, 据此即可判断出哪一节水箱泄漏。 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帮忙推荐一篇文献? 今天看到proton sponge 中文是质子海绵体. 象DIEA这种碱就是.哪位知道这种物质有何具体应用?查看更多 0个回答 . 4人已关注
N,N-二甲基乙酰胺的问题? < >请问各位N,N- 二甲基乙酰胺 和磺酸反应吗?</P> < >N,N-二甲基乙酰胺和乙酰氯反应吗?多谢</P>[em04]查看更多 3个回答 . 2人已关注
简介
职业:寰球工程项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 销售经理
学校:滨州学院 - 化学与化工系
地区:贵州省
个人简介:冇埘堠兂窷菿爆,髮嗰說說呮媞ゐㄋ刷①丅洊恠感證明涐の洊恠。查看更多
已连续签到天,累积获取个能量值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天,这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我已了解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