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版块
热门版块
化学
生物学
药学
通用分类
工艺技术
问题13w
化学学科
问题13w
仪器设备
问题12w
安全环保
问题4w
材料科学
问题1w
化药
问题1w
工艺技术
问题13w
化学学科
问题13w
仪器设备
问题12w
安全环保
问题4w
材料科学
问题1w
日用化工
问题2k
精细化工
问题1k
生物医学工程
问题7k
细胞及分子
问题4k
微生物
问题2k
动植物
问题609
化药
问题1w
中药
问题244
生物医药
问题222
回答
问题
待回答
文章
视频
登录
加入盖德
挥之不去
影响力
0.00
经验值
0.00
粉丝
17
设备维修
关注
已关注
私信
他的提问 2337
他的回答 13768
来自话题:
仪器设备
,
看图猜设备---之三十一?
运输天然气的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化学学科
,
有机化合物英文缩写一网打尽?
没必要,需要的时候查查就可以了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仪器设备
,
工艺技术
,
强制循环锅炉的锅水循环泵为何多采用湿式电动机?
采用湿式电动机是为了在高压力、温度工作环境中介质密封的需要。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TCD检测器氢气出峰求面积问题?
tcd检测器氢气出峰求面积问题,载气为氦气,氢气出峰不标准,计算峰面积的时候是不是要重画基线进行计算呀?非常感谢。。。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工艺技术
,
乙二醇选择什么样的气化技术合适?
可以用完,放空量很少。 这点我就不懂了:co2返回去作为输送气提可以理解,但返回去的气体并没有消耗掉(有文献报道可增加部分有效气,但不多),还是回到净化这里来,那么这些co2不累积吗?怎么放空很少?难道co2全部转化为有用的气体了?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仪器设备
,
工艺技术
,
请教大家:炉子燃烧器的一次风和二次风是怎么回事?谢谢?
一次风是指在总燃烧空气中,首先与燃料混合的那部分空气; 二次风是指为了补充一次风的不足,向燃料供给的辅助空气。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工艺技术
,
浅析尿素装置中压吸收系统的优化操作?
文小忠(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众所皆知,在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生产中,工艺技术虽然成熟可靠、投资少,但是消耗高。其中中压吸收塔操作的好坏,既是影响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又是决定高产低耗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全面优化尿素生产的时,首先应努力找准制约生产中的瓶颈问题,精心优化中压吸收系统的创新操作,并充分加以科学理性的分析论证,以达到高产低耗的成效。 1 中压吸收流程说明 从一分塔出来的精馏气(约125℃)送至一段蒸发加热器下部热能回收段与二甲液混合反应放热,回收热量供尿液蒸发。气液混合物从一段蒸发加热器(约115℃)出来进入一吸外冷器,用软水冷却后(约110℃),再进入中压吸收塔底部鼓泡段,与回流氨及氨水进行鼓泡吸收,未吸收的氨和二氧化碳上升至精洗段,用浓氨水进一步洗涤吸收。从吸收塔顶部出来的气体进入两个串联的氨冷器,经氨冷器将气氨冷凝,不凝性气体进入惰洗塔,用二循二冷的稀氨水作吸收剂吸收,未吸收的惰性气进入尾吸塔,回收残余的气氨后放空。 2 一吸外冷器液相组分的推算 以1吨尿素为计算基准,假设一段分解气中的co2全部在一吸外冷器前吸收,co2将以甲铵的形式存在。一段分解气中的co2约364.762kg,假设全部在一吸收外冷器之前被吸收生成甲铵,同时一段分解气相中1116.678kg氨参加了冷凝吸收反应。则一吸外冷器的液相组份见表1,其中co2占41.35%,nh3约占38.02%(实际操作应低于此值),该溶液的熔点约90~100℃。 2nh3+co2→nh4coonh2 (1—1) 34 44 78 根据式(1—1)和表1,假设一段分解气、二甲液中的co2完全反应,则生成的甲铵量为: 78×51.987÷44+78×364.762÷44=738.782kg 3 一吸外冷器热平衡参数 在表2中,甲铵生成热为1160835kj/t·ur,由一蒸热利用段外移438270kj/t·ur,由一吸外冷器外移430181kj/t·ur,共计约为甲铵生成热总量的75%。一吸外冷器外移的热量,是以软水入一吸外冷器循环冷却的方式外移,入水量约为2m3/t·ur,出入一吸外冷器软水温差约50℃。 4 传统中压吸收系统的操作情况 一般理论认为:一段分解气相co2将全部吸收生成甲铵存在于一吸外冷器的液相中;也有将一吸外冷器反当作液相来研究的,因而忽视了气相的存在。由前面推算得出并根据以上理论认为,一吸外冷器中液相以甲铵形式存在的co2约占41.25%,对应其组份熔点约为90~100℃受此条件的约束,便决定了传统中压吸收塔的操作条件。 (1)一吸外冷器的控制 因为一吸外冷器内组份熔点在90~100℃,要求操作温度高于熔点10℃左右,则入一吸塔气液混合物温度应控制在100~110℃。鉴于熔点较高的原因,一般生产(操作)中很少将入一吸塔的气液混合物温度在低于100~110℃操作,这是有待于优化操作论证的条件之一,同时也是本文优化的基本前提条件。 (2)一吸外冷器软水的控制 如果入一吸外冷器的软水按2.0m3/t·ur,则必须保证出入外冷器软水温差达50℃。为防止一吸外冷器内部出现局部结晶,将出水温度控制在95~100℃,则入水温度在45~50℃。这便显现了“入一吸外冷器的水温远低于其内溶液的熔点,可能引起外冷器内溶液局部结晶”这一客观矛盾。这也是本文优化的第二个条件。 (3)中压吸收塔鼓泡段(底部)温度的控制从理论上分析,nh3和co2在一吸塔内溶解和产生甲铵都需放出热量,所以温度低对吸收有利,再者鼓泡段温度高相应加重了一吸塔精洗段负荷,甚至引起塔顶气相co2超标,使操作恶化,影响生产。由此,为确保气相温度正常,工艺规定一吸塔鼓泡段温度为80~90℃范围内操作,。而传统求稳的操作习惯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甚至产生高负荷时控制鼓泡段温度低于80℃,以求系统稳定。因此倡导控制一吸塔底部温度在90~95℃操作,这是本文优化生产的第三个条件。 (4)入一吸塔水平衡的控制 传统一吸塔水平衡是以二甲液约260.697kg/t·ur(0.32m3/t·ur),氨水196.101kg/t·ur(0.16m3/t·ur)进行操作。按以上条件,单套尿素装置[ф1400合成塔、ф1200/ф1600mm一吸塔,ф900外冷器(f=220m2)],生产能力在400~450t/d时操作稳定,当生产能力达500~550t/d时操作困难。其主要表现为:一吸塔吸收负荷较重,回流氨用量大,氨冷器的负荷加重,一段放空量大,氨耗上升。 5 中压吸收系统的全面优化操作分析 经过分析,确定了一吸外冷器液相中以甲铵形式存在co2的实际含量,并调整一吸塔水平衡的控制手段,使入一吸塔的热负荷前移,在提高一吸塔稳定性的同时,为高产低耗创造条件。 (1)以甲铵形式存在的co2总量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在一吸外冷器前可以完成一分气中co2总量吸收任务的60%,即有一分气中40%的co2总量以气相存在于一吸外冷器中,如果一分气中总量的65%在一吸外冷器前被吸收并以甲铵形式存在,则有: 2nh3 + co2 → nh4coonh2 (1—2) 34 44 78 101.375+183.21 51.987+237.095 92.159+420.305 此时,一吸外冷器液相中以甲铵形式存在的co2为298.081kg/t·ur(36.976%)。查相图,该组份熔点约70~80℃(见表3),而且此点位于相图中甲铵相区的边缘。由此可推断,在一吸外冷器前适当增加液相氨量,不但有利于一分气相co2的吸收负荷前移,而且还有利于组分反应移入甲铵相区。 将一吸外冷器中液相组分的熔点确定为70~80℃,操作控制可以高于熔点10~20℃。为此将出一吸冷却器的气液混合物温度控制在90~95℃。一吸外冷器中液相组分的熔点确定后,出入外冷器的软水温度应可能控制在外冷器中介质熔点以上,故可以将出入一吸外冷器的水温控制在70~80℃,以此解决了外冷器局部结晶的问题。但这要求软水入一吸外冷器采用“大流量,小温差”的控制方法,流量由2.0m3/t·ur增至8.0m3/t·ur,入水温度70~75℃,出水温度80~85℃。以合理的水温控制调节使出外冷器气液混合物温度为90~95℃,既保证了吸收负荷的前移,又可以减轻一吸塔的热负荷。 (2)入一吸塔氨水和二甲液用量的新平衡 传统的一吸塔水平衡控制二段的返回水量约为:二甲液计260.697kg/t·ur,氨水量196.101kg/t·ur。在高负荷条件下,合成塔co2转化率下降,分解及吸收负荷增加,同时二段吸收负荷也加重,其表现为二循一冷(二甲液)中co2含量增加。 经分析的论证,上述情况可以通过调节二甲液及氨水入一吸塔的水量来改善操作条件。调整后高负荷条件下实际物料组份见表4。 调整后,一吸塔顶部回流氨控制在265kg/t·ur(或0.45m3/t·ur),底部回流氨不开。使3#塔板上氨水浓度达88~89%,则对应的沸点温度约50~55℃,一吸塔出口气相温度仅43~46℃。由于3#塔板上水量的降低,仅配265kg顶部回流氨即可控制调节好精洗段各点的最佳温度和浓度,同时因氨水量的降低,给增加二甲液的用量创造了条件。由于二甲液的用量的增加,即降低了二段组份,稳定了二段的操作,同时一冷中co2的降低,更有利于中压吸收塔负荷的前移。 (3)一吸塔内甲铵液(一甲液)组份的新平衡在传统求稳的操作习惯中,经常是将一吸塔鼓泡段温度控制在80~85℃左右,而此时一甲液中co2约为29~32%。如在确保系统稳定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一吸塔鼓泡段温度控制在90~95℃,并高液位操作,合理适当减少回流氨用量,以提高一甲液浓度,此时一甲液中co2约为32~35%,即可降低一甲液的h2o/co2比,提高了合成塔转化率,从而提高产量、降低消耗,优化操作的目的。如严格按此法创新稳中求优的操作,生产每吨尿素可降低氨耗2~3kg,合成塔转化率上升约1%,折算成本每吨尿素可降低5~6元。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Aspen中如何自定义组分?
hysys里面我知道怎么定义虚拟组分。
查看更多
