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plan to prevent or reverse coronary heart disease(我的终结冠心病方案)?FDA是否多此一举 至少,美国FDA不敢用这样的“理论”来判断一种蛋白质是否可以食用。在《牛奶激素的是非》中介绍过FDA批准rbGH的过程,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判断rbGH本身是否有害。牛奶中rbGH显然是要被吃进肚子里的,如果按照这种“口服就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说法,FDA不用做什么就可以直接得出“牛奶中的rbGH不会危害健康”的结论了。 但是,FDA的审核要求进行大剂量的短期动物实验。在连续28天中对老鼠喂以奶牛注射剂量100倍的rbGH,没有观察到各项生理指标的异常,FDA才认为rbGH不会被人体吸收,因而不必进行长期的安全性实验。 虽然这个结论跟“理论预测”相一致,但并不能认为FDA是多此一举。有意思的是,加拿大的主管部门认为FDA的结论还是不可靠,因为在另一项实验中,当喂以老鼠比较大剂量的rbGH之后,在老鼠体内检测到了rbGH抗体的存在。这一结果让FDA颇为尴尬。虽然说抗体的产生“不一定”意味着蛋白质被吸收,但是至少说明直接吸收是“可能”的。而他们最终做出维持原结论的理由,是“即使能够产生抗体,也对人体无害;而且牛奶中的rbGH含量远远不到产生抗体的剂量”。 换句话说,FDA不是因为rbGH是蛋白质就认为它在口服的时候不会被吸收,而是根据动物实验做出的结论。在面对一种新蛋白的时候,FDA和加拿大的主管部门都默认“口服蛋白有可能被人体直接吸收”,而要求实验证据来否定。查看更多