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粘结预应力预应力筋张拉如何施工? 预应力筋张拉 张拉预应力筋时,构件混凝土的强度应按设计规定,如设计无规定则不宜低于混凝土标准强度的75%。 后张法预应力筋的张拉应注意下列问题: 1. 后张法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与所采用的锚具种类有关。为减少松弛损失,张拉程序一般与先张法相同。 2. 对配有多根预应力筋的构件,应分批、对称地进行张拉。对称张拉是为避免张拉时构件截面呈过大的偏心受压状态。分批张拉,要考虑后批预应力筋张拉时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会对先批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产生影响。为此先批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 应增加αeσpc: ` 式中 e s — —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e c — —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σ pc — — 张拉后批预应力筋时,对已张拉的预应力筋重心处混凝土产生的法向应力; σ con — — 张拉控制应力; σ l1 — — 预应力筋的第一批应力损失(包括锚具变形和摩擦损失); a p — — 后批张拉的预应力筋的截面积; a n — — 构件混凝土的净截面面积(包括构件钢筋的折算面积)。 3. 对平卧叠浇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上层构件的重量产生的水平摩阻力,会阻止下层构件在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弹性压缩的自由变形,待上层构件起吊后,由于摩阻力影响消失会增加混凝土弹性压缩的变形,从而引起预应力损失。该损失值随构件形式、隔离层和张拉方式而不同。为便于施工,可采取逐层加大超张拉的办法来弥补该预应力损失,但底层超张拉值不宜比顶层张拉力大5%(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或9%(冷拉 ii ~ iv 级钢筋),并且要保证底层构件的控制应力不超过表4-1中的值。如隔离层的隔离效果好,也可采用同一张拉应力值。 4. 为减少预应力筋与预留孔孔壁摩擦而引起的应力损失,对抽芯成型孔道的曲线形预应力筋和长度大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应采用两端张拉;长度等于或小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一端张拉,但张拉端宜分别设置在构件两端。对预埋波纹管孔道,曲线形预应力筋和长度大于30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长度等于或小于30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用双作用千斤顶两端同时张拉钢筋束、钢绞线束或钢丝束时,为减少顶压时的应力损失,可先顶压一端的锚塞,而另一端在补足张拉力后再行顶压。 5.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如实际伸长值比计算伸长值大10%或小5%,应暂停张拉,在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预应力筋的伸长值 δ l (mm),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f p — —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k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与跨中扣除孔道摩阻损失后拉力的平均值; a p — —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l — — 预应力筋的长度(mm); e s — —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kn/mm2)。 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宜在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应力10%左右时开始量测,但必须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对后张法,尚应扣除混凝土构件在张拉过程中的弹性压缩值。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