#Asp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工艺技术
,
利用含氧化锌灰酸法电锌的生产成本及分析?
阴阳极板 残值有不少钱呢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工艺技术
,
测了一个循环极化曲线,不会分析,在线等,急急急?
给你两个标准吧,看看再交流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化药
,
碳青霉烯类药物市场专题?
非常好的资料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仪器设备
,
JB/T450-2008 阶端双头螺柱长度?
可以发那双头螺栓的标准给我看看吗?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仪器设备
,
工艺技术
,
150t循环流化床锅炉那个厂家的好?
我们就可以做,便宜,好,希望可以合作。技术,售后服务都是一流的。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说・吧
,
河北八维化工招聘离子膜烧碱人员?
累计从事氯碱生产15年。10万吨离子膜氯碱生产线自建设至投料生产工作经验,目前担任生产技术质量部副部长,主要负责技术管理,贵公司能给什么待遇?贵公司目前是建设期还是已经投料生产?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工艺技术
,
2010年职称计算机考试教程(书)_中文WindowsXP操作系统?
楼主啊!马上就要报名考试了,麻烦楼主给传一份 czfli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原油灌区PID,求帮助?
小弟,想了解下原油到常减压装置的管线走向,也就是灌区到装置的pid图!大哥有没有调和头的设备资料或者现 ... 调和头,楼主能详细解释下吗?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电气专业主要要学习哪些软件?
我只会用cad呀,╮(╯▽╰)╭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煤和焦可磨性哪个好,或者说哪个更难磨。?
焦比煤难磨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化学学科
,
如何使用好加氢催化剂?
补充一点:充分了解各种催化剂的特性,装填时应计算并考虑到失活时间问题,尽量使不同种类型的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一致,尽可能避免催化剂寿命严重不同的情况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来自话题:
化学学科
,
如何活化氯化锌?
一边加热一边用油泵抽也可以,大概抽个半天
查看更多
0条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上一页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下一页
简介
职业:南京凯米科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 设备维修
学校:孝感学院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地区:四川省
个人简介:
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
查看更多
喜爱的版块
返回首页
动植物
问题609
工艺技术
问题13w
化药
问题1w
生物医药
问题222
中药
问题244
化学学科
问题13w
仪器设备
问题12w
日用化工
问题2k
个人简介
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
已连续签到
天,累积获取
个能量值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马上签到
这是一条消息提示
黄姜粉末属于爆炸性粉尘吗?.请盖德化工网盖德问答的高手、专家们帮忙看下
确定
取消
登录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微信登录
账号登录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
"盖德问答"
忘记密码
|
免费注册
提醒
您好,您当前被封禁
天,这
天内您将不能登陆盖德问答,离解封时间还有
天
我已了解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请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欢迎你!
,完善下你的信息,以后你也可以使用手机号和密码来登录了。
获取验证码
欢迎加入化工知识社区盖德问答
请选择您感兴趣的类别:
提问
问题标题
问题描述(可不填)
请描述...
选择类别
选择分类
化学
生物学
药学
其它
选择二级分类
提醒
提问需要5个能量值,您当前能量值为
,请完成任务提升能量值
去查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