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中毒机理和钝镍机理? 原料油中的镍化合物在反应器中分解后,一般形成氧化镍,在再生器中镍以 +2 、 +3 价形式存在,在反应器中也存在 0 价和 +1 价的镍。镍的形态主要是氧化镍、铝酸镍或硅铝酸镍,镍能均匀地分散在催化剂上,具有较强的脱氢活性,因此镍中毒导致催化剂的脱氢活性升高,焦碳、干气和氢气产率增加,轻油收率下降。但镍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较小。 根据镍的中毒机理设计的钝镍剂,一般是采用锑、铋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与镍形成聚集态的较大颗粒的 Sb-Ni 或 Bi-Ni 合金,阻止镍的分散,从而达到降低镍的活性的目的。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Sb 与 Ni 作用生成了 NiSb 2 O 6 ,从而降低了镍的脱氢活性。 中毒机理和钝钒原理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认为是原料油中的钒化合物分解后形成氧化钒,在还原气氛中以 V 2 O 5 、 V 2 O 4 、 V 2 O 3 的形式存在,在氧化器中以 V 2 O 5 的形式存在。在再生器中, V 2 O 5 与水蒸汽作用生成 H 3 VO 4 气体: V 2 O 5 +3H 2 O (气) ==2H 3 VO 4 (气) H 3 VO 4 的酸性类似于磷酸, H 3 VO 4 气体通过扩散效应进入分子筛的孔道内,与分子筛发生脱铝作用,生成 AlVO 4 一类的复杂矿物,而分子筛发生脱铝作用后变成无定型的富铝红柱石,导致分子筛的晶体结构被破坏,比表面积下降,酸性降低,从而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同时钒也具有脱氢活性,所以钒中毒同时影响 FCC 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表现在裂化产物产品分布上,出现干气、氢气、特别是焦碳产率增加,轻油选择性下降,转化率降低。 根据钒中毒机理可以选择一种弱酸性的 金属氧化物 来与钒酸作用,生成一种高度稳定的固体钒酸盐,达到钝化钒的活性的目的,这就是钝钒的设计剂原理。国外使用的一般是( La 2 O 3 / 载体)或( MgO/ 载体)型固体钝钒剂和毒性较大的有机锡钝钒剂。我们研制成功了液体 La 系列钝钒剂,此钝钒剂用泵打入反应器中,汽化后能均匀地附着在催化剂上,在高温下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可以有效地与钒酸作用,阻止钒酸向分子筛孔道内部扩散,从而保护了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免遭破坏。 钠中毒对 FCC 催化剂结构和裂化性能的影响 Na 中毒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Na + 离子能够置换分子筛的酸性中心,导致 分子筛催化剂 的酸性降低;二是 Na 2 O 作为氧化铝的溶剂,降低了催化剂的熔点,通常在再生温度下,足以使中毒部位熔化,把分子筛和基质一同破坏。这两种中毒机理均导致分子筛催化剂的活性下降,轻油收率降低。较高含量的钠中毒后,催化剂颗粒破碎成更小的颗粒,导致催化剂损失增加。另外高含量的钠中毒还导致裂化汽油的辛烷值下降,实验证明在低于 10000ppm 时,如果催化剂上的钠含量每增加 1000ppm ,微反活性就下降 1 个百分点以上,这和钒中毒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相似。 钝钠剂设计的原理就是加入一种化合物,这种物质与 Na 的化合物作用生成一种稳定的固体化合物,阻止钠与分子筛或催化剂基质作用,从而保护催化剂的颗粒结构和分子筛结构免遭破坏。 铁中毒对 FCC 催化剂结构和裂化性能的影响 铁中毒对 FCC 催化剂的影响与镍相似,但铁在较低中毒量时,对催化剂的影响较轻,当中毒量较大时(> 5000ug/g ),对催化剂的危害才比较严重,其中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Fe 中毒也导致催化剂的酸性减弱,活性降低;二是 Fe 本身也有脱氢作用,也使轻油收率降低,焦碳和氢气产率增加。钝铁剂的设计原理与钝镍剂相似,也是加入一种能与 Fe 作用的物质,与铁生成大颗粒的固熔体,从而降低铁的活性。 二 FCC 金属钝化剂 的特点 钝化剂均为水溶性的液体钝化剂,在制备钝化剂时加入了一种特定的物质,这种物质与钝化剂的活性组分形成了高稳定性的化合物,另外添加了高 [wiki] 沸点 [/wiki] 、高稳定性的增溶剂、分散剂,使所制钝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分解温度高,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催化剂上,使钝化剂分解后形成的 Sb 2 O 3 、 La 2 O 3 的颗粒小,比表面积大,从而增大钝化剂与中毒金属接触的几率,达到高效率捕集中毒金属的目的。 查看更多0个回答 . 1人已关注
各位朋友,你们现在的月工资都多少啊?出来晒晒吧? 各位盖德,你们现在的月工资都多少啊?出来晒晒吧 ? a 1000以下 b 1000-2100 c 2100-3500 d 3500-4500 e 4500-5600 f 5600-7100 g 7100-8500 h 8500以上 查看更多38个回答 . 3人已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